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4.25至6.14,即農曆三月二十一至五月十二日,歷時整整50天,完成了我今年暮春初夏的山村之旅。</p> <p class="ql-block">山居期間,漫步田邊,往來縣鎮;觀太陽朝暮之變化、仰星空月亮之盈虧。日與村民敘舊以消遣,夜伴文字咀嚼而自娛。遊覽古村民居,欣賞自然風光,足跡沁河流域十餘村鎮,上晉城、下冶底、太陽古鎮;走陽城、</p><p class="ql-block">過潤城,登砥垍、上莊中莊;赴沁水、至嘉封,進尉遲,入古堡,竇莊郭壁。輕舟九女湖,漫步劉秀嶺。穿橫嶺陡峭而臨水,撫沁河幽深以觀山,加之曾去過的皇城、郭峪、蟒河、海慧寺等景點,明清風韻一覽無餘,人文山水皆有涉獵。有些景觀已跨越元、明、清、民國四個朝代。一路走來,沁陽兩縣之民俗亦盡得其半數矣。</p> <p class="ql-block">麥田之綠、天空之藍、雲朵之白與那片黃土地交繪成一副美麗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太行沁河野趣多</p> <p class="ql-block">閒暇或聞鳥雀吟唱,或嗅泥土清芳,吐故納新,神清氣爽。飲峽谷延河之泉水,食農家自產之谷麥,日有鮮蔬,青韭小葱;時逢採摘,桑葚櫻桃。一切皆充滿生機與情趣,將身心融入自然,渾然不覺時間與年歲為何物。</p> <h3>燕子繞樑建新居</h3> <p class="ql-block">小米,即穀子加工後之成糧,呈金黃色,好的小米,將手插入米中抽出,滿手會沾滿有帶油性的極小碎屑,煮好後黏稠可口,香氣撲鼻,人稱“小人參”,營養價值甚高,山裡人早上喜歡吃小米粥,當地叫“白飯”,要在火上熬制好久,口感好,又耐飢,不論下地,還是外出打工,盡可勝任一上午辛勤勞作。</p> <p class="ql-block">菜地裡的新韭,炒幾顆自己家雞下的土蛋,稱作“素扁食”,味道鮮美,好吃極了!</p> <h3>石苑桑葚採摘季</h3> <h3>鄰村櫻桃採摘園</h3> <h3>村西的農家小樓</h3> <p class="ql-block">一、山居閒情</p><p class="ql-block">陽春三月,萬物生發,抒情曠野,滿目青綠。在大城市,怎得見如此景緻?在我心裡,親近自然,就是一樁最愜意的事情。</p> <h3>盤山梯田入畫廊</h3> <p class="ql-block">與城市相比,山村少了許多喧囂和熱鬧,多的是幽靜與生機。城市每天出門看到的是人流、車隊與高樓,山村出門就是黃土、莊稼與曠野。空氣的清新自不待言,當下的家鄉與以往已有很大不同。據鄉親們自己說,一年到頭也就是幹兩個多月的活,不必像當年那样起早貪黑的平整土地。土地歸屬了自己管理,時間就由自己支配了。但有一條,不能違背農時,農曆節氣十分重要,應時耕作,老天給力,那就是最稱心之事。山裡人除了手裡缺錢之外,眼下似乎也不缺什麼,做飯現在用的也是煤層氣,水電暖網絡,家家具備。衣著改善了,懂得時尚了,手機不離手,出門不用腿。小樓一座座,門前小車多。要想多掙錢,那就外出去打工吧!有的兒女離家到縣鎮乃至大城市上學打工,昔日的農家人似乎已經告別了那個終生務農的時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全國農村的情況差別很大,據我所知,有些貧困山區由於資源匱乏,交通不便,至今在衣食住行,上學就業方面還處於令人揪心的地步,急切難以改變。我們家鄉的現狀我以為首先是得益與改革開放基礎設施的發展,還得益於當地的自然人文資源較為豐富,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加之旅遊業的不斷挖掘改善,使近年來當地的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件事,那是城裡人最羨慕的,鄉下人沒有城裡的那種壓力,隨便自由,除了農忙應時勞作之外,其他的時間可隨心所欲,午後一覺可以睡到日落,沒有趕點上班的緊張。茶餘飯後,搓搓麻將,聊天說地,晚上門前地頭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乘涼、觀星、賞月,口裡吸着香煙談古論今。婦女們則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嘻笑逗樂。這個時候,你抬頭可以看見群星眨眼,月暉閃躍,愜意的嘻笑說話聲蕩漾在山村幽靜的夜空,那個場景,能不自在嗎?</p> <p class="ql-block">月亮從東邊升起時的情景,我還以為是那邊村子裡起火了!</p> <p class="ql-block">賞月是每個地球人的福利,而山裡田間的月亮絕對誘人,可以靜觀其出沒的細節,就像看一場電影。