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位于里海东岸,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以南,伊朗以北和阿富汗以西,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境内气候干燥,为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区域之一,80%国土为沙漠,有卡拉库姆沙漠,意为黑色沙漠之意。</h1><h1>土库曼斯坦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全球前十,主要在里海沿岸地区,天然气储量全球第四,主要在东部马雷的两个构造盆地内,是中国西气东输的主要天然气田。</h1><h1>九十年代初土库曼斯坦做为苏联独联体国家获得独立,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是资源大国,有钱,不太欢迎外国人去旅游,签证难办。中石油的员工回来说,土库曼又土又苦又慢。这几年随着第二任总统上台,似乎好一些。</h1><h1>我们此行是探知游学,对历史文化感兴趣,对于风土人情也想好奇,但是得遵守他们国家的禁忌。</h1><h1>中亚有历史文化印记的有价值的世界遗产主要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主要有两处半,尼萨算一处,马雷也就是梅尔夫算一处;库尼亚乌尔根奇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共属花喇子模,早期在库尼亚乌尔根奇,后阿姆河改道,文明中心转到希瓦去了,甚至在土库曼斯坦这边的城叫达绍乌斯,因此为半个遗址。但是被蒙古大军毁掉的花喇子模沙就在库尼亚乌尔根奇。</h1><h1>本篇要写的也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线,来看看这个神秘国度的前世今生。</h1> <h1>北大历史系研究边疆民族史的罗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中亚的历史知识。他上次中亚之行在土库曼卡住了,这次成行,罗老师也是第一次踏足这里。我们非常有运气,如果他上次来了,这次说不定就不来了,罗老师非常强调学历史要多去现场,多去实地考察。</h1><h3><br></h3> <h1>花喇子模我们中国古代叫玉龙杰赤,是阿姆河下游的一个大绿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里海以东,咸海以南,阿姆河经库尼亚乌尔根奇向西汇入里海,十六世纪以后,可能是灌溉用水增加,阿姆往北改道流入咸海了。这文明起源很早,据考证这里是琐罗亚兹德教的起源之一。这里是农耕,游牧和渔猎文明都很发达的地区,当然物产丰富。</h1><h1>看看眼前的盐碱荒地和希疏残败的遗存,你能想象到当年花喇子模的繁华吗?是什么原因让成古思汗彻底要将花喇子模从地球上消失呢(屠了好多个城)?</h1><h1>故事要先将背景交代清楚,这个地区开始是受塞尔柱控制,是驻花喇子模总督,也受卡拉契丹的控制,后来塞尔柱和卡拉契丹逐渐衷落,在1097年由忽都不丁开创了第四个也是最辉煌的花喇子模沙王室体系。经过扩张形成了南到波斯,东边到阿富汗与古尔王朝竞争和相互制约,北到锡尔河以北,就是哈萨克斯坦南部的草原地区。十三世纪初统治者花喇子模沙是阿老丁·摩诃末。这时候在蒙古草原兴起的成吉思汗,我们都很熟悉了,正专注于解决契丹,金,西夏和宋朝那边的征服。蒙古草原的统治者们历来重视经商,对商人很重视,前面征战后面的后勤保障都是靠栗特色目人来保证。他们派了一个四百人的商队沿丝路北线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南部,当时花刺子模东部战略要地讹答刺恰谈釆购。当时守卫这里的总督是摩诃末的外甥,看这帮人有钱就把成吉思汗的商队杀了,这在当时也不新鲜,蒙古那边又派了一个代表团来了,看怎么解决,要惩办凶手。这边又把第二个代表团杀了。