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建随想集之《从煤油灯到蜡烛》

郭跃建

<h3> 每当夜晚,便是漆黑一片。点上一支蜡烛,照亮的不仅是眼前那块巴掌大的地方,还有看不见的心房!儿时的课文,经常拿蜡烛来比喻老师,我从来不去理会,也不想去理解。我只知道蜡烛要比煤油灯高贵得多,看着舒服得多。点上蜡烛,能让我的心里油然生起些许自豪感,来满足我那点可怜的虚荣的心。</h3><h3></h3> <h3>  煤油,我们叫作番油。不需要我解释,我想你也能明白这名称的来历,自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说起这番油,就会想起我父亲拿着那本购油证,求着村里的供销社售货员多卖点番油给他,因为孩子多,晚上孩子们都要点灯学习……</h3><h3> 说起这煤油灯,我就能够闻到它那熟悉的味道,头发上、衣服上……甚至是碗里洁白得不行的米饭,都可以是它的味道。然而,这是曾经不可缺少的味道!</h3><h3></h3> <h3>  说起那煤油灯,我心有余悸。上到小学三年级,真是可恨!晚上需要到村里的学校上晚自习。当然这煤油灯可少不了,得自备。父亲给我备的是腐乳瓶改装的煤油灯,一来可以方便提着照明,二来还可以防止被风吹灭。家里离学校起码有一里路,路上当时没有那么多人间,路旁除了椰子树外还有仙人掌,五叶草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枝。夜晚的风总是很诡异,风声让人毛骨悚然,凉飕飕的……</h3><h3> 我们这条路的人家和我同龄的男孩很少,每次和我结伴去学校的是和我同班的一个吴姓女孩。这是个胆子大过天,声音大过雷的姑娘!她人在几里外,你都能听到她在打雷。最佩服她的是,人家刚下葬的死人,坟头还罩着纸楼,她都能半夜在坟头蹲着,守住渠道,给离她家有五六里远的田灌水。她还有厉害的地方是经常跟高年级的男孩子打架……</h3> <h3>  说了这么多,自然是要为“心有余悸”做些铺垫。上晚自习的聊斋路上,和我结伴的吴姑娘就像是我的一尊保护神,平时当然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有一回,她肩上扛着把比她高得多的铲子,手里提着煤油灯去学校自习,过没多久就说她去给田里灌水了,天亮才直接到学校上学。当时我心里就从书本转向了那条回家的路,阴森森的!没回去都那么阴森森了,要是走在路上那就更阴森森了……</h3><h3> 终于熬到下了晚自习,走在那条路上,比平时多了一种诡异的“啪啪”声,微弱的煤油灯,努力地照着这条恐怖的回家之路。我越是害怕走得越快,“啪啪”的声音响得越是急促,总感觉到背后有人在追赶着我,我越快他也越快,我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毛孔里是不是毛的都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我后背很凉很凉,心提到了嗓门儿,散开脚步跑了起来,灯灭了且翻倒在了地上,人字拖跑掉了,光着脚跑竟然没了那“啪啪”声,一口气跑到家里,掀开被子钻了进去,才发现回到家仅剩的是手里紧拽着的课本和满屋子刺鼻的煤油味!</h3><h3> 天亮了,我带着煤油的气味,垫着脚一拐一拐的,一路找人字拖来到学校;吴姑娘也从她家的田里直接进了班里,她听我说了昨晚的恐怖事件,淡淡地说,她只怕人不怕鬼……</h3><h3></h3> <h3>  说煤油灯的事情好像说得太多了,更麻烦的是好像说的很多事情也和煤油灯没多大的关联。但是,这哪由得了我,是我那脑袋不由自主地想起的……</h3><h3> 说起这煤油灯,我都会感到五味杂陈,都会听到“拗了啊,拗了啊……”的呼叫声。这个“拗”是我们当地方言非常古老的词汇,是“原谅”的意思,当地就算是60岁以上的人,九成以上也不一定明白它的原意!可偏偏邻居的这个家伙被他父母揍到明白“拗”是什么意思,而且叫起来声音还很好听……</h3><h3> 每当夜晚,我都能透过他家那摇曳着微弱的煤油灯,欣赏着他父母那扭曲的嘴脸,一边喊着“我不打你,你就变成第二个郭跃建了!我让你和他玩!我让你学他!你还敢不敢像他那样?”至于为什么不让那喊“拗”的家伙像我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经常逃学去爬拉甘蔗的大卡车拽甘蔗,或者钻到卡车底下抱着轴承被卡车拉到村外松软的泥泞路才松手。为此我父亲曾经抓我来脱光后抽到半个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所以“不要成为第二个郭跃建”是邻居教育小孩的底线!</h3> <h3>  爱喊“拗”声音又好听的家伙终究没有成为“第二个郭跃建”,后来他吸毒了,仅二十出头人就走了。“拗”这个古老的词汇也跟着他一起消失了!感到很惋惜,如果成了“第二个郭跃建”,至少他不会走歪路!也许这是他父母教育的结果吧!凡是像郭跃建的样子都要改,凡是郭跃建做的事都不能做!总之不要像郭跃建就行,他们的教育就算成功了!</h3><h3> 后来我想了想,如果当时他父母不坚持那两个“凡是”,有一点点像郭跃建也能包容,兴许他坟头草就没那么长了!哎,世事难料!我还想到吴姑娘的话,感觉这世上的人真的比鬼可怕,那个喊“拗”声音又好听的邻居男孩,不是活生生地被人,被称之为“人”的他父母,教育成了鬼吗?</h3><h3></h3> <h3>  好像扯远了些,说的是煤油灯和蜡烛。后来买煤油也不需要购油证了。村里的“代销”(小卖部)也多了,不过父亲只买蜡烛了!接着你们也知道,再后来通电了,到处是灯泡、灯管,什么LED灯。但是我为什么谈从煤油灯到蜡烛的经历呢?因为这两种灯虽然照亮的地方不多,但至少能照亮自己的心房!而通电后的这些灯,虽然很亮,但不能照亮人的心,看着很亮,灯下暗的地方有虫压根就看不到。</h3><h3> 最后又忆起我儿时的保护神吴姑娘的话“只怕人,不怕鬼!”</h3><h3> 是啊,人比鬼可怕!尤其是装成君子的小人更可怕……</h3><h3> “坳了啊!拗了啊……”</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