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德育,其实就是“心动教育”。我们的德育工作,都力求通过赢得学生的心,来赢得教育的主动权,从而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h3><h3> 2019年7月4日上午,西门小学召开了以“德育助力,静待花开”为主题的德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在徐建军主席的主持下有序开展。</h3> <h3> 项平老师从一名英语老师成为一名跨界班主任,在这一年里尽心尽职,用“爱”去去感化学生,用“细”来观察学生,关键时候还用“严”以震慑学生。她是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处处留心,润物无声。</h3> <h3> </h3> <h3> 班主任是一项需要智慧的工作,项老师和每一位科任老师无缝对接,因势利导,因人制宜,对后进生有“偏爱”,对优等生要“严爱”,对中等生多“博爱”。爱而有法,爱而有度,这让毕业班的每个孩子都收获了阳光和自信。</h3> <h3> 洪小春老师坚持以“沟通”架起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桥梁。与学生的沟通做到耐心、全面,了解事情全貌,做出合理客观判断,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一碗水端平”。而与家长间的沟通,则尽量在其面前还原事情真相,引导其将心比心,坚持原则。</h3> <h3> 洪老师所尝试的沟通途径也是多样的:利用家长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利用学长介绍等等。沟通,改变的是学生观念,营造的是班级和谐。</h3><h3> 沟通——是方法、是途径……</h3><h3> 改变——是教育、是目的。</h3> <h3> 吴土新老师陪伴班里的孩子311天,7464个小时,26870400秒,在这些时间里,他见证着51位孩子的成长与蜕变。作为主任的他,累并幸福着。吴老师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做好评价,服务学习。以班级银行、特色小卖部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兑换中去,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他还善于引导学生设立目标,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h3> <h3> 吴老师坦言,走在班主任道路上的每一位,都是心中有坚定信念的,主任虽小,但责任深重。</h3> <h3> 王亚琴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小组的建立从组长的推荐,座位的安排,再到组名的拟定都是民主化的,老师只起监督、引导的作用。正是这种民主化编排的小组组织形式,才让学生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组内活动中来。在王老师所带领的三(8)班,组长勇担责任,组员相互协调。小组合作所带来的成效是喜人的:“小组合作”促评比有始有终,促日常工作有条有理,更使互助学习有静有动。</h3> <h3>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王老师将继续探索“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独特魅力。</h3> <h3> 余巧老师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都落足于一个目标——让学生喜欢你。 在与二(4)班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也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两点办法:第一,要做一个说话算话的老师。让学生自己做抽奖箱,自己写愿望,而老师则做那个言而有信的兑奖者。第二,不妨做一个“贪吃”的老师。孩子想要的不是所谓的率先垂范,而是接受。孩子们递过来的每一片心意,余老师都认真对待。</h3> <h3>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至真至诚,才能收获孩子们至高的爱。“得人心”会让我们的班级管理事半功倍。</h3> <h3> 杜春燕老师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为三个字:敬、爱、真。敬,是敬业的敬。身为老师,嗓子最累,但我们常常都会忘了喝水,那是因为敬业之心啊。爱,是爱的鼓励。杜老师一直鞭策自己:我们既要手持戒尺,也要眼中有光,这样才能灵魂有爱。真,真心地爱孩子,真诚地与家长沟通,那自然也就能真切地得到家长的支持。</h3> <h3></h3><h3> 徐建军主席充分肯定了几位班主任的努力,对每位班主任的发言分别做出了点评,同时,他也鼓励大家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心对待工作,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发展共同体,与学生共同成长。</h3> <h3> 最后,祝水华书记为六位优秀班主任颁发了奖状和奖品。</h3> <h3> 感动学生的力量,必然也来自于教育者的爱心和用心。愿我们都能成为撩拨孩子心弦的引路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