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旅

付开元

<h3>  1965年5月14日,在西北某地区上空成功地进行一次核试验。是用轰六甲飞机载着核航弹成功实现的空爆,标志着我国核事业进入核武器化阶段。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要求空军应尽快成立一支精干的核弹的维护、保养和使用保障的部队。经空军首长批准,于1965年12月3日在陕西武功正式成立核武器技术保障专业分队。1971年7月正式列编,即:空军司令部技术保障大队;代号:0882部队。1976年6月更名为空军技术保障大队,代号为87407部队。部队由陕西移驻郑州市上街区;大队隶属于空军航空工程部管理。</h3><h3> 为了加强核技术保障队伍建设,以担负起空军核打击力量的重任,1976年12月,从兰空、武空选调20名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地勤优秀战士、从北空遴选19名停飞转为地面勤务学员的优秀学员充实到部队,我们于1977年元月初怱忙赶到上街集中,大队把我们编为三队。(又于1977年12月接收40名超编招飞飞行学员,编为一队)。到达部队第二天,首长宣布,要严守纪律,保守秘密,任何场合不准泄露部队军事秘密。学的知识带进棺材,个人档案只能记载87407部队,做一辈子无名英雄!</h3><h3> 三队学员除参加紧张的军事训练之外,在1977年1月至1978年10月期间,专门开设了数学、物理、力学、机构制图、无线电等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为了随时准备上阵担负核弹保障任务,学员们又突击进行了分专业的核弹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该批学员初步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正当这支部队蓄势待发,部队各项训练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随时准备参加“西线”执行任务之际,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苏关系的缓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发展核武器进行了战略方针调整,空军机关于1982年春节前夕,作出了撤销空军技术保障大队编制的命令。</h3><h3> 这支部队从1965年成立到1982年的撤编,有一群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在陕西、四川、河南境内和青海湖相邻的草原、新疆罗布泊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们许多的身影和事迹,在早期最严的时侯,第一批专业分队成员,离开亲人和战友,没有告别,没有通信,是军人却不穿军装,怕暴露行踪,几乎与外界隔绝。</h3><h3> 这支部队绝大多数战友都默默无闻地战斗在极为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克服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在茫茫人海的戈壁草原上,努力学习、乐观上进、扎实工作、无怨无悔,为共和国的核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共和国不应该忘记的人!空军技术保障大队不愧是一个英雄的集体、战斗的集体!</h3><h3> 四十年前,我们这批热血青年,本应踏上戈壁草原,做共和国核事业的忠诚卫士,适逢赶上部队撤编裁军,使我们的夙愿成为泡影。回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奇的草原,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即:核工业部九院二二一基地)!终于圆了我们心中一辈子的梦!</h3> <h3>原子城——金银滩</h3><h3>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西部连接宝山与青海湖为邻;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著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h3><h3> 州府新址西海镇,原系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块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因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蘑菇云的出现,给西海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每一座设施和建筑都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都会告诉你许多神奇的故事。</h3> <h3>1965年5月14日,空军航空兵第36师李源一机组驾驶轰六50671号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爆炸成功。</h3><h3>这架飞机现陈列在京郊昌平县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h3> <h3>原子弹模型。</h3> <h3>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h3> <h3>部队撤编后,大队领导与部分留守干部留影。</h3> <h3>2015年10月,三队部分战友重返上街聚会合影留念。</h3> <h3>一队部分战友重返老部队合影留念。</h3> <h3>三队老战友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h3> <h3>浏览老营房。</h3> <h3>浏览老营房。</h3> <h3>原子弹城新貌。</h3> <h3>原子弹城旧貌。</h3> <h3>原子弹城纪念馆。</h3> <h3>原子弹、氢弹、导弹模型。</h3> <h3>原子弹代号。</h3> <h3>地坑。</h3> <h3>参核人员文化墙。</h3> <h3>张爱萍将军为纪念碑题词。</h3> <h3>2019年7月4日,原空军技术保障大队三队部分战友在纪念碑前留影。</h3> <h3>战友留影。</h3> <h3>战友留影。</h3> <h3>陈金南(原空军15军战士)。</h3> <h3>吴正涛(原航空兵46师战士)。</h3> <h3>邹飞(原空军航校飞行学员)。</h3> <h3>王中华左二(原空军航校飞行学员)。</h3> <h3>仲峰(原空军航校飞行学员)。</h3> <h3>余富生(原航空兵6师战士)。</h3> <h3>何小平(原航空兵6师战士)。</h3> <h3>刘文慧(原航空兵44师战士)。</h3> <h3>李志平(原航空兵46师战士)。</h3> <h3>董春明(原航空兵44师战士)。</h3> <h3>佟圣会(原航空兵13师战士)。</h3> <h3>付开元(原航空兵36师战士)。</h3> <h3>刘益福(原空军15军战士)。</h3> <h3>张桂明(原航空兵23师战士)。</h3> <h3>杨继泽(原航空兵44师战士)。</h3> <h3>正如《共和国不会忘记》主题曲所述,共和国不会忘记,新时代不会忘记……,这批把热血化作了暖流,贡献了青春的勇士们,共和国真不能忘记他们!</h3><h3>最后祝参加本次《圆梦之旅》的战友们永葆青春、身体健康、合家欢乐!</h3>

空军

战士

原子弹

部队

航空兵

学员

战友

大队

保障

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