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学化倾向~基于儿童生理发展特点的解读

小红与书

<h3>心灵手巧与腕骨很有关系</h3> <h3>骨龄+内分泌系统 与长高有关</h3><h3><br></h3><h3>幼儿期间,</h3><h3>1.腕骨没有发育完全,</h3><h3>2.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h3><h3>3.小肌肉我不发育完善•,所以精确性也不高。</h3><h3>书写是需要小肌肉和腕骨,由于没发育好,所以不能精细分工</h3><h3><br></h3><h3>幼儿一把抓勺子和笔,</h3><h3>握笔姿势要标准</h3><h3><br></h3><h3>生理特点:幼儿园连续写字不超过5分钟,小学连续不超过15分钟</h3><h3>可以用笔,但不能太高要求,不能太长时间</h3><h3><br></h3> <h3>小学:1.每堂课少一点时间。下课多一点时间,</h3> <h3>两岁儿童的神经细胞相当于成人水平。</h3><h3><br></h3> <h3>三岁幼儿的神经细胞相当于成人的两倍:</h3><h3>它的细胞特定功能不明显,什么都可以做,神经细胞可以相互替代,可塑性很强。</h3> <h3>10岁时数量和成人的水平一样,因为他要把多的神经剪除那些不能做的没用的。</h3><h3><br></h3><h3>怎么判断有用的细胞和没用的细胞?</h3><h3>取决于经验。</h3><h3><br></h3><h3>脱离儿童经验的说教不适合。</h3> <h3>典型神经元的结构。</h3><h3><br></h3><h3>树突</h3><h3><br></h3> <h3>6岁以前,髓鞘化过程没有完善的时候,要漏电,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接受系统的知识性学习,只能感受经验,不能感受间接经验。</h3><h3>要到六七岁,髓鞘化过程才能够完善,所以要到那个时候才上小学。</h3><h3><br></h3><h3><br></h3> <h3>前额叶负责抽象思维,青少年时期才能完成。</h3><h3>所以幼儿适合用直接经验去刺激。</h3> <h3>儿童诗歌:</h3><h3>最近妈妈总爱逼着我,背一首古怪的儿歌,鹅鹅鹅……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h3><h3><br></h3><h3>❤反思:孩子需要亲身的体验和直接的感知,而不是死记硬背,从抽象概念到概念的间接知识。</h3><h3>幼儿园是游戏化教学,为什么?</h3><h3>点读机学习机:幼儿园尽量少用,因为那是机械礼仪,不能转化为真实</h3><h3>❤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东西,就不要用其他的东西。</h3><h3>❤未来世界是智能时代,唯有情感和思想是机器人不能取代的。所以要在小时候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让他有真实的感知和感觉,才会有情感。</h3><h3>❤儿童成熟的过程就是在和真实的世界互动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剥夺了孩子与真实世界的人与互动,就会剥夺他的发展。</h3><h3>❤神经系统的发展,就是孩子在真实的世界过程当中,神经和智力的发展。</h3><h3><br></h3> <h3>压力激素过多的坏处</h3> <h3>感觉、体验的贫穷</h3><h3><br></h3> <h3>3岁以前妈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非常重要,这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根基。</h3><h3>师生比</h3><h3><br></h3><h3>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h3> <h3>早期教育对智商的影响是短暂的,到底影响的是什么呢?</h3><h3>一、对行为情绪的管理</h3><h3>二、学习动机</h3><h3>三、耐心坚持</h3> <h3>1.对自身的价值感(不需要和别人比,你和别人不一样。)</h3><h3>2.对他人的信任感(信任感来自于孩子周边人对他的反应。)</h3><h3>3.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h3><h3>4.仔细听看的能力(孩子早年越忙,就越会失去仔细听看的能力。投入很重要,只要投入就没有做不了的)</h3><h3>5.游戏和想象的能力。</h3><h3>6.独处的能力(无需陪伴所有时间,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思维在一起的时间。)</h3><h3>成人控制的越多,参与的越多,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发展的空间就越少。</h3><h3>❤孩子2岁前家长需要无缝陪伴,这个时候要尽可能由父母陪伴。(很多家庭这个时候是让爷爷奶奶在陪伴。)</h3><h3>❤3岁过后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独处的时间,这时家长要放手。(但很多家长又管得太多太死。)</h3><h3>(给孩子的空间贴上自己的名字,家长进去要敲门。)让孩子知道是独立的个体,被尊重的,不然到了青春期就会显得特别需要空间。</h3><h3><br></h3><h3>❤孩子读完书之后不要急于问问题,要让孩子有享受书和消化书转化成自身能量的过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