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净土梵净山② 金顶好风光

川东人

<h3>从山脚到山顶,我走了足足四个小时,山顶的风光非常美丽,严格的说这不是山顶,应该叫做山梁。梵净山有两个山顶,一个是老金顶,另一个是红云金顶,这两个山顶就是长在梵净山顶的两座孤峰。</h3> <h3>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h3> <h3>对面岩壁中有一个洞窟,名叫“九皇洞”。</h3> <h3>九皇洞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之下,红云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h3> <h3>洞口石墙依石壁而建,洞门为块石砌成,扉崖的石墙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笔锋隽秀。</h3> <h3>入门可见一方整齐的天井,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h3> <h3>离开了九皇洞,我开始了登山的旅程。</h3> <h3>登山小道围着老金顶脚下盘旋前进,还没有到顶就把老金顶围着走了一圈。</h3> <h3>刚才还在阴面,现在又走到阳面了。</h3> <h3>登山道从此岩缝中穿过,看看这层层叠叠的沉积岩,就像一摞摞巨型书卷一样,这就是“万卷书”,这就是具有贵州特色的梵净山。</h3> <h3>这是黔山第一石。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人伸出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严寅亮(贵州印江籍人,书写“颐和园”匾额者)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h3> <h3>《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1000年历史的著名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h3> <h3>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h3> <h3>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十一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为争夺朱砂发生战争,明政府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h3> <h3>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h3> <h3>到老金顶的道路非常陡峭,越是离峰顶越近的时候,道路越是陡峭,这段路几乎是直上直下了,陡峭得异常了。</h3> <h3>尽管非常陡峭,但拦不住前来登顶的人群,人的好奇心有时就是一种动力,而且还是非常强劲的动力。</h3> <h3>从陡梯上爬上来,有一块平地,还有一个残存的寺庙遗迹,这里就是梵净山的果然古寺。果然寺是一处明朝遗留下来的寺庙残迹。</h3> <h3>梵净山顶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云雾缭绕。</h3> <h3>这段陡石梯爬上去,离山顶不远了。</h3> <h3>虽然老金顶山势陡峭,但是景区在道路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h3> <h3>这种沉积岩一直到山顶都是,而且越到山顶越有个性。</h3> <h3>老金顶虽然看似很高,但是真正爬起来也要不了多久,从山梁上的蘑菇石到这里,只走了半个多小时。</h3> <h3>终于到了老金顶,这个标志碑上显示老金顶海拔2494米。</h3> <h3>老金顶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由于老金顶上大雾笼罩,下面一片白茫茫的,站在山顶什么也看不见。</h3> <h3>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这个是老金顶上唯一的寺庙。</h3> <h3>燃灯古佛属过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因此又被称作定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h3> <h3>这就是寺庙里供奉的燃灯古佛。老金顶山顶地势窄小不平,能够建寺庙的地方并不多,能够在这里建一座小殿也非常的不容易。</h3> <h3>站在老金顶坑洼不平的山顶上,再看看山顶的燃灯殿,能把这崎岖不平的山顶建成一方乐土,真的很佩服这方土地人民的智慧。</h3> <h3>在山顶等了一会儿,云雾逐渐散去,山下的景色可以看见了。</h3> <h3>透过云雾,终于可以俯瞰到美丽的梵净山。</h3> <h3>不管老金顶还是新金顶,由于道路狭窄,同时游客众多,为了游客的安全,上山和下山分别是两股道,所以我下山走的是另外一股道,这是下山经过的一线天,实际上就是老金顶上的一条缝隙。</h3> <h3>下山途中经过万名洞,万名洞是石质山洞,有数万信士捐资修建和无数教徒投放自己和亲人姓名于此求佛保佑之意。</h3> <h3>明朝明然如泰大师是贵州佛教禅门宗擘,一生在梵净山弘扬佛法,后人在山上建了僧塔予以纪念。</h3> <h3>明万历四十六年,户部郎中李芝彦奉神宗圣旨撰写功德碑,称梵净山为“古佛道场”。