</p> <h3>清新氧吧蔚藍天</h3> <p class="ql-block">一有機會,亦願將村人的影像留存。其實,山村之人,純樸敦厚,每與之交談,皆有所穫,不論節令的常識、種地的經驗,還是鄉村的傳聞,或生活的道理,從他們口裡得到的都是第一手資訊,價值不菲。</p> <h3>地頭歸來</h3> <h3>隔代親情</h3> <h3>豈逾古稀</h3> <p class="ql-block">農家大嬸</p> <h3>農民本色</h3> <h3>門庭閑趣</h3> <p class="ql-block">夏日的夜晚,婦女們自由的舞步與輕快的樂曲迴盪在幽靜的山村。</p> <p class="ql-block">午後的太陽任性的很,驕陽似火,曬得人皮膚發燙,午飯後家家掩門,選一處涼快的屋子,偷涼歇晌去了。一覺醒來,日頭偏西。夏季的白天是很長的,最長的時候天黑要到八點多。</p><p class="ql-block">大約待到五六點鐘,夕陽西下,一直到落山,隨著天氣的變化,西邊的景色伴隨者落霞,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畫卷,有時令你情不自禁,拍案叫絕,感嘆夕陽之美,多彩多姿,何其美哉!</p> <h3>故鄉雲霞變幻無窮</h3> <h3>落暉不是無情物</h3> <h3>美麗的夕陽</h3> <p class="ql-block">二、我的所愛</p><p class="ql-block">我的所愛在情趣,隨心所欲,總無一定。有的時候起得極早,不到五點就出門了,此時,天未大亮,空中的星月依然清晰可見,出得門來,看看村頭地裡一片寂靜。近六點時分,東邊泛亮,隨之朝陽隱現,逐漸露出在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此時月牙還懸掛在天空,所謂日月同輝是也。每逢這個時候我喜歡向村頭或地邊走去。“日出江山紅似火”,火紅的朝霞向四周迅速擴展開來,把眼前的物像映得通紅,染紅了半壁天空,那情景美輪美奐,又何其壯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朝陽初升半天紅</h3> <h3>日出山村紅似火</h3> <h3>夕陽西下映山涯。</h3> <p class="ql-block">我的所愛,有時在清晨之曠野或田間,聽著鳥雀的鳴唱、喜鵲燕子嘰嘰喳喳的嬉鬧,就像一首首動聽的樂曲。看著它們時而穿行於麥田與屋頂之上,時而飛翔在天空與樹冠之間,不由得也心嚮往之。地裡的莊稼與路邊的野花雜草雖然凌亂不整,但却各有型態風姿,彎下腰來採一支,似乎沒有園林花卉的那種撲鼻香氣,卻彷彿裹夾着一縷淡淡的氣味,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不過我倒是頗中意這種原始樸素的味道,想它一定對我的心身有益無害。</p> <h3>清早喳喳喜鵲叫</h3> <h3>野花野草泥土香</h3> <h3>彩色梯田入畫廊</h3> <h3>小燕相私語,其情也戚戚。</h3> <h3>夏日雲圖多變幻</h3> <h3>凌亂不平之和諧</h3> <p class="ql-block">三、麥收時節</p><p class="ql-block">今年離鄉的時間較晚,趕上了麥收。我是農曆三月二十一回來的,那時的麥子還小,梯田麥地到處一片葱綠,轉眼間不到一月,麥子長高了,拔節、秀穗,像染了色,塗了金,一派亮麗與金黃,麥浪翻滾,煞是搶眼!想當年我們在校時,下鄉也割過麥,插過秧。那割麥打場的情景至今還在腦海留存。如今,收麥實現了機械化。但麥收季節還是不同於平常,在外打工的村民要返鄉回家,田間地頭,聯合收割機、手扶三輪車、翻斗車的轟鳴聲隆隆作響,門前空地與馬路上晾滿了收割的麥子,陡然間人氣興旺了起來,路邊準備收麥者的呼叫聲與馬達的轟鳴聲,伴隨着車輛的往來穿行,給山村的夏收頻添了幾分熱鬧與喜慶,正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歡雀躍喇叭鳴,</p><p class="ql-block">麥地天邊喜氣盈。</p><p class="ql-block">關鍵時分三寸雨,</p><p class="ql-block">收成好壞見分明。 </p> <p class="ql-block">今年天旱,據村人講,小麥的顆粒就不如去年結實飽滿。雖然之前來了一場雨,但還是晚了些,盡管晚了些,但綿綿密密,下透了半尺深的土地,還是吃上了勁。而且這雨水不同於家裡的自來水,它是有鹽性與黏性的,怪不得不人們管下雨稱之為“天降甘露”呢!這一次我着實是感受到老天的作用了,早晚時間不同,那利害也就大了去了,所以老百姓對“靠天吃飯”這個說法深信不疑!這小麥從去年中秋前後下種到收割,前後大約需要八九個月。其過程分為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直至成熟收割,每個過程都蘊藏着農家人的汗水與老天的眷顧。