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学习书法之初遇到了一位博才而又善良的广东籍杨海老师,书法课上他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书法课上的生动有趣,讲解通透,还特地为喜欢书法的同学开办了一周两次都免费书法提高班,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无私的将自己懂得知道的所有知识道理倾囊而出,一边教书法,一边讲书法与做人的道理,敬佩!敬佩!心存感恩之心!</h3> <h3>老师语录:搞创作要笔笔有来历,取法有出处</h3> <h3>钢铁是练出来的,美酒是酿出来的,书法是写出来的。</h3> <h3>遇到瓶颈的时候自己经常鼓励自己的言语</h3> <h3>杨海老师语录:学习书法要有敬意之心才能学好</h3> <h3>我书法练习一般是从偏旁入手,把起笔行笔收笔熟悉了,楷书练单字的,偏旁练习不需要时间长了,尽快掌握规律,单字练习注意字的特点,穿插位置要准确,然后是行的练习,注意行气穿插避让,最后是整篇(页)的练习,做啥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自我接受过程。过度的快收获甚微,过度的慢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吃不透或不理解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最好是记好笔记,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走,写不好没关系 理解最好,一年的光景说快就过去,老师也是倾囊所有都灌输给我们,我们感到消化不良滴很正常。</h3><h3>刚起步的时候我开始是狠练,这么多内容感觉自己根本就练不过来,练了一段时间自己就找着规律了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来制定学习方法,有些字书写的要像字貼一样,不是一年功夫就OK的,需要常年的不断学习积累的练习功夫,我觉得学书法练字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褚遂良米芾的书法,对唐代的书法有了一些了解,在练习集字过程中,对一些诗句的来源查字典翻百度,对诗人和诗句也了解了很多,无形中会背一些诗句,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便就一发不可收拾,慢慢眼界扩大了,心灵开始通透了,人生也就不寂寞了,想安静……学书法!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那么充实有趣</h3> <h3>老师几乎天天都会点评我们发的作业或者作品。</h3><h3>这是老师看完作品之后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过程(我给保留下来了):"牛慧,因为你的临摹能力到了。所以你临什么帖都能临的好,就是这个这个缘故,你要关注一下,有一种切的很伶俐的。切笔,铺毫,很凌厉的,这是米芾,会有一个特色。但是米芾的高明在什么呢,它有些是切笔,有些是藏锋捻管的。它的线条是很圆混的。你自己观察一下啊,尤其是哪是切哪些捻你看一下。他是很明显的,有些圆弧的,他是藏锋的,线条圆润起来,有些是切他会铺毫很爽的,也是说我们说的刷字会有这种感觉,你自己再好好的认真观察一下。</h3> <h3>终于能临帖临到九分相似度!为自己喝彩!</h3> <h3>临帖其实很枯燥,实在写烦了,就集字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拼出来,换换脑子。</h3> <h3>一直在练习临古人帖,独自试着临了别人的帖子,感觉也挺顺手的了,感受到了老师说过的词汇啥叫水到渠成,继续学习临古帖要更专心更刻苦,加油!</h3> <h3>连梅语录之一:一个人走得快两个人走得远 一群人学书法 互相有促进和监督 就不懒 不然自己就会惰性了(我喜欢就记录下来了)</h3> <h3>提笔练字的那刻</h3><h3>就是改变自己的开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