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行---首都掠影(1)

芳芳

<h3>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与亚洲接壤处。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h3> <h3>图中所示是巴尔干半岛相关国家,其中土耳其在欧洲的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算上转机的伊斯坦布尔,半岛所涵盖的11个国家,除罗马尼亚外,其他我们都踏足过了。</h3> <h3>巴尔干半岛九国16天的旅行,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期盼中的失落,当然更多的还是收获。九国首都的容貌,除希腊雅典外,我们均匆匆掠过,我想,这次的旅行游记就从首都开始吧。</h3> <h3>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是欧洲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塞尔迪卡”,公元前8-7世纪为色雷斯人塞尔迪部落所建造并定居于此。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罗马、拜占庭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不同文化通过教堂得到充分体现。</h3> <h3>这座位于索菲亚市中心的新拜占庭式教堂,是保加利亚的主教座堂,也是索菲亚乃至整个保加利亚的象征,被誉为是巴尔干半岛上最美丽的东正教教堂。</h3> <h3>教堂始建于1882年,至1912年竣工,为纪念1878年的俄土战争而建。这场战争俄军以付出20万人牺牲为代价,使保加利亚摆脱了奥斯曼帝国500年的统治,从此保加利亚与俄罗斯兄弟般的情谊有了历史的开端。</h3> <h3>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220-1263),俄罗斯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死后封圣,被看作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俄土战争时在位)的庇护神,故教堂及所在广场均以他的名字冠名。</h3> <h3>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相距不过百米的街角,这座质朴的红砖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在索菲亚人心中更加神圣,是索菲亚千余年盛衰荣辱历史的见证,公元14世纪城市更是因此教堂而最后定名“索菲亚”。</h3> <h3>教堂最早建于公元4世纪,后毁于一场狂风暴雨,重建后的教堂,又在公园5世纪中叶被匈奴的铁蹄摧毁。公元6世纪拜占庭统治期在原址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更气派的红砖教堂。</h3> <h3>公元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教堂曾被改为清真寺,后遭两次地震的损毁,于20世纪初又被重建成东正教堂。外墙下的圣火坛是1981年为纪念1878年的俄土战争而修建。关于这场战争的纪念,在索菲亚还有很多。</h3> <h3>教堂前这头威武雄健的大铜狮,据说是这座教堂的守护神,但愿在它的守护下,索菲亚人心目中这座神圣的教堂不再经历磨难!</h3> <h3>历史上,索菲亚曾经多次遭到损毁,尤其在奥斯曼人占领时期,捣毁了城内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仅有两座基督教早期建筑幸存下来,一个是圣索菲亚教堂,另一个是位于总统府院内索菲亚最古老的圣乔治教堂。</h3> <h3>这座由罗马人建于公元4世纪的天主教堂,印证了索菲亚作为当时罗马帝国要塞城镇的辉煌历史。圣乔治是公元3世纪英勇善战的罗马帝国骑兵军官(巴勒斯坦人),因阻止基督教徒受迫害而被杀,死后由罗马天主教教皇封圣。</h3> <h3>市中心地铁站旁的古城遗址正是在修建地铁站时被发现的,于是顺势把地铁站建成了古罗马遗址的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h3> <h3>据考古学家研究证实,这处地铁站旁的古城遗址与位于古城中心的圣乔治教堂遗址原本是连成一体的,只可惜被后来的现代化建筑所阻隔。</h3> <h3>位于古城遗址街对面的圣内德利娅大教堂,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一座东正教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由保加利亚著名建筑师团队于19世纪设计建造,已成为索菲亚的标志性建筑。