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还记得吗?你小时候的摇篮是什么样子?是宋祖英歌中唱的妈妈背上的小背篓?还是东北大炕上用绳子栓起来的摇篮?不管是什么样子,摇篮是孩童长大的起点。</b></h3><h3><b> 我的摇篮,不,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摇篮很大,很大,摇篮里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这个摇篮就是培养我们走上讲台的铁岭地区师范学校。从这个摇篮走出来的孩子如今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那漫山遍野的桃李却让我们成就满满。</b></h3><h3><b> 回去看看摇篮,看看起步的地方是我们已久的心愿。6月27日我们回到了四十八年前曾经学习的地方。</b></h3> <h3><b> 铁岭,是当年我们上学必经的地方,今天沈阳,昌图,调兵山,铁岭的同学又聚集在这里了。</b></h3> <h3><b> 金燕,加小心你的腿。</b></h3> <h3><b> 合个影,找一找当年的你。</b></h3> <h3><b>推杯换盏之时,摇篮里的故事就从酒中流淌出来</b></h3> <h3><b> 我们班的老大姐韩桂茹去年就邀请我们去她的老家——白鹭洲(开原黄旗寨乡增家寨村)一游,其实开原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读书时,铁岭师范就在开原老城。韩大姐的小侄女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吃,既有鱼肉,又有野菜蘸酱——便宜又可口;住,久违了的热炕头,一铺大炕住四个人,和师范学校的宿舍异曲同工。</b></h3><h3><b> 韩大姐,有你真好!</b></h3> <h3><b>猜猜,这两位女侠是谁?</b></h3> <h3><b> 我们的秘书长刘祥和夫人,同是铁师学子的伉俪夫妻,此行都是秘书长张罗组织的。</b></h3> <h3><b>我们居住的农家屋顶的观鸟台</b></h3> <h3><b> 此处特色,保留了一处供观赏的“青年点”,还保留了许多当年的标语。</b></h3> <h3><b>院内景致也不错</b></h3> <h3><b> 中国大妈的标准照!</b></h3><h3><b> 中国大妈怎么了,谁家能离开中国大妈,没有中国大妈你们家日子怎么过?谁买菜,谁做饭,谁带孩子,谁打扫卫生,中国大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抽空她们出来走走,摆个POS,还不是让自己活得更健康,好给儿女多做贡献。</b></h3><h3><b> 图中的五位中国大妈可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呢。</b></h3> <h3><b>景区门前。</b></h3> <h3><b>老师学习力就是强,好好学学游玩路线</b></h3> <h3><b> 看看,舞姿不减当年,看到一伙扭秧歌的,我们姐妹们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了</b></h3> <h3><b> 老同学难得一见,有了合影还不够,还要分别都合一下子。</b></h3> <h3><b> 铁岭溶洞是白鹭洲景区之一,刚刚建成开放,长1000多米,上下两层,非常漂亮,同本溪水洞有一拼,洞里很冷,要披毯子呀。</b></h3> <h3><b> 如今景区时兴玻璃桥,刚刚修建的白鹭洲景区也赶这个时髦,玻璃桥长100多米,离地面不算高,也挺刺激。</b></h3> <h3><b>风车带我们回到童年</b></h3> <h3><b>在村口</b></h3> <h3><b> 这是哪里?这就是我四十八年前的记忆</b></h3><h3><b> ………………</b></h3><h3><b> 狭窄的小街,坑坑洼洼,踩一脚溅起浮土的土路,低矮的青砖房,路边叶子上落满尘土的苞米似乎总也长不高……</b></h3><h3><b> 那远去的背影,是我们刚刚放完暑假从家里回来吗?</b></h3> <h3><b> 尖尖的屋顶是我们的宿舍楼,我们中文三的女生在二楼靠东侧的两个房间里度过了七百多个夜晚……一个长铺睡八,九个人,走在木楼梯,木地板上彭彭作响,如果加小心了,蹑手蹑脚地走,木地板就会客气点,慢悠悠地,有节奏地咯吱咯吱地响。早晨,起床铃还没响就要跑到一楼厕所排长队,稍一迟疑,上早自习就会迟到……</b></h3> <h3><b> 我和小武就在住在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顺山大铺,我在第四个位置</b></h3> <h3><b> 我们身后是教学楼,我们班在二楼南侧最西边的教室,我们细细数着有多少位老师教过我们哪些课程,有的老师已不在世间,多数老师随学校搬迁至铁岭,如今都在铁岭安度晚年,而我们的班主任丁建华老师不知今在何方?</b></h3> <h3><b> 一九七一年,我们从四面八方聚到这个院子——铁岭地区师范学校,住校学习二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转眼间四十八年过去,昔日的少男少女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当时的学校简陋,生活艰苦,我们却浑然不觉,全身心的抓紧时间学习。铁师是摇篮,我们携手寻觅逝去的青春,痕迹的青苔还在,朗朗的读书声再现脑海,穿越时光的隧道,寻到年青时学习的印迹。二年的时间不长,但在我们一生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学校的领导,老师培育了我们,毕业后我们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百花园中的辛勤园丁,血浓于情,多年的离别,我们一直没忘记培育我们的学校,感恩于它。人去楼空,爱恋之意睹物渐浓。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来看你吗?谁给我一个答案…………。</b></h3> <h3><b> 铁岭师范的大门已不复存在,现在这里是开原精神病医院康复医院,据说我们读书之前这里就是精神病院,难怪各寝室的门上都有一个可开关的小窗口,即使屋门从里边锁上,门外的人也随时拉开门上小窗,观察屋内动静,方便了老师随时检查我们的就寝情况。现在这里又是精神病院也是完璧归赵。院内干净整洁,新铺的路面,新修了花坛,只是院周边一些平房废弃不用了,断壁残垣,好不凄凉,当年那也是我们活动的地方。</b></h3> <h3><b> 开原,我们去师范的必经之路,不管我们来自哪个县,都要在开原乘车到老城,记忆中从一座长长的桥上跨过一条宽宽的河,就快到学校了……而今那桥不长,河也不宽了,我知道,走出这里,我走过更长的桥,跨过更宽的河,从这里起步,我走得更远,更远了。</b></h3> <h3><b> 重走了四十多年前的路,看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校舍,重新忆起了四十多年前的人,物是人非,铁师,我们回来了,从这个大摇篮里走出来的学子带着教师的风采,带着几十年奋斗的艰辛,无愧的面对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无愧地面对培养了自己的学校。</b></h3><h3><b> 再见, 铁师——我们的摇篮!</b></h3><h3><b> 再见,开原老城,我们教学生涯起步的地方!</b></h3><h3><b><br></b></h3><h3><b> 摄 影: 秀云 淑青 丽华 刘祥 闫威</b></h3><h3><b> 编辑制作: 一丝风</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