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10日6时45分,我搭乘S7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开始了久已神往的俄罗斯之旅。</h3><h3> 俄罗斯,对于像我这样岁数的人来说应当不算陌生。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位老大哥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后来,又陆续知道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爆发过著名的十月革命,并由此诞生了地球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宇宙飞船;我还通过《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尼娜》、和《海燕》等作品,认识了这里的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驰名世界的文学巨匠······逝者如斯,当今的俄罗斯是个什么样子呢?</h3><h3> 四个多小时后,飞机于当地时间7时50分(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在细雨蒙蒙中降落在新西伯利亚机场,这里是我们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走出机舱,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使我们这些刚从炎热的北京飞过来的游客顿生清爽。但放眼望去,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的机场:这座1957年建成的机场,大厅低矮并显得十分陈旧,地面铺着小尺寸的灰色瓷砖,灯具、座椅都非常一般,通过签证处的人行过道七拐八转且又窄又暗,比起我们国内众多富丽堂皇的机场,逊色显见。</h3> <h3> 办完签证,我们登上了前来迎接的旅游大巴,去胜利公园参观。这座公园是为纪念二战胜利而建的。比起其它公园来,这里少了些休闲意境,多了些庄严和肃穆。碧绿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座座纪念碑,上面刻着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名字,道路两旁整齐地摆放着为二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坦克、装甲车、汽车、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公园里不时走过一波波身着迷彩装的军训学生,他们时而伫立在纪念碑前仰望,时而簇拥在坦克、大炮前合影留念。这时不远处走来一对新郎新娘,小两口把满脸幸福的微笑洒向路边的游人。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结婚的新人都要来到这里瞻仰无名圣火,为烈士献上花圈,感恩先辈用鲜血为他们换来的幸福生活。这使军人出身的我非常感动。是啊,只有尊重、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相比之下,国内那些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婚礼,是不是有点俗了一点呢?</h3> <h3></h3><h3> 我们在新西伯利亚住了两天,参观了马戏团广场、耶稣升天大教堂、国立公共科学技术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神兽广场等景点。说是参观,实际上只是在导游的带领下,门前一站,匆匆一瞥,实在留不下什么印象,自然也就不屑笔墨啦。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对列宁广场的参观,这个景点安排了近半天的时间,使我们得以较为详尽地对其进行了解:列宁广场是新西伯利亚城市的中心,高大的列宁铜像背靠着国家歌剧院,面对着红色大街,左右分别站立着军人和工人农民的雕像,显得十分壮观。面对列宁铜像,我脑海里煽动起回忆的翅膀:这位世界革命的伟大导师于1870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列宁18岁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27岁时因反对沙皇政府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狱中生活,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并和心爱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可以说,西伯利亚是列宁主义形成的重要之地。因此我们在这里瞻仰他,心情自然也就格外亲切真诚。</h3> <h3> 新西伯利亚是宁静、朴素的。街上行人不多,路边一排排俄式小店干净别致。这里鲜见高档汽车,而日本、韩国的二手车倒是随处可见,其中三分之一左右还是右方向的。值得一提的,是新西伯利亚的女人。她们不论年龄大小,身材胖瘦,每个人都穿戴得十分得体甚至精致,或清新典雅,或雍容华贵,或婉风流转,或婷婷玉立,走起路来,透着高傲和尊贵,毫不夸张地说,她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且不说游客中的爷们看着心动,便是女人们也一个个赞不绝口,自愧弗如。</h3> <h3> 离开新西伯利亚,我们来到了莫斯科东北郊外70公里处的谢尔盖耶夫镇。一下车,便看到了大教堂那金碧辉煌的钟楼顶:四个蓝色洋葱头形状的圆顶围绕着一个金色尖顶,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中,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这个小镇以修道院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连接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则是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和穿越其间的石板小路,草地上落满了正在觅食的和平鸽,它们完全不避游人,自由自在,不时发出欢快的咕咕声。