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自驾意大利(32)佛罗伦萨(四)学院美术馆和圣洛伦佐教堂

乐家湾

<h1><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它的前身是美第奇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33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在国际上,它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国立美术学院、英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称为顶级四大美术学院,在这四大顶级之中,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高居榜首,被誉为世界美术学院之母。<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h1><h1><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21.33px;">&nbsp; &nbsp;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1562年正式成立时,首任院长是瓦萨里,一位在文艺复兴时期有着众多称号的艺术家、文学家、艺术史论家、雕塑家、建筑师等等。我在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和乌菲奇美术馆都曾见到过他的作品,也曾对他作过介绍。他对文艺复兴的最大贡献是那本《艺苑名人录》,这本书不仅开欧洲艺术史先河,而且,书中详尽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艺术家生平和他们的作品,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欧洲文艺史上最辉煌的一页。</span></font></h1><h1><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21.33px;">&nbsp; &nbsp;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位居世界美院之首并不是毫无道理,除了院长瓦萨利,其他任教人员也都是如雷贯耳的世界级大师。学院建立伊始,米开朗基罗即受邀担任了名誉院长,达.芬奇、伽利略、提香、詹博洛尼亚(著名的雕塑大师,见独行自驾美篇31,巴杰罗美术馆)、布隆奇诺(见独行自驾美篇30,乌菲奇美术馆)等都曾担任过学院教授,在这个学院任教或者走出的大师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著名艺术家,比如法国的世界级绘画大师安格尔,以及后来担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弗雷德里克.莱顿等等,这么豪华的教学阵容,让其他美院只能望其项背。</span></font></h1><h1><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21.33px;">&nbsp; &nbsp; 学院美术馆收藏了不少著名的绘画、雕塑作品,为学生们学习、观摩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1873年,在市政厅(韦琪奥宫)矗立了360多年的《大卫》被移入学院美术馆,这个地方成了来佛罗伦萨的人们必须要去的地方之一。我也把这里作为打卡重点。</span></font></h1><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h1></h1><h1>&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从酒店门口坐公交,很快就到了学院美术馆。由于没有预约,在现场买票的队伍后面排了大约20分钟就很顺利地购票进去了。</h1><h1>&nbsp; &nbsp; &nbsp; &nbsp; 排队等候之前有两个小插曲,一是下公交车后,看到附近有一处排队的人群,查看地图不是美术馆,又怕错过热门景点遂上前询问,队伍中一个华人告诉我,前面是警局,排队的人是来反映问题的,冏。另一个就没那么好笑了。美术馆前聚集了不少小贩,地上还铺着大张的临摹画。我着急赶去排队买票时,被人拉住,并指着地上被踩了脚印的临摹画硬说是我踩的并要我赔偿或购买。这些粗制滥造的画一张就要几十欧,我不愿与他们过多纠缠,拿出5欧元赶快走人。待参观完走出美术馆时,这些难民模样的人都已不见。</h1> <h1></h1> <h1></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学院美术馆的展示大厅,最里面的圆厅矗立着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大卫》雕像,两边排列的也全部是他的作品。</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们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的最高成就。三杰中,米开朗基罗活得最久,他经历了比另两人更多的苦难和悲情。《大卫》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作为佛罗伦萨自由精神的象征,这座后人难以逾越的《大卫》,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nbsp;</h1> <h1></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正值他一生中最好年华,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都精雕细琢,充满了青春气息,《酒神》(21-22岁,巴杰罗美术馆)、《圣殇》(22-24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以及眼前的这座《大卫》(26-29岁),无不如此。</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卫》高5.5米,当这座巨型雕像展现在佛罗伦萨人们的眼前时,所有人都为这座集人类精神、勇气和年轻阳刚的艺术品而震惊和赞叹。执政长官召集了一个由最优秀人才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来决定这座雕像的意义和摆放位置,这个团队囊括了当年代表佛罗伦萨最高艺术水平的精英们,波提切利、里皮、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以及达.芬奇都在其中。专家们认为《大卫》代表了佛罗伦萨的精神象征,一致同意把它放置在最重要的市政厅前。</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雕像,它于1873年被移入学院美术馆保管和展出。我在米开朗基罗广场和市政厅前先后两次看到这座雕像的复制品,如今亲眼目睹它的真容,心中的激动自是不必言说。</h1> <h1>  大卫是圣经人物,最著名的以色列王。当他还是牧羊少年时,曾做过一件让以色列举国瞠目的壮举——打败巨人歌利亚,并且割下他的头颅。许多艺术家都曾通过绘画、雕塑等各种形式来塑造大卫这个堪称英雄的瞬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同一题材。</h1><h1> 不过与多数作品不同的是,米开朗基罗没有选取大卫射杀歌利亚并割下头颅的时刻,而是独具匠心地把焦点聚集在准备出手的瞬间。