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1> <b>金 寨 行 思</b></h1><h3></h3><h3> ♥ 一封家书</h3><h3><br></h3><h3>老爸老妈:</h3><h3> 我现在是在安徽六安金寨县。二老惦记着大别山的茶叶,我已经买了六安瓜片,你们一定会觉得香,更想大别山。我们老家在大别山东麓,老妈说曾在大别山里帮佣,不会是金寨吧?金寨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大别山腹地。1932年建制,始名"立煌县",1947年改称"金寨县"。老爸说,当年你和前后村的四个小伙子参加新四军打鬼子,你们五个放牛娃出身跟随队伍转战安徽、苏北,又打到鲁南。解放战争,你说打枣庄牺牲一个老乡,打孟良崮又牺牲一个。还说,其中一个姓田(田瑞世)的老乡渡江后打舟山,再参加抗美援朝,后来转业去了金寨,他比你大一岁,如果活着,应该95岁了。老爸,我敬佩你们,你们当年是提着脑袋干革命的,没有你们,哪有新中国!哪有我们的今天!这次我是带着你的任务去的。你说你老了,走不动了,叫我当你的眼睛,代你好好看看金寨,看看大别山...</h3><h3><br></h3><h3> 爸妈,儿是第一次去金寨。临行前,我做了点功课。金寨县,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1924年,我党就在金寨建立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1929年5月和11月,我党在这里发动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三十三师,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显赫功勋。爸妈都会哼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这首著名的红歌就起源于立夏节起义后的金寨,歌词作者叫罗银卿,是金寨斑竹园佛堂坳小学的党员校长。金寨,是响当当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我是带着崇高的敬仰走进这块红色土地。</h3><h3><br></h3><h3> 儿这次红色之旅是随"镇江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忆军缅怀团"去的。我们这个团的父辈和你一样,都是老革命,都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爸妈,这次出行,我和小高两个打呼噜的人同住一室。我俩互送如雷的鼾声,也互送故事,小高讲了他家的传奇故事。爸妈,你们信不?小高他爸11岁就参加了新四军。我惊讶,小高就给我看一张老照片,几个新四军中,有个穿军装的孩子,那就是他爸,好似新四军中的"小兵张嘎"。小高还告诉我,他的姑父戴啟华是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革命几十年后,这位红军烈士魂归故里,长眠在金寨烈士陵园。</h3><h3><br></h3><h3> 爸妈,我们用半天时间参观金寨红军广场、烈士陵园、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和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这几处圣地都集中在金寨县梅山。在烈士陵园正门入口,我们缅怀团全体成员拉开横幅合影,然后沿着百米慢坡和台阶,来到烈士塔前。烈士塔坐北朝南,塔高24米,气势磅礴,寓意金寨县在1924年建立党组织。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浮雕,上方镌刻着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背面有反映金寨县革命斗争史的碑文。纪念塔周围是花岗岩铺就的2500平方米"红军广场",可供万余人凭吊先烈。我沿着广场栏杆四望,近看翠绿,远观青黛,史河在梅山脚下流淌。老爸,你说田伯伯上世纪五十年代写信告诉你,金寨建了一个梅山大水库。没错,这清澈宽阔的史河水正是从梅山水库流出的,穿过金寨山区新城,北向汇入三河尖。据说梅山水库竣工于1956年,总控制流域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占史河流域总面积的41%,河润金寨,恩及八方。爸妈,我是没时间去看梅山水库了,我们抓紧瞻仰厚重的红色文化。</h3><h3><br></h3><h3> 由烈士塔拾级而上约百米,便是红军纪念堂。它位于烈士陵园的中央,外形设计成红军八角帽式,寓意红军精神永放光芒。"回"字形布局,祠堂建筑风格。大门上方"红军纪念堂"由金寨人洪学智将军题写。堂内两侧长廊陈列有领导人和老红军题词的碑石。正厅陈列着老红军照片、刻名、红军群像的雕塑以及在金寨组建和战斗的十一支红军队伍序列表。老爸老妈,你们或许不知道:金寨红军纪念堂是全国唯一专门祭奠为创建共和国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老红军的神圣殿堂。</h3><h3><br></h3><h3> 红军纪念堂东面有洪学智将军的墓。纪念堂后身40米的西南山坡上是烈士陵园。据我所知,我们忆军缅怀团中,傅福的父亲傅绍甫将军是金寨人,现在安息在金寨烈士陵园。红军陵墓大多是花岗岩结构,一层层排列,庄严肃穆。高大的墓碑上记录着每位将士的革命道路和丰功伟绩。他们将流芳百世、万古长青。缅怀团中,还有三位的父亲是战斗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老红军,他们是常玉清将军、王世仁将军、张潮夫将军。老爸老妈,金寨县不愧为红军故里,将军摇篮,一个不太大的县,竟诞生了59位共和国将军。不仅如此,金寨还是革命烈士英勇献身的热土。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我又一次被强烈震撼。我看到一面墙,一面嵌着黑色大理石的长长的墙,大约五六十米长,墙上密密麻麻刻着金寨县革命烈士名录。我们中有人不惜时间和耐心,仔细数名录,共有11000名烈士。这只是在册烈士。据不完全统计,金寨为革命牺牲了8万多人。这是多么庞大的刻骨铭心的数字!拿小高姑父戴啟华家来说吧,大革命时期,戴啟华是金寨某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转移后,他一家十多口人,老少全被白匪还乡团杀掉,只有妹妹在外幸免于难。在数十年的革命疾风暴雨中,金寨十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征战,领导人民群众不顾一切为革命,舍生取义求解放,坚持28年红旗不倒,贡献巨大。爸妈,习近平同志2016年4月24日来到金寨,他郑重题词:"<b>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b>。</h3><h3><br></h3><h3> 老爸老妈,今天立夏,金寨烈士陵园和平宁静,可是在90年前的今天,这里爆发了立夏节起义,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所以,金寨的今天寻常又不寻常。我看到好多支像我们这样有组织的缅怀团瞻仰团,也有络绎不绝的散客。有军人,有老百姓;有专人搀扶的老人,也有怀抱孩子的年轻人。我在想,大家到底为何而来?金寨,这块经典的红色板块,不仅是革命的老区,也变成怀旧的老区,经历过的人希望在红土地中找回曾经的战斗激情,没有经历过的人则试图通过它来了解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勇前行。老爸老妈,为儿这样想对么?夜已深,小高在沉睡,我也困了,作一首小诗结尾:</h3><h3><br></h3><h3> <b>立夏至金寨,似入英雄怀。</b></h3><h3><b> 寸寸山河血,抔抔赤魂在。</b></h3><h3><b> 将军五十九,万余烈士埋。</b></h3><h3><b> 红花簇高碑,青松墓前栽。</b></h3><h3><b> 饮甘扪心问,源泉岂可迨?</b></h3><h3><b> 是夜无鼾自,清梦忠魂来。</b></h3><h3><br></h3><h3> 祝老爸老妈夏日安好!</h3><h3> 儿 建国拜上</h3><h3> 2019/5/6夜</h3><h3><br></h3><h3>作者/邬建国(原镇江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h3> <h3>我和父母亲,摄于1971年。</h3> <h3>我的父亲</h3> <h3>我和老母亲</h3> <h3>我和”金寨行”同室朋友高庆原。</h3> <h3>谢谢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