</p> <h3>麥收情境憶當年</h3> <h3>車輛轟鳴人氣升</h3> <h3>麥收歸來喜心顏</h3> <h3>晚霞映出金光道</h3> <h3>麥收揚場自陶陶</h3> <h3>今年麥子不如昔,只因天旱雨不足。</h3> <h3>新麥到手方寸足</h3> <p class="ql-block">收麥的日子,河南的載重車拉著收割機一輛輛的也開了過來趕著搶收,因為河南的麥熟早於這裡。有些空車,就是專門過來收購小麥的,大都是夫妻倆合作,吆喝,驗麥、過秤及交付款,在路邊沒等到麥子幹透就以每斤1.05元的價格成交了。村民拿到銀票,臉上露出了笑容。九個月來的辛苦,終於換得回報,手裡有了零花錢,心裡頓時也就有了些底氣。正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秋季埋麥種,</p><p class="ql-block">今夏手中銀票收。</p><p class="ql-block">勞作靠天天助力,</p><p class="ql-block">耕耘收穫兩相酬。</p> <h3>現收現賣現收鈔</h3> <p class="ql-block">四、沁河遺韻</p><p class="ql-block">沁河发源于沁源县霍山,自北向南,於太岳山南下,穿越安泽,在沁水进入晋城,经陽城流入河南,由河南濟源出太行山至武陟县汇入黄河。所以在沁河流经的这条线路上,千年以降,留下了许多远古的传说与历史遗迹,僅沁水陽城兩縣之間,仅进士就有数十个之多,有葛老,有帝師,那也是載譽一方,聲名百里。如果你有足够的兴趣与时间,沿着這条线路慢慢寻觅,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所谓行万里路的意义,我想大抵也在于此。</p> <h3>冶底岱廟</h3> <h3>驛道留痕</h3> <h3>落日餘暉</h3> <h3>大陽古鎮</h3> <h3>牌樓</h3> <h3>砥洎城門</h3> <h3>上莊古門樓</h3> <h3>上莊天官王府</h3> <h3>中莊布政府邸</h3> <h3>爐峰院</h3> <h3>九女湖玻璃橋</h3> <h3>九女仙臺</h3> <p class="ql-block">五十天間,走過的景點絕大部分都整理在美篇,只有劉秀嶺、橫嶺與沁河沒有專篇介紹,在此有必要談一點感受。</p> <p class="ql-block">劉秀嶺觀日出韻</p> <p class="ql-block">去橫嶺的路剛修好不久,但還是有些驚險,我們從東河駛入,沿着修好的道路行進在起伏環繞的山路上,又從高處下至低處,在一塊空地處停好車,步入湖邊,這裡是九女湖的東頭,無人看管,遠近的垂釣者經常在這片區域垂釣,據說夜間多的時候可以有大幾十號人,有的坐在湖邊整整一夜。環視周邊,山清水秀,碧波粼粼,空氣清新,寂靜無擾,確是一個休閒勝地。</p><p class="ql-block">開車的小峰喜歡垂釣,閒暇時常常會過來。大鵬不釣魚,平時喜歡打籃球,和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又頓時回到了當年風華年少的歲月,情緒陡然高漲起來。</p><p class="ql-block">垂釣可謂一種閒情逸趣,尤其夜間萬籟俱寂,湖邊岸頭,撐幹下餌,注視湖中,悠然自得,我想那一定是極其愜意之消遣與享受。那個黃昏,我與大鵬靜靜觀察着身邊的垂釣者,垂釣是容不得有絲毫浮躁氣息的另類運動。我們的身旁坐着一位大約三四十歲的小伙,釣了不到半個鐘,魚不上鉤,他拿起那堆魚食,左聞聞,右嗅嗅,自言自語的說了聲“味道不對”,然後收拾一下就全扔了,又重新配置加工了一堆,重新下釣,說來還真靈!果然這批魚餌用上後,幾乎竿竿不空,一會就釣了二十多條,不過都是兩寸左右的小魚。側身看時,遠處的小峰聚精會神,兩眼盯着湖面,也已經有所收穫了。已時近七點,我們也準備返回,問小峰釣了幾條?他說有十來條,不過又放回湖裡了。看來垂釣者的做法並不完全在乎收穫,似乎更在意垂釣的過程與內心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回程的途中又趕上日落的晚霞,我一邊觀賞車窗外的風景,一邊準備着拍照,每每看到好的景觀就會停下車來拍攝,興奮之餘,我也為他倆拍了幾張,有些景緻是平時捕捉不到的。</p> <h3>透過車窗穿橫嶺</h3> <h3>攀嶺近湖別有春</h3> <p class="ql-block">侯越鐵路臨湖上,小舟輕搖荡心扉。</p> <p class="ql-block">臨走的前一天,在村頭突然碰到有生叔,問他去哪裡?答曰下河。於是我說我和你一起去吧?他有些疑慮,我說放心吧,我想應該沒問題吧!有生叔從村里完成引水工程後就一直負責定期放水與維護管理村里水源的工作,近二十年來定时奔走往來奔於沁河之間,六十多歲了,但登山下河,兩條腿毫無問題。