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6月4日,抵达波士顿。今天起,开启拜访世界名校与摄影之旅。波士顿,一个非常有韵味的城市,作为全美著名的教育中心,当之无愧。</b></h1> <h1><b>哈佛大学</b><b>建于1636年,比美国独立建国,还要早一个半世纪,因此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的说法。当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为其子孙后代的幸福,仿效当时英国剑桥大学的规模,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这所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始称剑桥学院。</b></h1><h1><b>这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全世界学生心目中的神圣殿堂。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学共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走出了158位诺贝尔奖、18位菲尔兹奖、14位图灵奖的得主。其主要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均。</b></h1><h3><b><br></b></h3><h3><b><br></b></h3><h1><br></h1> <h1></h1><h1><b>哈佛大学本部坐落于剑桥市的“哈佛庭院”内,人们常说的参观哈佛大学,其实就是参观“哈佛庭院”,面积不到整个哈佛大学的二十分之一,是哈佛大学的精华所在。</b></h1><h1><b>进入哈佛庭院,一股清香迎面袭来,绿草如茵,铺青叠翠,配上哈佛特有的朱砂红色砖房,哈佛大学的大多数建筑都是这种颜色,人们亲切称之为“哈佛红”。楼房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分外夺目耀眼。真正成为了喧闹城市中的世外桃园。</b><br></h1><h1><b>哈佛大学的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b></h1> <h1><b>在白色的哈佛礼堂前,人们争相摸着著名的佛脚(黄金左脚),与“谎言雕像”合影,铜像铸于1884年,基座上刻着“约翰.哈佛,Founder(创立者),1638。就这三行字,却构成了哈佛最著名的三大谎言,而哈佛铜像也因此被人戏称为三大谎言的雕像。原因有三:1,这雕像并不是哈佛本人,而是哈佛一名叫做谢尔曼·霍尔的学生;2,哈佛本人并非哈佛大学的创建者,而是一位在临终前将自己一半财产和所有图书捐给哈佛大学的牧师;3,哈佛大学成立1636年,而不是1638年。</b></h1> <h1><b>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哈佛纪念教堂,建于1932年,是举行祈祷和礼拜仪式的地方。住校,门对面的是著名的第一唯一神教堂(First Unitarian Church)。哈佛庭院的另一所著名建筑哈佛纪念堂,也叫桑德斯剧院,是整个哈佛大学建筑中最壮观、最震撼的建筑,位于哈佛庭院外面。于1878年建成。</b></h1> <h1><b>我们在“谎言雕像”与“怀德纳图书馆”前都留下了集体合影。</b></h1><h1><b>图书馆作为校园最大最气派的建筑并非校方出资修建,捐赠者是位泰坦尼克号上罹难的哈佛毕业生怀德纳的母亲。当初建造如此规模的公共设施,需要怎样的巨额资金和怎样无私的爱!这位母亲留给哈佛学子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永恒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非简单用金钱来衡量。</b></h1> <h1><b>低调的哈佛大学校门,不经意间你就会错过。庭院外面是哈佛科学中心,是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最繁忙、最重要的中心之一。</b></h1><h1><b>这次来哈佛大学,因为暑假期间,没看到网上盛传的哈佛学子凌晨三点还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场景。但不管怎样,能来哈佛学习的肯定不是等闲之辈。如果能来这校园中静静地读书,绝对是全世界每个学生的奢望。每年都会有几千名毕业生从这些不起眼的小铁门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b></h1> <h1><b>告别哈佛,前往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建校于1861年的MIT并非藤校,甚至建校前四年,因南北战争爆发而没招到一名学生;但在150多年的教育里,依然产生了93位诺贝尔奖、8位菲尔兹奖、25位图灵奖的得主。