再见江湖

日日映画工作室

<h3>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江湖的本意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后衍生出“天下”的意思,与河流、湖泊就没有关系了,此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h3><h3>江湖也是远离朝廷与统治阶层的民间;在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江湖则是指古代侠客们与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甚至于特定环境下其也是黑社会的代称。</h3><h3>后来也泛指古时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因此,江湖一词逐渐演变成较为多面或特定的用语。</h3> <h3>江河湖海。&nbsp;</h3><h3>《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nbsp;</h3><h3>《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鸱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nbsp;</h3><h3>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nbsp;</h3><h3>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h3><h3>泛指四方各地。&nbsp;</h3><h3>《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nbsp;</h3><h3>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nbsp;</h3><h3>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nbsp;</h3><h3>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h3> <h3>民间。&nbsp;</h3><h3>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悭钱。”</h3><h3>旧时指隐士的居处。&nbsp;</h3><h3>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nbsp;</h3><h3>《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nbsp;</h3><h3>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nbsp;</h3><h3>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h3><h3>引申为退隐。&nbsp;</h3><h3>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nbsp;</h3><h3>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nbsp;</h3><h3>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nbsp;</h3><h3>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薮之思?”</h3><h3>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nbsp;</h3><h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nbsp;</h3><h3>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nbsp;</h3><h3>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h3><h3>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h3><h3>远离官府的地方:&nbsp;</h3><h3>在电影《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西班牙人古烈问凌风江湖是什么地方,凌风解释说:“江湖就是我们武林人士出出入入的地方”。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提到的江湖,就是远离皇帝,远离官府的地方,而这个江湖,则是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江湖,一个远离官府政权,有着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的地方!</h3> <h3>词语出处</h3><h3>江湖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h3><h3>原文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此境,却不如各自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h3> <h3>词语引申</h3><h3>江湖两字拆开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江湖”两字成一对词。在中国文化中另有指涉的意涵,如《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的江湖指的即是广阔逍遥的适性之处;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江湖则用来指民间社会,有与朝廷相对的意思。也因为高人隐士不甘于受朝廷指挥控制,鄙弃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遥于适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侠小说,引为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因为武侠小说里的那种刀光剑影的生活并非正常的生活秩序,现今社会也唯有以暴力冲突为常态的黑道生态贴近所谓的江湖,也因此,江湖一词已演变成较为负面或特定的用语,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喻见多识广之负面人物;“江湖险恶”,指是非纷扰之地等。而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话语出古龙)意指人身处在特定环境中,因顾及周围人事的压力,常做出非出于己愿的事。</h3> <h3>小说概念</h3><h3>江湖是指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骗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社会生存形态。——老梁语录</h3><h3>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么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江湖是美丽的,在深夜的街头独自挥舞着刻着自己名字的剑,像风一样潇洒;江湖是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师友至爱喋血黄沙,为报仇也只能十年面壁。这就是江湖。在江湖里,你可以和你的爱侣双剑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也可以凭着自己的绝顶聪明,找寻传说中的秘籍,练就绝世的武功。或者开山收徒,成为受人景仰的宗师。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成为传说中的孤独剑客。</h3><h3>而后古龙在一本武侠书中借杀手燕十三之口说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为惊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称谓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最终,还是由古龙先生为江湖的称谓做了总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诚如斯言,记得徐克版的《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水墨山水、纯真作品,因为任我行「只要有人,就会有恩怨」变得沉重。 人之悲哀,就在于江湖。</h3><h3>如果以较为直白易懂的描述来说的话,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其实就是以小说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所组成的关系网,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实力(主要是武功强弱)说话的世界,如同它脱去了恶人身上的枷锁一般,它同样也解放了正义之士思想的束缚,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这个设定之下,反面角色虽多,但侠义之士出现的概率也要远大于现实社会。这也是为什么武侠小说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h3> <h3>《剑江湖》</h3><h3>作者·黄敬远</h3><h3>年代·当代</h3><h3>剑起江湖啸恩怨,月如霜。</h3><h3>西风落叶花飞谢,酒自浓烈向天洒。</h3><h3>侠骨峙魔心,杀气拨尘乱。</h3><h3>九万云集城压迫,挥叱咤。</h3><h3>巅峰对决长空裂,爱恨情仇一瞬间。</h3><h3>铁马嘶魂魄,赤血祭黄沙!</h3> <h3>《剑江湖》赏析:通篇用词阔丽、给人以震撼,表达一种仗剑天涯的英雄气概。看似杂乱无章,其实细读下来可见意境不拘、天马行空,突显气势造场,情景交融。作者采用了小说电影式修辞法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词构恢宏热血,就像金庸古龙大师笔下织就的武侠世界,主人公怀一身绝世神功、潇洒负剑、纵马江湖,一任快意恩仇。</h3> <h3>首句剑起江湖啸恩怨,月如霜剑是对江湖表达的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手段,纷争即是恩怨,恩怨即是江湖。月色如霜正是对充满杀戮、冷血、无情的江湖背景一种渲染铺张和诠释。</h3><h3>西风落叶花飞谢,酒自浓烈向天洒这句描写的犹为意境、画面感。西风飒飒中,落叶横扫,飞花满天,纵饮着浓郁香烈的美酒一阵狂歌,醉意挥舞着幻妙的剑段身姿。豪侠潇洒感性的形象跃然纸上。</h3> <h3>侠骨峙魔心,杀气拨尘乱。</h3><h3>侠骨是武侠里正义的化身,这里强调正邪历史的不对立和厮杀的宿命论。</h3><h3>九万云集城压迫,挥叱咤。</h3><h3>九万不是实数,只是形容极多。天下群雄云集倾城,躁动的比武会上各种绝技层出不穷,谁都一副舍我其谁?叱咤风云。</h3> <h3>巅峰对决长空裂,爱恨情仇一瞬间。</h3><h3>此句是全词的巅峰之笔,将武侠精神世界观挥发的淋漓尽致。推动了武侠高潮,表现了爱恨的纠结执着、情仇的繁乱悲剧,似乎一瞬之间可以在武的催化之下爆发这一切,最终归于寂灭。这是武侠里表现的独有快意。江湖是一个轮回的场,同样也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但人生却永远不似江湖痛快。</h3> <h3>铁马嘶魂魄,赤血祭黄沙。</h3><h3>决战之后,总是几分荒凉。似乎可见一幅西风瘦马,残阳如血的荒凉战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