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对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了解很少,只知道他是党员,是村里的大队长、村支书,知道他为把马家村建设成美丽的乡村所做的一切。读了姑父郑丕镁、姑母马秀玲所作的《听母亲说哥哥腿上的伤疤》,终于对父亲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衷心感谢姑父、姑母为我们兄妹提供这份珍贵的家史资料!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传承家风、家道,我就把这篇文章录入到了我的美篇。</p> <h3> 奶奶和我父母的合影照片</h3> <h3> 父亲和我女儿在枣庄公园的合影照片</h3> <h3> 父亲和我妹妹、女儿在济南的合影照片</h3> <h3> 全家福合影照片</h3> <h3> 我们父亲过生日时的合影照片</h3> <h3> 父亲的伤残军人证</h3> <h3> 父亲的退休证</h3> <h3> 姑母马秀玲和姑父郑丕镁的近期照片</h3> <h3> 听母亲说哥哥腿上的伤疤</h3><h3><br></h3><h3> 马秀玲口述 郑丕镁撰写 </h3> <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马耀东比我的年龄大得多。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哥哥高大强壮的体魄,朴实而憨厚的脸庞,看见我总带着微笑。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哥哥对我那么亲、那么爱。我对哥哥也十分的钦佩和敬重。每当哥哥回家来,我就跑过去拉着他的手,靠在他的身上,坐在他的腿上,问这问那。好像哥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有一次,哥哥坐在板凳上卷裤腿,我突然发现他的腿上竟有一个鸡蛋般大小的坑。我用手摸一摸,问他:“这是怎么了?疼不疼?”哥哥却漫不经心的说:“这是鬼子用枪打的!”我不解的问:“是哪个鬼子?”哥哥说:“日本鬼子。”我虽不懂这日本鬼子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但,我知道肯定是坏人,是最坏最坏的人。坐在一旁的母亲见我去摸哥哥腿上的伤疤,就像用刀剜他的肉一样,一阵刺痛。她赶紧用手把我拉过去紧紧抱在怀里,我用不解的眼光看了看母亲。她那屡经风霜深邃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晚饭后,要睡觉了,我躺在母亲的被窝里紧紧搂着她的脖子。又开始问她:“哥哥的腿......。”母亲拗不过我,见我求知若渴的样子,从那时候起,她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河水一样,一泻千里,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的讲起了哥哥抗日打鬼子负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说。你哥哥参军打鬼子时,还没有你。日本鬼子来我们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遭大罪了。村里组织了民兵。保卫村子,保卫麦收、秋收。你哥哥是积极分子,各项工作都跑在前头。他站岗放哨很勇敢,很能吃苦。后来他加入了共产党,工作更积极了。那一年(一九四五年),村里开展大参军运动。你哥哥连给家里说也没说,就报名参军了。你爹找上你大爷、叔叔给他说,不让他去,他说什么也不听。第二天就戴上大红花,村里敲锣打鼓,送他们参加了杨国夫的部队。那时候参军打鬼子,整天行军打仗。吃住没有一个准地方,也无法给家里写信报平安,我和你爹可担心了。有部队到咱们这里来,我就去打听,有没有你哥哥的信。</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你哥哥参军大约半年多的时间。村里接到了上级的信,说你哥哥在参加寿光田柳庄战斗中负了伤。我一听真急坏了,非要去看你哥哥。村里找上人陪着我,让我骑上一头小毛驴,直奔寿光县田柳庄。大约走了一整天,来到一个村子,这里有很多八路军战士。我就去问一个手上包着白纱布的小战士:“你认识马耀东吗?”那个小战士说:“我认识马耀东,我和他一块儿负的伤,我领你去找他。”那个小战士在前边一溜小跑,我在后迈着一双小脚紧跟着。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你哥哥了,他正躺在病床上。我急走几步双手抱起你哥哥的头,欲哭无泪,心痛极了。嘴里嘟囔着:“这咋办,这咋办。”你哥哥睁开眼,见我到来高兴的不得了。他平时不爱叫娘,也大声地叫了一声:“娘!”两眼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也不管别的,赶紧问你哥哥:“伤哪里了!”你哥哥说:“腿!”我掀开被子,看到你哥哥的腿上包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你哥哥详细地向我说了他负伤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你哥哥说:“这一仗是在寿光田柳庄打的,有六千多人参加。战斗很激烈,打了十几天。消灭了很多汉奸和鬼子。在打扫战场时,有一顽抗的日本鬼子,从一所房子里向我们开了枪。那枪子是先打伤了天津的那个小战士的手,然后又打伤了我的腿。那颗子弹还留在了我的腿里”。</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你哥哥住的地方不是医院。是距离田柳庄很近的一个临时包紥所。因为缺医少药,许多伤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特别是一些重伤员,因得不到救治而牺牲。母亲说,你哥哥住的病房里有二十多个伤员。