于是就激怒了成吉思汗,应该说人类历史上最长距离也罢,最大的帝国也罢,针对花喇子模沙的战争开始了,这个时间是1219到1223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到了讹答刺,将那位总督,国王的外甥,用熔化的银水从头上灌下,又从七窍流出,算是报仇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花喇子模的所有城市都遭到了无差别的屠城,拉倒城墙,破坏水力灌溉设施。阿老丁·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扎兰丁从这里带兵沿阿姆河往阿富汗逃跑,越过了兴都库什山脉,当时叫大雪山。成吉思汗的部队就追到了阿富汗,扎兰丁为了不当俘虏,自己游到河中间溺水而亡。成吉思汗当时有一个叹息“生子当如扎兰丁”(成吉思汗是1227年回去征西夏而死,扎兰丁是1231年死的,这个话是什么时候说的。)。他的儿子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不和,还要让老三窝阔台看着两个哥哥们,都让它不省心。后来在成吉思汗将这块土地封给了大儿子术赤,也可能术赤不是亲生的,还是对术赤不满,在成吉思汗回蒙古之前,术赤在一次打猎中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后来他的儿子金帐汗国的拨都管辖这一地区。</h1><h1>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宜农宜牧宜渔的大绿洲,被蒙古人破坏后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h1><h3><br></h3> <h1>成吉思汗屠城之前,城里的后来被人敬仰的知识精英或者宗教学者,誓死不投降。这是他们的陵墓。左右两边的是有意做成倾斜的,视为尊敬。</h1> <h1>这是后期一个金帐汗国大汗的王后的陵寝。</h1> <h1>这是中亚目前最高的宣礼塔,有57米左右,但顶部是歪的。</h1> <h1>这是很意外保留下来的基督教风格的陵墓。</h1> <h1>这是丝路驿站的门头。可以想象当时也是一个五星级的卡拉万萨拉(丝路驿站)。</h1> <h1>这个图红色圆圈就是库尼亚乌尔根奇遗址,左边是里海,阿姆河曾经从这里流过,右上方就是断断续续的阿姆河了,改道以后,由于农业灌溉也流不到咸海了,流量是430亿立方米水,是伊犁河110亿立方米流量的近四倍,近几年气候变暖,天山上的雪冰川加速融化,流量增加了,断流的原因就是农业用水,而且没有节水农业技术,看不膜和膜下滳灌,全是漫灌。</h1> <h1>这里游客来的少,孩子们见到我们很高兴。但是有人不让她们与我们合影。</h1> <h1>这里就是著名的地狱之门。在从库尼亚乌尔根奇到阿什哈巴德,是两天的越野车卡拉库姆沙漠的穿越行程,第一天住在达瓦扎的沙漠帐蓬旅馆,这个旅馆就在地狱之门的边上。</h1><h1>这是日出地狱之门,像是一缕金光劈开大地。</h1> <h1>七十年代前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在此钻探,发生了井喷事故,并且坍塌了。是燃烧了以后塌的还是先塌的,不可考证。我不是学石油地质的,储气构造的地层侏罗纪,二叠,三叠纪时期,会不会有中空的构造,不可能是烧成这样的吧,而且这里是靠近里海东岸,以油为主(这里是吐库曼斯坦西部,东部的马雷构造盆地是中石油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气田)后来应该是有意让这里燃烧成为世界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h1><h1>月亮下的地狱之火,有些鸟儿天空中掠过,它们是觉得大漠的夜晚太冷,想要借助地狱之火这么炽烤的地方升华自己。</h1> <h1>这次出行带来的三角架唯一的目标就是这里,新云台少带了一个螺丝固定,干看用不了。于是我一边将相机调整感光度拍摄,一边用手机干活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主张用八张照片反映一件事,谓之主、谓,宾,丁、状、补。从全景,到局部,从日出到夜晚,从静止画面到与人的关系来刻画这个震撼的场面。</h1><h1>人们对火的热爱也是遗传到骨髓里了。</h1> <h1>手机全景拍摄。