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吉木萨尔,祖国西北边陲,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p> 2017年初,第七批福建厦门援疆干部人才怀揣着激情和担当,从美丽的鹭岛来到了吉木萨尔。</p><p> 转眼,三年援疆的时间快到了,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在古丝绸之路这片神奇的热土上,190名鹭城援疆干部拧成了一股绳,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忠诚和担当,见证着吉木萨尔的变化,书写着感人肺腑的援疆之歌。</p><p> 一</p><p> 提起吉木萨尔,厦门援疆分指挥部指挥长、现任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潘志远颇有感触,他说,早在二十年前,有幸来到闻名遐迩的天池,但是,那个去天池的路真不好走,坑坑洼洼,大巴车一路颠簸,好久才到目的地。后来,一路辗转,到达吉木萨尔县,那个时候,吉木萨尔县城还是老土的样子,街道坑洼,房屋陈旧,乱哄哄的菜市场,驴马随意拴在电线杆上。这些景致,和远在鹭岛的厦门有着天壤之别,那时他就想,新疆太落后了,有朝一日,一定要为新疆的建设添砖加瓦。没想到,二十年后,援疆计划顺利实施,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跨千山万水来到天山脚下,他作为一名挂职领导干部,带领团队23人(其中党政干部5人、医师7名、教师7名、专业技术人才2名)又来到了这片久违的热土,这是多么幸运啊!来了,就是新疆人,三年拼搏,三年奉献,无论是九月艳阳天,还是腊月雪纷飞,他始终把群众的事挂在心头,这里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p><p> 在第六次全国援疆对口会议上,潘志远慷慨陈词:“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一定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好职责,发挥福建优势,积极帮助吉木萨尔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让每个支援项目遍地开花,落实好援疆工作,为加快吉木萨尔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两地交流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p><p> 二</p><p>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入疆以来,他主抓援疆领域,协助做好招商引资、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扶贫攻坚等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始终以“带着任务来,带着感情来”的口号打造出一支团结高效、风清正气的援疆队,用一串串数字,记录了他们在吉木萨尔所取得的成绩。</p><p> 2017年,厦门市援疆全体干部人才致力推出厦门鹭岛工业园、厦门中职实训基地、厦门理科实验班、厦门中心病房四张品牌建设。目前,县中医院在厦门各大医院和援疆医生的助力下,由年收入250万元小型医院发展成年收入3000万的县属二甲医院。在教育方面,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成立了厦门理科实验班,2018年高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42人有39人上了本科线,这一举措,提升了我县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也让边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了内地优质的教学质量。2018年,我县共实施援疆项目23个,工程类项目15个,得工程类项目8个,到位援疆资金7796万元。潘志远个人通过不同渠道,计划外争取援疆资金350万,用于扶贫及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柳树河子修路42万元,给精准扶贫户捐资5万元治病和修牛圈。大泉湖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50万,大有镇广泉上村文化室30万元,一中文化建设30万,一中图书捐赠3.6万元等……</p><p> 三</p><p> 有志四方皆有为,边疆处处留美名,翻开潘书记的日志,里面记录了他从2017年接受援疆工作至今的点点滴滴。从对接闽商企业到我县投资兴业到成功开启福建专列,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到扶贫帮困,从村委会文化建设到村民护栏围墙,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从一项项亲身感受的援疆工作,从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疆工程中,让群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实地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看的见,摸得着”的实惠。</p><p> 四 </p><p>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是会有回报,他们所做的一切,各民族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走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认亲,结对子,交朋友,一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每一个遇见的背后,都藏着真实、普通却动人的故事。</p><p> 吉木萨尔县二宫镇俞家村的村民王凤军推着轮椅上的丈夫深情地对我说,没有潘书记,他们家建军早就没命了。潘书记哈哈一笑,说,是你们家建军命好,遇到了我。