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第十四篇 2017年四川峨眉山

湖南师大附中生物联合教研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峨眉山,我们来了——</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峨眉风物如画图 </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峨眉植被浅观</h1><h3> 峨眉山地处北纬29°,东经103°,东止横断山脉,西绝成都平原。本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带,但因地形垂直影响,形成了温带类型的植被。又其坐落于华西雨屏中心地带,故终年多雨。 峨眉山拔地而起3099m,我们于2400m半山腰雷洞坪处安营扎寨。此 处正处谷地,多云雾少日照,分布有许多罕见耐阴湿生植物。远远可以 望见单一乔木星罗棋布撒在阔叶林中,此种名为冷杉,松科植物,为四 川特有种,亦为峨眉山群落单一建群种。 从雷洞坪向下眺望山谷,针叶林十分郁闭呈单一针叶林状,而山脊处针 叶林反而稀疏,呈针阔混交林状。此因峨眉山重峦叠嶂,峰谷相错,山 谷恰多东北西南走向,故谷地日照更少,因而冷杉广布。近观树林可见 矮小草本灌木与小型乔木生长繁茂。此处植物兼具平原地带类型与高山 高原地带类型。</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青<span style="font-size: 17px;">葱的植被赋予大地以生机,赋予峨眉以灵气,赋予我们以考察的价值与意义。峨眉山除却它渊远的人文底蕴,更给我们留下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十分珍贵的植物资源。我们亦万分荣幸作为考察者去探访这云雾缭绕的自然宝地。 </span></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对地区植物进行勘察,可从水平维度、垂直维度、季相维度等宏观角度入手。此次我们侧重从垂直地带性分布差异角度进行考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湖南师大附中 罗李麒麟 罗景元 黄果夫</h3><h3></h3> <h3>  峨眉之所以谓峨眉,是因为她的清秀俊丽。而在初次见面时,带给我的感觉却是她的深厚, 像一位伫立恒古的母亲拥抱着她远归的儿女,你看那蜿蜒似长蛇的山脉,是那母亲结实的 臂膀,环绕着青山绿水间的炊烟袅袅。耳畔回响的是空灵的梵语,吐露着世间的真理。那烟雨氤氲不像江南那样轻薄缥缈,也不像雾都那样令人难以呼吸,它缠绕在山头像银发, 风儿绾起千百种风情。扑上来的雾气也带着特殊清香,沁人心脾。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湖南师大附中 董扬格格 岳可笛</h3> <h3>  连绵的雨帘之下,峨眉山恍若世外仙子,渺渺云雾遮掩,藏不住羞怯又神秘的微笑。声声鸟 鸣,澄澈空灵,在雨雾中漾起一圈圈涟漪。山雨温柔地为我们披上雨衣,打上雨伞,在淅 沥的雨声中我们开始了旅程。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广益初1616 邓以琳</h3> <h3>  峨眉山外表看上去延绵不断,高大雄伟,时隐时现的白雾笼罩着这座山,平添一份神秘色 彩,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更是为峨眉山看上去披了一件绿色的新衣裳,展现了勃勃生机。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广益初1617 王奕盛</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师大附中来的易老师为我们授课,介绍了界门纲目科属种,以及几种常见植物的区别。“品种”比“种”的等级要低,是同一个种里的几个变种。同一类别的植物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使我明白,生物学是非常精密的,而不是无脑的知道它的名字。但之后老师说的让我又打破了这观点:植物呢,不是我说什么,书w上说什么,它就是对 的。而是,你只要有自已的理由,且说得通,它就是对 的。什么?原来还可以有自已的观点?植物学并不是一成 不变的,我们可以凭自己看法来改变。</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广益初1617 喻子熠</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峨 眉 植 物 大 观 </h1> <h3>  01 丁香 02 琼花(左下) 03 峨眉雪胆 (右上) 04 悬钩子 05 狗枣猕猴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06驴蹄草 07 唐古特忍冬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08 葫芦藓 09 匍匐风轮菜 10 沟酸浆</h3> <h3> 我一下子融入了那个缤纷多彩的植物世 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大滨菊,花朵洁自素雅,让人心生好感;还有产生不定根,进行无性繁殖的匍匐茎;以及子房下位长籽柳叶菜,它的叶缘上的锯齿还长着能用于排水的气孔...平日里地上矮小的不起眼 的植物,我们都要细细观察,讨论一番。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广益初1401 张雨琪</h3> <h3>  合瓣花原来就是花瓣相互愈接在一起,子房下位就是子 房长在花托下面,果实干燥后会开裂叫蒴果,羽状与掌 状复叶的区别在于叶顶端到叶基部的距离是否相同, 叶子上像肿瘤样的东西里面有虫卵······在易老师的讲解 下,这些枯燥难懂的东西仿佛有了魔力,只要轻轻一点 我们就知晓了。要是一时没听懂,老师也会耐心地解释 清楚,消除我们的疑虑。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学 得轻松、懂得透彻、玩的开心,犹如遨游在知识的海 洋。