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后的收音机情结

龙行天下

文/牛文华 作为一名70后,对收音机(具体应该说是半导体收音机)情有独钟。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我们会时不时轻轻吟唱几句“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都已熟悉的旋律……”现在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收音机已经年代久远,记不大清喽。只记得90年代初期,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我们和父辈,物质还是比较匮乏,看电视只能是“天方夜谭”或是“道听途说”,真的不知道电视为何物?而对于收音机我们这些贫寒子弟应该是略知一二更或是“如数家珍”的。那时候的半导体收音机形状和“长相”简直可以用“千姿百态”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笔者家里到现在还有一款老式的“会说话的黑匣子”呢!样子与现在“谍战”题材影视剧里出现的样式非常相像。而对于我们的80后、90后亦或是后辈们,半导体收音机已经成为历史了。 第一次知道收音机是何物那还是孩提时代。每当大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参加完村里组织的劳动生产,行将果腹或休息纳凉的时候,家里屋檐下的一个木匣子就会冷不丁发出一段音乐或新闻之类的语音来(其实那就是为了不受雨水损坏而用三合板包装起来的喇叭设备,终端都在大队部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里),之后就是村长给大人们的次日“工作”安排,还有就是点名批评谁家没来劳动,谁家挣工分多的表扬等等。而调皮捣蛋的我们这些小屁孩此时此刻也异常的安静,聚精会神的听着那个匣子发出的各种声音,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往就是那句“据新华社消息……”云云。 有一个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每当放学回家,就看见父亲满头大汗。原来那时候收音机使用频率较高,而每个频率的播放时间长度不一,往往一个频率的节目播放完了,就要靠手动调到下一个波段,而收音机内部的用来调波段的绳子经不起频繁的使用往往会断掉,因为物质匮乏和手里的“大团结”太少,就用其他类似的绳子代替,但松紧合适与否直接影响能否正常收音,怪不得父亲满头大汗呢?!还有一个情景,那就是土房子窗沿上摆着一长窜“5号”干电池,原来那是从用来照明用的“手电筒”里用过之后,在太阳底下晒一下补充能量用来装在收音机的“二次利用”的能量啊!有时还能时不时看到干电池上留下的一串串牙印呢,据说用过的电池咬一咬还能补充能量多使用一会儿呢! 高考那年隐约记得家里已经购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父母亲害怕我看电视会影响学习,就“痛下决心”根本不让沾电视机的边,而那时收音机就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和伴侣。还记得中央广播电台每天中午一点会准时播放广播剧或评书,而每天准时收听《童林传》或《刑警803》就成了我的“必修课”。有时也真有一股“宁可不吃饭也要收听童林传”的劲头,比如某天因为某种原因未能收听午时节目的我,一直要等到晚上十点耐心得收听完重播节目之后才会安然入睡。也许因为喜欢收音机的缘故吧,高中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完成的特别好,学习成绩也优异,有时就是抓紧时间完成功课可以安心听收音啊!再或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谁又能说没有收音机的特殊“功劳“”呢? 等上了大学,我们就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听收音机喽,而每每深夜收听《温馨港湾》节目更是“情窦初开”的我们这些男男女女学生娃的大学又一“必修课”,几乎那一时刻成了大学生们最惬意的放松身心的特殊时刻,而《温馨港湾》节目主持人俨然就是我们最好的“知音”,那种优雅好听的语言至今在脑海深处回荡……还记得有个室友因为收音机坏了,整整节省了一个月伙食,把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饭钱”,购置了一款当时最先进的“半导体”,而每每收听《温馨港湾》节目时,他拿出来在我们面前炫耀时脸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表情至今难以忘记,而我们的近乎破损的收音机在他面前只有羞于出手、“相形见绌”的份喽。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由于收音机的特殊功效,她所拥有的平均时间的知识量其他媒体那是绝对不能比拟的,因为收音机的节目相对丰富,可以“天南地北”,也可以“东拉西扯”。 还有一件事更加可以证明我喜欢收音机。就拿看电视和听收音机比较,好多带眼镜的除了躺着看书导致视力下降外,看电视是视力下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看电视把眼睛看坏了,而从来还没听说过谁还听收音机把耳朵听坏的呢!从这个方面分析,我的收音机情结绝对是“事出有因” 的! 龙行天下语:收音机是儿时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