该校的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是全球无可争议的第一。这所美国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是《纽约时报》笔下“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b></h1><h1><b>走进主楼,是休息大厅和接待中心。大厅富丽堂皇,墙上用金色刻有校史。这个主楼,是为了纪念MIT的创立者及第一任校长Willlian Barton Rogers而建。</b></h1> <h1><b>如果说哈佛的校园有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浓重的文化气息,而MIT就是一种工科特有的学术气息,那种随处可见的各类学术成果展览,还有陈列在橱窗里年代久远的实验仪器或者是陈年的研究手稿,感觉MIT校园就像一个科技历史博物馆。MIT最高的建筑“绿色大楼”(Green Buiding),是贝聿铭为母校设计的其中一个作品。</b></h1> <h1><b>MIT相比较更平易近人,游客可以打卡众多特色建筑,可以走进教学楼近距离一睹学霸们的学校日常,还有令人喜欢的“无尽长廊”;互相连通的教学楼群表达着学术无边界的伟大愿望。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创新世界。</b></h1><h1><br></h1> <h1><b>MIT的师生比例为1:7,这样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学里都是少见的。学生人数不多,教授们才有足够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的功课与发展情况。</b></h1><h1><b>我们坐在校园长椅上,享受着阳光爱抚、海风吹拂,说不出的惬意。</b></h1> <h1><b>MIT给人的印象之一是理工科学生无所不通的渊搏知识。隔街正对着MIT大门的,由各种字母,化学及数学符号构成的白色镂空人形雕塑,充满创造力地说明了问题。它的名字叫“The Alchemist”,是西班牙现代艺术家Jaume Plensa的作品。</b></h1><h1><br></h1> <h1><b>MIT侧边出来就到了查尔斯河边。小憩一会,看看波士顿的天际线、跑步的行人及河中停泊的小艇……刹那间,感觉时光都停在了查尔斯河畔。</b></h1> <h1><b>卡普利广场(Coply Square),波士顿最有名的城市公共广场。这个以画家卡普利命名的广场囊括了波士顿每个时期建筑的精华。位于东侧的三一教堂最为亮眼,紧挨着的是汉考克大厦,全身外墙为蓝色玻璃幕墙,如一面擎天明镜,现代、规整、笔直线条,全身一色。正对三一教堂的是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一栋长方体建筑。广场上有人演奏着风琴,耳畔有悦耳的音乐,享受正午暖暖的阳光,是波士预独有的休闲娱乐。</b></h1> <h1><b>三一教堂,始建于1697年,</b><b>作为美国首座查德森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它曾几次入选过全美十大建筑。教堂玫瑰色砂岩的外观及墙上美妙绝伦的浮雕,巨石拱门下配合青铜雕大门,高大的红顶塔楼,都让它在周边楼群中格外显眼。</b></h1> <h1><b>步入教堂,会发现内部很大,祈祷大厅的正前方是半圆形的祭台,上方有刻着精美图案的彩色玻璃窗,讲述着耶稣诞生和圣经的故事。教堂入口的两侧有个巨大的管风琴,每当祈祷开始,管风琴便会响起,悠扬的旋律会在整个教堂内回荡。你可以安静地选择一个位子坐下,什么都不做,静下心来感受这一切。</b></h1> <h1><b>三一教堂,曾在1872年付之一炬,1877年又浴火重生。三一,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意思。波士顿的三一教堂很值得一看,这里少了一分喧闹,多了一分宁静;少了一分脏乱差,多了一分干净整洁。不过入内参观,成人门票要10美元。</b></h1> <h1><b>约翰·汉考克大厦,由贝聿铭设计,共63层,高24 1米。是波士顿的第一高楼。全身玻璃幕墙,浅蓝色的玻璃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阳光在镜面折射反照,时移景异,变幻无穷,于是便有了明暗深浅的色彩变化和强烈的动感。更何况相邻最近的,是三一教堂!古典建筑的唯美容颜映在楼面的玻璃之上,华丽而梦幻,如海市蜃楼一般。现代建筑的冰冷仿佛顿时有了温度,线条的硬朗也因此有了曲线的柔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b></h1> <h1><b>波士顿图书馆与三一教堂相对而坐,正门宏伟气派,上刻“由人民建造并致力于知识与进步”,下有艺术和科学女神两座雕像坐镇,是全美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也是藏书量TOP的图书馆之一。