这时导游战先生一边引导我们走进谢尔盖大修道院,一边向我们讲解:俄罗斯的历史,有一半与东正教有关,而谢尔盖耶夫镇正是东正教圣地,是俄罗斯朝圣者顶礼膜拜的地方,它在东正教中的地位,就像梵蒂冈在天主教中的地位。他还告诉我们,这个镇建成于14世纪,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和洗礼,承载了历史的悲壮与荣耀。当时有个叫谢尔盖的大牧首在镇上建立了第一座圣三一教堂,当时正值俄罗斯被蒙古人占领的时期,谢尔盖为了支持莫斯科亲王伊凡,于1380年那场著名大战之前在这里祈祷上帝赐福俄罗斯并预言战争必胜,后来伊凡大军终于赢得胜利,谢尔盖也因此成了俄国伟大复兴的旗帜,顺其自然,他所建立的这所修道院也就随之名声鹊起。走进修道院放眼望去,包括圣母升天教堂、方尖塔、圣三一教堂在内的整个建筑群色彩斑斓,美轮美奂。遍地盛开的奇花异草漂着扑鼻的芬芳,使我们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我不懂宗教,在国内旅游也极少进寺庙、拜菩萨,但在在谢尔盖耶夫修道院里却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教堂里尽管人流不息,却异常的寂静,安放谢尔盖耶夫圣骸的棺木旁,静静地排列着等待瞻仰的人们,空气中漂着美妙空灵的禅乐,歌声十分干净,极富穿透力·····这氛围由不得你不肃然起敬。于是我虔诚地拜谒了这里的每一座教堂,喝了圣水,临别时面对这座神圣的建筑群深深地鞠了一个躬。</h3> <h3> 告别了谢尔盖耶夫镇,我们去参观全俄展览中心。和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古典小镇相比,这里充满了现代气息。展览中心占地300多公顷,共80个展馆,集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这个中心原来叫苏联国民经济展览中心,1939年建成开幕,苏联解体后改为现在的名字,名称虽然变了,但今天的俄罗斯人仍然把前朝的一应旧物都完好地保留着。展览馆正门高大宏伟,顶端耸立着手举麦穗的男女社员的雕像,这是世界雕塑史上的杰作,也是前苏联电影的片头。展览馆的中轴线上立着高大雄伟的列宁雕像。碧草绿树中的白色欧式建筑群在蔚蔚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十分高雅圣洁,气势如虹。沿着中轴线往里走,我们便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民族友谊喷泉(也叫金人喷泉),泉池中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色麦穗,数不清的水柱腾空、溅落,声势浩大,周围是15具镀金的各民族妇女铜像,手持各种果实,代表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各民族人民的友谊。再往里走,还是各式各样的展馆,因为不懂俄文,实在搞不清哪是哪儿,只能是简单地满足了一下对欧式建筑的视觉享受。更遗憾的是,那天没有展览,所有的展馆都大门紧闭,于是我们逛了一圈后,坐在卖货的凉棚下吃了根雪糕,稍事休息后,便登上了开往圣彼得堡的夜间火车。</h3> <h3> 圣彼得堡是我们此次旅行的重头戏。这里共安排了三整天,使我们得以较为从容地来亲近、了解这座距莫斯科700公里的城市。我们一下火车,导游小姐已经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等待我们。这是一位中国姑娘,生得小巧玲珑,五官端正,声音很有磁性。在开往市内的大巴车上,她自我介绍说自南新乡人,叫郝藏秀一,学音乐的,因热爱和崇拜圣彼得堡这座城市,于前几年到这里来求学。接着她向我们做了如下介绍: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俄国最西方化的城市。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该市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因市内河流众多而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盛誉。这个城市有300多年历史,从17世纪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了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著名景点星罗棋布。小姑娘俏皮地说,你们要是不来圣彼得堡啊,那等于没来俄罗斯。</h3> <h3> 来到圣彼得堡,我们第一个拜会的是彼得大帝。大家冒着细雨驻足在十二月党人广场青铜骑士像前,听着小郝那声情并茂的讲述:这就是彼得大帝。他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是一位伟大而又野蛮、睿智而又幽默,胸怀广阔,豪情盖世,敢冒天下大不韪,创历史先河的一代雄主。他继位后,兴办工业,发展贸易,加强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改革军事,建立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俄罗斯。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他的功绩已永垂青史。如今青铜骑士像已经成了圣彼得堡市标志性雕塑,凡来圣彼得堡的游客,总是要到这里来瞻仰他,祭拜他。来到圣彼得堡,我们第一个拜会的是彼得大帝。大家冒着细雨驻足在十二月党人广场青铜骑士像前,听着小郝那声情并茂的讲述:这就是彼得大帝。他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是一位伟大而又野蛮、睿智而又幽默,胸怀广阔,豪情盖世,敢冒天下大不韪,创历史先河的一代雄主。他继位后,兴办工业,发展贸易,加强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改革军事,建立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俄罗斯。