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随笔

美友5773216

<p class="ql-block">七月三日,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参观游览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华东地区闻名遐迩的618战备电台,过去属于绝对机密的战备通讯基地,现在成了任凭游人观摩的风景。</p> <h3>虽然不是军事重地了,但是仍然在发挥着作用。</h3> <h3>新的名称,昭示着当年军事重地在新时期的新作用。</h3> <p class="ql-block">《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九个铭刻在石板上大字,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当年拥有的荣耀和辉煌。</p> <h3>单管三七高炮,曾经是守卫祖国领空的利器,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作为一个展品让人观赏。但是人民不会忘记它的功勋,冷冷的钢铁躯体依旧显示着不可轻视的杀气威严。</h3> <h3>伟大领袖的画像和两边的标语,告诉人们共和国曾经的艰辛和走向强大的历程,没有老一辈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h3> <h3>面对领袖的画像,我和许多同行的人深深的鞠躬,久久的仰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h3> <h3>通往基地的路上,参观的人络绎不绝。</h3> <h3>书写在巨大的党旗雕塑上的入党誓词和下面的文字,时时提醒每个共产党员和中国公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复兴梦想努力奋斗。</h3> <h3>坑道式的基地入口,曾经是戒备森严的秘密。现在名正言顺的公开了自己名称和用途。不过,它在当今时代的继任,仍然是国家的命脉,仍然是防卫严密,因为战时通讯的重要性不是普通平民可以理解和认知的。</h3> <h3>在狭窄的通道中慢慢前行,去认知曾经的秘密的真相。</h3> <h3>样式笨重的设备,在当时可是最尖端的技术设备之一。</h3> <h3>在民间通用的照明设备,曾经在绝密的军事基地里也有一席之地。</h3> <h3>简陋的炉灶和大锅,曾经是战士们一日三餐的必要工具。</h3> <h3>当年军人的随身装备和用品。</h3> <h3>全民皆兵,人民战争是我们的党和国家战胜强敌,取得胜利的法宝。</h3> <h3>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上世纪的理念现在仍然不过时。</h3> <h3>简陋的医疗设备</h3> <h3>简陋的会场(模型)</h3> <h3>战时的通讯电台,平时的广播电台,这里的设备在当时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h3> <h3>能认识这些报话机的普通人肯定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h3> <p class="ql-block">老式的发报机,不经过专门培训就不能熟练的通过敲击按键的长短来准确的发送信息,更不能在各种干扰中准确的接收信息。密码更是秘密中的绝密。</p> <h3>现在看来是普通用品的摄像机,当年可是军队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装备。</h3> <h3>小小的电视屏幕,当年只有很少的单位和部门才能拥有。</h3> <h3>战时的新闻发布平台,寒酸的场地却是重要新闻播发机构。</h3> <h3>狭窄的会场,只有重要的会议才能使用这个地方。</h3> <h3>在当时这就是接待上级的豪华用具了。</h3> <h3>墙上的挂图显示:这是那个年代除了原子,化学,空袭以外对生命安全与和平生活最大的威胁。</h3> <h3>只能摆在指挥室里的昂贵物件。</h3> <h3>女兵宿舍的“奢侈”用品,男性士兵和男性军官服役期间就别想拥有这样大的镜子了。</h3> <h3>老式的录放设备。</h3> <h3>老式的功放设备。</h3> <h3>已经进入古董行列的变压器。</h3> <h3>这样的配电盘在当年可是先进设备之一。</h3> <h3>坑道里最重要的生命保障体系之一:供风系统。</h3> <h3>基地的重要动力来源:发电机组,配电设施。</h3> <h3>基地解密开发后新建的办公楼。</h3> <h3>往事已随云烟去,喜看旧貌换新颜。过去的艰难困苦,换来了今天的繁华和平安。</h3> <h3>沂源,愿你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