</h1> <h1>古代希腊有火神赫菲斯托斯,中国人自古以来也有崇拜火的习俗。源于东伊朗高原靠近中亚拜火教据说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宗教,有火庙和水庙,在乌兹别克国家博物馆出土的距今4000年的双头蛇,就是拜火教的善恶二元一体的实物证据。</h1><h3><br></h3> <h1>从坍塌壁上看,着火的地方就是地下天然气溢出的地方。大家都为这烧了快五十年的地狱而婉惜,太浪费了,为什么不扑灭,能不能扑灭。其实是可以回填的,也可以通过注浆加固来阻止天然气溢出来或者回收利用。</h1> <h1>在离地狱之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差不多直径大小的水坑,构造基本相同,只不过没有经过燃烧,侧壁的沉积岩地层层理清晰可见,水平层理很明显。水面上冒着气泡,也是天然气的溢出。</h1><h1>这到是,拜火教的水庙和火庙在这里都有了,当然现在这里只有放牧的人,都是伊斯兰教了。</h1> <h1>在沙漠帐蓬旅馆一夜,吃的烤肉和新疆是一样的,沙漠中的沙土到了晚上透气性好,寒气上来,肚子着凉,借着火也烤一下。</h1> <h1>站在山顶拍摄,几峰骆驼快步走过,这单峰骆驼保持间距队行,像是从遥远的史前时期来的精灵。</h1> <h1>这里是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东边的阿哈尔州,就是著名的出天马的地方,远处的山就土库曼斯坦与伊朗分界的卡佩特塔格山脉,伊朗一侧的南坡干旱植物希少;土库曼斯坦在山的北坡,有植被,有泉水,有绿州,天马,传汉将李广利攻打大宛时,将天马运到了这里保护,两地距离应该不少于1500公里,我问罗新教授,传说的真实性,还有真正的天马的故乡在大宛还是千里之外的这里。罗教授说整个中亚地区都应是天马的产地,只不过不同的地方选育方式而有差异。</h1><h1>现在公认的最好的天马产地就是这里,视为国宝、好的品相完美的天马是严禁出口。</h1> <h1>我们看的天马基地设施略显简陋,但是马毫逊色。都是有血统的,哪一匹老马是斯大林二战红场阅兵功勋马的后代,都有故事,如数家珍。</h1> <h1>训马师后继有人。</h1> <h1>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外挂白色大理石,刚到这里像是是到了童话故事里的的感觉。一天以后,人眼中无物,审美疲劳,非常索然无味。为导游巴特,为什么用白色,因为伊斯兰教白色是纯洁的意思,那别白伊斯兰国家为啥不用呢。所有的公车私车也都是白色,只有总统的车才可以是黑色。</h1> <h1>我们的行程来到了尼萨古城。这个古城位于科佩克塔格山脉北坡前缘丘陵地带的一个小土台子上,在冷兵器时代,是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之城,同时又与绿州相联,是历代统治者的帝王之家。</h1><h1>最早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重要战略枢纽,包括后来的后亚历山大的塞琉古王朝也将这里变成重要的战略支点,塞流古的首都安条克在里海以西,这里里海以东。到公元前三世纪帕提亚在这里反抗希腊人的统治,汉朝称之为安息帝国的波斯人的近亲,统一了伊朗东部高原,建都于尼萨,后来迁却到泰西封,也就是今天的巴格达。</h1><h1>上世纪苏联考古发掘工作有重大突破,大量的古代的文物被挖掘出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塑像。还有全世界最大最好的来通(用象牙加工的酒具),可惜国家博物馆不让拍照,还有一个人专程拍我们,对于来到博物馆的外国人都一样。</h1> <h1>生土的古代城墙。</h1> <h1>从这里似乎有一条通往后山的路。</h1> <h1>他们修复文物是通过用原来的土脱成土坯砌筑的方式。</h1> <h1>这个孔不是射箭孔,彩光和通风。这里的太阳很毒,只要一点点就好,同时兼顾通风对流。</h1> <h1>这里的专业词牌讲解巴特尔,蒙古人的后代,讲述不是他们祖先的故事,他们祖先十三世纪后才来到这里,古城已经有1500年前的历史了,巴特尔有蒙古人的长相和气质。罗新教授说民族是一个命名出来的名词,没有意义,人类是不同地域的人不断融合的过程。