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系列2 寒亭区政协张宝辉主任论寒浞其人其事

雨后复斜阳

<h3>寒浞系列2</h3><h3>寒亭区政协张宝辉主任论寒浞其人其事</h3> <h3> 2015年10月19日,编者杭州过勉和嵊州过绍富二人专程赴山东寻根问祖,第一站是潍坊市寒亭区。当日下午,便去拜访寒亭区政协,受到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宏伟和原主任张宝辉的友好接待,张宝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寒亭区有关研究夏朝寒浞、过浇父子的简要情况,张宏伟主任向我们赠送了潍坊市寒亭区政协编印出版的书籍《 寒浞嫦娥历史与传说》。图为寒亭区人大、政协、纪委办公大楼。过勉摄</h3> <h3>  图为张宝辉主任(右一) 和过勉(中)、过绍富(左) 在文史委办公室合影。张宏伟摄</h3> <h3>  《 寒浞嫦娥历史与传说 》一书,厚达625页,是山东省历史学界、民俗学界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各级领导重视关怀的结晶。它既涵盖了严谨的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研究,又包含着在山东半岛浞水流域内传承悠久的寒浞嫦娥民间文化。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肯定了古寒国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证明了古寒国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曾创造过最先进的东夷文化,也对一代君王寒浞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还原一个历史的真相。图为该书的封面。</h3> <h3>  次日上午,张宝辉主任和夫人特地开车陪同我们前往拜谒寒浞墓,参访云台山高庙,游览浞河、嫦娥奔月景区。他们夫妇的热情介绍和款待,让我们感受到了山东人的真诚和豪爽,令人难忘。应我们请求,张主任取出他仅存的《寒浞嫦娥历史与传说》送给了我们。图为张宝辉主任(左) 与过勉(右) 在亲切交谈。过绍富摄</h3> <h3>  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讨篇,有文化部和山东省各级领导讲话,有会议研讨发言和文章,有论文选萃。第二部分田野篇,有田野挖掘的民间故事,有亲历亲闻的长者回忆,有文史调查组的调查文章。第三部分典籍篇,有经典史集资料,有原始方志资料,还有文史钩沉。总之,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论证充分,观点鲜明,不失为一部研究夏朝寒浞、过浇父子 "因夏民以代夏政"历史的好书籍。图为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谢玉堂与参加寒浞嫦娥历史民俗文化研讨会的部分领导专家合影。</h3> <h3> 寒浞执政时的夏朝疆域图</h3> <h3>  该书中,刊登有张宝辉、于正军撰写的研究论文《从诸种史典记载列论寒浞其人其事》,共分三章:第一章史典记载一一 第1节《 左传》;第2节《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第3节《史记》;第4节《楚辞》;第5节《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第6节《中国人史纲》。这里,因篇幅较长,未予编入。</h3> <h3>  这是第二章,史典列论。第1节,《春秋左传注》记载列论。</h3><h3> 本页,一是讲述寒浞没有除恶务尽,终让少康坐大,导致天下为公夷夏轮流执政的历史进程遭到失败。二是关于寒浞 "谗子"的思维辨证。古义中,"谗"字含有直言别人之恶的意蕴在内。作者认为,寒浞可能是一个敢于直言别人之恶的直人,是褒义,而非今日谗子之贬义。</h3> <h3>  本页,解析"伯明后寒弃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左传》中的一句"伯明后寒弃之",到了《史记》则被改写成"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信用伯明氏之谗子寒浞"。心怀叵测的一语篡改,使寒浞的历史形象被无中生有地恶意抹黑。</h3> <h3>   本页,论析"愚弄其民"与"外内咸服"。请注意,一国之君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做到朝野都能和睦相处、顺从敬服?《左传》有记载,寒浞代政长达六十多年,"外内咸服",这是多少不容易、何等之伟大!这不是哪一个人凭空说说的,而是堂堂的《左传》明文写着的。试想,如果寒浞做了丧尽天良灭绝人伦的坏事,最终却得到了内宫朝臣和普天下人民的共同拥护,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谬绝伦、混帐逻辑!</h3> <h3>   本页,论析"取其国家" 与 "浞因羿室"。成王败寇,自古皆然。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赵匡胤在陈桥驿的黄袍加身,何尝不是夺人性命、取其国家,无非是夺取政权之后开创了一个朝代的伟业。而寒浞国运短促,虽要维系天下为公的政治体制,类比秦王朝大中华天下一统的郡县之治,却遭受了几千年来那些封建帝王们或卫道士们所诬陷、所丑化,这是十分不公平、不公正的。</h3> <h3>  本页,论析"杀而亨之" 与 "以食其子"。《左传》明明白白记载的是,后羿被"家众杀而亨之",《衘批历代通鉴辑览》亦记载后羿是被"家众逢蒙杀而亨之"的,怎么到了《史记 • 索隐》中就变成了"浞杀羿,烹之"了呢?到了《史记 • 正义》中,又被改编为"寒浞杀羿于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了呢?