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到战场 </b></h3><h3><br></h3><h3> 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连 徐建生</h3><h3><br></h3><h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老挝还是一个半封建的殖民地国家,长期受外敌侵略,一直沦为法国殖民地。根据日内瓦协议,法国已撤出老挝。但在这时美国却趁虚而入,在印度支那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大肆轰炸越南和老挝上寮地区,镇压老挝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为了支持老挝人民抗美斗争,我部于1970年底奉中央军委11.20出国作战命令,配属空军高炮十五师援老抗美。 </h3><h3> 同年12月9日、10日,部队上下经过紧急动员和细致准备,分多个梯队从汉口王家墩军用机场铁路专用线装载出发。三天四夜穿过湖南、广西、跨越贵州、云南,一路南下,集结于昆明高级步校。在此休整学习一周后,又历时8天的摩托行军,终于在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的险峻路况下安全到达边陲小镇——勐腊。在这里,我们脱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换上老挝人民军军服,经过小憩和宣誓后,在夜幕的掩护下,经过中国口岸——磨憨,向老挝开拔。 </h3><h3><br></h3> <h3> 老挝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国家,充满了神秘色彩,总想着能看到什么新鲜事物,但一出国门,跨入老挝地界,眼前看到的只有弯弯曲曲的山路。身处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就车炮倾翻,葬身崖底的危险。此时的老挝战争气息浓厚,零星的枪声不时响起,紧张的情绪也开始悄悄蔓延。所有行动更加严密,每个梯队都规定人员不准大声讲话,灯火严加管制,长长的车队,不准任何一辆汽车开大灯。山路崎岖,弯多路陡,路况复杂,车队一路上走走停停,迷迷糊糊间,更易让人浮想联翩,唯恐发生车炮故障或敌特偷袭等各种意外。 <br></h3><h3> 在各种紧张又焦虑的幻想中,目的地到了。我们的车辆兵器已由董广顺副连长带领的先遣组,将我们引进了西线防区的勐洪阵地。谁也没有想到的是,25天后,我们在这里打响了入寮以来的第一仗。在浓浓的大雾天,我们用雷达诸元第一个射击,一举击落敌机T-28一架。首战告捷,为设防开了一个好头。 </h3><h3> 占领阵地。天亮前要做好一切射击准备。因此人员下车后,各班排立即组织人员平整阵地,火炮、雷达、仪器立即就位。架设电线电缆,开设电台,与上级指挥所保持联络畅通,确保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天亮后,各班排组织人员修造掩体,挖交通壕,并组织部分人员就近选址,安营扎寨。 </h3><h3> 清扫射界是占领阵地后的一项重要工作。阵地四周较高的树木,是影响光学器材搜捕跟踪目标的关键,也是影响火炮射击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清除。而清扫射界也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地理位置、朝向和角度等因素砍伐,防止树木倒下时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对那些较高的树木,连队专门组织人员进行砍伐。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棵大树因影响射击,而我们又没有工具撼动,特邀友邻部队的工程兵前来帮忙。最后,他们动用了炸药,才将这棵巨树放倒。当然,这些阵地筑防工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任务,根据我们后来多次转移阵地的经验,一般都需要两周以上才能完成。</h3> <h3> 天虽然黑了,但紧张忙碌的工作还在继续。夜深人静是辛苦了一天的战士们休息放松的最好时刻,睡个好觉,补充体力是每个人的心愿。但站岗放哨,是保卫人员生命安全和兵器器材免遭敌人破坏的重大任务。初到老挝,大家对周围的地形和敌情并不了解,阵地周边都是一人多高的飞机草,灌木杂草丛生,是野兽生存和活动的最好场所,也是敌特活动的最好掩护体。夜间阵地周边野兽活动频繁,时而不是这边有动静,就是那边有响声,给第一次在战场上站岗放哨的大家增加了不少的精神压力。胆大的还能定住神,仔细观察判断;胆小一点的,则大喊大叫。听到喊声全连指战员立即起床搜捕,闹了半天,不过是虚惊一场。这样的乌龙事件,一个晚上常能闹上几回,弄得全连官兵身心俱疲。直到连队把过去在国内一人一岗流动放哨的形式,改为双人双岗定点掩蔽的做法,这一困扰大家的难题才被彻底解决。</h3><h3> 在入寮作战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敌特骚扰、敌机轰炸、毒虫叮咬、疾病威胁等重重困难,经受住了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历时两年终于圆满完成了援老抗美的作战任务。我深深地感觉到,战场是锻炼人胆量、智慧和意志最好的地方,我相信从这里踏过去的每一个人都会比以前更坚强、更勇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