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他的功绩已永垂青史。如今青铜骑士像已经成了圣彼得堡市标志性雕塑,凡来圣彼得堡的游客,总是要到这里来瞻仰他,祭拜他。</h3> <h3> 和外国游客来北京一定要参观故宫一样,并称"三宫"的夏宫、冬宫、叶卡捷琳娜宫,也是到圣彼得堡旅游者必须参观的地方。离开十二月党人广场,我们驱车前往夏宫。夏宫距市里30公里。不到一小时,我们便到达这里。说起来也怪,我们上车时还是大雨滂沱,这会儿却风和日丽了。小郝告诉我们,由于圣彼得堡属海洋性气候,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年中完全没有雨的日子大概只有六、七十天,所以这里的人们每天出门必带一把伞,有雨挡雨,遇日遮阳。车停稳后游客们鱼贯而出,因我靠近车门,第一个下车,在等待大家集合之机,我把镜头对准了这座豪华壮丽的宫殿:这是一座宏伟的两层建筑,两翼的镀金穹顶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副皇家气派!我们从夏宫南面的大门进入了上花园,举目眺望,远处的蓝天和波罗的海连成一线,脚下是规模极大的喷泉群,喷泉群周围是各种漂亮图案的花圃,令人惊艳。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下,被称为"俄罗斯艺术之珠"的下花园便尽收眼底:著名的隆姆松喷泉中的上百座人物、动物雕像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随着动听的音乐,100多个喷泉向各个方向、不同角度喷射,其中从泉池中央狮子口中喷出的水柱高达20多米,在阳光下闪耀着鎏金的光辉和水流的银影,煞是壮观。由于这里人潮如涌,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便向不远处的海边走去。通往海边的路,有一片宁静的树林,漫步其中,头上是幽幽蓝天,脚下是萋萋绿草,远处不时传来小鸟的吟唱。我们沐浴着清凉的海风,呼吸着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心底生出无比的惬意。海边的游人少些,且可能都是些不喜热闹之人,他们都安安静静地,或弯腰戏水,或远眺大海,在心中玩味着这极美的景致。欢娱时短,不觉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返程的大巴。车上,小郝告诉我们,这座夏宫是彼得大帝的夏季行宫,建于1710年,因建筑豪华壮丽,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二战中遭到德军的惨重破坏,但在苏联工匠的努力下,这座宫殿又奇迹般地从灰烬状态恢复到今天这样光芒四射,使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从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录》。</h3> <h3> 坐落在芬兰湾畔、涅瓦河对面的冬宫,我是通过电影《列宁在十月》留下记忆的。后来通过学习世界革命史,我知道了,在列宁的领导下,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轰开冬宫的大门,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便被彻底推翻了。冬宫被攻破,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冬宫上空的炮声,改变了俄国、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已经尘封。如今的冬宫已经成了和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多少年来,这座绿白相间的宫殿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不知是什么原因,抑或是小郝和当地很熟的缘故,那天我们在参观的时候,竟绕过前面排队的人群捷足先登了。由于展厅很大且游客太多,为防止迷失、走散,我们便戴上了导游发给的耳机,边走边看边听小郝那清脆悦耳的讲解:冬宫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由意大利人设计,初建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曾毁于一场大火,后又重建,20世纪初,俄国沙皇被推翻后,这里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这座昔日的皇宫回到人民手中。再后来被改建成博物馆。这座庞大的建筑里,收藏着各种古董和来自世界的艺术珍品300多万件,如果每个展品前都看一分钟的话,全部参观下来需要整整8年!于是我们只好择其精华中的精华,挂一漏万地进行观赏。在这里,我见到了古埃及的石棺、木乃伊,见到了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像、花瓶,见到了欧洲复兴时期的绘画素描、雕塑,还见到了来自祖国的瓷器、珐琅和漆器。最让我兴奋不已的,是几乎零距离地观赏了达芬奇的两幅油画真品:《戴花的圣母》和《圣母丽达》,要知道,世界留传至今的达芬奇的油画总计才不过十幅啊。可以说,那一天我完全沉浸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贪婪地吮吸着人类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可惜的是时间太短,未能也不可能尽兴。于是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座堪称极品的、瑰丽的、伟大的艺术殿堂。</h3> <h3>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做"金碧辉煌"。如果你不懂它的含义,那么看过叶卡捷琳娜宫就无需作任何解释了。在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早晨,我们登上了去叶卡捷琳娜宫的大巴。窗外的景色极美,通透的阳光下无边无际的、漂着奶白色晨雾的草原扑面而来,俊秀笔挺的白桦林不时擦窗而过,一路上没有高大楼房的压抑,没有汽车喇叭的喧闹,让人充满愉快的遐想。