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黄河源探寻

TXM

<h3>  穿越千年烟雨,阅读千里江山,向阳而生,为梦而行,只为去读懂黄河。初夏伊始,我又开始惦记上黄河。<br></h3><h3> 前年秋天,曾背起多年的夙愿,驾车绕着黄河中游的晋陕大峡谷走了1700公里。回来之后,就一直想着有机会再走一次黄河上游。毕竟,对黄河有着无限憧憬的我来说,它具有极大的诱惑力。</h3><h3> </h3><h3><br></h3><h3><br></h3> <h3>  川西,甘南,海东,高原,藏区,黄河源,河套,大峡谷……每一个地名都充满了亢奋与激情。“I made in China!”因此,我深爱Chinese这片肌肤,这幅容颜。探究黄河,梦幻西游,此为余生念想……</h3> <h3>D1</h3><h3> 早上五点下起暴雨,7:30冒雨准时出发,沿武深高速北上,全日全路段雨下个不停,在雨雾蒙蒙之中艰难行走了 820公里,傍晚时分到达湖南平江县城。</h3> <h3>  这会儿,雨突然停了,远处的天边泛起鱼肚白,转而又演变成一抹红霞。走出县城收费站,那个巨大的火球在我的前方缓缓下沉,我惊讶得不由停下车来,迅速拿出相机,把这一刻难忘的景色定格在六点四十分!这就是那个满腹红色经纶的平江!</h3><h3> 此地藏龙卧虎,英雄辈出,当年彭大将军在此揭杆起事,平江起义呼啸声似余音袅袅……</h3> <h3>D2</h3><h3> 今天横跨湖南,湖北与河南三省,越过了汨罗江,汉水,长江,南水北调通衢,走过了百里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后进入了河南,眼前是辽阔的中原大地。路两边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已经进入丰收时节,情景赏心悦目,那是希望的田野。</h3><h3> 实际上,沿黄一带是河南的主要产粮地,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这里从未有干旱之虞。 </h3><h3> 下午马上就要走到黄河边了!</h3> <h3>D3</h3><h3> 第一次听说小浪底水库枢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时间过了二十多年,我今天终于站在了它的泄洪通道下,领略它的风采。 传统上,黄河下游从小浪底所在的孟津县开始,浩浩荡荡往东流,在山东东营汇入大海。 黄河之所以称为“黄”河,那是因为她流经晋陕黄土高原时带入的黄土与黄沙,它们搅进奔涌的河水里,与河水一起翻滚向前,一路流淌,使得下游的河床逐步提高,乃至在很多地方甚至到了“悬河”的程度。</h3> <h3>  而在小浪底水库,由于延绵一百多公里的库区成了一个巨大的沉箱,奔腾的河水来到这里都收敛成“佛”,沉静下来,同时也使得黄沙沉淀下来,以至于河水清澈透亮,安然秀丽。</h3> <h3>D4</h3><h3> 离开小浪底,我溯河北上,再次来到中游地区的壶口。壶口瀑布,国人耳熟能详,这是黄河大峡谷中段的一处台阶,落差达到四五十米。因为行走黄河,我已N次来到这里。</h3><h3> 然而,当我转换另一种方式和另一个视角来观赏这旷世奇观,仍能产生超强的视觉震撼力。“黄河在咆哮!”!此刻,还有什么语言和画面更能诠释这深刻的外延与内涵?</h3> <h3>  她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她是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象征!这就是为何人们趋之若鹜,接踵而至到这里顶礼膜拜的理由和原因。</h3><h3> 八十多年前,国难当头,热血青年冼星海与田汉联袂谱写了一曲时代最强音,《黄河大合唱》经久不息。如今,时空转换,这个民族仍在顽强续写新时代的华章——黄河仍在咆哮!</h3> <h3>D5</h3><h3> 离开壶口,继续北上,来到了山西永和县境内,这里同样处于黄河大峡谷地带,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全长约750公里,它同时也是山西与陕西的天然分界线。山西这个省份很特别,它的东部由纵向八百多公里的太行山作为与河北的分界线,故称“山西”。 </h3><h3> 大峡谷在永和县境内有连续的S型弯道,地理上称之为“蛇曲”。于是,黄河流经晋陕两地的几个贫困县石楼,永和,吴堡,延川等便利用这些特殊的弯道开辟了蛇曲地质公园,试图以黄河旅游脱贫致富。</h3> <h3>  而实际上,除了我这样的偏执狂之外,真正想把黄河作为旅游生活乐趣的人并不多,孤独,乏味,吃苦,冒险,这并不是大众所追求的美好感受。因此,以这个题目作为脱贫攻坚,恐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待以时日吧,“面包会有的”!</h3> <h3>D6 </h3><h3> 仍旧一路逆流而上,来到了宁夏银川附近的河套平原。在黄河巨大的“几字形”河湾内,地理上称为“河套”。这是黄河流经宁夏与内蒙所形成的冲积滩,却造就了丰饶的“塞北江南”。 这样的地理大阅读,使得我们从单调的书本知识跳了出来,可以用三维的阅图方式,立体的了解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从而丰富我们的阅历。</h3> <h3>  所谓“母亲河”,就是孕育一个民族的自然乳汁。在民族发展史上,西方民族崇尚太阳神,而我们民族则倚赖河流,中华民族就是在黄河流域聚集与繁衍起来的。 </h3><h3> 河套地区已经进入了黄河上游。在5400多公里的黄河水道中,其实上游部分占了3400的多公里。越往上走,河水越清,这里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黄河”了。<br></h3> <h3>D7</h3><h3> 离开宁夏,一路向南进入甘肃省永靖县,黄河从刘家峡库区流出,从县城穿城而过。刘家峡是黄河上游的第五座水电站,黄河上游巨大的落差使得沿线分别建立了调节水量以及发电的库区,造福于沿岸经济。