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下旬,我随团参加欧洲六国游。几个月来,异国它邦的美好记忆已逐渐淡化,游途之中的笑谈花絮,也渐行渐远,唯独对瑞士因特拉肯小镇的印象却挥之不去,时常浮现在我的梦境里。 26号中午坐上了登阿尔卑斯山的缆车,饱览了少女峰的秀丽和雄伟。精明的中国大妈们都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保暖衣装,来抵御着皑皑白雪里那一阵阵嗖嗖凉风。站立峰顶,纵观四野,连绵的山峰覆盖着斑斑驳驳的白雪,谷地上成片的森林郁郁葱葱,蓝色的湖泊像宝石一样点缀在山谷平地之间,小镇那红色的房顶和白色的墙壁,隐隐约约出现在树丛之间,导游告诉我们,如诗如画的因特拉肯小镇就在山脚下。<br>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小镇的荷黑玛特广场。那里不仅有大片的绿地草坪,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争奇斗艳。站在空旷的地方,被云雾笼罩的阿尔卑斯山少女峰时隐时现,白云、白雪、绿树、绿地相遇成趣! 小镇在山间谷地,面积不大,在雪山和湖泊的映衬下显得山清水秀。建筑风格独特的小街小巷,使小镇显得既年青又古老,特别雅致和清静。道路虽不宽敞,但干净整洁,两旁有四季常绿的灌木和树丛,黄绿相间的人工草坪在阳光下格外清新柔和。有青年人在玩滑翔伞,那五颜六色的伞翼在空中自由翱翔,蔚为壮观。草坪上聚集着三五成群的青年人,聊天的、读书的、玩微信的、有的斜卧在地上闭目养神,享受着清风的惬意和夕阳的美好。鸽子和不知名的鸟雀在草坪低空嬉戏,时不时落到地上啄食,有的落到游人的肩上,和游人零距离接触,人和鸟类和睦相处,也是一道小镇的特别风景。 小路上经常出现一些骑行者,穿着五颜六色的运动服,戴着色彩斑斓的头盔,和墨镜口罩,俨然一副全副武装的骑赛运动员。 来小镇旅游观光的以团队居多,中国游客占了很大比例。小镇上不但有中国文字提示,还有中国大学生在这里做旅游服务。旅游商店里的瑞士手表,军刀,小镇特产,几乎成了主打商品。花几万元购买的瑞士手表和价格不菲的军刀装在口袋里,不显山不露水。 因特拉肯小镇是旅游圣地,这里气候凉爽,环境优美,街道整洁,溶化的雪水汇成小溪,蜿蜒到小镇上,溪水清澈、冰凉,在有落差的地方,也会奏出叮咚哗啦的乐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流向远方。这里铺面干净,商品琳琅满目,服务员温文尔雅。导游提醒我们,小商品千万别买,都是中国义乌生产的。如果是外国人开店,都会在门口插上本国的小旗帜,我见过日本的、韩国的、印度的。见到中国的红星红旗使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最显眼的是中餐馆,都在旅游中心地带。 老板多是广东人、福建人,也有来自浙江温州的,专门经营中国旅游团队的中晚餐。六菜一汤的标准中餐是前一个月预订好的,从团队进饭店到用完餐只需二十分钟,因为还有预约团队在门外等候哩,据说一顿餐最少吃五六以上的团队。而小镇上的西餐馆主要是老外们光顾的地方,他们三三两两,低声细语悠闲自得地坐在敞棚下,一瓶啤酒、一盘坚果和几片面包聊上一两个小时很是平常,他们的平淡和安静和中餐馆大嗓门的中国大妈们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小镇上华灯初放,大部分门店都关门谢客。在欧盟国家,星期天和节假日都不营业,傍晚下班都是按时关门,只有餐饮店会延长一些。而在街道上步行的居民、溜狗的老人、亲昵的伴侣都有各自的行动路线。没有广场舞,没有吵嘈,使小镇温馨而宁静。 夜幕下的晚风是那么凉爽,空气是那么清新,如黛的山峦还是那么的雄伟。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看像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都包括”。这也正是因特拉肯小镇的魅力所在。比起中国人的忙碌生活和工作压力,这里真是人居天堂了。 诗曰:<br> 盖帽雪山围小镇<br> 湖光山色空气新<br> 高鼻碧眼草坪卧<br> 忙碌概莫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