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輝書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徐景辉

<h3 style="text-align:justify;"> 徐景辉艺术简历</h3><h3 style="text-align:justify;"><br></h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徐景辉,北京人,1956年生,现为职业书法家北京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并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石景山区书协副主席,北京市职工文学艺术促进会理事,中国古文物收藏家协会理事并北京分会书法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96年获韩国釜山“国际美术人大赏展”书法唯一金奖;1998年入展“中国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中书协)并获“全国职工书法展”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04年入选首届“中国大字展”(中书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05、2009、2011、2012年分别入展“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2006、2008年分获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07年文联出版社出版《徐景辉书法作品集》;2009年获“北京市职工书画摄影展”书法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1年获“第八届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书法一等奖;2012年获神华杯“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书画大展”书法优秀奖(央视、中书协、中美协主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3年8月央网电视台《中国书画家栏目》编辑制作《徐景辉书法专题片》并在优酷网等网络播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3年11月石景山区文联主办展出“蘸墨释情怀·徐景辉书法艺术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4年元月山东日照市书协主办“徐景辉书法艺术展”并出版《徐景辉书法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4年6月,首钢集团主办“蘸墨释怀·徐景辉书法艺术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蘸墨释怀·徐景辉书法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5年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百名书画名人作品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6年7月旅游卫视《善行天下》播出“挥毫写心——徐景辉书法艺术”专题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17年4月、5月“徐景辉书法艺术”专题接连四期登载于《今日头条》并获点击率达9万余人次,全国网络好评300余条;</p><p class="ql-block">2020年入展“中正和合——西城區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全国书法展”。</p><p class="ql-block">2006年以来所带学生,有入中书协大展、省级展览、省级中小学生展览、区级展览者十数人,获一、二、三等奖者数人。其中有的已加入中书协、北京书协及区一级书协成为了其中会员,也有的已走上书法教师的队伍成为了那里的书法教学骨干。</p> <h3>▼(第一跋)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h3> <h3>▼(第二跋)兰亭帖当宋末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①,尤延之②诸公,其精识之尤者。於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③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④”,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⑤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h3> <h3>▼(第三跋)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清河舟中。</h3><h3>(第四跋)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h3> <h3>▼(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①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号东屏②)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③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④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h3> <h3>▼(第六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①,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县。廿六日早饭罢题。</h3><h3>(第七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h3> <h3>▼(第八跋)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①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急登舟解缆,乃得休。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h3><h3> (第九跋)东坡①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②,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③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h3> <h3>▼(第十跋)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①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十月二日过安山北寿张书。</h3> <h3>▼(第十一跋)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h3><h3> (第十二跋)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h3><h3>第十一跋)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h3><h3> (第十三跋)兰亭与丙舍帖①绝相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