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茶饮习俗

西冷

<h3>  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历史,其饮茶文化有着600余年历史,现已成为我国唯一还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茶馆。全镇大大小小十多家茶馆,每天接待以当地老年人为主的茶客在6000人上下,茶馆已成为周边成千上万老年农民寄托精神、享受文化、感受氛围而须臾不可缺少的老有所聚、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 </h3><h3> 临涣茶馆之所以得以延续下去、经久不衰,不仅仅是茶馆的商业特点和经营之道,更多地表现为它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功能。2017年11月"临涣茶饮习俗"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 </h3> <h3>  现存的临涣茶馆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青砖粉墙,重梁飞椽,小样黛瓦,室内因常年烟熏火燎,黑乎乎的,地面凹凸不平,摆放着简陋的桌子板凳,设置在门口的台子上叠放着一排排粗瓷大碗、各色茶壶和竹壳水瓶等,乡土气很浓。</h3> <h3>  茶馆老板起早带晚已成规律,他们早晨冬天一般5时多、其它季节大都4时多起床开门,挂上鸟笼,生火烧水,擦擦桌子,顺顺櫈子,准备迎接茶客的到来。从一早到晚上才关门打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年如此,非常辛苦。</h3> <h3>  始建于1909年的怡心茶楼,是颇受茶客欢迊的一家茶馆,和其它茶馆一样,几乎灭绝的“老虎灶"依然还在使用,门口的小桌上放着一桶一罐,当地茶客可向罐里投上一元、五角,还是一毛二毛,不投也没关系;茶客从桶里抓取茶叶多与少,老板也从不过问。</h3> <h3>  常来饮茶者大都是方圆二十里地的当地六、七十岁以上的老龄茶客,他们每天一早从家出发,不厌其烦地来到茶馆,进门坐定下来,一边品饮棒棒红茶,一边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聊着,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在这里,他们主要享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滋味、一种情趣…</h3> <h3>  高龄94岁的刘从允大爷自小就跟随家人三天两头来茶馆充当茶客,多少年来,到茶馆喝茶已成为他生活习惯和最大乐趣。每当茶客们故意与他逗乐,鼓励老人争取喝满一百年时,他总是非常高兴地抱拳答谢。</h3> <h3> 棋牌是茶客普遍喜爱的娱乐项目,茶客们到茶馆落坐之后,便三五成群,自由组合,下棋的、打牌的、坐着打的、站着看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各取所需,不亦乐乎。</h3> <h3>  茶馆是欣赏浓郁地方特色曲艺节目的好地方,虽然很多节目说的、唱的都已滚瓜烂熟,但是说的、唱的依然是津津乐道,听的、看的依然是神情专注。淮北大鼓、坠子戏、泗洲戏在此经久不衰,时常也有评书、莲花唠子、清音、金钱板等客串。</h3> <h3>  众多茶客喜欢到茶馆里聊农事、聊生计、聊百姓生活中的奇闻趣事,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什么话题都有,涉及时事、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等,讲者往往滔滔不绝,听者往往聚精会神。</h3> <h3>  茶馆是调解纠纷的好去处,亲朋邻里发生了矛盾,双方约好到茶馆“评理",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诉说,根据理法,人情秉公评议,最后说的双方心服口服。有些“疑难杂症",双方各执己见时,便请德高望重的高輩份长者出面协调,大都是盛怒而来,低头含笑而去。很多民间矛盾纷争在这里得到解决。</h3> <h3>  近年来不仅山东、河南、江苏、上海等地的游客与日俱增,而且很多民间艺人相继慕名而来,兴奋之际,有的即兴表演,现场耍弄看家的绝技,他们不为名利,只为释放内心对于临涣棒棒茶的顶礼膜拜。</h3> <h3>  2018年初春新建的城隍庙茶楼,是临涣目前规模较大的三家茶馆之一,老板张健夫妇怀着恢复和弘扬临涣传统茶文化的志向,一方面保持着招揽农民老茶客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开辟适宜当代生活的新生茶道,把传统茶馆的特点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赋予茶馆新的内涵,深受茶客们的欢迊。这让人们在为多数传统茶馆难以维计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又看到了新的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