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米溪

阿剑

<h3>苏发学入伍时的照片</h3> <p>山茶花,凤尾花竞相绽放,相思竹清翠,挺拔;木棉花开的像火一样红艳,映红祖国美丽的南疆。1970年2月1日,苏发学的部队从越南乘火车胜利到达广西边境,完成了祖国付予的抗美援越的战斗任务;重新换上绿军装,戴上了红帽微红领章。雄姿英发,朝气蓬勃,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迊。奉上级命令,部队从广西乘火车转移到湖北省枣阳县七方镇,主要任务是学习,训练,整休。部队在枣阳县七方中学整休期间,苏发学因表现突出被提为付班长。1970年5月,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县七方镇整休完毕后,乘火车到达陕西省西安市,然后转乘军用汽车翻越险要的秦岭到达陕南重镇安康。</p><p>苏发学所在部队铁道兵第二师第六团四营十八连,从安康中渡码头广场分兵后,由于交通不便,通往紫阳县还没有公路,部队又步行沿汉江西行到火石岩,爬山涉水,山路难行,休息一宵。第二天拂晓,部队便拔营继续前进,行走四个来小时,顺利到达流水镇。当时的人民公社早已在街上供销社食堂,政府食堂做好了午饭,准备好了茶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一下,就在学校操场上交待了相关纪律,让战士们吃饱饭,略作休息,继续前进。江水冲涮数万年的山石,光滑,泛光,解放鞋踩在上面有点伤脚板,许多战士的脚板都磨起了水泡。经过三天的艰难行军才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紫阳县境内的中沙坝,到达目的地后,洞河区委,区政府和公社领导干部协助连队划分好扎驻的地盘,协调好生产大队的关系。战友非常兴奋,在离河边三十几米的岸边,草坪平整后,分班搭好仗篷,进行大三线修建襄渝铁路建设的任务。上级给下达的指令,修筑中沙坝通往紫阳的简易公路。道路通行后,苏发学所在连队,从大米溪开始进场作业,主要为跨山大桥做准备,首要任务是在陡峭的悬岩上劈山挖洞。</p><p>炎炎夏日,大地像燃烧起来,夕阳西下,余晖照射在山顶,山林一片金黄。这天连队组织爆破时,苏发学和几个班长正在察看爆炸地点,他背靠山角下站着。突然山顶上响起了爆炸声,他立即靠山角躲了一炮后,很快地跑出了爆炸区,只有一块小石头落在背上,没有受伤。后来他看见躲第一炮的地方,都被大石头埋住了,心里非常紧张,爆炸结束后,看见几个当兵的都吓的往山上跑,因他们爆破前没有吹预警哨,通知下面战友躲到安全地带,由于苏发学同志反应快,迅速地跑出了爆炸区,保住了自已的生命,也避免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p><p>秋雨绵绵,山坡上,一连居住地,农民的土墙石板房,雨水都漏了进来,黄土沾脚。由于水土不服,苏发学的胃病很严重,卫生员告诉连里领导,要住院治疗,但苏发学表示轻伤不下火线。山雨浸泡,山坡踏方严重,战友们冒雨施工,危险并牺牲较大,但是连队仍然没有停止掘进施工,湧现许多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稍后第一阶段战斗任务结束,于是连长派卫生员陪苏发学坐营里的生活车送到了师部医院。</p><p>铁道兵第二师师部医院,在紫阳县城泗王庙前面,县农具厂下面那片坡地,临近汉江边,山青水秀,比较宁静。经过部队挖掘清理,搭建的简单的木结构,砖混房子,有三十来间,分成急救手术室,防役检验等科室和住院部等等,住院治疗的病人都是师属各部队患病战土。接待苏发学看病的是总后医院派来的王医生,消化道胃病专家,经过检查发现不是胃痛,医生告诉他是阑尾炎很严重,需要马上动手术摘除,要他好好配合。不过这次动手术不需打麻药,是针灸新疗法。手术时在苏发学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这台手术,医生也很满意,得到了医院的好评。短暂休息了一个星期,他又精神饱满的返回了连队驻地参加施工。</p><p>1970年12月10日上午,天色阴沉,北风呼呼的吹,绵绵的大山都布满白花花的冷霜,山涧小溪的水都结冰块,这是大巴山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人们呼口气出来,就像蒸汽一样,随风飘远。大米溪遂道里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施工,班长和苏发学在洞内负责用泥土填埋炸药,洞口是当地的两个女民兵给他们传递泥土。当泥土快要填埋到洞口时,洞口突然塌方,塌方离他们很近,洞内一片漆黑,呼吸都有点问题,事故发生后,连,营,团司令部非常重视,立及安排调动开挖设备,加快施工力度,及时挖开了洞口,把他和班长救了出来,从洞口出来后,亲眼看见洞口外面传递泥块的,两个年轻女民兵,被洞顶落下泥块夹杂石头击中,躺在地上已经牺牲了。她们都还很年轻,花季岁月,大约只有20岁左右。战友们看在眼里,心情都很痛苦,感到对不起她们,因为是第一次和地方民兵连合作施工,还来还及相互沟通,更不知道她们的姓和名字,默默的流下泪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p><p>从遂道洞子里撒出来以后,连部领导强烈要求他们休息几个小时,虽然说受到一定的惊吓,但他们并沒有被困难吓到,而是继续参加到连队的施工任务中来,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忘我的工作,把悲伤的心情,在劳动中释放出来。</p><p>时如流驶,岁月如梭;一恍四十多年过去,苏发学同志虽然已步入暮年,但一直没有忘记在巴山蜀水的战斗经历,怀念青春岁月,怀念开山劈地的隆隆炮声,军民同谱英雄曲的壮烈;唯有牺牲多壮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那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p> <p>汪兴剑,笔名:阿剑,紫阳县瓦房店人,紫阳县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经历曲折,入伍参军,国企下岗,后解除劳动合同,漂泊海内打工谋生。不成功的经商试验者,喜酒爱好文学,闲时码字,对家乡深深爱恋,文字主要记述故乡过往趣事及生活经历,在《西部散文选刋》和《陕西作家摇篮》,《安康曰报》《汉江文艺》,《安康文学》,《世界作家文集》等刊物及网络发表数十万字的文字。随笔《铁兵故事》,《情系大米溪》两篇入选紫阳县档志局编辑的《襄渝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