聽說村里有的年輕人去一趟回來,腿也要疼幾天,所以平時下沁河的除非幾個喜好釣魚的,一般極少有人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跟在有生叔的背後,由村子的西北頭,路過山田,走進叢林野草橫生的一條窄小山道,迂迴下行,山路間到處是一些圓滑不整的硬僵石,一不留神就會滑倒。山路的艱難就在於此,提心吊膽,腿與關節會高度緊張,血脈流行不暢,不通則痛。如果腿腳輕健,有點鍛鍊的基礎,又懂得一點運動得原理與竅門,可能行走起來就會相對省力一些,即使有些疲勞,也會儘快復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時而隱約看到沁河之流,又往前走,忽然眼前出現了一座紅磚修建的房子,這就是村里的水泵房。進去看了一下,外間是放置水泵及其配套設施的工作室,右側有一小半間屋,放有有一張床,可以休息。我迫不及待,乘有生叔工作時,獨自徑直穿過一人多高的蘆葦雜草向河邊走去,亂草叢中不見路,只往前行,約行走數十米後,突然眼前亮了起來,一條開闊的河流出現在眼前,河流近處有一大片聚集者的深綠色的圓形水草,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再向左右望去,河床明顯下落得沁河之水緩緩伸向遠方,時而可以看到小的漩渦呈現,耳邊不時传来清脆的水擊聲與鳥鳴聲,這是多麼純真美妙的畫面啊!這是太行人民的生命之源,灌溉與滋養着一方土地及其民生,一條偉大的而千年不息的母親河!我油然而生敬意!心中頓時出現老子的那些有關“水”的經典語錄,“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剛”……心中湧現出無限感慨與讚許:就如沁河一樣默默奉獻而從不張揚自詡的自然之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在生活之間,沒有生活就如同失去了生命。不錯!生命在於呼吸之間,這只是生理物質層面上的意義。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具有頭腦思維活動的人類來講,僅有呼吸,僅有吃喝拉撒睡,僅有物質給予,是遠遠不夠被稱之為高級動物的。生命對於呼吸運動,其實並無太大意義,如果沒有精神思想活動,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即使被稱之為人,又有何意義?人類正是由於賦予了它某些生活的內容,才令生命產生了意義,或曰價值,可以使之充實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講生命離不開生活,生命的基礎與空間就是生活,離開生活,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社會之人,由於出生、環境、機遇及受教育之不同,在政治、經濟、職業與社會地位上固有諸多不同,但對於每個人來講,其尊嚴、能力、認知及其生活方式的選擇,在一定層面上都是獨立的。客觀的條件或許不可選擇,但可以通過努力使之改善。而主觀的努力與取捨,則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和追求。我比較喜歡與接近老莊的思想,無為,自然,執著而不強求,淡定而不懈怠。隨遇而安,安於自樂。不與人攀比,不與人爭利。故煩惱相對較少,生活亦為之相對安逸。</p> <h3>硬朗的身板矯健的腿</h3> <h3>經過田間地頭</h3> <h3>極目遠眺</h3> <h3>通往沁河之山路</h3> <h3>山間小路</h3> <h3>隱約沁河</h3> <h3>村裡的水泵房</h3> <h3>悠悠東流水,默默母親河。</h3> <h3>沁河裡連片的水草</h3> <p class="ql-block">歸來時,有生叔指着對面的建築物告訴我,這就是石苑的牛頭寨,是我們兩個村子的分界標誌,下邊以沁河分界,沁河這邊屬於我們的地盤。啊,我們的土地還蠻大呢!</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常常給我以啟示與活力,使我產生靈感。置身於山水之間,與草木飛禽為伴,足以忘懷得失,偶爾落入物我兩忘之情境,最是得意。日間得泥土芳香之浸染,早晚受谷麥鮮蔬之滋養,雖身上也沾染了些許山野之氣,倒是少了一些塵世間之俗氣,良有所獲,每窃窃以自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天恍若瞬間,但細細想來,或又如數家珍,經歷之事彷彿昨日,終究還是想將它付之筆墨以留存。不過亦文字間遊戲,聊以自娛而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