30公里的行程转眼即到。我们下车后步行来到叶卡捷琳娜宫大门,万万没想到,一支由十来位俄罗斯老者组成的乐队,竟满脸笑容地迎着我们奏起了中国国歌,这使我们非常激动。听着十分亲切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我在心中感恩着祖国的强大,同时也深为俄罗斯人的精明所折服。</h3> <h3> 这座皇宫是彼得大帝送给妻子叶卡捷琳娜的礼物,因此便以妻子的名字命名。叶卡捷琳娜宫也叫皇村。宫殿和花园浑然一体,布局十分精巧。大宫殿长30米,外墙上的天蓝色象征着女皇的眼睛,白色象征着女皇细腻的皮肤,黄色则象征着女皇的金发。整个建筑群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可以说,这里是诗的世界、花的海洋。也许是为了保护贵重的文物,也许是为了避免打扰女皇的魂灵,参观这里的宫殿是需要穿上鞋套的。我们跟随导游静静地进入这座宫殿的每一个房间。这里堪称黄金世界,到处都是金色的墙,金色的圆柱,金色的宫灯。宫殿中,华贵的纯毛地毯、轻柔的丝绸窗幔、名贵的西洋壁画十分清新典雅。各类人员的办公室、起居室、娱乐室餐厅也都布置得十分得体考究。宫殿中最珍贵的是那间琥珀屋。小屋不大,只有55平方米,但全都由当时相当黄金12倍价格的琥珀制成,在用了850公斤琥珀的同时,还用了钻石、黄金、银箔等材料,总数量高达10万片,总重量超过60吨,堪称世界奇迹。遗憾的是,这个屋内不准拍照,所以只能把她储存在记忆里。</h3> <h3> 离开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来到了叶卡捷琳娜花园。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铺着细红砂石的林荫小道,生长茂密的草坪,五颜六色的花丛,清澈见底的池塘,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仑的风景画,行走其间,宛如仙境。叶卡捷琳娜宫是迷人的,然而,真正让这里名扬天下的,还与一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叫普希金,他写了一首名为《皇村》的诗,诗中写道:"在那儿,我的青春和童年交融......在那儿,我体验到了诗情欢乐和宁静"。因为这首诗,普希金让人们认识了这个皇村,当然,皇村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属于俄罗斯又属于全世界的天才。</h3> <h3>参观完叶卡捷琳娜宫,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景点—拉多加湖。这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积1.8万平方公里。也许是连日的劳顿,上车不久,一些游客便昏昏欲睡了,而我却无一点困意,在心中猜想着拉多加湖的样子:是山清水秀,还是烟波浩渺?是激流飞溅,还是碧波荡漾?然而,当车停在湖边时,我才知道自己猜测的错误: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湖,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比起北海、三亚的海滩,要逊色得多。既如此,我们何必要来到这里呢?还是小郝那绘声绘色的描述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团。原来在70多年前,这个发生过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那时的圣彼得堡叫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第二大城市,在苏联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因为此,二战中希特勒对这个城市发动了一场旨在消灭苏联的进攻。他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但战争并没有这个纳粹头子想的那么顺利。由于苏军的拼死抵抗,使希特勒闪电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了。于是他恼羞成怒,对列宁格勒实行了长达800多天的围困。在那段日子里,德军每天进行炮击和空中轰炸,极大地破坏了公共设施,使能源及粮食的供应陷于瘫痪,从而导致了列宁格勒地区的空前大饥荒,造成150多万人死亡、140多万人撤离。然而,炸弹可以摧毁列宁格勒人的家园,但摧垮不了他们坚强的斗志。列宁格勒人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运输线,苏军死守拉多加湖南岸,打击纳粹空军,保护着一辆辆运送粮食、弹药的汽车通行,但还是有不少卡车掉进了冰窟窿。尽管这样,总算大大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困境,从而最终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人的企图。后来人们把拉多加湖称为列宁格勒的生命通道。几十年来,湖边常常能看到自愿前来凭吊烈士的人们。听完这个故事,我对看似平常的拉多加湖顿生敬意。于是便满怀敬意地与这个生命之湖合了个影</h3> <h3> 当天的晚餐是在湖边品尝当地名吃拉多加湖烤鱼。我们坐在岸边木制的平台上,听着孩子们的戏笑,沐浴着湖边的晚风,眺望着无边无际的水面,品尝着不曾吃过的怪味烤鱼,一天的疲劳便荡然无存。此时我想,人类原本应当如此和平地享受生活,何必要去刀兵相见,互相杀戮呢?</h3> <h3> 第三天,我们看完彼得要塞后来到了著名的涅瓦大街。这是我们在圣彼得堡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我年轻时曾读过果戈里在1835年写的小说《涅瓦大街》,小说一开始是这样描述的:"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至少在彼得堡如此。对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真是咱们的首都之花"。但在小说的结尾,果戈里先生又写了这样一段话:"可别相信这条涅瓦大街,一切全是欺骗,一切全是梦幻,一切都是表里不一的。"当然,这是说的涅瓦街的过去。