拜佛台,参佛殿,诵经洞等等无一不印证着“古佛道场”的真正。</h3> <h3>现在的万名洞内挂了一些似神似鬼的神像,感觉宗教的气氛少了,迷信的色彩多了,估计这是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的到来,故意这样布置的吧。</h3> <h3>出了万名洞,再看群山美景,千层岩万层石,在这里成了梵净山的代表,让人们永远记得梵净山的独特风貌。</h3> <h3>根据梵净山的游览路线,我们从南边走上老金顶,然后从北边下来,两面景色差异很大,北边景色明显赶不过南边的美景。</h3> <h3>这是从老金顶下山经过的游客休息点,下山的游客可以到这里歇歇脚,游客可以在这里的观景台看看风景,但是整个建筑空空荡荡的,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估计是配套服务还没有跟上吧。</h3> <h3>回过头来再看看老金顶山峰全貌,游客们正沿着游览步道向红云金顶走去。</h3> <h3>前面就是梵净山最显眼的明星山峰--红云金顶,山峰下的寺庙就是梵净山上最大的寺--庙承恩寺。</h3> <h3>有的游客走到这里就犯迷糊了,我究竟是先爬山还是先进庙,这里是梵净山山顶景区的中心点,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h3> <h3>梵净山新金顶,也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又叫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h3> <h3>新金顶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奇险无比。</h3> <h3>这是站在山上回望老金顶的景色。</h3> <h3>这是红云金顶脚下的承恩寺全景。</h3> <h3>攀登红云金顶,需由右侧沿从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金顶是梵净山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品位高,绝世仅有。</h3> <h3>即使在这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地方,稍有一块平地就是一座寺庙,或者一所供人祭拜的场地。</h3> <h3>红云金顶的登山道可以用惊悚来形容,不但陡峭,而且也非常惊险,如果你有恐高症的话,建议你还是别去。</h3> <h3>站在登山道上俯瞰承恩寺,有一种坐在飞机上航拍的感觉。</h3> <h3>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h3> <h3>越接近山顶,道路也更加陡峭。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h3> <h3>梵净山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长4米,宽1米,是从50千米以外运来的块块巨石砌成,为明代所建。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h3> <h3>终于到山顶了,从山脚下的承恩寺到山顶,我用了仅二十来分钟。</h3> <h3>金刀峡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其上峡顶飞桥相连,险峻至极。古人的创造让红云金顶更加的绚丽多彩,也更加的神秘。</h3> <h3>红云金顶海拔虽然只有2336米,比老金顶低了158米,但是新金顶更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比老金顶更加险峻,更加美观。</h3> <h3>站在金顶天桥上,脚踏金刀峡,峡口处蓝天白云,下面深不可测,此刻好似在云间。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h3> <h3>由于红云金顶名声在外,来这里观摩和游览的游客非常的多,与老金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h3> <h3>山顶虽然狭小,但在这一亩三分地的山顶上,桥梁、石梯、寺庙、广场应有尽有,宛如一个小集市。</h3> <h3>红云金顶分东西两座山顶,中间由天桥相连接,西面建有释迦殿,东边建有弥勒殿。两殿相对,香烟缭绕。由于山顶风大,寺庙门前都建有挡墙,用于遮挡大风。</h3> <h3>这是东边的弥勒殿,里面供奉弥勒佛,梵净山是弥勒佛的道场,因此此山可以没有其他佛像,但必须有弥勒佛像。</h3> <h3>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h3> <h3>弥勒殿外的小广场,既可以休息也可以观景。</h3> <h3>山顶上原有的石峰全部保留,这些突出山顶平台的岩石,失去了以往的险恶霸气,成了游客遮风挡日的屏障。</h3> <h3>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h3> <h3>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莫不虔诚跪拜。</h3> <h3>金顶上的弥勒殿和释迦殿都始建于明朝,几百年来香火旺盛,是这方山民思想的寄托,成了一方山民的神山。</h3> <h3>站在观景台的悬崖边沿,倾听古老的传说,欣赏白云下面美丽的梵净山风光,这种神仙似的生活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在梵净山。