库区大约13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122万千瓦,沿线甘肃,青海,陕西均受益。</h3> <h3>  黄河在刘家峡之前,河水基本是清澈的。我们沿河一路直奔甘南。站在库区岸边,心旷神怡。举目远眺,残阳映红了天际,河水温文儒雅,安静祥和,很难与前些天所见奔腾咆哮的中游峡谷的黄河水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三千里黄河巨大落差所致。</h3> <h3>D8</h3><h3> 大夏河,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藏语称“桑曲”,源于甘南高原,流经夏河、临夏、东乡,然后注入刘家峡水库。全长203公里。 </h3><h3> 进入藏区夏河县城,海拔顿时上升到了3540。大夏河就从城南流过,于是有了夏河的称谓。既然是藏区,寺庙当然就是标配。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拉卜楞寺就坐落在大夏河畔。<br></h3> <h3>  我是无神论者,但并不排斥佛的神光普照和信徒们的虔诚之心。于是,入乡随俗找了一家藏族客栈落脚,洗去一路红尘。 </h3><h3> 藏舍的温馨,洁净,热忱,礼貌不是一般俗人可以想象。他们对神的敬畏,对苍天的敬畏塑造了他们温良恭俭让、与人为善的人设与品格,与那些表面看起来高大上的汉人相比,后者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道德优势。</h3> <h3>D9</h3><h3> 如果说,黄土高原由颗颗土粒垒起,那么,黄河就是从涓涓细流汇成。来到青海泽库县,我终于体验何谓涓涓细流。途经碌曲和黄南蒙族自治县境内,在草原和山岗上遭遇了暴风雪。高原的天,孩子的脸,几个时辰,可以经历春夏秋冬!车窗雨刮刮出来的是雪,玻璃上却堆积出了冰,需不时下车清理。</h3> <h3>  这里是藏域高原,温润的气候,高山的雪水和持续的雨水形成了无数的泽曲,泽曲汇成了泽库,再流入黄河的支流和主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h3><h3> 黄河源之行,到这里已是我的能力极限。玛多,鄂陵湖源头或限行或封闭,我只能在黄南,泽库,玛曲一带寻觅。从空中俯视,泽曲无处不在,如同一条条飘逸的丝带,洒落在荒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那其实是一条条生生不息的自然与人类的生命线。</h3> <h3>D10 </h3><h3> 早起,离开泽库去玛曲,从青海又回到了甘肃。玛曲,地处黄河拐弯的一个节点,海拔3550米。县城边的黄河,藏语称为孔雀河。她离开玛曲则调头北上青海与甘肃,从而造就了北方的几大绿洲——银川平原,前套与后套,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向北推进了几个纬度。</h3><h3> 一路上多次遇见泽曲,不时停下车来观察,看来泽库与玛曲一带的泽曲不是浪得虚名,千百条泽曲,涓涓细流汇入大河浩浩荡荡向东流淌,这就是自然界的伟大力量。</h3> <h3>  黄南,泽曲,玛曲被成千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包围着,这里同属于高寒地带,只长苔藓不长庄稼,连青稞都难以生长,但它却是放牧的好地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乃真实写照。 </h3><h3> 玛曲比泽库稍大,但也是属于人口稀少地区。傍晚来到“天下黄河第一弯”的玛曲黄河大桥,顶着大风走上狭窄的桥面拍摄,憧憬现实中的长河落日,无果,有点遗憾。<br></h3> <h3>D11</h3><h3> 清早,玛曲下起了小雨,因昨晚听闻修路堵车,冒雨向若尔盖进发。黄河其实并不流经若尔盖盆地,而是她的一级支流黑河插边而过。且黑河本身又有众多的二级支流汇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水网形态,这也是我最乐于见到的。</h3><h3> 尽管属于盆地与湿地,但海拔也在3500米上下。这里人口稀少,整个县城恐怕大部分都在为黄河湿地旅游服务。帐篷,房车和旅游建筑星星点点洒落在弯曲河道旁边的草地上,很扎眼。</h3> <h3>D12</h3><h3> 从若尔盖到红原,中途经过唐克镇,这也是个称为“黄河第一弯”的地方,经不住诱惑还是拐了进去。在观景台欣赏,因为有高度,效果比玛曲要好,但称第一弯就很勉强了,这个弯半径足有三十公里,真正看清楚恐怕要在几千米高空才能实现。 </h3><h3> 白河一直沿着公路蜿蜒曲折直到红原,放下行李就去了白河边拍摄,远处乌云滚滚,阳光若隐若现,这样的景色南方很难看到。这里的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60-70%左右,还不能放肆奔走。</h3> <h3>  红原也属于草原湿地,当年红军长征就从这里经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提议建立红原县,以纪念长征,故得其名。 </h3><h3> 横穿若尔盖草原的黑河与流经红原草原的白河同样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而支流流域上散落在广袤草原的泽曲则为黄河的支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最终汇入大海,自然界就是如此简单任性,泰若悠然……<br></h3> <h3>D13</h3><h3> 从红原到理县,从高原回到正常海拔,站在黄河支流杂谷脑河岸边,听着波涛滚滚的水声,黄河源的日子如同电影般闪现,思绪万千,竟然有些醉氧了。</h3> <h3>  此行前后17天,总行程6700公里,其中在黄河流域范围12天,3400公里。这12天的行走,为我弥补了黄河上游认知的空缺。剩下的下游部分,将会是较为轻松的旅程了……</h3> <h3>2019.7.3图文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