</p><p> “再有半年,我就要撤回厦门了,我这有一小瓶药,补血的,专门托人从美国给建军带过来的,国内目前不好买,你要按时给建军服用,药用完,我会及时续上,直到他能说话走路为止。”</p><p> 一席话,说的躺在轮椅上咧着嘴正在笑的男人眉头一皱,笑靥荡然无存。他身后的女人王凤军顿时泪盈双眼,她哽咽着说“潘书记,他这是舍不得你走啊,要是没有你,他早就没命了,让我们怎么感谢你……”</p><p> 事情就是这样,他们之间的情谊是从2017年2月开始的,吴建军家里老老少少五六口人,全家靠二十多亩地和夫妻俩打零工为维持,生活相当困难。不幸的是,2016年夏天,一场惨重的车祸使这个家雪上加霜,陷入了危机。潘志远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吴建军家时的情景,寒冷的早春,一家人挤在阴暗的偏房,院子里冷冷清清,吴建军目光呆滞地躺在轮椅上,口吐白沫,吴建军的妻子王凤军眼泪汪汪地说,由于车祸没有来得及手术,她丈夫现在已经患上了轻微的癫痫病,脑积水残留使得病人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再不治疗,命不久矣!看着这个苦难的家庭,潘志远这个耿直坚强的汉子是一阵阵的心酸。当天下午,回到指挥部,他组织援疆医疗队的骨干,连夜赶到俞家村,为吴建军进行了会诊。第二天,就给他办了住院手续,由援疆医疗队专家亲自主刀为吴建军做引瘤手术。</p><p> 一个月以后,吴建军出院了,看着收据单上六万多块钱的医疗费用,这个秉直憨厚的农民哭了,他不能说话,感激的泪无声地滑过脸庞。</p><p> 同年3月,俞家村精准扶贫户李雷父女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李雷因为尿毒症反复透析,而他唯一的女儿也因为不明原因,五岁时得了肾小球肾炎,父女俩都在看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上学将成泡影,在了解情况后,潘志远书记及时联系援疆医师吴士福,在吴大夫耐心的确诊后,从美国购进先进抗生素和营养药,现在李雷已经可以正常干活了。女儿李昀阳也上了小学五年级,身体在慢慢恢复。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吴士福医师已经回鹭岛一年多了,可是,他和李雷家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问侯、叮嘱、唠叨……一条网线,牵扯着新疆和闽江的桥梁,千言万语,嘘寒问暖……</p><p> 五</p><p> </p><p> 2019年7月2号,汽车缓缓驶进二宫镇大泉湖村,只见一排排整齐的砖混院墙将每家每户隔成独立的小院,院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院落旁边是规划整齐的牛圈羊圈,朱漆的大门配上整齐的围墙,美观漂亮,农民在庭院里种菜养花,安居乐业,大泉湖村今非昔比,已经变了模样,在这里当了几十年的村书记李克挥说“:要不是潘书记资金扶持,我们这个村有些人家一辈子都恐怕修不起个院墙。”</p><p> 提起院墙的修建,李克挥告诉记者,这个村有624户人家,其中有蒙古、哈、维、回、乌兹别克等11个民族组成,是个典型的牧业村,由于还在脱贫阶段,村民拿不出更多的钱修院墙。以前这个村里没有像样的院墙,都是用土块垒起来的高矮不一的围墙,有些塌陷的地方就用树枝围起来,但是挡不住牛羊,房门口也经常有人过来过去。</p><p> 现在有了院墙,牛羊都围在院子里喂养,安全多了,而且刮风的时候因为有院墙挡着,房子也更漂亮了。</p><p> “院墙修建统一使用多孔砖,按照村民院落的实际大小测量长度,墙高1.8米,每平方米造价在348元左右,每户平均需要投资3万元左右。”地区政协驻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热合麦提说:“援疆干部不仅修了院墙,按照村民的意愿还统一购买了铁大门,村民们特别感谢。” 修建院墙、安装大门,这只是整村推进的第一步,其主要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集中养殖区建设、休闲区建设等四个方面,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万元。目前,已为119户村民砌筑围墙3266米,安装村舍大门58个、小门15个。</p><p> “整村推进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在完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该项目,着力改变村容村貌,让村民住得舒心,放心,没有安全隐患,同时建设集中养殖区解放劳动力,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让村民们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援疆干部、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潘志远说。</p><p> 六</p><p>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来疆两年多了。爱出者爱往,福往者福来,一条援疆路,成为了传递新疆和内地之间加深交流、交往,增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纽带。招商引资,潘副书记立下了汗马功劳,扶贫帮困,他延伸了爱心,信守承诺,他倾情奉献。援疆的歌,正融物细无声地滋养着我县这片热土发展壮大,一份份援疆情怀也犹如一股股暖流,悄无声息地汇成天山雪水,流进北庭儿女的心田。</p><p> 如今,援疆生活已经快结束了,潘志远书记的电脑桌面仍是厦门援疆指挥部人员的合影。背景是巍峨的雪山衬托着美丽的鲁冰花,“这种花是台湾引进的,它的花语寓意着温暖和爱。以后,这个照片就成了我在新疆的一段回忆,在这里,我不但收获了友情,还与当地同事和普通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吉木萨尔,是我的又一个故乡。”他说。</p><p> 此时,夕阳西下,电脑屏上,鲁冰花正盛开成一片,看着形态各异的色彩斑斓的鲁冰花,我的思绪又奔放起来,忽然之间想起了年轻时看过的电影《鲁冰花》。耳畔响起了那部电影的画外音——鲁冰花,是无名的花,它代表着博爱、善良、无私、奉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