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行动|李从林: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从高考化学试题看高三备考策略

Jennie Choi

<p> <b> </b>2019年7月3日上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学员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的李从林老师为德宏州芒市的高中化学教师作了题为《高考试题看高三备考策略》的专题讲座。</p><p>  <b>教师不要只为自己选择适合的学生,而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b>。高三化学复习,不是简单的“刷题”,同样需要对课堂进行诊断、研究和改进,还需要科学有效地复习指导,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于高考试题研究的专题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有利于整合模块内的知识,有利于构建模块间的联系,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和自我成长。</p> <p>  李老师从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思想出发对高三化学复习提出了适合的复习策略:</p><p>  <b>一、根据新高考试题特点寻求适合的指导方向</b><br>  <b>化学高考试题逐渐凸现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与优秀文化传承</b>。通过对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可以发现,试卷结构基本固定、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应用性,试卷难度相对稳定。尤其是化学与社会、生产、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试题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较往年考题有更多体现。比如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查蚕丝的成分和性质以及蜡烛燃烧反应的类型,以及考查“雨过天晴云破处”瓷青色的化学成分,均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p><p>&nbsp; <b>&nbsp; &nbsp; &nbsp;化学高考试题展现出来的中国当代领先科技水平与文化自信。</b>而在2019年II卷第35题命题背景是我国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高临界温度铁基超导体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试题的文献来源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研究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br>  <b>新高考体现了新高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改革,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b>高考试题研究的过程是老师苦练内功的过程,没有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处思考与审视,高三的教学就会缺乏适合的方向引领。<br></p>   <b>二、适合的教育重在实验专题与方法</b><br>  <b>适合的专题复习不仅是知识的简单梳理,更是建立知识、能力和方法间的相互关联。</b>传统实验教学重在“教”、重在“结果”的传授,导致了传统实验教学与实验综合题的考查融合度较低,难以有真实的科学探究。而科学发现过程是运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的探究步骤解决问题,像“科学家”样思考问题,才具有实际的意义。<br>  <b>适合学生的实验专题复习需要回顾和重新审视重要的课本实验、复习典型元素化合物与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概念原理知识、关注干扰因素的确认与排除等。</b>帮助教师们建立“基础实验+探究实验+评价反思+反馈练习”的复习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的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对现象的解释与推论的能力等。<br> <b> 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发展。</b>高三化学的专题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它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间休息与老师们交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影留念</h5> <h5>  李从林,男,汉族,任教于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市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教坛新星”,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理性、深刻的教学风格和关爱、尊重、互助成长的教育方法。现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范大学培训基地首批学员。</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br></font><font color="#808080">编撰:蔡倩颖<br></font><font color="#808080">审稿:童宏保</font></h5><h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h3>

复习

学生

适合

考试题

高三

实验

考查

化学

专题

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