</h3> <h3>这座班亚巴什清真寺位于古城遗址的另一端,建于1576年,巨大的穹顶直径长达15米,伊斯兰寺院特有的宣礼塔直冲云天,格外醒目。</h3> <h3>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索菲亚是帝国在欧洲的首府,曾拥有30多座清真寺,1880年后,或被拆毁或被改建成教堂。班亚巴什清真寺是索菲亚目前唯一仍在使用的清真寺,也是奥斯曼帝国几百年统治留下的鲜明标志。</h3> <h3>这是位于清真寺后面的索菲亚历史博物馆。门前的这种小花园,在索菲亚随处可见,城区虽然不大,但城市氛围却非常怡人,不愧为欧洲著名的“花园城市”。</h3> <h3>与清真寺遥相对望的是一座犹太会堂,是保加利亚犹太人的骄傲,是欧洲第二大也是索菲亚唯一可做礼拜的犹太会堂。会堂二层还有犹太宗教委员会和犹太历史博物馆。</h3> <h3>索菲亚市中心这种天主教堂、东正教堂、清真寺以及犹太会堂和谐共舞的景象,正是保加利亚多元文化并存的一个缩影。</h3> <h3>这条从市中心通向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的“沙皇解放者大街”,是我们游览的主要线路。据说路面的黄色釉面砖,是20世纪初奥匈王室赠送给当时保加利亚国王的结婚礼物。</h3> <h3>位于“沙皇解放者大街”上的旧王宫,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曾作市政厅,独立后又作为王宫使用,1946年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当时的国王流亡西班牙。成立于1934年的国家美术馆随即搬入其中,沿用至今。</h3> <h3>这片旧王宫对面的广场,曾是安放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遗体的陵墓,东欧剧变时陵墓被拆除,遗体由其子女火化后葬于其父母墓旁。季米特洛夫的纪念馆现有三个,分别位于他的家乡、索菲亚和德国。</h3> <h3>季米特洛夫在近代反法西斯和国际共运史上留有显赫的位置。在他主持共产国际的8年中,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等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指导,从而影响了中共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h3> <h3>索菲亚最具特色的纪念碑---解放者纪念碑,骑马者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在位),第二次俄土战争的胜利,正是他在位时取得,保加利亚人一直视他为心目中的英雄,同时对俄罗斯也心存感激。</h3> <h3>保加利亚对俄国的感激之情并不止于1878年的俄土战争,1944年由季米特洛夫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推翻法西斯政权,成立祖国阵线政府。这座“二战胜利纪念碑”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苏联红军的欢迎和感激。</h3> <h3>曾经的共产党中央大厦现已改为国家议会大厦,物是人非。东欧剧变后,保加利亚经过30年的调整和发展,经济状况不尽人意,是欧盟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现在很多人开始怀念起社会主义时期虽不富裕但有保障的生活。</h3> <h3>保加利亚的总统府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戒备森严,门口身着传统服饰的卫兵以及整点的换岗仪式颇具象征意义,游人可与卫兵合影,但禁止与其贴身接触。</h3> <h3>总统府旁建于1474年的清真寺,现已改为国家考古博物馆,门前摆放的各式各样几百上千年的石头,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保加利亚源远流长的历史。</h3> <h3>代表不同时代的两座人物雕像分立于“沙皇解放者大街”的两侧。手执旗帜者应该是二战时的苏联红军将士,而手握剑柄和权杖的是保加利亚沙皇萨穆伊尔(997-1014年在位),关于他有一个悲悯的故事。</h3> <h3>1014年拜占庭帝国击溃萨穆伊尔的军队,并挖去上万名俘虏的双眼,每一百人只留一个独眼人带队回国,萨穆伊尔见此惨状,惊骇悲愤而死。雕像刻画的正是他当时的神情,据说入夜后,他的一双眼珠还会发出光亮。</h3> <h3>匆匆几个小时的游览,用相机记录下城市的精华,回来再挖掘背后的故事。旅游带给我的不仅是行走的快乐,还有之后细细品味的充实。感谢索菲亚这座有故事有模样的城市,它那古老与时尚交融的美,让我无法忘怀。</h3> <h3>索菲亚---好听好记的名字,虽是第一次听到,但却永远不会忘记。愿这朵巴尔干之花从此不再遭受风雨,像这座美丽的教堂一样,永远屹立,绽放光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