</b></h1><h1><b><br></b></h1><h1><br></h1> <h1><b>馆内每一寸墙壁和天花板都被灌上艺术气息,红白地砖像编织的地毯,衬托着四周精美绝伦的壁画,我们驻足观赏,徜徉于浩瀚的画卷,似乎在听它无声地讲述一个个宗教与艺术的故事。</b></h1> <h1><b>进入公共阅览室,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些绿色灯罩的台灯,像整齐排列的荧火虫,散发着温暖迷人的色彩,照耀着灯下的求知者们。阅览室高高的穹顶,每一处都被浓郁的学习气氛充填。</b><b>习惯了吵闹喧哗的我们,很自觉地把交谈的声调降至最低,生怕打碎此间的宁静,或许这就是知识无形的力量吧。</b></h1> <h1><b>出了图书馆,左边紧挨的钟楼和主教堂,是老南教堂。因为三一教堂和波士顿图书馆的存在,它显得不那么重要,事实上这座哥特式建筑是波士顿最著名的婚礼举办地。而三栋不同年代的建筑,也反应了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可谓缺一不可。</b></h1> <h1><b>新州议会大厦弧顶金光闪闪,是马萨诸塞州议会和马萨诸塞州政府所在地,波士顿著名的地标之一。它建于1798年,由设计国会大厦的著名设计师不分期布芬奇设计,是波士顿的重要景点。整个建筑为橘黄色,窗框和柱子又刷成白色,给人华美、洁净的感觉。</b></h1> <h1><b>硕大的纪念碑作为波士顿公园的开端,浮雕胜利女神,赐福华盛顿为首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战士们。</b></h1> <h1><b>昆西市场,已有两百年历史,每天熙熙攘攘,游人络绎不绝。法尼尔厅在昆西市场背后,因这是召开过很多革命者主持的会议,被称为自由的摇篮,塞缪尔·亚当斯的雕塑抱着手傲然站立在广场中央,打量着对面的市政厅。</b></h1> <h1><b>所谓市场,其实就是把众多大排档、商店汇总在一起,虽然杂,但不乱。中间餐饮区的各种美食专柜陈列两旁,外面是以车为单位的售卖纪念品的摊位。点上三、两份小吃,在华丽的大厅,听歌手深情献唱,即使盘中的大众食物没有回味无穷,依然能体验到最地道的波士顿生活。</b></h1> <h1><b>我们在最后一家酒水档停下脚步,沈团长请大家喝啤酒。天气较热,走路又多,一杯啤酒喝下,神清气爽,通体舒坦。</b></h1> <h1><b>唐人街,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不过波士顿的唐人街感觉很像电影取景地,有一种浓浓的粤港范,这里大多说粤语和闽南语,中文大都也是繁体字。“天下为公”的牌坊非常气派,如果不会英语的话,在这里生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餐饮和按摩等服务业尤其繁盛。</b></h1> <h1><b>继续赶路,今天要赶到离阿卡迪亚公园较近的地方,天将暗,车上人,均昏昏欲睡,只有感冒发烧的冯导还在坚持开车,辛苦!</b></h1> <h1><b>6月5日,进入阿卡迪亚。阿卡迪亚国家公园((Acadia National Park),位于缅因州,面积约19000公顷,这里有嶙峋礁石,蜿蜒海岸线、青山翠谷、明镜湖泊、壮丽潮汐,再加上碧海蓝天,这一幅幅大自然的画卷便勾勒出了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概貌。这里地处北方和温带交界处,寒冷的浅水湾中栖息着大量的海生动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龙虾,</b><b>附近的巴尔港,盛产缅因巨钳龙虾🦞。</b></h1> <h1><b>头天傍晚从波士顿开车四小时,到了离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约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酒店,早出晚归的比较辛苦,今天10点出门。</b></h1><h1><b>到达第一个景点——沙滩,这里的沙很一般,面积也不大,不过左侧满是绿色森林的山和右侧满是岩石的悬崖交相辉映倒是不多见的景色。</b></h1> <h1><b>雄伟的水獭岩,以攀岩闻名,石壁直立90度,高30多米,俯瞰着岩石林立的海岸线,据说是水獭经常出入聚集之地。今日前往,除了礁石之外,只是听到远处航标灯发出的“叮铃”声响。</b></h1> <h1><b>来到缅因州,自然要吃龙虾🦞,巨大的龙虾。进入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路两旁的龙虾店很多,店门口的那几个大锅,就是用来蒸龙虾的。选用套餐:龙虾约1.5磅的两个,1磅海虹,两根甜玉米,共49.9美元,性价比很不错。</b></h1> <h1><b>排排坐好,带上围嘴,配上沈团长专门买来的啤酒,开吃……约1.5磅的龙虾加上一些海虹和一颗玉米,就能让人吃得弯不下腰。