我去的那天夜里,有一个重伤员突然大声说,我是**地方的,我叫**名字,恳求活下来的战友,将来给我的父母捎个信。还有一个说,战友们,我死后你们要多打鬼子,替我报仇。当天夜里就牺牲了。听着看着这些重伤员就这样失去了生命,我心里难过极了。你哥哥的伤比起这些人来是轻伤员,所以第二天就搬到了另外一间病房去了。母亲说,我去看你哥哥这两天,部队的首长还抽时间去看望了我。介绍了你哥哥在部队的情况,还表扬了你哥哥,说你哥哥打仗很勇敢,尊重首长,服从指挥,乐于团结战友帮助战友。特别是在这次战斗中,他和他的战友们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战斗任务。他这次负伤,是为打败侵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部队准备为他们请功。部队的首长还劝慰我不要着急,一定能把他的伤治好。还说,他很快就要向后方医院转移了。再说,这里也不太平,垂死的日寇不时的派飞机在这附近轰炸,劝我早日返回家乡去。我听从部队首长的劝告,为避免再给部队添麻烦,我就回了家。因为家里还急着等我的信。</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说,大约三个月后,你哥哥被人送回家养伤。虽说你哥哥的伤口已经愈合,但走路还不行,需要拄着双拐。你哥哥讲了他向后方医院转移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你哥哥说,娘离开包扎所回家的第二天就来了很多担架。开始向后方医院转移。日本鬼子不甘心失败,天天派飞机到处骚扰、轰炸。在我转移的路上就遭遇了三次敌机。敌机发现路上有人,就疯狂的用机关枪低空扫射。抬我的担架有时跑到了树林子里隐蔽,有时来不及,抬担架的老乡就趴在路旁。我走不了路,只得躺在担架上,眼看着敌机俯冲而来,闭上眼睛听天由命。后来我与抬担架的老乡熟悉了,我把慰问品送给他们吃,送给他们用。此后,再遇敌机,他们就早早把我隐蔽起来。大约走了三天才赶到医院。在给我做手术时,医生发现我的伤口化脓。从伤口处竟掏出了许多蛆,所以愈合后留下了这样一个深坑似的伤疤。我的腿也留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寿光县田柳庄,处于我八路军胶东区通往渤海、鲁中等解放区的交通要道上。日寇以日伪军第三方面军军长、汉奸头子张景月率部主力马成龙旅驻守。从而截断了我八路军几个解放区之间的联系。田柳庄是日伪中心据点,守军兵力一个旅两千多人。设防坚固。该庄内外城墙上均修建了十八米高的三层大碉堡。</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七月,我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根据山东军区关于发动夏季攻势的作战部署,决心集中所属兵力,在胶东军区部队一部的配合下,发起了田柳庄战役。七月三十日,渤海军区七千余人冒雨开进完成了对田柳庄的包围。军区直属团和特务营担任主攻。教导团、第二、第五军分区的独立团,胶东军区炮兵营和地方武装,担任打援和机动作战。我攻击部队扫清外围据点后,在数千民兵和民工的配合下,在田柳庄周围构筑了封锁沟、碉堡等工事。与日伪军形成沟、堡对峙。八月三日,渤海军区炮兵团对田柳庄敌外围工事进行了破坏攻击。主攻部队攻占外墙碉堡,并进行坑道爆破。八月七日,部队攻占了庄东南和西北角外墙支撑点的两个大碉堡。尔后,与日伪军展开反复争夺。激战数日,打退日伪军数十次反扑。占领了外墙全部工事。汉奸张景月急调四千多人向田柳庄增援。均被渤海军区打援部队击退。张景月又派一个团的兵力,从庄南门增援。我八路军攻击部队放其先头部队进庄。将其大部截于庄外予以歼灭。之后,从临淄等地增援的日伪军也在北岭村被我八路军打援部队击退。八月十三日,渤海军区部队发起总攻。突破内墙工事,攻入庄内展开巷战。日伪军数度从南门突围均被击退。日伪军见待援无望,纷纷缴械投降。汉奸头子张景月率残部从尚家庄向南逃窜。此次战斗,我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两千五百余人,解放了寿光外围大片地区,打通了我渤海军区与胶东军区、鲁中军区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说,你哥哥把伤养好以后,由于腿部伤残,不能继续留在部队,就退伍在家。你哥哥是共产党员,村里各项生产、支前工作,他都积极参加。一九四七年你生人的那一年,咱们这里解放了,你哥哥积极参加土改运动。斗地主、分田地。村里各项工作轰轰烈烈。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之后,你哥哥工作的劲头更大了。当时,咱们这里由于连年战争不断,家家户户没吃没穿,生活相当困难。政府号召生产自救。分到地的贫下中农们,精耕细作,地里庄稼长得很好。家家户户看到缸满囤流的粮食,喜得合不拢嘴。后来,村里建立了互助组,又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你哥哥开始在村里负责,从那以后你哥哥更忙了。白天生产,晚上开会。他办事认真,断事公平、公正。他清正廉洁,从不沾集体点滴利益。他对人和气,团结邻里。在村民中威望很高。后来,你哥哥被政府定为革命残废军人,享受着国家和人民给予他应有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我敬爱的哥哥,他为祖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流血负伤。他离开了同日寇拼杀的战场,但他没有停止战斗,他又在农村工作,在经济建设的新战场上继续战斗,为党为人民再做贡献,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真是人世间最好的哥哥,是一位真正的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战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