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豫秦晋(十):北魏辽金看大同

阿朱

<h3>在人们对印象中,山西大同是全国著名煤都,亦是处于外长城、内长城中间的军事要地。其实,大同远不止于此。她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做过北魏都城和辽国、金国的陪都,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风韵的城市。5月21日,我们一行来到大同游览,感受到这里魏晋风韵、辽金风流犹存。</h3> <h3>这座“塞外名城”,古称平城,辽代改称大同。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同最辉煌的一页是在北魏定都期间。公元398年,来自草原的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统一北方、建立北魏王朝,并定都平城,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经过九十七年的精心营造,平城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之后,大同又先后成为辽、金两朝历时200多年的陪都,是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h3> <h3></h3><h3>虽然,北魏王宫已无存,但留存的古城墙依然能反映出当时的辉煌。大同现存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原平城旧土城墙上增筑而成,墙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高大坚固,布防严密,有“巍然重镇”和“ 北方锁钥”之美誉。</h3><h3>2008年,大同市政府为让大同这座北魏都城、明时军事重镇雄风再现,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新修复的古城墙对游客开放后,名声鹊起,好评如潮,成为了大同市旅游的热门新景点。</h3><h3>图为夕阳下的古城骑游</h3> <h3>修复后的大同古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br></h3> <h3>古城墙跟下的音乐喷泉,每晚7点开始8点结束。</h3> <h3>在大同,最能体现北魏风韵的是位于武周山麓的云冈石窟。其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是国内仅有的两大皇家石窟之一,但比唐朝开凿的皇家龙门石窟要早数百年。</h3><h3>云岗石窟开凿背景直接与北魏皇朝有关。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后,为安抚民心、巩固政权,图谋更大的汉族世界,大兴佛教,在武周山修建石窟弘扬佛法,前后长达60余年,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h3> <h3>云岗石窟 ,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亦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深度考察和推崇的艺术石窟。</h3> <h3>景区前竖立的老和尚昙曜塑像</h3><h3>昙曜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得道高僧,贯通佛学和汉文化,尤其精于书画雕刻。公元460年云岗石窟建设时,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了著名的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h3> <h3>云岗石窟很像一部石刻连环画 ,记载历史,再现历史,像蒙太奇镜头一样将1600多年前北魏的社会万象拉到世人的眼前。<br></h3> <h3>“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据说,五座佛像的面貌酷似五位皇帝本人。</h3> <h3>16窟大佛像,据说是五窟中颜值最高的一位,代表下令开凿石窟的少年君主文成帝。</h3> <h3>17窟大佛像是一座交脚菩萨,是文成帝的父亲的化身,其未登皇位就死于宫廷内乱,史称“隐王”。</h3> <h3>18窟大佛像身披千佛袈裟,是以发起“灭佛运动”的太武帝为原型塑造的。佛像很少披袈裟,此等造型是诚心悔过的意思。史料记载,太武帝原本信佛,后因国内做和尚的男丁太多致使兵源不足影响社稷而转信道教灭佛,太武帝晚年对灭佛有所忏悔。</h3> <h3>19窟大佛像,是北魏孝文帝的化身,高16.8米,是云岗石窟中的第二大佛。</h3> <h3>20窟大佛像,为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化身。</h3> <h3>专家认为,我国石窟艺术以“胡貌梵相”到“改梵为夏”的开始在云岗石窟。石窟中除“五帝”化身的大佛外,其他大佛像的塑造鲜卑人和印度佛教融合的特点明显,同时佛像体态与装饰也开始体现出汉民族的审美观。</h3> <h3>色彩鲜艳的立佛为晚清时修复而成,菩萨的面目、衣着已接近常人。这种在佛像上打孔,用马尾胶泥填补后上彩的修复做法,现已不被采纳。云岗石窟的修复至今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只能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保持原状,减轻风化。</h3><h3><br></h3><h3><br></h3> <h3>石窟中的中等尺寸佛像,大多置于雕刻繁复又漂亮的神龛中。</h3> <h3>石窟中可见许多鲜卑人图像。男子头戴毡帽,上身穿交领窄袖长衣,下面穿裤或长裙,喜欢狩猎和骑射。</h3> <h3>鲜卑女子体态丰腴,大方美丽,能歌善舞。</h3> <h3>官方统计,云岗石窟现存仅佛像是51000多件,其他雕刻更是比比皆是,多得难以计数,大的几十米,小的几公分,工艺精湛,精美传神,令人叹而观止。</h3> <h3>石窟中的塔柱(支撑石窟作用),有的是北魏木塔的结构,有周身刻满佛像,每一座都设计精美,巧夺天工。</h3> <h3>石窟顶部都刻有华丽的藻井,如此美丽的天花板如是木刻尚可理解,石刻的话只能用鬼斧神工来解释了。</h3> <h3>石窟门框上下密布各种雕刻图案,精美绝伦。</h3> <h3>大同古城,著名古建群还有华严寺。</h3><h3>其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辽国皇室宗庙,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保单位。</h3> <h3>华严寺现存留着30余座单体建筑古,它们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h3><h3>游客从华严寺入口处进入,首先来到南主轴线,那里分布着寺庙最重要的古建殿宇。</h3> <h3>钟楼</h3> <h3>鼓楼</h3> <h3>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h3> <h3>上华严寺里不一样的守护神</h3> <h3>主殿大雄宝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1559米,为现存古代木结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大殿正脊两侧一对琉璃鸱吻高达4.5米,为我国早期建筑中最大者。</h3> <h3>大雄宝殿背面</h3> <h3>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h3> <h3>华严寺北主轴线区域,环境幽静,古树窜天,花草茂盛。</h3> <h3>主要宗教建筑是华严宝塔</h3><h3>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修建而成。木塔平面呈方形,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是继应县木塔之后的全国第二大纯木结构木塔。游客可以登上宝塔远眺大同城,或俯瞰整个华严寺。</h3> <h3>在宝塔</h3> <h3>俯瞰大雄宝殿</h3> <h3>宝塔下部是由100吨纯铜打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铜质地宫。地宫供奉着大小佛像1000余尊,也被称作“千佛地宫”。</h3> <h3>地宫的塔心室供奉真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h3> <h3>下华严寺大殿——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这是华严寺留存的重要古建筑,内有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h3> <h3>晚清壁画</h3> <h3>华严寺出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