如果过份强调民族,我们会想到希特勒的雅里安民族高贵血统论之说,印度人也是雅里安人,就是现在的主体民族,也是不断融合演进的过程。</h1> <h1>这里是著名的古城 ,叫盖奥克泰佩堡垒,位于阿什哈巴德郊区。在丝绸之路上,来自中国的绸缎,那是奢侈品。来自印度的香料,珠宝,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都为我们所了解。但是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却是人,是奴隶。奴隶不可能来自本地,只有来自外地,比如印度奴隶,波斯奴隶,俄国奴隶,还有来自中国朝圣的人被抓当奴隶。奴隶的市场民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和布哈拉,将异教徒卡菲尔,或什叶派的波斯人变成奴隶去买的人就是吐库曼斯坦人,一般是㧓了奴隶在家里关一段时间,然后拿到市场上去买。说有一个伊朗人种地回来发现家里遭劫,他变卖家产去找他的老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到最后都找到了,老婆死了,两个女儿嫁人了,还有孩子了,他只有赎回了两个儿子回到了家乡,多么辛酸的故事。说中国阿克苏去到麦加的商人也被抓成了奴隶。还有大量来自于俄国的奴隶,具说在十八世纪中亚有一万伍千俄国奴隶。这后来成了沙皇向中亚扩张的口实,为拯救自己的同胞。从十九世纪开始俄国人成了中亚的主宰。</h1><h1>俄国人先后征服了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所谓的汗就是成古思家族的后代,只有的金家族才能称汗。沙皇俄国虽然征服中亚,还是保留这些汗国,后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将这些汗被流放的流放,不明不白的就灭了,所以现在就没有了汗。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征服到了阿姆河以北,铁路也修到了中亚。沙皇俄国开始准备证服阿姆河以南的土库曼斯坦。</h1> <h1>土库曼人是突厥人,吐库曼是羊的名字,以区别波斯羊。斯坦是波斯语,脚下站的地方。前面说了,土库曼人是奴隶贩子。俄国为了报仇扩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渡过阿姆河,沿着古丝绸之路穿库木塔格沙漠南侵土库曼斯坦。兵临此城,由于俄国人的这次战役组织问题,大炮经过沙漠地区,运输是个问题,只有少量的炮到了这里,也是轻敌所致,被有汗血宝马的土库曼骑兵反包围,几乎全军覆没了。</h1><h1>到了第二年,俄国人又来了。这次指挥战役的是著名的考夫曼将军,是个德国人。德国1871年才建国,而那时罗曼诺夫王朝已经二百多年了,德国很多学者,军人给沙皇打工。考夫曼将军汲取了去年失败的教训,从东西两线发动了全面的战争,尤其是大炮发挥了作用,而吐库曼的骑兵部队不是现代战争训练出来俄国人的对手,被围困与此城达半年之久,俄国人也不急于破城,拿大炮天天轰。一大半人,老人孩子都战死了。战争纪念馆那天没有开门,因此有些遗憾。</h1><h1>后来的故事,俄国人将铁路修到了这里,铁路养护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些远离家乡的工人很少和当地人通婚,十月革命爆发,能够参加红军那是远离城市的铁路工人唯一生活出彩的机会,真正有战斗力的苏联红军是这些加盟共和国的铁路工人组成的队伍。他们领导人就是伏龙芝元帅。</h1><h1>看着这些城墙,中间的清真寺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我们要过一个跨苏联时期铁路的人行天桥,仿佛在时光遂道中穿行,思考着战争,思考着当下这个国家,白色的首都阿什哈巴德。</h1> <h1>我们从阿什哈巴德到著名的马雷绿州是一个半小时的飞机旅程。</h1><h1>马雷绿州是著名的从古代到现在的大绿州,他的名字译法不一样,叫木麓,谋夫,梅尔夫,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名字叫马尔吉亚纳。现在的马雷城市是土库曼斯坦第二大城市,大概有30万人口,发生历史故事的、地方叫做梅尔夫距离马雷有30公里。