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不尽的巢湖水——唱不完的巢湖情

蓝天白云

<h3>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巢湖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李家莲是当代巢湖民歌的优秀传承人,传承谱系清晰。2011年被认定为巢湖民歌省级传承人后,一直活跃在巢湖民歌演唱、传承和教学的舞台上演唱上她保持了民歌的原生性,地方风格浓郁。在传授方面,经常开展有关巢湖民歌的知识讲座,参与创建巢湖民歌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青少年民歌手。</h3> <h3>出生在原居巢区司集“民歌之乡”的李家莲,5岁跟着家人和村民开始学唱,6岁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金嗓子”了。美妙的童声唱起巢湖民歌来,别有一番风味。至今已有61个年头了。先是和姑姑后面“哼”,再后来和大嫂龚芳萍学。由于她的天赋,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抱到大桌子上唱秧歌。她说:“家乡的民歌文化给了她许多的快乐。”</h3> <h3>李家莲老师毕业于安师大音乐系。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一直从事巢湖学院附中的音乐教学,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她一边任教,一边参加学校和地方的演出。<br></h3> <h3>屡次在演出中获奖。</h3> <h3>2017年8月李家莲老师和徒弟雷玉君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编写的教材深入校园,很多中小学校成了巢湖民歌传唱基地。</h3> <h3>2018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巢湖民歌代表性传承人。</h3> <h3>巢湖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随着当地语言的产生而形成,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歌唱语言,也是一种将语言加以延伸升华后的音乐艺术。</h3> <h3>再经过世代的传播、继承和创新而不断丰富、完善,出现了号子、山歌和各种小调,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体系。</h3> <h3>每到春节玩灯就唱灯歌,一到栽秧时就唱秧歌,所以有“有灯就有歌,栽秧必唱歌”之说。</h3> <h3>在水田里插秧时,他们直起身子歇口气,会面对田野歌唱:“春风(哎)又到(哎)巢湖(哎)阵阵秧歌(哎)飞上天啰,飞上天”。这首《一支秧歌一趟秧》从田野一直唱到中央电视台。</h3> <h3><br></h3><h3>农民们非常智慧和风趣,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菜园里会唱《姐在园中搭豇豆架》等民歌。</h3> <h3>民歌走进学校。</h3> <h3>民歌走进团体。</h3> <h3>民歌走进社区。</h3> <h3>李家莲老师与学生促膝传艺。</h3> <h3>教歌与育人</h3> <h3>自编自导的民歌融入广场舞。</h3> <h3>偶遇老师刘宗英,即兴合唱民歌《刘姐姐》短视频</h3> <h3>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并一直传唱至今。</h3> <h3>李家莲老师经常演出、研修、传艺。先生陪伴记录美好,留住永恒。</h3> <h3>“市场不能放弃,怎样把民歌传统创新更好的传承下去?”</h3> <h3>采访圆满落下帷幕,</h3><h3>而高亢淳朴的巢湖民歌却久久回荡…</h3> <h3>巢湖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民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h3> <h3>作者:顾晓松 陈世萍</h3> <h3>说明:图3、4、5、14、从相册翻拍,由李家莲老师提供。美篇音乐《巢湖好》是李家莲老师演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