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h3><h3> 默念着这经典的诗句,怀着朝圣(延安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圣地)般的心情,踏上了延安的土地,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贺敬之先生回到阔别十年的第二故乡时内心那种强烈真挚的情感。</h3> <h3> 第一站是杨家岭,想起了《杨家岭的早晨》,想起了"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h3> <h3>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瞻仰和追寻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的历程。</h3> <h3> 1942年竣工的中央大礼堂,著名的中共七大就是在这里胜利召开的!</h3> <h3>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与会者有正式代表547人,代表121万中国共产党员。大会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为确定打败日本,建设新中国的路线而召开的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统一战线、群众运动等历史经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高度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h3><h3> 毛泽东主席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他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h3><h3> 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主席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h3> <h3> 设在杨家岭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狭小,简陋,不由得让人想起刘禹锡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h3> <h3> 主席的住所也只是陕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窑洞,但就是在这里,他写下了《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不朽的著作,也指挥了无数次经典的战役。简单的生活和办公用品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仿佛在向每个心有灵犀的游人娓娓讲述着伟大领袖当年的峥嵘岁月。睹物思人,抚今思昔,崇敬之情油然而生。</h3> <h3> 接下来参观的是枣园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h3> <h3> 主席的话语总是简明而又深刻,但在今天看来,依旧振聋发聩,更加令人深思!</h3> <h3> 朱总司令一句"只见公仆不见官"很好地诠释了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表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豪情。</h3> <h3>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受行程所限(行程中没有宝塔山,和三五同事相约结伴而去的),到达宝塔山下时已经是晚上八点,无缘登山,更无缘近距离接触心中那神圣的宝塔,只能静静伫立,深情仰望。灯光下的宝塔熠熠生辉,唤起人们对中国🇨🇳革命丰功伟绩的遐思和神往。</h3> <h3> 最后一站是梁家河——习近平主席15—22岁插队下乡的地方。</h3> <h3> 这里的物品勾起了许多儿时的回忆,习近平主席的插队经历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段话:</h3> <h3>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h3> <h1> 如果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饮水思源,你应该去延安看看;如果觉得自己生活不如意,你也应该去延安看看,平心而论,比较一下伟人们的经历,你的那些烦恼还算个事吗……<font color="#39b54a"><br>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去不了延安,也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延安精神(与您共勉):那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