马雷之所以叫绿州,是因为在从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山上有一条穆尔加布河而成绿州,苏联时期又从阿姆河引了一条人工河卡拉库姆运河到这里,相当于两条河来滋润着著名的沙漠绿洲。</h1><h1>这是梅尔夫古城的沙盘模型。沙盘右边较小的区域是早期的古城,左边是萨珊以后的古城。我们还是先看右边,上边小的城堡是阿契美尼德王朝,也就是居鲁士大帝时期的,有2500年的历史,是一个小的城堡,冷兵器时代就已经足够了,右侧的大圈是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后的塞流古的城堡,夯土墙,非常厚实,而且把城市中间的区域挖出来了一个内城的护城河,这个城堡外侧也有护城河。然后将波斯时期的城当做内城。亚历山大时期的攻城水平很高,因此城墙建的很夸张。再看看左边的那个区域,萨珊以降,公元七世纪兴盛的倭玛亚,阿巴斯都把这里做为控制中亚的支撑,尤其在阿巴斯时斯和唐朝在怛罗斯之战的阿布穆斯林是从这里做为整个呼罗珊地区的中心,阿巴斯著名的哈里发马蒙也是以这里为根据地打到巴格达,马蒙在以这里为首都呆了五年,但是历史风吹雨打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现在看到的是塞尔柱帝国时期,中间的陵墓是塞尔柱最后一个统治者桑加尔的陵墓,这个城毁于十三世纪蒙古人之手。</h1> <h1>卫星图片。居鲁士大帝时期的小城堡叫阿克卡拉,波斯语意为白色的城堡。</h1> <h1>阿克卡拉是古城堡的至高点,有火庙的遗迹。</h1> <h1>从城堡往希腊塞琉古时期的城中望过,居然是沼泽湿地,不知道是不是地下水位上涨造成后来的王朝放弃了这个城堡。或者有内护城河一说,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古城堡的土来源于城墙下的就地取材。</h1> <h1>两千多年希腊塞琉古时期的城门。断面为梯形,底宽很宽,城堡内放坡很缓,便于人员物资上下。城墙外侧较陡。</h1> <h1>波斯萨珊时期的城堡。萨珊王朝兴起于公元二世世纪的呼罗珊地区,在今天阿富汗,古代叫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贵霜帝国衰落了,成为萨珊的附属。</h1> <h1>阿拉伯阿巴斯帝国衰落以后,中亚及呼罗珊地区最早出现了萨曼王朝,塔吉克人也就是操伊朗语的波斯人王朝从公元九世纪末兴起,后来北边的从咸海到阿拉海,还有东边的蒙古草原来的以突厥人为主的草原游牧政权先后统治这一地区,有喀拉汗王朝,卡拉契丹王朝,伽色尼王朝(加兹尼),古尔王朝,塞尔柱王朝,花喇子模沙王朝。梅尔夫这个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图片就是塞尔柱时期的繁华的梅尔夫古城的复原图(马雷历史博物馆)。</h1> <h1>梅尔夫古城遗址面积比东侧的老城大。中间的陵墓建筑是塞尔柱最后一个苏丹桑加尔的。古丝路之路上的商队看到这个圆顶就预示着离梅尔夫还有一天的路程了。塞尔柱是从锡尔河以北咸海到阿拉海兴起的一个突厥部落,首领就是塞尔柱。部落南迁先给喀拉汗王朝当雇佣军,后来独立成自己的王朝,在塞尔柱的孙子脱黑鲁厄和恰黑里别的领导下,在呼罗珊和伊朗高原掘起。这期间他们中的一支到了安纳托利亚,壮大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就是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历史上把这一波到土耳其去的塞尔柱人称之为小塞尔柱。塞尔柱后来在中亚卡拉万大草原与卡拉契丹人发生了一次大的战役失败。桑加尔曾经被从北边来的更野蛮的突厥蛮族部落浮虏了五年,后来他逃了出来。中间这个陵墓,成吉思汗居然让他保留了下来实属万幸了。桑加尔活到七十岁,他死后塞尔柱就灭亡了,后来这里是花喇子模沙的领地。成吉斯汉的大军到这里的时间是1221年,指挥大军的是四子托雷。托雷以打杖凶残而著称。将这里屠城了三次,屠杀一次,蒙古大军走了。等在外躲藏的梅尔夫人回来后,托雷又回来了。这样返复三次。古代有一个说法:如果有一个梅尔夫人和一条毒蛇,那么你先杀了梅尔夫人。梅尔夫人惹了谁了,遭到这样的待遇。以至于几百年后的英国人形容这里比沙漠还要荒凉!