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少时读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描写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生产生活场景、地域风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追求中国解放的伟大事业和崇高精神曾经久久激荡着我的一颗心。我激动,我神往。</h3> <h3> 长大后,我知道红色圣地延安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向往的地方。心怀景仰,我和我的党员同事们历经8个小时的车程,自洛阳来到延安。</h3> <h3> 著名的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这是一座八角九级的唐代建筑。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延安城。不息的延河水缓缓流过城区,河两岸杨柳依依,矗立着一排排新式建筑,如今的延安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br></h3> <h3> 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静静地矗立在阳光下。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h3> <h3> 展开鲜红的党旗,我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表达着我们的信仰和理想。</h3> <h3> 大礼堂周边,茵茵的草地、老式的水井,显现着一派田园风光。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毛主席和美国著名记者安娜· 路易斯·斯特朗进行了谈话,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h3> <h3> 拾级而上,一方方窑洞依坡而建,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旧居。一桌、一床,家具老式,窑洞狭小、简陋,但窑洞的主人们有着心怀天下的宽阔胸襟。窑洞里煤油灯发出的微弱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领导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古朴的纺车、凝重的石桌、一幅幅黑白图片……静静的物件记载着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展现着战争年代的纷飞战火。同样的陕北窑洞,我联想起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想到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h3> <h3> 走进枣园革命旧址,满眼是繁茂的枣树、杏树、梨树等,其中枣树最多。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延安的土地滋养的小米、红枣哺育了人民的军队,打造出了钢筋铁骨的革命战士。</h3> <h3>王家坪革命旧址。</h3> <h3>延安革命纪念馆。</h3> <h3> 回望延安,巍巍宝塔山、悠悠延河水,连同那厚重的黄土地,成为永不磨灭的影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我再一次想起了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那段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