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狗不理包子”正名

申洪砚

<h3>  天津“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h3><h3> </h3> <h3>  问题是,这样的名吃,为什么叫了个“狗不理”的名字呢?</h3><h3> 于是,解释其含义的传说就出现了。说创始人小名叫“狗子”,因生意忙不理人,所以被叫做“狗不理”。又有说创始人高贵友脾气倔犟,父母为其取别名“狗不理”。还有因“狗子”不理绯闻而被叫做“狗不理”的传说。</h3> <h3>  做买卖和气生财,不理人买卖怎么做呢?这显然不是事实。</h3><h3> 脾气倔犟,有“倔驴”“犟牛”“噘嘴骡子”等俗称,还没有听说过有“倔狗”之说的,况且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狗不理”名称呢?</h3> <h3>  该包子店铺创始时,名叫“德聚号”。1937年其子高金铭继承产业时,仍叫“德聚号”。1956年该包子铺收归国有,名“国营天津包子铺”。同年搬迁后,旧址挂出“狗不理”招牌。由此知,“狗不理”称谓的民间传说在先,挂招牌时间在后。</h3> <h3>称赞其包子好吃,本来是褒义,却因用了一个“理”字而成了贬义。</h3><h3> 分析其原因,口语中本当是“狗不离”。狗闻到包子的香味不肯离去,所以叫“狗不离包子”。解放前没有简体字,离开的离字,当时都写作“離”,笔画较多。书写者为图省事,写了个笔画较少的同音字“理”。又因天津口语之“离”与“理”,发音每每相同,所以就误用了“理”字。</h3> <h3>  摹仿“狗不理”,又出现了“猫不闻”食品。</h3> <h3>  狗不理、猫不闻的食品,还是人吃的食物吗?人类的美食,狗、猫恐怕抢吃都来不及呢,怎么会不理不闻呢?一字用错,导致出现了逻辑上和事实上都解释不通的名称,甚至以讹传讹。如此下去,“猪不尝”“鸡不看”之类的食品名称是不是也会跟着出现呢?</h3> <h3>  一字易之,名副其实。还是叫“狗不离包子”这个名称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