</h1><h1>托雷的儿子旭烈兀在37年以后,也就是1258年,攻克巴格达。将阿巴斯帝国的末代皇帝裹着毯子用马採成肉饼,先后对尼沙布尔,伊斯法罕进行屠城,当然最历害的还是巴格达的屠城七日,杀死了一百万人。托雷在四川,据说杀死了超过一千万人。还不算他的儿子蒙哥和忽必烈。后来窝阔台惧怕托雷做大,而将其毒死。窝阔台死后,他的儿子贵由当了八年大汗,贵由死后他的老婆海迷失也实际当权三年,在一次呼里勒台大会上,托雷的老婆在术赤儿子金帐汉国的拨都的支持下夺走了最高权力,蒙哥汗掌权,攻打南宋。在钓鱼城战死,忽必烈回来战胜了他的哥哥阿里布哥开启了元朝一百多年历史。</h1><h1>有一款杀伤性武器叫伊斯坎德尔,是亚历山大的别称。还有什么撒旦等,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如果哪一天有一种远程导弹叫托雷,是带很多分弹头的,一听名就像扫把🧹托着一串串雷,那才叫有威胁呢!如果想要升级武器系统,就改名成吉思导弹系统!更加有威胁!但是历史上成吉思要他的儿子们不要被农耕文明所陶醉,应该尊守草原文明的道德底线。西征是为了报仇,为了劫掠,之后还是要回到草原去,那里才能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中亚这个地区早期的入侵者可能是南欧草原的雅里安人,距今可能有5000年的历史了,就是有记录以来的波斯人和栗特人的祖先,后来的侵略者,波斯,希腊人,阿拉伯人等从西南方向过来,匈奴人和大月氏从东边过来(当然包括汉朝和唐朝)。以后的入侵者主要从北边越过锡尔河,不断的一波一波来到这里。他们是不会象成吉思汗说的那样回到草原去的,但是随着他们习惯了享乐生活,也就堕落了。又被新的游牧蛮族所征服。直到工业革命后,俄国人和英国人进入这一地区,这种进程被逆转了,原因很简单,以移动为生活方式成为发动战争的优势被枪炮取代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草原游牧生活只是转场,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简单质朴的生活,是我们城市生活所没有的。他们的劫掠和战争属性已经没有了。</h1> <h1>没有被破坏的桑加尔的陵墓。</h1> <h1>在梅尔夫古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与我们合影。最右边的就是我们土库曼斯坦导游巴特尔,好莱坞大片《花木兰》中的匈奴单于好像与巴特真人下凡一样,像极了,但巴特尔是个很好的小伙子,好学和善,可不是坏蛋。</h1> <h1>土库曼斯坦新总统是医生出身,到处都是他的挂像</h1> <h1>早上晨练,热情的晨跑者合影。</h1> <h1>像是俄罗斯人。</h1> <h3>菜市场。</h3> <h1>高中生在庆祝他们谁的生日。</h1> <h1>在首都马什哈巴德是不可能见到的。</h1> <h1>马雷的黄昏,晚霞映照着天空。罗新教授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这里在历史上一次一次地被毁掉,一次次的被翻过,重新来过。有过多少伤心的回忆!现在的人们越了解过去,越应该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h1> <h1>土库曼阿巴德,原来的名字叫阿姆,阿姆河因此而得名。中国石油在这里有基地。</h1> <h1>这里是阿姆河。中亚的最大河流,蕴育出中亚文明的母亲河。年泾流量430亿立方米。在这里并不是土乌两国的界河,而是在土库曼斯坦的内河,是前苏联时期的边界安排,互相牵制。</h1> <h1>这才是土乌两国的边界线,我从小生活在中苏边境上,也就是现在的中哈边境。这种铁丝网和小岗楼非要熟悉,典型的苏联式的边境地带的配置。</h1> <h1>花絮之一:在梅尔夫,罗老师,张霞,刘伟。</h1> <h1>潘隽领队。</h1> <h1>刘兆洋。</h1> <h1>刘伟。</h1> <h1>京叔很接地气。</h1> <h1>梅尔夫古城合影留念。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土库曼斯坦之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