在他的手下,大卫血管暴起,肌肉突出,左手扶着肩上的投石机,右手下垂 握着圆石块,怒目而视地向左前方搜索敌人。米开朗基罗选择这一时刻,更加突出大卫临危不惧、充满震撼的英雄气概,他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大卫。也因此,当不懂艺术的官员挑剔说鼻子有点大,需要改改时,米开朗基罗抓了一把石粉爬上脚手架,随着敲击声洒落石粉,骗过官员。这座《大卫》增一分嫌多,少一分则不足,绝不是位高权重的外行所能改变。</h1> <h1></h1><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米开朗基罗后期风格有了明显转变,他的作品中再也看不到青春扑面、细腻光滑的特征,这种风格在他未完成的作品中尤为突出。在通往放置《大卫》圆厅的过厅两侧,摆放着6件米开朗基罗的未完成作品,这些作品留下了米开朗基罗创作中的一道道刀削斧凿,让我们更加贴近大师的心灵。</h1><h1>&nbsp; &nbsp; &nbsp; &nbsp; 这尊《圣马太》(1504年)是6件作品中最早的一座。圣马太是基督的门徒,他留下一部《马太福音》是《圣经.新约》的一部分。在这座雕像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形,这是一件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作品,除了圣马太手中的福音书,已经看不到任何与这位圣人有关的形象和特征。</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哀悼基督》(72-80岁),也被译为《圣殇》。</h1> <h1></h1><h1>&nbsp; &nbsp; &nbsp; &nbsp; 米开朗基罗一生共塑造了四座《圣殇》,我在意大利有幸看到它们的全部。我把这四座《圣殇》列在这里做一比较,米开朗基罗在表现圣母丧子痛彻心扉的同时,把他本人一生悲痛和苦难的命运全部揉进了作品。</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了学院美术馆的未完成《圣殇》以外,最早和最美的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这一座(23-25岁所作),那是大师年轻时的作品,他以最美的形式,让这座雕像成为表现这一题材的最高代表。</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哀悼基督》(80岁左右做,现存佛罗伦萨大教堂博物馆)。在圣母和基督的上方,有一个老人低头看着他们。据说这位老人就是米开朗基罗本人,他注视着死去的基督,也注视着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哀悼基督》(89岁,米兰斯福尔扎城堡)。这件作品是大师所有作品中的最后一件,据说他临终前一天仍然在对这件作品进行雕琢和修改。大师在塑造圣者的死亡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h1> <h1></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过厅中还有四座被称为《囚》(也被叫做《奴隶》)的未完成作品,这四座《囚》和另外两座已经完成的《奴隶》都是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所设计陵墓的一部分。设计和建造这座陵墓是影响大师一生的苦难之一。已完成的两座《奴隶》被大师送人,现存巴黎卢浮宫,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四座未完成的《囚》跟随大师一生,一直伴在米开朗基罗的身边。</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人给这四座未完成雕像分别命名为:《青年》(见上图)。</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苏醒》</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巨人》</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负重》</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米开朗基罗铜像</h1> <h1></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学院美术馆还收藏了一些很有名气的老乐器。比如这几把提琴就很有说头。</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提琴的制造者是尼科洛.阿马蒂。懂一点的人都知道,阿马蒂家族是意大利乃至世界有名的提琴制作世家,他们一家四代人在整个提琴发展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尼科洛.阿马蒂是家族中最有名的一个,差不多整个黄金一代制琴师都是他的学生或深受他的影响。&nbsp; </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还收藏有其他的老乐器。</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钢琴的老祖宗们。</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学院美术馆还收藏了基兰达约、波提切利、里皮以及其他人的绘画和雕塑作品。</h1> <h1></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寻找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日》、《夜》、《晨》、《昏》雕塑,我先后两次来到圣洛伦佐教堂。这座教堂是美第奇家族的专属教堂和墓地。</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圣洛伦佐教堂建于1425年,是在四世纪一座教堂的基础上重建的。这座教堂的建筑和内部装饰由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年代的大师操刀,看点很多。</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的整体结构最初由著名建筑大师布鲁乃列斯基设计建造,他还为这座教堂设计了老圣器室。著名雕刻家多纳泰罗在教堂内建造了铜制布道台。教堂内的新圣器室则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建造,著名的《日》、《夜》、《晨》、《昏》雕塑就在其中。</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的正立面是未完工的,它裸露的石砌结构在佛罗伦萨独一无二。这个立面曾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他还为此做了一个木制小样。由于他要使用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做这个结构的设想一直未能实施,因此,这个裸露的、没有外立面的与众不同的另类一直矗立到现在。</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圣洛伦佐教堂是美第奇的家族教堂和墓地。</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美第奇家族在13-17世纪时,是欧洲最有名、并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家族史简直就是半部佛罗伦萨史。