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与“大问题”同行的历程中:对“大问题”有过“仰望星空”的神秘,有过“穷波讨源”的研究,有过“豁然开朗”的领悟,有过“脚踏实地”的实践 , 终有“硕果累累”的成绩 ,仍会“不忘初心”的前行。</h3> <h3> 我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每一堂课中,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本学期确立的小课题“多元评价策略”。</h3> <h3>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评价的关注点和方式是什么?我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h3><h3></h3> <h3> 过程性评价推进课堂发展和学生学习积极性。</h3> <h3>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进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h3> <h3>课堂评价</h3><h3>一、引导性评价,让思维深下去。</h3> <h3>案例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h3><h3>通过生生互评,教师引导评价及建议,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圆柱组成及特征,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利用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推测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h3><h3><br></h3> <h3>案例2:讲题的张敬轩,是我们班的后进生,基础很差,但我发现他的数学思维很好。刚开始让他站起来讲题总是磕磕巴巴,直着急却说不明白。我安慰他不着急,引导他让思维慢下来,语言跟着思维走,并示范他说不明白的地方该怎样讲。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锻炼,现在他已经能经得起同伴儿的考问。</h3> <h3> 并且一有机会他就争着来讲题。同时数学成绩由原来的四五十分提升到六七十分。</h3> <h3>二、鼓励性评价,让认可成为学习的动力。</h3> <h3>1、老师的鼓励性评价</h3><h3>案例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鸽巢问题》</h3><h3>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肯定、鼓励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学生在积极开动脑筋,尝试解决问题,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培养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同时我还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h3> <h3>2、同伴间的肯定评价</h3><h3>案例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3页6题</h3><h3>在小老师在分享想法时,同伴给予肯定评价。</h3> <h3>在倾听与思考中,思维碰撞。</h3> <h3>案例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4页8题</h3><h3>课堂上捕捉到孩子们互相争论、质疑、评价的过程,数学道理在互相博弈间理清楚,让“模棱两可”变为“一清二楚”。</h3> <h3>三、鞭策性评价,让每个人有目标、有追求。</h3><h3></h3><h3>每天课前三分钟计算,量化表进行周评、月评,奖罚分明。</h3> <h3>对一些学习上有较大困难的孩子,当他们小有进步时,我给他们一定的奖励(一张奖状、两支笔...)。也许,一份小小的奖品就是对他进步的最大肯定。同时,我还给孩子提出下一步的要求。</h3> <h3>课题研究我一直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