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海,万科实验小学学习的第二天。在完成作业,不想被束缚还想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写不出来,时间就一点一点过去了,很奇怪,没有着急和不安,而是从未有过的安静和安宁。慢腾腾地让一个一个文字从指尖落下,拒绝语音输入,就像拒绝任何形式的模式一样。很多个模糊又清晰的孩子的脸从我脑海闪过,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孩子中有我的学生也有叶老师课上的孩子。我突然发现老师和孩子之间其实也是一场又一场分离,有些分离让人悲痛不已;有些分离是充满遗憾;有些分离是充满期待。</h3><h3> 是的,如果每一次学习都要让从收获说起,我却更愿意从我一次次的失去道来。先说我悲痛不已的失去。作为教师,总是以为自己是教师,总是那个比孩子懂那么点,多吃了好多年饭,能说会道的老师。孩子一有问题就用成人的语气去说,我给你讲,你听我说,你有没有听老师的话等等去绑架孩子,然后看到的是孩子还是那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我却觉得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殊不知这一次又一次的说三道四和没有足够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做法,把我和孩子剥离开了。这种剥离,让我不再是一个有趣的老师。而我所谓的为了孩子好的说教都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他们越来越怕我,不愿和我亲近,所有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是源于害怕。写到这里,我的内心无比的痛苦和自责,除了向那些我带过的毕业的孩子表达歉意外,更多的是对和过往不好的自己言和。</h3><h3> 正如佛说“放下即是幸福”,我的第二次失去就是和自己言和后的一次次的放下。尝试学习共同体收获的失败和否定多于肯定,每一次尝试都有很多的遗憾,总是深感自身的不足太多。每一次追问自己,我和孩子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我能像他们一样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敏锐的感知吗?我是他们会喜欢我这样的老师吗?我才发现老师和孩子的视角齐平甚至是仰视孩子的时候,我和我的课堂才丰富了起来。我的生命和见解和一个个小小的他的认识碰撞互补时,我看到了生命舒展的样子。</h3><h3> 这也是今天在叶老师课堂上我欣喜验证到的。这次即将到来的分离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期待我可以像叶老师一样让每个孩子觉得英语课好玩有趣,就够了,哪怕是东施效颦,我也愿意尝试。因为叶老师的课可以让人落泪。原因在于可以激发孩子最深的渴望,并浸润在润泽的氛围中。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坐在孩子的旁边,观察者与孩子同呼吸共学习的时候,就会被孩子打动,跟着孩子一起高兴,一起激动,一起猜测,一起学习。这个过程非常迷人,这样的画面禁不住让人感动并回味。</h3><h3> 如果昨天你问我:“请问你有梦想吗?”我会回答:“我没有梦,我只会做梦!”如果今天你再问我:“你有梦想吗?”我会回答:“我有,我有个美丽的教育梦,我愿种下一间教室,变成孩子,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做孩子生命的合伙人!”</h3><h3> 一顿天马行空后实实在在地说做教师实苦,但请足够相信,相信无限可能,相信美好,相信孩子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