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 带着兴奋和期盼,我校一行十人从遥远的北疆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开启了美好的学习之旅。</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课堂转型: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假工作坊活动,在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拉开帷幕。</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一天的学习,紧张有序,收获满满。</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陈静静博士,以“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做了开幕演讲。她的演讲,激情四射,高屋建瓴,令人茅塞顿开。</font></h1> <h3><font color="#39b54a"> 她说,课堂观察要聚焦儿童的学习,探寻学习的真相。这点,我体会很深。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听课教师总是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的重点大多是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即使关注了,也很少真切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的历程。陈静静博士基于对3000多节课,5000多学生的个案观察,研究出了全新的课堂观察方法——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法。这个方法要求教师深切理解课堂,首先要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立场,只有确立这一立场,才能不被纷繁复杂的课堂表象所迷惑。教师要以儿童学习为对象,收集学习的真实案例,形成对学习的完整分析证据链,并据此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逻辑,开展对原有教学框架的深刻反思,由此突破了传统听评课及量化结构式课堂观察的价值取向的困境。</font></h3><h1><font color="#39b54a"> 在我们的课堂,存在太多的虚假学习和表面繁荣。有的学生虽然凝神端坐,却早已思绪飞扬;有的学生看似会了,其实是机械模仿,对问题的实质并没搞懂。对于这些,我们缺乏通过专业的视角深刻反思,于是我们努力追求高效,追求速度,却忘记了教育是缓慢的发生。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好成绩,把反复操练当做致胜法宝。学生频频发出求救信号,我们却从充耳不闻。于是,一个个学困生被我们亲手缔造出来。</font></h1><h3><font color="#39b54a"> 通过今天倾听陈静静博士的讲座,我醒悟了: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特别留心学生个体遇到的学习困难是什么,他最需求的是什么。我们不能被学生的一些虚假的学习表象所迷惑。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改进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提供攀升学习力的脚手架,从而让深度学习得以展开。</font></h3><h3><br></h3> <h1><font color="#39b54a"> 下午,听孙绍振先生的讲座,更有醍醐灌顶之感。他反复强调,不管课改怎么改,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尤其是文本解读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做明白人,使人明白”。“做明白人”,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指教师要有足以支撑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己之昏昏,如何使人昭昭?“使人明白”是教学的效果,学会与会学,这是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对于阅读与写作,我比较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作者要为读者着想,读者要为作者着想”。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深层对话,文本解读要透过文字表面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字背后深层的意蕴。语文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但并非不需要老师的引导。“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可能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语文教师必须做教材最高明的读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误入藕花深处”的时候,用力一撑,将学生摆渡回来。语文教师,不能只顾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不发出自己的声音。<br></font><font color="#39b54a"> 期待明天的学习更美好。</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