</b><b>老板娘告诉我们,她丈夫每天都会下海捕龙虾,餐桌上的就是今早才打回来的,此言不虚,可真让人吃得那叫一个鲜哪…</b></h1><h1><b>吃饱喝足,艳阳高照,自然感到疲惫,于是相约先回酒店小憩一会,待太阳西下时再出来拍照,开启摄影模式之旅。</b></h1> <h1><b>低音港灯塔(Bass Harbor Lighthouse),坐落在海边巨石悬崖上,阿卡迪亚的标志之一,</b><b>更是摄友们疯狂的打卡点。它</b><b>建于1858年,高高雄踞于嶙峋的礁石上,面对辽阔的大海,月落星移、潮涨潮落,静静的孤独地伫立着,见证着人世间的变换和永恒。</b></h1><h1><b>这一片其实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占有的悬崖,要拍到经典的灯塔照片需爬下悬崖。我们团队的摄影大师们,在区老师的指点下,违规攀爬下海滩礁石,耗时费力拍摄了一组精品:一边是倒映着缕缕阳光的海浪与迎面而来的海风,另一边是紧靠悬崖的白色灯塔,真可堪比公园的宣传广告。</b></h1> <h1><b>6月6日,继续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行程,今天雾特别大,从半山腰往上看,能见度不足20米,来到山顶,整个人都在云雾中飘来飘去。车往海边开,大雾渐散。</b></h1><h1><b>雷音洞,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汹涌的大西洋海浪在这里冲出一道狭窄的裂口,据说在涨潮的时候。因为海水灌进洞后,被喷射出来,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能体验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可惜我们来时不是涨潮时段,只听到海浪声没听到打雷声。</b></h1> <h1><b>阿卡迪亚公园的礁石和浪花,也别有一番风味。雷音洞旁边都是些突兀嶙峋的岩石,一路从高往低延伸入大洋,看到勇敢者在慢慢往下攀爬。与大海来个近距离的接触。我们可爱的冯导,在摄影师的作品中显得玉树临风、高大伟岸。</b></h1> <h1><b>小白桥,也是阿卡迪亚的地标之一,可真是够小的,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据说桥上一次最多只能上去五个人。下得车来,长枪短炮一通拍摄,留下倩影……由此看来:“美,到处都有,我们只需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b></h1> <h1><b>这个叫 Asticou Azalea Garden的花园,亲近它完全是冯导的推荐。这里小桥流水,精致园林,恍若置身世外桃源,花草树木还附带着说明介绍,非常好的科普学习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我们在此留连忘返,不舍离去。天色已晚,拍摄的影像光线不足,远不如实景美丽动人。</b></h1> <h1><b>小公园,大风景!有山,有海,有龙虾!山、湖、海在这里交汇;日出、星空、有时间还可划船捕鱼……阿卡迪亚,蕴含了缅因州所有的美!</b></h1> <h1><b>大海用了数千年时间,持之以恒的打磨雕琢,终于造就了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如诗如画、旖旎多姿的风景。它是生长在大西洋海边的一颗原生态的明珠,诱使那么多的人欣赏它、喜欢它、迷恋它、享受它。</b></h1> <h1><b>6月7日,清晨,沿海岸线一路驱车向前,来到缅因州旧奥查德海滩。非常惊喜于它的规模和旅游设施。这里有游乐场、摩天轮,一个漂亮的含有景点和餐馆的长堤,主街上有嘉年华……海滩宽阔,漂亮又安静。让日光浴者和贝壳爱好者都有足够的空间度过一天时间。</b></h1> <h1><b>吹着海风,再来一次缅因州的龙虾大餐。龙虾特别新鲜滑爽,舌尖充满了大海的味道,这种无与伦比的滋味,令人至今回味无穷,我等吃货朋友,均感不虚此行。</b></h1> <h1><b>缅因州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龙虾,还有灯塔,素有“灯塔之州”的美誉,在绵延崎岖的海岸以及河流中星罗棋布的矗立着60多座灯塔。它是迄今美国境内,除密西根州和纽约州以外,拥有灯塔数量最多的州,也是全美国沿海灯塔最多的州。</b></h1> <h1><b>高耸的白色锥形塔、低矮的红顶小白屋、绿色门窗、铜色古钟、海岸巨石、惊涛拍岸……我们团队的摄影师们,一面呼吸着略带微凉的新鲜空气,一面在尽心创作,努力将这壮美景象留下来,</b></h1> <h1><b>碧空如洗,大海辽阔,像是在诉说历史、倾诉沧桑,这里俨然是波特兰港西南入口处最优美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这就是被称为“美国最上镜灯塔”的波特兰灯塔,也是新英格兰和波特兰醒目的标志。每年有数十万游客络绎不绝访问这里,感受岩石海岸、惊涛拍浪、纯美空气。