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6月29日,吕梁市贺昌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宝平带领校党员干部一行39人远赴右玉考察学习。右玉17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情结,58年的绿化接力,终于让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右玉情神是值得学习并弘扬的!</h3> <h3> 右玉县地处晋蒙两省(区)交界,是山西的北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969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4镇6乡1个风景名胜区,288个行政村,总人口11.5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年均气温只有3.6摄氏度,降水量不到400毫米,无霜期不到100天,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右玉人民近70年坚持不懈造林治沙,坚韧不拔改善生态,如今全县有林面积达16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4%,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先后荣获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2011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h3> <h3> 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右玉精神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解放初,在“沙进人退”的逼迫下,右玉人民面临着举县搬迁的生存危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存条件,既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第一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立县执政的第一任务。</h3><h3> 6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经受考验的首先是历任党政主要领导的执政观和政绩观。因为种树,这是一件说起来再简单不过、没有多少政绩和形象的事情,而且右玉是十八任一任接一任,都在前任画下的“框框”里“打圈圈”,这在有些人眼中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每个人都想有出息,领导干部更不例外,都想在任上干点事情、出点政绩,引起上级的赏识、组织的重视。但是在右玉,当种树这件事情和群众的生存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格外重要、不容动摇、不容更改的时候,是要个人的出息,还是要群众的出路?这一选择,不容回避地变成了对每一任执政者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的真正考验。</h3> <h3> 60年来,不论是解放初百废待兴的恢复期, 还是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冒进期,不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极左时期,还是有水快流的改革开放初期,右玉历届领导班子始终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这项右玉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立县之本、执政之基,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带领干部群众摸爬滚打在植树造林第一线,顽强执著地为右玉大地披绿增翠。“飞鸽牌”的干部做着“永久牌”的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群众的出路就是个人最好的出息!正是因为这一感人业绩,右玉17任县委书记集体荣获了“2007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揭晓词中写到:17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情结,58年的绿化接力,他们在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书写了“塞上绿洲”的苍翠传奇。实事求是、一以贯之,沧桑多变、初衷不改,将施政理念置于科学观的统领之下,带领群众走上一条绿色之路、科学之路、和谐之路。</h3> <h3> 纵观右玉60年的绿化历程,就好像是一场历60年而不竭的马拉松,如果说群众是这场马拉松主体的话,那么18任县委书记、17任县长,就是领跑者。60年来,他们始终一个心思,一种干劲,换班子不换方向,换领导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领导的思路,就是人民的出路,领导的榜样,蕴含着无穷的力量。60年来,虽然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18任领导班子“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h3> <h3> 学习右玉精神,最深的启发,就是要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把右玉精神融合在振兴吕梁教育的大潮中,体现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学习右玉精神,就要让担当精神扎根心田,就是在心里种下希望的树,就是把教好书,育好人转化成实践的力量。</h3><h3> 教书,浇一棵棵种在心田的树;</h3><h3> 育人,育一个个天真可爱的人。</h3><h3> 让我们像教书般去种树,久久为功!</h3><h3> 让我们像种树般去育人,利在长远!</h3><h3> </h3><h3> 2019年7月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