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初1617 侯毅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叶一世界 </h1> <h3>  观察一片斑斓的树叶</h3><h3> 解语一朵盛开的鲜花 </h3><h3> 邂逅一个滑落的果实 <br></h3><h3> 始觉这世界于寂静中的万千宏大乐章</h3> <h3>  叶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揭开植物的奥 秘,从叶开始。</h3> <h3>  这是初中部同学拟订叶的研究项目。</h3> <h3>  在老师们的指导与带领下,我们分组合作采集 了各种各样的叶片,采用观察法和资料分析 法,分别对其叶形、叶缘、叶尖和叶脉进行鉴 定,并汇报各组的成果。</h3> <h3>  区分叶需从叶形、叶尖、叶缘和叶脉等方面来辨别。<br></h3> <h3>  分工 、采集 、识别、 讨论 、归类 ,课件制作,答疑,现场忙得个不亦乐乎。</h3> <h3>  大家准备都非常充 分,很多同学极具演说天分,配合实物展示和 精致的解说课件,现场气氛很是活跃。台下听 的同学也相当认真,有不解或质疑的地方,大 胆提问,集体讨论,知识就在有问有答有说有 笑你来我往间变得清晰明了了。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考小博士</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超能学霸团 峨眉演说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佳风尚团 科学先锋队</h3><h3> </h3> <h3>  科考小博士: 邓以琳 罗淞议 何彦曦 赵锦江 易铂轩 阳昕宇 喻子熠</h3><h3> 最佳风尚奖: 蒋晨阳 杨宗豪 王奕盛 罗星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微知著 </h1><h3> ——显微镜下的奇异世界</h3> <h3>  透过显微镜,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微观世界, 如原本大滨菊看似普通的花粉,在显微镜下像极了昆虫的触角;解剖后的虫瘿在显微镜下更像一 只蠕虫;更甚的是平日难得一见的蚊子大腿,在 显微镜下是有满腿毛的,像一根鸡毛掸子……每 一次观察都令我们倍感新奇,个个看得津津有 味。使得我们对生物的热爱无限增加。</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初1602 何彦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标本</h1> <h3>  野芳幽艳,时有清香,然花开不过旬日,叶繁难逾三季。将花叶制成标本,却可留住许多年。待我们细细的将之压制成标本吧。</h3> <h3>  压制标本可是门技术活,它讲究压的是否光滑、 平整,而且叶片的正反面均要有。我先拿来一株草 本植物,草本植物需要根茎叶俱全,我轻轻的平铺 在报纸上,将报纸的另一面反过来,用力压平,最 后将所有报纸统一压制。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17 侯毅鹏 </h3><h3><br></h3> <h3>  采集,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早在出发前就告诉 我们,我们要亲近大自然,而不是毁灭它,破坏 它。所以我们要学会科学的采集它,保护它。而这 又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枝剪。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学会了自如的采集植物标本,为这次行程留下 纪念。采集,不是随意的采摘,而是表达我们对大 自然的敬畏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17 王奕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居岁月</h1> <h3>  山居之趣——与大圣“子孙”比邻而居。</h3> <h3>  行走,再平常不过。可当你爬过相当于一百三十级 台阶的金顶,距离超过7公里的山路,这便是一项考 察人意志力的运动了。在考察途中,我们时常能见 到体力不支被迫放弃的游人。但在我们这个大家庭 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氛围下,即使已拼到极限的同 学也会努力到最后,这其中体现出的坚持与恒心, 更深深鼓舞着我们。行走,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 一种标志,标志着我们广益生物考察队员的坚持不 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17 王奕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洗象池</h1> <p style="text-align: left;">  某<span style="font-size: 17px;">天的野外考察学习中,我们一行人顺着一条窄窄的石阶梯路慢慢深入。沿途的植物千姿百 态,种类奇多,我明白这是经过激烈生存斗争 的结果,可直到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难走,我 才发现人处身在自然环境下时,也要被残酷地 选择,腿力不够的人就会被淘汰。我们一直在 海拔两千多米的山路上盘旋,路上要么陡峭得 吓人,一回头看不到走过的台阶,要么密林封 天,凄冷寂静,浓瘴袭人。忽然眼前一片开阔, 难怪道路奇险,一座庞大的古寺庙群驾于山梁之 上,两侧都是悬崖,隔着山谷和雾气可以看到 对面的山脊。山谷深而悠远,雾奇幻而朦胧。 一望心胸开阔。寺庙古朴,不见僧人,其名 曰“洗象池”,然则只有一个很小的池子。寺庙前方也是高耸的悬崖。到这里之后感到神清 气爽,杂念全无,仿佛一身被虔诚沐浴。到这 里来的目的是什么?香客烧香,僧人拜佛,学生来自然是学习了。劳乏固已没有什么感觉, 身上感觉都抛之脑后,只得内心如醍醐灌顶。 </span></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507 阳昕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 都 味 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安· 成都 </h1><h3> 清晨五六点的锦里,少了夜晚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热闹,多了一份夏日里难得的清闲时光。 </h3><h3> 太阳只是微探出了头,似娇羞的少女,路旁还亮着几盏小灯, 街中的店铺都还未开门,隐约有几家散发出微弱的灯光。干脆把逛街换为赏景,正好逞没几个人,与这寂静的古街,还有身边可爱的人们,美美地拍上几张,这是何等地享受?虽不能拍到黄昏时分颇有韵味的美景,但又何妨? 清晨的锦里,鱼肚白的天空、紧闭的店门,深处的小巷,一齐构成了一幅别味的风景油画。锦里这有博大精深的三国文化,特色的胡同巷子……“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 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身在仿佛进入了画中的古街,每家 店铺都挂有独具特色的艺术牌匾,颇有“文艺风”的感觉。 成都啊,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等我啊,再来。</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初1401 张雨琪</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龙坎的火锅</h1><h3> 成都的美食早就令我魂牵梦绕,考察活动进行到尾声,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成都,开始我们的横扫成都美食之旅。我首次吃到正宗的四川鸳鸯锅,那味道鲜,香,麻,辣,配上香气四溢的成都辣酱和上等的羊肉卷,以及新鲜的鱿鱼须和各种丸子,还有各式青菜,那味道,真叫一个绝。忽然感觉脑海里所有从前吃过的火锅此刻在这般绝味的火锅面前,那都不能唤作火锅了,彻底刷新了我对火锅味道的印象,就连现在坐在这里写写感觉都还有口水要流出来,真是回味无穷!</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02 何彦曦</h3> <h3>  锦里的夜 </h3><h3> 尝不够的蜀地美味 </h3><h3> 逛不完的古街古玩店 </h3><h3> 夜深灯暗 游兴未央</h3><h3><br></h3><h3> 旅程结束,迈出起点,这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开始,是肩 负责任的始端。少年轻狂,应有志于学。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507 阳昕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考教师团队</h1> <h3>  这次考察最应该感谢的应属于那些不辞辛劳,温馨陪伴着我的 老师们。在我们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初次离开父母怀抱时, 送上了她们的温情,在我们旅途中遇到困难不适时,送上了她 们的关怀,在我们学习无法攻克难关时,送上了她们的悉心教 诲……她们在这次峨眉山之行中陪着我们一起苦,一起笑,陪着 我们一起学习,陪着我们一起打闹。我们应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好好努力,不辜负他们的一番期望。 </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17 王奕盛</h3> <h3>  大自然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行程结束, 不禁感叹道:“天地有大美”。生物的路,还有很长。 生物的世界,大自然的世界,人文的世界,还有很多, 等着我们去探寻。天地间的万物皆有灵性!</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初1401 张雨琪</h3> <h3>  这次去峨眉山是哦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有人从此变得自信,有人从此变得坚强……但不管怎么样,这次出行都成了我们成长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时刻。</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初1616 熊雨薇</h3> <h3>  大峨眉,也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她的影子,捉摸不定,又令人心 向往之。她包容了来自震旦的沧桑变幻与来自华夏的人文鼎盛,她 接纳了风华雪月的菁华烂漫与儒释道法的漫漫积淀。从报国寺的红 墙翠烟到金顶的万丈凌空,这座大山千百年来迎来了数不清的过客 与隐士、诗人与仙人、皇族与凡人;而这一切都归化成石板路上的 浅浅痕迹,如同我们的过往一样,这些来客的脚步最终散在自然的 风云与历史的长河中,沉睡在名山的记忆里。</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湖南师大附中 董杨格格 岳可笛</h3> <h3>附中:李晓聪 易任远<br></h3><h3>广益:张虓峰 向阳 彭乐 谭芝梅 张青澜 范丹容(地理) 霍宏彬</h3> <h1>I went to the woods <br>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br>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br>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br>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br>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h1><h3>《I went to the woods》</h3><p style="text-align: right;">——Henry David Thoreau</h3><h3></h3> <h3>指导老师: 丛博士 李晓聪 易任远</h3><h3>图文编辑: 欧希良 张青澜</h3><h3>审 核: 杨群英 汪训贤 黄国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