从这个家族中,走出了三位罗马教皇,两位法国皇后,这个家族曾长期统治佛罗伦萨,多位成员曾担任托斯卡纳大公。他们对欧洲和世界的最大贡献,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支持和付出。</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漫步在佛罗伦萨,从我最先参观的碧提宫始,到韦琪奥宫、乌菲奇美术馆等各个艺术圣地,到处都能看到这个家族留下的痕迹;那些文艺史上如雷贯耳、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多那泰罗、波提切利、布鲁乃列斯基等等,哪个背后都有来自美第奇家族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与帮助;在佛罗伦萨看到的世界著名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品,也多来自于这个家族的遗产和收藏。</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上,美第奇家族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和贡献。可以说,没有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与赞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文艺复兴成果。</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前这座雕像是第一任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为他父亲所塑。</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中庭,布鲁乃列斯基把它设计成罗马拱券与希腊柱子相结合的形式,这个设计,曾用在他之前所做的佛罗伦萨育婴堂,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形式的一次突破,也是1000年中世纪之后的首次尝试。</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多纳泰罗设计制作的布道坛是圣洛伦佐教堂的又一看点,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作品。</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多纳泰罗把透视法运用到了极致,在这件近乎平面的铜雕上,他硬是雕刻出难以致信的纵深效果。</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的下面有个地下墓室,大约安葬了50多位美第奇家族成员。</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多纳泰罗凭借与老柯西莫.美第奇的关系,去世后也安葬在美第奇家族墓葬中。</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一个单独的祭堂,埋葬了几任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纳大公,贴面和石棺都用了彩色大理石,尽显豪华。</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是整个教堂最高的地方,从外面看有一个类似百花大教堂的红色穹顶,这是穹顶内部的天顶画。</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个布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老圣器室,是教堂的又一大看点。老圣器室的雕塑装饰由多纳泰罗所做,据说布鲁乃列斯基看到装饰后的效果扔下一句话,你把我的设计全毁了,之后佛袖而去,两位好朋友就此分手,至死再未相见。照片右下角,圣器室的中央,是乔凡尼.美第奇夫妇之墓。美第奇家族自乔凡尼兴盛,他的儿子老科西莫是这个家族在佛罗伦萨13位统治者的第一位。</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与老圣器室相对的,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新圣器室,也是我参观这座教堂的主要目标,这里埋葬着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运动贡献最大的洛伦佐.美第奇以及他的孙子和侄子,最重要的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日》、《夜》、《晨》、《昏》雕像就在这座新圣器室内。</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新圣器最显眼的位置是两组几乎对称的雕塑和石棺。面对祭坛左边的一组雕像,是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第六位统治者和《晨》、《昏》。</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墓主人是伟大的洛伦佐的孙子,也叫洛伦佐,27岁早逝。</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无奈的黄昏</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晨》。米开朗基罗一生未婚,无论绘画还是雕刻,他创作时从来不用女模特,他塑造的女性个个肌肉贲张,如同男人一般壮硕。</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右边一组雕刻的是佛罗伦萨第七位统治者朱利亚诺和《日》、《夜》。</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日》,这具肌肉饱满的躯体据说参照了梵蒂冈那尊著名的古希腊时期缺失了头和四肢的《躯干》。</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昏昏欲睡、身体同样健硕的女性《夜》,</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正对祭坛还有三座雕像,中间那座《圣母子》也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三座雕像的下面埋葬的是美第奇家族最有名的人物——伟大的洛伦佐,他的弟弟朱利亚诺也埋在这里。</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里还有一个收藏了不少宝物的小圣器室,这个应该是米开朗基罗设计制作的圣洛伦佐教堂的木制小样。有大师在前,其他人恐不敢僭越,圣洛伦佐教堂正立面怕是要永远裸露下去了。</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为新圣器室做的一个未完成雕塑。</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堂旁边的修道院。</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看圣洛伦佐教堂,教堂和修道院占了很大面积。那个类似百花教堂穹顶的红色穹顶内就是布满彩色大理石的小祭堂,在它前面与主教堂作十字交叉伸出的两座房子,应该就是布鲁乃列斯基和米开朗基罗分别打造的新老圣器室。</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