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鲁山两日自驾游(上)

道法自然

<h3>  今天是6月29日,周六。本周末计划同妻自驾游淄博市“博山”、鲁山一带。之所以有这次自驾游,一是池上、鲁山一带风景秀丽,是我多年来经常去的地方,值得再去逛逛;二是前段时间,看到一曾去过博山陶瓷市场的朋友发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用废陶缸罐垒砌的老墙体,觉得很好看,想去现场看看。</h3><h3> 吃罢早饭,驾车出行……</h3> <h3>过齐鲁嵩山,经三岔,现到璞丘岭隧道,一路穿行林海,爽!(S327过三岔后便进入林场)</h3> <h3>正是采荆花蜜的时节,路边不时闪现成队成排的蜂箱及蜂农忙碌的身影。</h3> <h3>到了王疃村。这一带山野、乡村风景秀丽,是我钟爱的游玩地,多年来经常来此一逛。</h3> <h3>池上的桔梗多年就很出名,出口日本、韩国。近几年这里的各种桃,特别是猕猴桃又驰名遐迩。去年我们到附近的轿顶山、大寨山徒步时,在一崮山半山腰的石龛中遇一很小的庙,里边供奉着齐天大圣孙悟空,有友开玩笑说,应该好好供奉孙大圣,这几年猕猴桃给这一带的老百姓挣了老鼻子钱了🤓️</h3> <h3>路两边全是猕猴桃桃园。</h3> <h3>在路边的停车场有棵大树,树荫下喝茶休息一下。</h3><h3>九十年代,曾看过一个电影译制片《鹰冠庄园》,欧洲的,记不清那个国家的了,讲述的是,在海边一旷谷中,满是葡萄园,一座酒堡,一家人家发生的故事。鸟瞰(如飞翔的山鹰)那葡萄山谷,很是壮观!现在突然有点置身其中的感觉😊️</h3> <h3>抬头即是二郎山,多次路过,每次都不止看一眼,因为高耸山巅的红色庙宇很好看,像武当山上的一样,建在山峰顶上、悬崖峭壁上,但从未上去过。今天定要上去看看。</h3> <h3>从刚才休息的停车场沿S327前行十几分钟,左转有一道路,驱车直达近山顶。可惜,大门紧锁,又没进去,只在外边拍了几张照片。</h3> <h3>网络:二郎山,又称长寿山,座落于博山区源泉镇,海拔379米,南北走向。二郎山东依淄水河,南接金银山,北傍源泉村,悬崖峭壁,傲然凌空;南部地势渐低,坦荡宽阔。从北望去,主峰山形下圆上尖,呈圆椎状,宛若从淄河上游飘流而下的一枚顿大无朋的碧螺。山上松柏葱茏,古藤盘垣,庙宇林列。《续修博山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记载:“二郎山,县东南五十里,泉河头北岸,山小而圆,秀杰独起,中多林木。”</h3> <h3>东望,鹿角寨高耸天际。</h3> <h3>在二郎山上西北望曾经驴行过的岳阳山。</h3> <h3>岳阳山前怀的北崮山村,楷模焦裕禄的故乡。</h3> <h3>致敬!后天是7月1日,党的生日,现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h3> <h3>小时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日本侵略中国后,民不聊生,其父被逼上吊。</h3> <h3>由于生产陶瓷、玻璃的材料矿产富集,博山地区工业起步发展较早。</h3> <h3>村内北望岳阳山。</h3> <h3>村中好多老房子都建的很讲究。由此观之,北崮山村以前是一个“家底殷实”的村庄。</h3> <h3>现在是美丽村庄,村内收拾的非常整洁,不愧是“美丽乡村”!</h3> <h3>在去参观焦裕禄故居的路上,遇一老宅,看门口那“制式”似乎像曾经的教堂,匆匆问了遇见的一位大嫂,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h3> <h3>焦裕绿故居</h3> <h3>焦裕禄小的时候,家境殷实,他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并受过良好教育。</h3> <h3>老者是焦裕禄的侄媳妇儿。同老人聊天知,她结婚时就结在这院内西屋内,现同老伴住西北角的北屋内。</h3> <h3>爷爷辈上曾兴隆过,那时买的别人家的这房子。</h3> <h3>农耕家什儿。知道图中标记的叫什么吗?这就是油篓,油篓寨的“油篓”就是这两个字,意思是像油篓样子的山寨,像吗?好多年轻人可能没见过。</h3> <h3>淄博境内有两条河,孝妇河和淄川河。