</b></h1> <h1><b>灯塔高高的耸立在风景秀美的海滨,面向碧波万顷、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海岸边天然岩石林立,海天一色,风光旖旎。有人在礁石边玩水、嬉戏、追风逐浪,也有人在岸边观海、听涛、享受阳光。</b></h1> <h1></h1><h1><b>波特兰灯塔,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童话般的色彩搭配,使它成了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的疯狂打卡点,红顶房子伴着白色灯塔,出现在缅因州的的名信片次数最多,几乎已成为缅因州的代表符号。这是我们摄影师拍的波特兰灯塔的各种丰姿艳照。以供大家欣赏与追求。</b></h1> <h1><b>走近波特兰灯塔,会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天上的云也变幻莫测,时而“天高云淡、一尘不染”,时而“乱云飞渡、浩如烟海”。</b></h1> <h1><b>缅因州的灯塔和诸多拍摄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让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摄影家们纷纷竖起三脚架,减光、慢门、滤镜、雾化了海水,将粒粒水滴拍出了绸缎般的感觉。</b></h1> <h1><b>喜欢缅因州的龙虾,特地买了一个龙虾冰箱贴。忽然发现这里的车牌,居然也有龙虾🦞图案哦。原来,美国的汽车车牌可由车主自选图案。涨知识啦,扫了一些具缅因州特色动物的车牌,也算了解一点美国的车牌文化。</b></h1> <h1><b>7月8日,陪伴了我们十来天的冯导,因另有任务要离开。短暂的相处,感觉你已成了我们中的一员。有了你,异国他乡不再陌生、一路向前不会迷路;有了你,语言交流不成问题、吃住行不用操心;有了你,长途旅行不觉寂寞,妙语连珠欢声笑语;还</b><b>第一次知道KFC可以读做“开封菜”……临别之际,酒店门前合个影,真诚地向你说一句辛苦!道一声感谢!希望有缘再相见。</b></h1><h1><b>这一路,由缅因州,经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纽约州,抵达纽黑文。今日行程安排:耶鲁~~西点~~奥特莱斯。</b></h1> <h1><b>耶鲁大学,简称耶鲁(Yale),坐落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全美排名第三,也是著名的常春藤校成员。截止2018年,耶鲁大学出了61个诺贝尔奖、5个菲尔兹奖、3个图灵奖得主…占地138公顷。校训是:Lux et veritas ,意思是“真理和光明”。</b></h1> <h1><b>耶鲁大学共有12个学院,各自独成系统。哈佛、麻省理工、耶鲁三校相比,以耶鲁校园最美,学校很大,我们也就只在老校区走一走,其历史悠久的英式建筑多为哥特式,恍惚间,仿佛来到哈利波特的城堡区。</b></h1> <h1><b>耶鲁是常春藤名校之一,学校非常大,古色古香的校园里,悠久的英式建筑很有历史感。斯德林图书馆、哈克尼斯塔等。随意浏览耶鲁校园的美景,慢慢地逛、细细地品,随意街拍都是大片……</b></h1> <h1><b>耶鲁大学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整个校园弥漫着浪漫的古典风格和现代气息。漫步在校园里,穿梭于各个建筑之间,本身就是一次从古典到现代的旅行!</b></h1> <h1><b>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校园里,洋溢着满满的安宁,坐在图书馆的小广场上,能够感受到舒适从自身的毛孔中散发出来,真的不想走、不想动,如果能在这里学习,那是多大的享受!</b></h1> <h1><b>女生桌(The Women’s Table),是林樱为母校耶鲁设计的。最初是为纪念耶鲁男女同校二十周年。它被安放在大学图书馆前的小广场。黑色花岗岩半个椭圆球体状如桌子,桌面中央有一圆孔,清水从螺旋上升的孔中不断涌出,均匀地、一波又一波地向整个桌面漫去。无声无息,无休无止。桌面上以螺旋状数字及年份,表示入学的女生人数的增长变化。</b></h1><h1><b>清纯、透明、轻盈、灵动的水,人类的生命之源。在东方文明中,也是女性的象征。不是有“女人是水做的”这句名言吗?天才的林樱,把带有神秘色彩的东方艺术,与西方的几何线条及现代技巧,神奇的结合起来,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它所表达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女性关怀,成为全世界共通的语言。。</b></h1> <h1><b>著名的哈克尼斯塔,只能外观看不能进入,每天这座塔都会响起钟声。</b></h1><h1><b>耶鲁独特的古籍善本图书馆,专门收藏珍本及手抄本,它的英文名Beinecake Rarebook & Manu Library。