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六姐妹重返山村寻梦觅芳华

洛华

<p class="ql-block"> 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她虽然不是那么美丽,也不是那么富裕,但她那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阵阵花香,和村民们的勤劳、纯朴,深深地沉淀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时时地泛起阵阵莲漪,让我们魂牵梦萦。那就是皖南山区的贡溪油弯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那里,有我们的苦乐年华;那里,有我们的青春芳华。每每梦醒时分,窗外仍是明月清风,四周寂静,城里的灯光依旧明亮闪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2017年5月14日,远山的呼唤,共同的念想,让我们当年下放在这里的知青六姐妹同学,从广州、青岛、合肥、安庆、池州等地,会聚到四十二年前下放的贡溪公社油湾生产队(现在叫村民小组),共同追忆我们的青春岁月,寻觅我们的青春芳华,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h3> <p class="ql-block">  暮春的皖南山区,绵绵群山郁郁葱葱逶迤秀丽,秋浦河水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一条宛如玉带般的公路依山傍水向前延伸,车子行驶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美丽画卷之中。我们无心欣赏窗外迷人的风景,只盼望快点再快点到达昔日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岔路口,车子右拐,驶入进村的小路,我们六姐妹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快看前面河上有桥啦“,不知谁眼尖嘴快叫了起来。放眼望去,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横跨河流两岸,车子平稳的从桥上驶过。</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进村的必经之路。四十多年前,这条河上只有一座简易木桥,每到春天多雨季节,大雨和暴雨常常会引起山洪暴发,浑浊的山洪夹裹着泥沙树枝从上游奔腾而下,翻滚咆哮,冲垮木桥,冲刷河岸,切断了村民外出的通道。待雨停洪水过去之后,村民们又重新搭建木桥。现在有了水泥桥,再大的洪水也冲不跨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桥,进了村,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惜日的帅哥靓妹,如今都是两鬓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手拉手,互问侯,细端详,努力从记忆深处寻找当年的模样,好一会儿才叫出彼此的名字。你是启发哥,她是春桃姐,还有队长夫人青秀嫂子,哈哈哈哈,变了变了,都变了,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彼此牵挂的心。</p> <p class="ql-block">  交谈中了解到老一辈的老队长、张大伯、荷花大妈、储大伯和松来队长等都已作古,让我们唏嘘不已,十分缅怀。不禁想起下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上级号召我们知识青年在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们六姐妹在全村人的呵护关怀下,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队长松来、青秀夫妇彻夜不眠熬制麦芽糖、做寸金糖和冻米糖的情景,灶堂里熊熊燃烧的火苗映红了青秀嫂子的俊俏脸庞,大锅里的麦芽糖在突突突的冒泡翻滚,夜晚的室外温度滴水成冰,可厨房里热气腾腾温暖如春,队长夫妻做的寸金糖和冻米糖成了我们过年最好吃的点心,香脆甜心。</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在张大伯、荷花大妈家的火塘旁,那一大锅由一层笋干、一层猪肉、一层面条、一层肉圆、一层白菜汇制成的一品锅大菜,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让我们六姐妹们一饱口福解了馋。</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村民们把我们都当成自家的孩子,储家送来熟花生,王家送来熟瓜子,这家送来干竹笋,那家送来梅干菜,这些都是乡亲们满满的情,暖心的爱。</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啊忘不了,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在脑海里不停地回放,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启发哥、青秀嫂子带着我们在村里转转看看,告诉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村民们勤奋努力,种植香菇、木耳、茶叶、毛竹等经济作物,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早就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小汽车,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雕梁画栋,十分气派。</p> <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一幢幢小别墅,我们为山村的发展变化和旧貌换新颜感到由衷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政府也很关心农村贫困户,青秀嫂家的房屋是政府出资帮助翻修的,让她睌年生活有保障。</p> <p class="ql-block">  启发哥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政府扶持他饲养小香猪,增加经济收入。</p> <h3> 在启发哥家门前,我们知青六姐妹和启发哥、春桃姐、青秀嫂子及村民合影。</h3> <h3>  这是同行的顾同学和石同学为我们拍合影照片。</h3> <p class="ql-block">  我们寻找当年居住的知青屋,记忆中的知青屋在队屋的对面,是一排土墙小瓦的几间平房,屋后有条小溪由南向北流入村口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  启发哥告诉我们,当年你们都回城后,队里把知青屋卖给一户村民,村民拆了老屋,在这地基上重建了一幢漂亮的三层小楼。我们六姐妹在当年知青屋的地址前合影,留作永久的纪念。</p> <h3>  这是我们六姐妹中的钱同学、董同学与她们先生的合影,她俩既是同学又是姑嫂。</h3> <p class="ql-block">  我们寻找当年的小菜园。记得那时我们收工回来后,都到小菜园种瓜点豆,挑水浇地,白菜、萝卜、辣椒、茄子、黄瓜、苋菜、菠菜、四季豆、长豆角、西红柿等等蔬菜在我们辛勤浇灌下生长旺盛,一年四季,蔬菜基本上自给自足。还喂养了一头猪,春节前宰杀,除了用于改善伙食,还腌制一些腊肉外,大家还能带几斤猪肉回家过年。如今猪圈早无踪迹,菜园还在,村民种上了茶叶和玉米,绿油油一片。</p> <h3>  记得那年那月,省城报社的记者挎着照像机来到油弯小山村,为我们拍摄了一组照片,主要是反映和突出我们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贫下中农同学习、共劳动的主题。</h3><h3> 这是大队支部书记彭长富带领我们六姐妹知青学习时政的情景。</h3> <h3>  这是知青谢同学为大家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大事。</h3> <h3>  知青钱同学是生产队会计,这是她在向大家公布社员收入分配情况。</h3> <h3> 当年的知青王同学是驾驶拖拉机的能手</h3><h3><br></h3> <h3> 如今的她仍然是风彩依旧,不减当年。</h3> <h3> 这是知青基干民兵谢同学和张同学身背步枪,站岗、放哨,英姿飒爽。</h3> <h3>  这是知青基干民兵谢同学和钱同学相互整理戎装,准备巡逻。</h3>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我们知青六姐妹自强自立,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六人既是同学又亲如姐妹,在那个年代,同住一排屋,同吃一锅饭,同生活共劳动,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大家相互关怀,互相温暖,度过了如歌如泣的知青岁月,见证了彼此的青春芳华。</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虽各自东南西北,却还保持着浓浓的同学和姐妹情谊。</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在寻寻觅觅和畅谈间,很快又到了告别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与村民们告别,紧紧地握手,难舍的拥抱,互道保重!</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绯红色的晚霞洒满天空,把山村傍晚的景色渲染的格外美丽。再见了,我梦里的小山村,再见了,我纯朴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祝福你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福美丽的小山村越来越靓丽,早日成为皖南山区一颗熣灿的明珠。</p> <h3>  后记:闲暇之余,翻看到两年前我们知青六姐妹重返下放山村的照片,悠悠往事涌上心头,过往的桩桩件件,依旧清晰。用美篇记录下这难以忘却的记忆。</h3><h3> 感谢随行的亚宾、忠诚、安莉同学和钱同学的先生,是你们用相机定格了我们相逢的喜悦和快乐的瞬间,成为我们珍贵的永久记忆。</h3><h3> 2019年7月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