</h3><h3>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山东省博山区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经过建设整修,集声光电动功能塑制《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整补描绘殿字,更新石阶,重砌南道,新植花草,增添钟楼,装点茶室,占地3660馀平方米,颜文姜祠是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物规矩严谨,金玉交辉,华丽中透着古朴,优美中伴着刚健,充分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技巧。</h3> <h3>颜文姜祠是我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h3><h3>了解中国孝文化的地方,博山人的骄傲。</h3> <h3>灵泉--又名孝泉。闻名遐迩,被咏为“笼寒泉万古声”,位于香亭和正殿之间,瓮石为池,深三米,正方形,四周雕栏环抱,柱头狮、兽、莲等石雕颇精,旧时,泉水自正殿殿基下涵洞涌出,甘冽清冷,荇藻郁茂,常年不竭,是孝妇河之源。池北正殿台基中嵌一石碑,题云: " 孝妇河名自古今,泉头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甘霖,洗尽人间不孝心 " 道出了博山一带自古以来敬老爱幼的朴厚民风。<br></h3> <h3>金代壁画墓,1990年由神头北端(旧称奶奶林)迁来此地保护。</h3> <h3></h3><h3>到山头古窑村观看“历史”。</h3><h3>山头村位于博山城的东南部山头镇,博(山) 沂(源)公路由村中穿过。该村南部地质为奥陶系、其它均为石炭系。土壤多为褐土和白炭土,北部多为黑土。该村历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驰名中外的博山陶瓷厂。美术陶瓷厂都设在这里。镇属陶瓷厂有山头陶瓷厂、山头美术陶瓷一、二、三厂。</h3><h3>历史:数百年前,孝妇河畔,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喧嚷的里弄,通红的窑火,汗流浃背的工人,把一件件精美的白釉黑釉茶末釉雨点釉,从窑炉搬出,通过独轮车穿过狭长的古巷,将精美的瓷器通过水陆运往世界各地。(图片来自网络)</h3> <h3>一“雨点釉”工场。<br></h3> <h3>黑梅</h3> <h3>生产车间</h3> <h3>半成品</h3> <h3>工作现场</h3> <h3>样品间</h3> <h3>以前磨料的石碾。与我们磨粮食的碾不同,这碾的碾砣子在石槽子里,当然被磨的料也在石槽子内。</h3> <h3>馒头窑示意样品。</h3> <h3>推板窑老窑,非样品,原实用窑遗址。</h3> <h3>开始进村逛街</h3> <h3>拥有一个愿意感受美的灵魂,即使花很少的钱,也一样能够触摸天地山水大自然的魂魄,这是个人的幸运!</h3> <h3>走进狭窄的古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用匣钵垒成的房屋和院墙,成了陶村的一道风景。</h3> <h3>千古事,云飞烟灭。</h3> <h3>门口挡墙。</h3> <h3>极讲究的屋山</h3> <h3>追求美感的陶工匠人,将住房做的除满足了居住功能外,观赏美感也非常好!</h3> <h3>山头村孙家园窑,六行十二柱。建设年代:清代。</h3> <h3>明清建筑</h3> <h3>白衣庙窑炉。山头圆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很多都完好保存至今,其中宋家窑、侯家窑、李家场李家窑、孙家园孙家窑等清代和民国时期代表性的20余座陶瓷古窑都位于河南东村。目前黄崖根和白衣庙窑炉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古窑剖面</h3> <h3>蹭破墙皮就露出“文物”。</h3> <h3>到处是“秦砖汉瓦”。</h3> <h3>古窑上长出的古树。</h3> <h3>古街</h3> <h3>古老与现代。</h3><h3></h3><h3>博山一千八百多年制瓷史,是一部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千年窑火,永燃不息,焰火中延续着中华符号的血脉,连接着万里丝路,闪耀着古老中华的文明之光。</h3><h3>(博山距旱码头――周村古商城仅几十公里,博山陶瓷经由旱码头销往世界各地。)</h3> <h3>淘得宝贝。在老市场的“破烂”堆里淘得,据主人讲是八十年代产品。</h3><h3> 另注:美篇中部分图片和文字摘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见者斧正。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