设计外表为水立方,没有窗户,墙壁采用产自佛蒙特州的半透明大理石拼接而成。既能挡住强光照射保护藏本,也能部分采光,其外墙的色调及感觉好极了。可惜我们来得太早,图书馆还没到开放时间。未能入内参观。</b></h1> <h1><b>离开耶鲁,开车去西点镇。西点军校(West Point),美国第一所军事院校,位于纽约州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镇,距纽约市约80公里。占地面积约1万6千英亩。西点的</b><b>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b></h1><h1><b>,该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国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b></h1> <h1><b>没赶上预定的班车。等待中,先去参观西点军校的军事博物馆,博物馆不大,藏品不少。</b><b>西点军校博物馆是西点军校的骄傲之一,校方鼓励那些来西点军校参观的民众去参观这个博物馆,免费参观。</b></h1> <h1><b>西点军校博物馆,展出了不同时期的单兵装备,包括枪支弹药、军服战车与防护装备、还有二战时期在广岛用过的原子弹“小男孩”……看着士兵的服装,从早期的突出形象到后期的突出防护作用,看到了战争教会了人们如何战争,还是很有意思的。</b></h1> <h1><b>西点军校所在的西点镇,曾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西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主要是哈德逊河流经西点时呈S状,且弯度很急,过往的大型船舶经此必须减速,来犯敌船因减速而易受攻击。更主要的是河西高地具有居高临下地控制作用。如果在此设立军事要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b></h1> <h1><b>西点军校所在的山头最东端,有当年废弃的战壕,向前眺望,哈德逊河像一只巨人的手臂,环抱着西点校园。在这里架起枪炮便可封锁十公里长的河道,彻底切断哈德逊河交通。独立战争时这里曾发生激战。把军校建在古战场本身就别有一番意味。</b></h1> <h1><b>坐上tourbus进入西点军校。西点军校的大草坪,令人心旷神怡,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莱德雷的铜像点缀其间。</b></h1><h1><b>一路带领和讲解,是位热情的老先生,站在夏日的阳光里,滔滔不绝地用英语介绍西点的历史、西点的荣誉……被大太阳晒得晕头晕脑的我们,却大部分还没听懂……</b></h1> <h1><b>当时的大陆军司令军乔治・华盛顿将军认为,西点是美国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块阵地,是“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有鉴于此,1778年经过一番堪察,在此设立了大小14个据点,控制河道和防御水路两栖进攻。各据点彼此呼,应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合理有效地防御体系。</b></h1> <h1><b>西点军校的校园很大,在东北角西点高地顶尖处,建有可俯瞰哈德逊河的“战利品陈列点”(Trophy Point),有一座可算整个西半球最大的花岗岩石柱——“战斗纪念碑”(Battle Monumnent),纪念的是美国内战中的阵亡将士。</b></h1> <h1><b>在“战斗纪念碑”附近,摆放着一些美军从各次战争中,缴获的加农炮、迫击炮、和山炮。参观者纷纷与这些“大家伙”合影留念。</b></h1> <h1><b>站在“战斗纪念碑”下,顺河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葱郁连绵的群山间,笼着薄雾的哈德逊河安详静谧,不时有船只驶过,河面上拖拽出一道道白线,令人思绪万千……。</b></h1> <h1><b>美东最大的Outlets位于纽约州中央山谷、纽约市以北约1小时车程。告别西点,我们在下午两点多到达这里。一到场就直奔游客中心取地图,因为这里规模太大,没有地图绝对会找不到北。这儿共有220多家店铺,品牌齐全,但凡你能点出的世界著名品品牌,几乎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我们一行,手持购物单,拖上行李箱,一路兴奋扫货,直到晩上九点,还意犹未尽一一如此“购物也疯狂”,倒也为我们的美东之旅添了一抹亮色。</b></h1> <h1><b>6月9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简称Met,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整个博物馆像是一颗时光胶囊。