</h3> <h3>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h3> <h3>当宋代的第一个来到梵净山的和尚,是被梵净山自然风光所震撼,不自觉被它的神奇所牵引,顿悟了佛家真理,才决定留在这里,才有了现在香火鼎盛的梵净山。</h3> <h3>挡墙内,红云金顶西端的释迦殿,透着神秘的色彩。</h3> <h3>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h3> <h3>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h3> <h3>明朝万历皇帝之所以要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寺庙),是鉴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因长年战乱而日趋衰落破败。</h3> <h3>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h3> <h3>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h3> <h3>梵净山的声名早已传入了南京、北京,倾动了13个行省的地方长官。</h3> <h3>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h3> <h3>从红云金顶下来,来到了梵净山上最大的寺庙承恩寺。</h3> <h3>首先来到了天王殿,这是所有正规寺庙的规格。</h3> <h3>天王殿内两边供奉四大天王,中间坐的弥勒佛,这几乎是所有寺庙的建制。</h3> <h3>穿过天王殿,上几级台阶就是大雄宝殿,这和其它寺庙不一样,按规矩天王殿后面是圆通殿,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圣殿,但是这里省略了,估计是因地势的原因。不过金顶上面有一个观音洞可以弥补这个遗憾。</h3> <h3>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于贵州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佛教五大名山”梵净山的承恩寺始建于明初,2009年在原遗址上重建,2011年完工,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h3> <h3>承恩寺俗名“上茶殿”,正殿面阔13.7米,进深9米,石墙厚0.5米,残墙高2米,殿门尚完好,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土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建筑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始建于明初。现仍未完全修复。</h3> <h3>重修后的承恩寺,最大的建筑就是这大雄宝殿。</h3> <h3>大雄宝殿建筑雄伟壮观,殿内佛像慈祥庄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h3> <h3>从承恩寺看红云金顶,就像一根佛祖伸出的大拇指,这是在告诉世人,这里就是梵天净土的佛教圣地,这里就是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h3> <h3>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h3> <h3>梵净山的闻名起源于佛教,佛教也借梵净山生辉,因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所以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h3> <h3>由于梵净山禁止进行非环保的建设,山上没有旅馆酒店,人们在山上只有自带干粮,住宿只有自带帐篷,因此山上条件非常艰苦。</h3> <h3>在游览了山顶所有景点后,我决定乘坐索道下山,如果原路徒步下山,估计也要三个多小时,而且这样身体会更加疲乏。</h3> <h3>由于有了坐索道下山的决定,所以下山一点也不着急,尽情的在山上慢悠悠的行走,仔仔细细的欣赏梵净山的美景。</h3> <h3>路边有一座凉亭,可以在这里小憩,不过这个凉亭和常见的凉亭不一样。</h3> <h3>这座凉亭名叫龙凤亭,是一座三角形的凉亭,只有三根柱子,这种造型我还是第一次看见。</h3> <h3>继续下行来到了静心池,路边塑着一尊观音菩萨的雕像。</h3> <h3>念佛人,要心静,静心念佛静心听;</h3><h3>心即佛,佛即心,成佛无非心静定。</h3><h3>自古朝山拜佛之人,上到此地,皆饮泉洗面,排出杂念,以示虔诚与静心。</h3> <h3>离开梵净山之前,再看一眼红云金顶。</h3> <h3>上山走了四个小时,下山乘坐索道也就二十分钟左右,终于下山了。</h3> <h3>在山下乘坐景区交通车,一会儿就来到景区大门。</h3> <h3>当天下午在梵净山下的太平镇乘坐公交车,终于在五点钟赶到了贵州铜仁市火车站,在这里乘坐晚上八点到重庆的火车,我的海南广东贵州三省游终于结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读书给你知识,旅行给你胆识,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你才是真正的旅游达人。感谢大家观看我的旅游纪实文章,请继续关注我的美篇,我将向大家继续奉献出我的下一次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