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长途跋涉、鞍马劳顿,初来乍到,如果酒店旁有条古巷,有座展馆,或有个跳蚤市场,不失为自由活动、半休半游的好去处。</h3><h3> </h3><h3>傍晚,我们陆陆续续回到了住处,大家还为躲过了一场暴雨而庆幸。八九点钟了,又有两位同伴先后归巢。他们一个是年轻胆壮、到处敢闯的“旅行家”,另一位则是年过六旬的继青君。</h3><h3> </h3><h3>小青年出游,倘若赖在室内、不尽可能四处多走走才奇怪,只是胖墩墩的继青君腿有骨刺,他居然去了二三十公里外的海滩……</h3><h3> </h3><h3>“没带雨伞,浑身淋得湿透,呵呵。”他满脸兴奋,海边的景色令他沉醉,雨停的间隙,他拿出画笔赶紧写生……迈着略微有点不平衡的双腿他回房间了,满头白发有点凌乱,淡蓝色的衬衣没有紧贴鼓鼓囊囊的身躯,显然已被焐干。</h3><h3> </h3> <h3>知道王继青的大名好几年了,但真正了解他,还是几个月前,更确切地说是行文前的几十分钟。</h3><h3> </h3><h3>海滩淋雨后几天,我们在酒店房间里陪几位好酒的旅友吃夜宵。一罐啤酒下肚,大家话越来越投机。身为高校教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的继青君才谈起他撰写出版的艺术设计著作,有多本被当作全国许多学校的教材,还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在老凤祥干了几十年,他立足民族文化,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庭院深深”设计的工艺美术首饰,代表老凤祥获北亚黄金金像奖金奖。这是王继青获得的第一个国际级奖项。那次他成为大陆唯一的金奖获得者。</h3><h3> </h3><h3>他虽然酒量不大,话也点到为止,但已令大家十分钦佩。</h3> <h3>回到上海大概一个月,忽然听到他体检查出问题,已入院手术。于是,大家不顾探视病人的礼仪,成群结队候在病房外、等着二三人“一组”分批进去慰问。好在他精神不错、谈吐照旧,我们颇为欣慰。</h3><h3> </h3><h3>最近几天,与继青君闲聊,才得知他的父亲原来是著名连环画家王贤统,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是许多美术出版社争相约稿的画家。1965年起,继青君的父亲到上海少儿出版社美编室工作。王贤统的连环画创作主要在“文革”前,那时就有50多本出版,代表作有《王六郎》《九件衣》《五姑娘》。前几年网上拍卖,王老先生一本1950年代的连环画原稿,拍卖估价二三万元。</h3><h3> </h3> <h3>王贤统连环画作品</h3> <h3>继青君上小学时的素描</h3> <h3>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继青君7岁学画,并受到父亲的不少画家好友点拨,显示出艺术天赋。他10岁参加上海市青少年宫画展;16岁时国画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并获上海市青少年优秀美术作品奖。</h3><h3> </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3>中学时创作的参展作品草图</h3> <h3>为展览而创作水彩作品</h3> <h3>上海市内水彩写生</h3> <h3>从工艺美术到国画、水彩、书法,多才多艺的继青君均有涉猎。上海市高校教师举办书法和国画比赛,他是大奖获得者。</h3><h3> </h3><h3><br></h3> <h3>异地水彩写生</h3> <p>少谈或不提麦城之路,对“过关斩将”的“业绩”津津乐道,这是人之常道,而继青君对“设计发明金镶玉礼品碗,获国家专利,并在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荣获金牌奖、被授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奖 ;在伦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荣誉称号都懒得提及,我不由暗暗感慨。</p><p> </p><p> </p><p> </p> <h3>国画作品</h3> <h3>他秉承了父亲的天赋、勤奋,秉承了父亲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品德。</h3><h3><br></h3><h3>我一次次想像着,一位白发翁聚精会神地在海边摆开画具、提笔勾勒的景象。这极富感染力的画面,会一直珍藏于我们的心灵!</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