据著名史学家杨伯峻先生考证,《左传》成书于公元前403年一一公元前386年之间,为司马迁作注的《史记• 索隐》和 《史记 • 正义》成书于唐朝年间,两者之间不仅时间上晚了近一千年,史料的权威性也大相径庭,不可相提并论。《史记 • 索隐》、《史记 • 正义》之类书籍,信口雌黄、血口喷人的"索隐"或者"正义",诬陷寒浞,实在是卑鄙无耻、不齿于人。</h3> <h3>  这是第二章《史典列论》,第2节《竹书纪年》记载列论。</h3><h3> 文中有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寒浞被抹黑的原因:"封建社会需要把某些历史人物描红或者抹黑,籍此维系受命于天的封建统治,妆点太平盛世仁义道德。""寒浞成为了中国进入奴隶封建阶级社会后被有意抹黑的第一人"。</h3> <h3>  本页,以《竹书纪年》记载为依据,说明大禹死后交接政权的一段历史真相。</h3><h3> 大禹继位以后,迫于夷夏轮流执政的传统制度压力,首先宣布东夷族的皋陶为合法继承人。皋陶先去世,大禹又公布东夷族的伯益为合法继承人。但是,大禹心底里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启接班,培植壮大儿子的政治势力,在大禹死后,启迅速夺取了政权。对此,东夷族的伯益和有扈氏部落理所当然地不服气,于是,伯益被启杀死,有扈氏不服。启盗用天罚的名义,剿灭有扈氏。大禹的儿子启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的铁血手段和穷凶极恶的狰狞面目,历历可见。这为后来东夷族以暴抗暴的"后羿寒浞代夏"埋下了历史伏笔。</h3> <h3>  本页,介绍太康的重臣伯靡其人其事。</h3><h3> 太康被后羿取代以后,伯靡投靠后羿,与寒浞同朝为官。寒浞对这种朝秦暮楚、背主求荣的"贰臣",表示深恶痛绝。后来,寒浞在推翻后羿的战事中,让伯靡逃掉,最终酿成了伯靡"收斟、鄩二国余烬,杀寒浞,立少康,灭浇于过"的惨痛悲剧,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h3> <h3>  本页,是第二章 《史典列论》中的第3节:司马迁《史记》中的不记之纪。</h3><h3> 对于"后羿寒浞代夏"的重大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中一笔带过,"帝相崩,子少康立",略而不述。历史上,许多饱学之士都对此提出疑问,是无意疏忽之,还是有意而为之?</h3> <h3>  这事还要从李陵的生降凶奴说起。司马迁的沉痛回忆,字字皆血泪,令人同情。</h3> <h3>  知道了司马迁在发愤著书时的无言悲愤,我们不能苛求他冒着再一次被处以极刑的危险,去揭露封建帝王家天下传承统绪的残忍与虚伪。</h3> <h3>  这是第二章《世典列论》的第4节:屈原作品中记载的"羿浞代夏"的历史传说和寒浞父子的文学形象。</h3><h3> 屈原《天问》中透露的信息是什么呢?</h3><h3> 屈原的诗文是说,上天降生了东夷族的帝王后羿,是要后羿来革除太康加在夏民身上的灾害。接着,责问后羿夺取夏政以后,为什么要射杀河伯…… ?因此,屈原又说,上天再降生了寒浞来取代后羿。</h3> <h3>  本页,是写寒浞父子在屈原笔下的文学形象。</h3><h3> 屈原在《天问》诗歌酬唱的"史实"部分,文意是一一 寒浞的儿子浇率领军队攻灭二斟杀夏帝相,上天为什么对寒浞父子这么眷顾"厚之"呢?浇率师攻打二斟时,蕩舟覆舟是从哪条路上去的呢?……寥寥几笔,便把寒浞父子的文学形象鲜活灵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寒浞父子也因此籍屈原如椽之笔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磨灭。</h3> <h3>  这是第二章《史典列论》的第5节:《衘批历代通鉴辑览》解析。该《衘批》中,充分肯定了寒浞在杀羿代夏事变中及其以后长达四十年的执政政绩为"取其国家,外内咸服"。再是十分肯定地记载了"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明晰地讲述了寒浞两个儿子的生母问题。另外,在后相元年条下有"自太康失政,四夷背叛"之记载,这是其他史典资料中所没有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夷夏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被破坏以后,普天下的东夷氏族一定会群起攻之、口诛笔伐,激烈者如伯益、有扈、后羿、寒浞,均主张诉诸武力。羿浞"因夏民以代夏政",实际上,这是顺势而为,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过程。</h3> <h3>  这是第三章:史典肖像。综合上述八种史典中的记载,为寒浞描绘出一幅史典肖像。</h3><h3> 本页,寒浞的一生素描。寒浞代夏,实际执政时间应界定为六十多年为宜。</h3> <h3>  本页,寒浞的青少年时代。</h3><h3> 文中写道,寒浞作为后来执夏政60年的一代帝王级人物,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肯定有独到的政治见解和过人的思想胆略,会是这一群青少年"谗子弟"中的领袖人物,投身到反抗家天下统治、恢复天下为公夷夏轮流执政的斗争中。</h3> <h3>  本页,有两个内容。</h3><h3> 一是寒浞担任后羿之相。虽然寒浞执政手段可以商榷或质疑,但是他执政的结果确实是得到了后宫内外、朝野上下的一致首肯,《左传》记载的说法是"外内咸服"。</h3><h3> 二是杀羿弒相与寒浞代夏。 《竹书纪年》记载:"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弒帝"。对此,后世史家颇多微词。