在这里,摸得到埃及神庙、看得见庞贝古城,吹得到波罗的海的风,也听得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小号声……一切的一切都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刻,经过千年,被完好的保存到了现在。真的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对MIT的喜爱。无论你以往是否爱好人文艺术,这里的展品都将带给你强烈的心灵震撼。</b></h1> <h1><b>Met里有一个小的思想者的雕塑,喜欢罗丹的雕塑:挣扎、痛苦、哲学、力量感;地狱、思想、真实、歇斯底里、美……这些都是罗丹的雕塑的魅力,吸引我们驻足观赏,久久不愿离开。</b></h1> <h1><b>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保罗·塞尚的“玩纸牌的人”;莫奈的睡莲”及“自画像”。</b></h1> <h1><b>太喜欢这两幅一百多年前的油画,作者为法国学院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Pierre Auguste Cot),根据希腊的传奇故事描绘,勾勒出人们对年轻浪漫爱情的想象,通过两个年轻人两小无猜的田园爱情生活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旧日情怀以及对单纯的朴素生活的想往。</b></h1> <h1><b>德加的《舞蹈班》;</b><b>安格尔的《德·布罗伊公主》……</b></h1> <h1><b>走着走着,走进了一座苏州园林。大都会竟然把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簃”给照搬了过来。盗版的“殿春簃”,屋宇亭廊、山石花木、曲径通幽、原汁原味。好一座处在室内却自然采光的苏州园林。</b></h1> <h1><b>漫步游走在中国馆,据说,美国是中国大陆、港台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多的地方,纽约大都会则是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这里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佛像、石刻。创作于元代的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左普贤,右文殊,中间坐着如来佛祖,善财童子向高僧求教……此画场面恢弘,人物众多,色彩繁复,线描精巧,虽经七百多年沧桑漂移而瑰丽依旧,堪称艺术珍品。</b></h1> <h1><b>此外,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收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奇珍异宝。</b></h1> <h1><b>除了大都会的典藏和它的建筑本身,一定要去的还有它的五楼天台,在这里可以看到曼哈顿天际线,俯瞰中央公园全貌,也是个拍照胜地。</b></h1> <h1><b>大都会太大了,但埃及馆自然必刷。岁月的斑驳不曾抹灭文明的印记,丹铎神庙,西半球唯一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是埃及赠送给美国政府的礼物。四周的水池模拟了神庙周围的河流,配上一侧全景落地窗,使用阳光作为光源,走进神庙,穿行在浮雕与壁画之间,恍然如置身埃及。</b></h1> <h1><b>中世纪艺术基本上等于教堂艺术,这些精美的建筑、装饰、绘画、彩色的玻璃、复杂的浮雕、精致的工艺品,在当时黑暗冰冷的年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光。中世纪晚期彩色玻璃(late medi staineed glass)。</b></h1> <h1><b>希腊和罗马艺术收藏的展厅,收藏了大量的雕塑。</b><b>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帕休斯将美杜莎的首级砍下呈现给全世界,他的站姿,展现了一种骄傲、自信和力量感;出自但丁《神曲》的雕塑《乌谷利诺及其子孙》……游走在此,使人</b><b>沉浸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氛围中。</b></h1> <h1><b>古老的中世纪艺术雕像</b></h1> <h1><b>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它有三层楼面,每层都有无数迷宫一样的拐弯和大厅,展示着数不胜数的文物,讲述着各种古老的故事,给人穿越时空的错觉,短短的三个小时,走马观花似的,都无法完全看完。</b></h1> <h1><b>一年一度的波多黎各大游行(National Puerto Rican Day Parade),始于1958年。