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宝兴县邓池沟游记

杨媚

<h1><b>  几年前去雅安宝兴县神木垒经过一个岔路口看见一个标牌邓池沟,几年后三人成行前往邓池沟。在网上预定的石羊场客运站到宝兴县客运站的车票61元+4元服务费,上下午一共两趟,我们赶早上九点半的班车,九点四十才出发,一共十名乘客。</b></h1> <h1><b>十二点半到达宝兴县客运站,客运站有许多绿色七座小车的到各个乡镇,到邓池沟戴维村还需要12元的车费。先到客运站对面小吃店吃午饭。</b></h1> <h1><b>小吃店老板是邓池沟的人,下午要回去在地里点黄豆,我们说好了搭他的车到戴维村,所以我们先在附近溜达溜达。</b></h1> <h1><b>红军桥</b></h1> <h1><b>枇杷成熟季节,几元一斤不等,成都本地枇杷已经下架。</b></h1> <h1><b>邓池沟核心景区是一个村民聚居的民宿村,这个在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后重建起来的村庄,为了纪念100多年前来到邓池沟的戴维神父,被命名为戴维小镇。</b></h1> <h1><b>在绿之源农家名宿住下,80元包吃住。本来以为房间里面肯定就是一般农家乐,结果真是超乎想象,房间真的很好,床也很舒服,卫生间用水也给力。农家的电话号码15520238886小罗</b></h1> <h1><b>到村里到处看看,清澈的溪流在靓丽的农家小院间静静流淌,树上、墙上、花丛中随处可见具有大熊猫元素的景观。</b></h1> <h1><b>哎呀!有人欺负我了。</b></h1> <h1><b>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哇塞,感觉整个邓池沟戴维小镇笼罩在云雾中,好仙的感觉~</b></h1> <h3></h3><h1><b>山里面真是负氧离子爆棚,赶紧吸两口。</b></h1> <h1><b>沿着山路去看看还未搬迁的老屋</b></h1> <h1><b>还难得看见那么漂亮的老房子,都管理得当。</b></h1> <h1><b>我们又赶回去吃早饭,吃了饭小老板非常热情的送我们到山顶的熊猫园。</b></h1> <h1><b>验票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我们自己先体验一下验票的乐趣。</b></h1> <h1><b>院门打开,我们先进去再说,然后主动给饲养员看了手机上,网上预定的门票。</b></h1> <h1><b>150年前,1869年4月,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穆坪(现宝兴县)邓池沟,见到了一只活体大熊猫。从此,大熊猫从宝兴走向世界</b></h1> <h1><b>出了熊猫园徒步下山到教堂</b></h1> <h1><b>  1802年,法国远东教会的周耶神甫便开始在邓池沟传教,1829年周耶病逝并葬归此地,1869年,又一个西洋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此传教30余年。</b></h1><h1><b> 也就是说这个教堂已经200多年的历史,很难想象那时一个西洋传教士是如何来到这大山里并修建起这样一座教堂的。</b></h1> <h1><b>戴维神父蜡像做得太真了,这个戴维神父不仅是传教士,还是个动植物爱好者,首只大熊猫就是他发现的并宣传出去的。</b></h1> <h1><b>这座教堂牌匾上写的名字是“圣母领报堂”,特别的是教堂远看是一个川西建筑风格的木质四合院,在外面晃悠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座天主教堂。</b></h1> <h1><b>欧洲哥特式风格,教堂内不管是柱顶雕花、窗格还是整个教堂穹顶,又全都是木头做的!这是四川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且全木构筑而成的古教堂建筑。</b></h1> <h1><b>最令人奇怪的,是这座全木结构建筑从来没有蜘蛛结网现象。没有蚊虫哪儿来的蜘蛛。正好来了一个两日游的旅游团,听导游介绍,传说是涂抹了一种药水叫‘去蛛丹’。不知真假。</b></h1><h3><br></h3> <h1><b>又在教堂验票的门口和工作人员聊天,工作人员说他家里原来是地主,很多地和房子都被收回去了。六几年为何没被毁掉?原来是大跃进时期(1958年)这里是个云母矿厂部,住了许多人。就这样,这座1839年修筑的古建筑在不经意之间得已保存下来,现在也是一个干部学校的教学基地,实在是万幸。