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群山环抱中的磐安县县城安文镇、安文溪和昌文塔</p><p>出了武义县城,我们由丽温高速在前仓拐上台金高速,一路东向台州市仙居县的神仙居景区。台金高速是一条新建的穿越在群山丛岭之中的省级高速公路,从前仓到神仙居的台金高速路段有许多穿山而过的隧道,其中苍岭隧道长达7600米,是我在浙江穿过的最长的一条。</p><p>相传1007年,宋真宗踏马神游今天的仙居县西罨幽谷中的西罨古寺(现早已废)后,感叹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于是下令将所在县名“永安县”更名为“仙居”。 西罨幽谷一带山区也因此得名“神仙居”。宋真宗命名县名1000年后的2008年,仙居县开始边开发边对外开放“神仙居景区”。难怪十年前的2000年,我从仙居县城到皤滩古镇游玩的途中经过白塔镇(“神仙居”所在地)时,对“仙人居”一无所知。</p><p>神仙居景区“兼有天台之幽深、雁荡之奇崛”,是仙居山水精华所在。其美妙之处在于山、水、崖、洞、石、峰自成一格,又相映成趣,迎客山神、将军岩、睡美人、四大天门、以象鼻瀑为首的十一泄飞瀑等众多景点,点缀其中,形成幽深奇崛的十里山水长廊。行走其间,奇峰环列,山崖陡峻,涧潭溪瀑常年不断,一路相伴。当地人说,南天门在四大天门中最狭窄的一门,宽仅50米。只要从南天门沿山路绕过一百个弯后,就能走到乐清雁荡山的灵峰。</p><p>我们顺景区入口处进入,一路赏景,直至象鼻瀑、飞天瀑……因山路愈发峻险难行,加之景区道路正在大规模修整开发之中,便折返而回。说句心里话,此时,我们个个早已汗流浃背了,气喘吁吁,再往上,已是心有余力不足了。</p><p> 在景区外的一家一对老年夫妇开设的农家乐,我们点用了颇有地方特色的“仙居八大碗”,饱览山水美景之余,美美地享受了一回有山村野味的舌尖上的“仙人居”!</p><p> 离开“神仙居”,本还想前往不远处、当年错过了的高迁古镇,只是因为时值晌午,烈日当空,酒足饭饱的旅伴们大多昏昏欲睡,玩意全消,我只能要求司机重上台金高速转向诸永高速公路,提前返回了我们本次“文化苦旅”“楠溪江·瓯江之行”的第一站——磐安县城安文镇。</p><p> 从“神仙居”北面的“白塔”行驶上诸永高速北上,过“埠头”、“双峰”,第三个道口即是“磐安”。从此处下高速,我们旋即就进入安文溪畔的磐安县城安文镇,入住六天前曾经入住的洪老板家的宾馆。</p><p>自从2000年我从穿岩十九峰去仙居的途中误打误撞地进入磐安尖山镇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进入金华市磐安县,也是第三次入住这座位于浙中山区的磐安县城安文镇(其中还有一次是,2009年我和民进夜校的朋友磐安县城两日游)。</p><p>磐安县境处天台山、括苍山、会稽山、仙霞岭等山脉之发脉处,和钱塘江、曹娥江、灵江、瓯江4大水系的发源地,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旧说,磐安县名出自《荀子·富国》“国安于盘石”之说,解放后曾一度于 1958年并入东阳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磐安县建制。</p><p>县城安文镇是一座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小城,早在唐代即享有盛名,原名瑞山。因此唐末战乱时,此地完好地保存了东阳都地区的文书典籍,未被兵乱所毁,“安文”之名由此而起,故得名“安镇”,寓含“平安昌文”之意。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游居磐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安文镇又是一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正在走向繁华、繁荣的小小山城。一条安文溪穿城而过,沿溪两岸基本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貌,众多现代化建筑正在周围地区拔地而起。</p><p>我们第十一次“文化苦旅”之浙江“楠溪江 瓯江行”可以说是(第一天)起于磐安,(第七天)止于磐安。在安文镇的两个早晨、两个下午,我穿街走巷,登山涉江,走遍全城之外,还再次游览了城外的花溪风景区。其间,我在三棵树集贸市场、中国磐安药材城采购了不少山货土产、名贵药材带回上海,——当然,带回上海的还那个林坑村民送给我的大南瓜。 </p><p><b> 高 峰</b></p><p><b> 2013年8月14日</b></p> <h3>▲神仙居众山巍兀耸立,峻险无比,与其它山刃刀切斧削般割裂开来,迥然各异,高耸独秀</h3> <h3>▲神仙居高山峡谷</h3> <h3>▲飞天瀑,神仙居最美的瀑布,高102米。据说风大时,瀑布会随风飘荡当,形成曲线飘落而下 ,甚为美丽</h3> <h3>▲天池飞瀑是神仙居最高的瀑布,高130米,瀑下的深潭也是神仙居内最大的瀑布潭,名曰“天池”</h3> <h3>▲磐安县安文镇安文溪两岸风貌</h3> <h3>▲安文溪畔刻有“磐石之安”的巨石</h3> <h3>▲安文溪畔的螺山公园</h3> <h3>▲安文溪桥头雕塑</h3> <h3>▲安文溪江边亭台</h3> <h3>▲海螺山揽月亭</h3> <h3>▲在揽月亭俯瞰安文镇全景</h3> <h3>安文镇古民居</h3> <h3>▲安文镇快活岭农家乐(百年老宅)</h3> <h3>▲安文镇花溪景区入口</h3> <h3>▲花溪景区栈道</h3> <h3>▲花溪景区的斤丝潭,传说因潭深可悬丝一斤而得名</h3> <h3>▲花溪景区梅花瀑布</h3> <h3>▲花溪景区里最著名的是田里壁村前的千米“平板溪”,溪水基本齐脚踝 ,溪底平坦如坻</h3> <h3>▲花溪景区民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