需要注意的是,据《左传 • 襄公四年》记载,其中有两点历史真实 被有意疏略:第一点是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执掌夏朝政权以后,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这是后羿被寒浞推翻的直接原因。第二点是,"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 这里表述得十分清楚,后羿是在打猎时或在打猎归来的路上,被自己的"家众杀而亨之"的,也有史料注明后羿是被自己的家众逢蒙( 逄蒙) 杀而亨之的。《 左传》如此明确记载,后世史学家却把谎言重复千万遍,谎言变成了亊实,终于把寒浞冤枉成为篡逆之臣和历史杀人犯。历史事实是,这段时间是寒浞为代表的东夷族政治集团与后相为代表的西夏族政治集团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二十年,以寒浞胜利而结束。接着,历史又掀开寒浞治国安邦与少康集团武装斗争新的一页。后来,寒浞、过浇、戈豷兵败被杀,少康就此被视为后世中兴之主的楷模。历史如此美化人物的方法,应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和警觉。</h3> <h3>  本页,介绍了寒浞的家庭婚姻状况。寒浞在从古寒国出走投奔后羿之前,曾与妻纯狐氏生育一子。其子佚名,娶妻后早亡,其媳名女歧。后羿被杀以后,"浞因羿室",寒浞收后羿的女人归己有,生育了浇和豷两个儿子。据史记载,这位女人是嫦娥。嫦娥是浇和豷两个儿子的生身母亲,在寒亭民间有着悠久广泛的流传。</h3> <h3>  本页和下一页,谈谈寒浞误国、少康复国的事。大体上,有四种史料记载,大致过程是:帝相八年,寒浞封浇于过地,史称过国。帝相二十六年,浇率领军队讨伐斟灌,予以消灭。帝相二十七年,浇又率军讨伐斟鄩,大战于潍,灭之。帝相二十八年,浇奉命攻打后相的都城,杀了后相。后相的嫔妃后缗怀孕逃走,回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第二年生下后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先在有仍国担任牧正,管理放牧事务,后来到了西夏的有虞氏方国。有虞氏国王看中少康,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又给了土地、人马和城邑。少康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复国准备。寒浞年过古稀,浇除恶未尽,埋下了丧身误国的种子。</h3><h3> 关于少康"谍浇诱豷"复国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是说少康使用了瞒天过海和美人计,另一是说少康使用调虎离山计,斩浇首级。现在山东萊州市过国遗址附近有浇墓冢,在寒亭市区南三公里处有寒浞墓冢,被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本页,是第三章 《史典肖像》 的第 8节,"寒浞代夏与天下为公"<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作者认为,"羿浞代夏"本质的政治诉求,是维护夷夏轮流执政。夷夏轮流执政的政治核心,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尧舜禹原始公社部落联盟时期釆取的政治体制,深孚民望。后羿、寒浞推翻夏朝家天下统治,是维护夷夏轮流执政的直接表现。寒浞实际执掌夏政六十多年,时间不可谓不长。他的执政手段,可以饱受质疑,但他旗帜鲜明地维护天下为公、夷夏轮流执政,其结果必然是得到普天下民众"外内咸服"的真心拥护。正因为寒浞的本质政治思想是东夷氏族和西夏氏族轮流执政,因此,他只是"因夏民以代夏政",并没有推翻夏朝而另定国号、册封太子重新立国,这也就能合理地解释寒浞灭了后羿之后 "复袭有穷之号",作为延续的立国之本。</span></h3> <h3>  本页,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第 9 节 "中国历史的经验敦训"。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早期阶段,后羿寒浞的代夏执政、天下为公的原始民主思想,更属难能可贵。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其中墨子的"尚贤" 思想,就主张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做天子的一定要由天下最贤的人来担任,同时主张天子的更替一定要传贤而非世袭。但是,当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秦汉之际,由于政治的集权一统,从而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权一统,于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被扼杀在摇篮之中。</h3> <h3>  本文的作者有两位:张宝辉先生,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理事,潍坊市寒亭区政协委员,寒亭区政协文史委主任。于正军先生,寒亭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寒亭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h3> <h3>  图为《 寒浞嫦娥历史与传说》一书的封底</h3> <h3>  2015年10月20日,潍坊市寒亭区政协文史委张宝辉主任陪同杭州过勉和浙江嵊州过绍富前往拜謁寒浞冢。图为张宝辉主任和过勉在浞河南纸房桥合影留念。过绍富摄</h3> <h3>  2015年10月20日上午,过勉、过绍富拜谒潍坊市寒亭区寒浞冢。张宝辉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