</b></h1> <h1><b>本以为到村委会去聊会天,估计都去吃九大碗去了。</b></h1> <h1><b>向小老板打听了去土匪窝李家大院的线路,土匪住的李家大院,曾经红军长征时和李家大院的土匪进行了激烈的战斗。</b></h1> <h1><b>从太平沟徒步:起点邓池沟管护站,海高1660米,一直沿着水溪往前走。</b></h1> <h1><b>这里有完全处于未开发状态的原始森林,但是因为村民在里面散养了鸡、牛、羊,所以有进山的门,害怕动物跑了,进出把门自觉关上就行了。</b></h1> <h1><b>走到两条水溪岔路口,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而且两边都没有路,路也难走我们试走了一段,前面又出现一片草,考虑到时间关系,又没有可提供线索的村民,还是决定放弃打道回府,下次有机会再来。</b></h1> <h1><b>回来陪小帅哥到老屋喂猪🐷喂鸡🐔,现在村民富裕了,每天开车回山上老屋喂食几次。</b></h1> <h1><b>顺便摘点茴香,晚上请小老板做茴香土豆。</b></h1> <h1><b>有一家村民那几天正在办流水席,那里的风俗要吃六天,每顿客人吃完一桌,下一枇客人又接到吃,地方太小,摆不了那么多桌,村民分工明确,有专门招呼客人、收礼金的、做饭的、端菜的、下菜的、添饭的、洗碗的、管娱乐的等等,都是村民相互帮助完成。</b></h1> <h1><b>帅哥又送我们去宝兴县客运站</b></h1> <h1><b>  宝兴县继续赶车到五龙乡,在车上听说在五龙乡场镇后有一块山包,被当地人称为龙宝(或叫龙包)。龙宝是一个小型盆地中央一座突起的小山包,周边的五道山脉犹如五条蜿蜒奔腾的巨龙,直取小盆地中心的龙宝,五龙因此而得名。一个地貌奇特的乡野之地,至今依然传说不断。</b></h1><h1><b> </b></h1> <h1><b>我们紧跟一个卖枇杷的大爷,经过他家门口,把我们带到小山包路口,我们三人和大爷道别,然后徒步上山看稀奇。</b></h1> <h1><b>平时很少有人走这里吧,还有点难走。</b></h1> <h1><b>上山顶了,除了地形有“龙”之外,站在龙宝上,遥看五条山岗,气势磅礴。可惜山上树木茂盛看不清楚,碉堡底座遗址还在。1935年红军和国民党追兵也在这个山头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殊死战斗。</b></h1> <h1><b>  五龙乡的五条山脉,是由东风村8组的羊村岗、东风村4组的瓦东岗、东风村1组的肖家岗、耿家岗、擦尔岗(音)组成。</b></h1><h1><b> 相传很早以前,抢宝的五条龙中,羊村岗的这条山脉是和龙宝连在一起的。传说中就是羊村岗的这条巨龙率先抢到了龙宝。而那些年,羊村岗的村民人丁兴旺、财源滚滚,生活普遍要比其他四条岗的村民富足。可是,在120多年前,一场洪水冲毁了羊村岗连接龙宝的薄弱地段,从此以后,龙、宝分离,羊村岗的人气和财气也大不如从前。</b></h1> <h1><b>五龙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b></h1> <h1><b>在宝兴县客运站对面很多卖枇杷的,都要号称卖的五龙枇杷,据说五龙乡格达桥的枇杷,香甜又多汁!我们继续徒步格达桥。</b></h1> <h1><b>打蜂窝砖的地方,以为可以帮帮忙踩一下,结果人家说电动踩踏,无趣的离开。</b></h1> <h1><b>太阳太晒,又免费搭了一节出租车,司机说快到了,不收我们的钱。</b></h1> <h1><b>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顶着太阳的暴晒在卖枇杷,两元到八元不等一斤的枇杷,又向我们述说太阳太大想回去吃午饭,有的又说身体不舒服等等理由兜售我们买枇杷。我们只好这个买点那个买点,毕竟我们是背包客,实在提不动那么多。</b></h1> <h1><b>我买了十斤,放在街对面假装也卖枇杷吆喝着,对面大娘都有点相信了,我赶紧解释演戏演戏。</b></h1> <h1><b>乡村车一直不来,顺手招呼一个面包车,我们说出钱,没有想到面包车师傅说免费搭车我们到县城,好心人啊!阿尼陀佛!</b></h1> <h1><b>客运站买票直达成都石羊场客运站。</b></h1> <h1><b>  邓池沟有鸽子花、羊肚菌、杜鹃花、彩林、雪山等等景色,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耍,养心❤养肺养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