</b><b>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的“波多黎各日”,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会有一场盛大的游行表演。</b><b>这个年度游行,希望能让大众更加认识波多黎各的文化和历史,同时透过主题为(One Nation, Many Voices)游行,来庆祝波多黎各的创造力和多样性。</b></h1> <h1><b>今年已是第62届大游行,在曼哈顿第五大道上,游行队伍沿着44街至79街,一路向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从大都会出来,我们正好遇上了这个盛大的庆典游行。</b></h1><h1><br></h1> <h1><b>波多黎各人具有活泼、热情、疯狂、能歌善舞的个性。热辣的波多黎各美女在游行队伍中光彩夺目,游行时不但队伍中的主角很有趣,观众的打扮也很疯狂。</b></h1><h1><b>。</b></h1> <h1><b>现场活力四射的表演,带动了周边观看的民众。宽阔的第五大道上,</b><b>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高音喇叭震耳欲聋,到处挥舞国旗,载歌载舞,两旁的观众热情澎湃,欢呼声不断,热情洋溢的国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h1> <h1><b>波多黎各是美国的“特区”,它既不是美国的一个州,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是美国在加勒比海的一个自治领地。其边界与美国互相开放,人流物流可以自由出入。根据美国法律,出生在波多黎各的人,自动成为美国公民。美国国旗上50个星代表美国50个州,波多黎各则没有。波多黎各曾多次就与美国关系进行全民公决,但作为美国第51个州加入联邦的议案一再遭到否决。</b></h1> <h1><b>大游行活动,整个第五大道及周边街区从早上开始就封道戒严,纽约出动了大量的警力,警车随时待命,纽约的警察全副武装,一边维持秩序,一边与民同乐,怀中的宠物小狗也身披波多黎各🇵🇷。</b></h1> <h1><b>穿过游行的街区,赶去现代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常年收藏的艺术作品中,名气大的是梵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以及毕加索、达利的一些作品。其它的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b></h1> <h1><b>特朗普大楼,一座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的高202米的58层多用途摩天大楼。特朗普集团以此作为总部,还有唐纳德·特朗普的主要居住的空中别墅。</b></h1> <h1><b>熨斗大厦,是使用钢骨结构建筑的始祖,经常在电视广告和纪录片中出现,为纽约早期著名的地标。也是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之一。</b></h1> <h1><b>圣帕特里克教堂,典型哥特式的外观突兀地矗立在繁花似锦的第五大道上,虽然两旁全是高耸入云云的摩天楼,但它的气质却是那么绝世独立,淡然自若,尖尖的塔尖,斑斓的彩窗无不在诉说它的历史与传奇。</b></h1><h1><b>游行队伍刚刚走过,戒严尚未解除,难得有机会,驻足在第五大道的街中央,面向帝国大厦、特朗普大楼展示一下好心情!</b></h1> <h1><b>新泽西州的哈德逊河岸,是一个能很好观赏曼哈顿天际线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一般游客不会去,我们能够驾车前往,何其幸运!</b></h1><h1><b>晚餐后,来到新泽西洲哈德逊河岸边,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曼哈顿的高楼大厦灯火璀璨,隔岸望去,有一种</b><b>在浦东滨江大道上,看对面浦西外滩的感觉。</b><b>摄影师们的长枪短炮又派上用场。这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次拍摄,蓝调曼哈顿,美好的记忆!</b></h1> <h1><b>隔岸远观曼哈顿夜景,</b><b>的确让人更容易接受“距离往往产生美”的感悟。</b></h1><h1><b>有人说,“旅行的长度由钱包决定,旅行的宽度由目光决定,旅行的深度由心灵决定”。希望我们的快乐自由美东行,能让旅行的这三个维度有更高的升华。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和相遇。</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