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武义•廊桥郭洞——行走浙江(16)

高峰

<h3>  ▲ 武义熟溪江上的熟溪廊桥</h3> <p>曾记得,1999年我们第三次“文化苦旅”时,从永康方岩到武义,游览了太极古村俞源后,住宿在武义县城武阳镇行风大厦宾馆。每到一地,清晨外出晨拍采风,是我的必修课。第二天一早,我冒着如注的大雨,独自到解放桥畔的熟溪江边欣赏风景,第一次看到美丽、雄伟的熟溪廊桥。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浙江廊桥。当时,因为距离远,且风狂雨猛,我支撑着雨伞,只勉强拍摄了一张远景。</p><p>早饭后,我们就驱车顶着少见的骤雨暴风,沿着塌方的山路艰难前行,直至中午方到丽水市区,游览了南明山。 </p><p>回沪不久,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武义熟溪廊桥在那场暴雨中遭受严重损坏的消息,再不久,我又听说了熟溪廊桥被修复的传闻。朋友曾开玩笑说:武义熟溪廊桥是被我拍坍的!——在此之后,本世纪初(是2003年吧?),我曾在一次春节去朱家角拍摄泰安桥,然不久,泰安桥因修建工人不慎,而坍塌。(后又重修而成今日之面貌)故而,在圈子里,我便背上了个“拍一座坍一座”的“坏名声”。时至今日,我每拍摄桥梁,难免惴惴然,心中念念有词,不敢贸然按动快门。当然啰,此纯属偶然,戏言也,不作为训。——这是后话。</p><p>因而,再访武义熟溪廊桥,一睹其芳容,便成为我之念念不忘。这也就成了2011年我们“楠溪江·瓯江之行”回程中特意取道武义武阳镇的原因之一!我们到武义的又一原因是,有老朋友听闻我曾去过俞源古村,竭力向我推荐到武义郭洞古村一游,并特别介绍说,郭洞古村有一位长相和“蒋委员长”极为相似的老者,每每在村口迎客,同旅客合影留念。</p><p>抵达武义县城,我们在熟溪江边专找了一家靠熟溪廊桥很近的宾馆,放下行装,即刻前往20里外的郭洞村。</p><p>郭洞古村位于武义的群山幽谷之中之中,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它三面山环,双溪汇注,远处有左、右青山把门,近有一座建于元朝的回龙桥跨于村口的溪流之上,且桥外有一道高高的坚厚城垣拱卫。城门有石刻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横批:“双泉古里”。全村由相连的上村和下村组成,村里最大的建筑是一座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何氏宗祠。尽管村叫郭洞,村里人多数人却姓何。</p><p>听介绍说,郭洞村人世代崇尚教育,学文习武。明清两代村里出过114名秀才,其中35名为武秀才,还出过一名武举人。传说明末清初,郭洞举反清复明义旗,反抗满清统治。清政府调重兵欲围剿郭洞。道台周雷泽为保护郭洞百姓,谎称进村途中须经“千里石苍岭,百里洪驮,五里大石头”,“人要侧身,马要拆骨”才方能进村。后来周道台被清兵水银灌顶,剥皮而亡。郭洞村民为纪念他,在村外的下赵庙塑了周雷泽彩像,并在在回龙桥头的文昌阁里安放上他的牌位,年年祭祀。</p><p>可是,在郭洞,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位酷似“蒋委员长”的老人,不少老屋不仅破旧失修,甚至倒圮的景象,也使我们难免所望。村里,除了何氏宗祠外,沿街的几乎家家破门开店,叫卖兜售假古董、赝品茶壶,俨然成了一个古玩市场,其状比之永嘉苍坡西村的情景有过之无不及!出于对造型的好奇,我在村口,花了50元买的一把钤有“顾景舟”印记的双嘴和尚光赝品“紫砂壶”,回家权作茶海使用。</p><p> 有人说,看熟溪廊桥的景观,最好要选择黄昏,夕阳、蓝天与火红的古老廊桥交相辉映之时(其实,夜晚灯火中的廊桥也相当不错,只是那晚我们在一家上海老乡开的的餐馆里用餐,很晚才回宾馆,错过了)。回到县城,天时尚早,我和另外两位顾不上旅途劳顿,直奔熟溪桥。</p><p>有九孔十墩、桥长140米、宽4.8米的熟溪廊桥建于1207年,至今已有800多岁了。起初为普通长桥,到1576年明代万历四年时,人们在桥上加了49间桥屋,因而成了一座风雨廊桥。桥上两侧间隔设置着的木制条凳,供往来行人休憩之用。长长的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通道。听说,古时候两旁走行人,中间可通车马,现在只允许行人通行。廊桥桥身两旁设有江南特色的木栏杆,既安全又美观,依栏远眺,可尽览熟溪江的美景。我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两趟,一边观赏桥屋的精巧结构,一边看着熟溪江两岸人们穿行于桥上忙碌身影和老人、孩子在桥上乘凉时悠闲自得、欢快嬉戏的神情,自有一份好似在长街流连,“今日得宽余”的快乐感受。</p><p>和往常一样,第二天一早,我独自到武阳镇老街和熟溪江边散步,采风。浙江许多县城都有一条大江穿城而过,一如江山(须江镇)的江山港、嵊县(城关镇)的剡溪—长乐江,磐安(安文镇)的安文溪,青田(鹤城镇)的瓯江,兰溪(兰江镇)的衢江,遂昌(妙高镇)的南溪—北溪,泰顺(罗阳镇)的学前溪,衢州(衢县)的衢江……熟溪江不仅为武阳镇人带来交通、饮用之利,直到今日,也给江边人们带来了戏水、垂钓、洗刷之便。清晨,熟溪江边,老城区沿江的女人们在水边棰衣、浆洗的击水的轻快节奏、谈笑风生的爽朗话语谱写成一首动人的乐曲,描绘出一幅最能体现江城夏日晨景的温情画面,使我久久不愿离去。</p><p>&nbsp;&nbsp;和十二年前相比,武阳镇老街已羞涩地偏于一隅了。此外,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当年无声无息的温泉,如今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温泉度假的广告遍地开花。今日之武义被誉为了“温泉之城,萤石之乡”。</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高&nbsp;&nbsp;峰</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3年8月10日</b></p> <h3> ▲夕阳下,蓝天与火红的熟溪古桥交相辉映,景色煞是迷人</h3> <h3> ▲伫立于熟溪廊桥上 倚栏远眺,可尽览熟溪江美景</h3> <h3> ▲熟溪廊桥内景</h3> <h3> ▲熟溪廊桥江南桥头</h3> <h3> ▲熟溪江上的解放桥</h3> <h3> ▲熟溪廊桥北堍的田耕晚归图塑像</h3> <h3> ▲清晨,熟溪江边洗衣的妇女</h3> <h3> ▲武阳镇老街</h3> <h3> ▲这是我于1999年7月28日在武义熟溪江边冒着狂风暴雨拍下的熟溪廊桥。回上海不久,我获悉熟溪廊桥被洪水冲垮的消息……</h3> <h3> ▲何氏宗祠,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筑中的代表,建筑恢宏,气魄不凡。祠内的古戏台典雅古朴,匾额满樑;后院罗汉松,冠大形美,为古树珍品</h3> <h3> ▲郭洞古村街巷的道路大多以块石、卵石铺就,晴雨天皆宜</h3> <h3> ▲郭洞古村街巷和民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