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饱经300年沧桑、堪称世界建筑史上最有特色的街道。这条街道全长4公里,聚集了该市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食品店和最昂贵的购物中心,集中了18—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有各类教堂、名人故居和众多的历史遗迹,凹凸浮雕、塑像随处可见。放眼望去,两旁建筑不高,多为三、四层,颜色以米黄色为主,大量使用石料。壮美、古典的圆柱充分展现了18世纪欧洲风格的艺术特色。庄重严谨的俄罗斯古典建筑与奢华隽美的巴洛克式的装饰艺术交相辉映,设计风格和人们的审美情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到了晚上,华灯初上,天空显得更加幽蓝,喷泉河上波光粼粼,展示各类艺术的橱窗漂亮到极致,路边的歌手、画者等艺人尽情地各显其能,空气中漂着咖啡的迷人芳香……这里虽然不见了当年果戈里笔下的那些花花公子、大商巨贾、以及“经常在羽毛褥子和枕头上过日子”的贵妇人,但涅瓦大街留给我的印象依旧是繁华奢侈的。</h3> <h3> 晚餐后我们踏上了返回莫斯科的列车,躺在软软的铺上,我脑海里回放着此次圣彼得堡之行,生出无限感慨: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此生我也许不会再来了,但在我的心中已经铭刻下了这座城市,并将永远挥之不去。晚安,彼得堡,再见了彼得堡,愿你越来越美丽……</h3> <h3>下了火车,我们直奔红场、克里姆林宫而去。这是我们俄罗斯之行的压轴戏。人们之所以把红场、克里姆林宫作为俄罗斯之旅的必游之地,是因为她是个非常神圣的地方。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总统府。可以说,从13世纪以来,这里就与俄罗斯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因此,我是怀着崇高的敬意踏入这个神圣之地的。红场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宽阔宏大,整个面积大概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地面铺着长方形黑色鹅卵石,红场坐西朝东,最南端是瓦西里大教堂,北端是国家历史博物馆,西边背靠着克里姆林宫的城墙,紧贴城墙的南北中心线上是列宁墓,东边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国营百货商店—古姆商场,据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几乎世界上所有知名时尚品牌的踪影。这时正值上午10时,灿烂的阳光把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镀上了一层金。人们欢快地在镜头前摆出各种造型,原本不爱照相的我也在这里从各个角度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拍完照后我们便进入红墙,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座黄色的楼房,那里是游客绝对不准进的,因为它们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办公的地方。于是,游客们只好远远地举起相机,和这两座神秘的建筑合影留念。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是俄罗斯人民最值得骄傲的丰碑,是俄罗斯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也是全世界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宫内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最高的要数白墙金顶的伊凡大帝钟楼,里面存放着重达200多吨的钟王,与钟王相伴的是一尊40吨重的炮王。这里还有大片的花园,花草纷繁,林木葱翠,导游说,普京经常在这里散步,有一次竟信步走进红场,向游客们挥手致意。透过丛林的间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平坦的蓝球场大小的水泥地,那是普京的停机坪,据说为了防止堵车,他经常乘直升机上下班。顺着机场往下看,静静的莫斯科河就躺在我们的脚下,宛如一条蓝色的飘带。克里姆林宫的西边,是亚历山大花园,这里好像一座休闲广场,喷泉、雕塑随处可见,花园中的无名烈士墓庄严肃穆,燃烧着长明火的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这里站立着威武的俄军士兵,那天正巧赶上进行换岗仪式,使游客们大饱眼福。</h3> <h3> 整个参观结束了,下面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人们大都涌进了古姆商场,而我却又一次返回红场,面对克里姆林宫深深地陷入了沉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拿破仑曾经在这里狞笑着注视莫斯科的燃烧;列宁曾经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曾经在这里开展了自断手足的大清洗运动:赫鲁晓夫曾经在这里抗击了美国的冷战,戈尔巴乔夫曾经在这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叶利钦曾经在这里将普京送上俄罗斯的政坛中心;如今的普京先生又在这里立下誓言:给我20年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对此,我们当作如何评价呢?我想这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事儿,我不想、也无能评判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了俄罗斯人民的利益,为了世界和谐安宁,我衷心地希望俄罗斯这位昔日的老大哥能再展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