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栖居地

千山暮雪

<h3> 心灵深处,除了我的家乡,还有一处地方,每每提起她的名字,听到或看到与她有关联的人和事,便使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亲切感和莫名的伤感掺杂其中……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第二栖居地,有西部明珠之誉的大美阳邑!在这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我和我的战友们在这里并肩作战苦苦奋斗了十几个年头……<br></h3> <h3> 那一年,大学毕业,第一次踏入四中大门,就被镶嵌在教学楼上的金色标语“怕苦累莫入四中,图轻松另寻他门”所吸引。</h3><h3> 这是一种多么豪迈多么激昂的气概啊!有力地表露出四中的办学决心和她的战斗力。这是一所新生的学校,而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年轻力胜激情四射,干劲儿十足。这种口号,符合当年的心劲儿。</h3> <h3> 还记得,第一次去校长室报到,我不敢敲门,站在门外面喊“报告!”</h3> <h3>  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被“委以重任”,一个班语文兼班主任,还有三个班的政治。“怕苦累莫入四中”,对于学校的安排我欣然接受,并且全力以赴去执行自己的使命。四个星期学校才放一次假,我们工作起来连轴转,陪操,查寝,备课,听课,上课,值班,听会……学生的衣服破了,老师来缝;学生生病了,老师负责给学生找医生看病,并且安排生病孩子的伙食;学生打架了,老师来调解……一天的工作时间十四个小时之久。自己本身还是个孩子,刚离开妈妈就要做一群孩子的“王”。而这个“王”的宗旨是“教育即服务”。</h3><h3> 也可能是年轻力胜,也可能是精神力量比较强,也可能是没有时间,我上班一年居然没有生过病,更别说因为什么事情而请假……</h3><h3> 那个时候,学校的配套设施还不齐备,晚上上厕所还得跑到操场厕所,操场紧邻河滩和庄稼地 。半夜里几个人一起去厕所,有时候还会撞见野兔、田鼠、猫头鹰……</h3><h3> 条件差,我们不觉得苦,操场上回荡着嘹亮的“军中绿花”,教室里时常响起欢快的“捉泥鳅”……</h3> <h3> 每周一,四中师生都在国旗下宣誓∶“我宣誓,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为实现理想而来,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宣誓完毕!”</h3><h3> 每年国庆节前夕,学校都有一次迎国庆演讲比赛活动。裁判队伍中,其中有一人,就是我。</h3> <h3>  寒来暑往,送走了第一届毕业生。四中年轻的同事们这时候也陆续成家立业,而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不久,同事们从学生宿舍搬出来,都住进了教师公寓。</h3><h3> 干净舒适的四中公寓楼是同事们休养生息的快乐老窝。</h3> <h3> 时光飞逝,四中子弟也一天天长大。校园外面的河滩,干枯的河床,是孩子们寻找宝藏的乐园。  </h3><h3> 夏季的河滩比较的有趣,雨后会出现小河,河水冲刷过的河卵石洁净而光滑。</h3><h3> 枯寂的河滩馈赠给孩子们无限的欢乐,但河滩也曾经给我们的生存带来过威胁。 那一年7.19连续两天的骤雨,使东风水库库存超标,大水库开始泄洪。而住在河滩边缘的我们,深感局势危急。滚滚涛涛的洪水顺着上游奔涌而来,把河岸边的庄稼都冲走了。而雨依然执着的下着,到了傍晚,下的更来劲了。公寓楼停水停电,上级领导发来指示让大家迅速撤离。但是,如何撤离,撤离到哪里,又是个问题。有几名同事开车还没走出校门口,又沿途折回,因为雨水加积水淹没车轮根本无法前行。天色已黑,大家聚在一起,神情凝重地商讨对策。有位年龄大点的老师发表观点,说∶“我站在五楼已经看过了,洪山虽猛,但离防水坝尚远,离我们的围墙更远。我们的外面有这双重保险,问题应该不大。当初建校时,既然敢选择这块位置,领导们应该早把应对措施准备好了。”……有人提出担心水库崩塌,大家笑了,说水库崩塌的话,逃到哪里也活不了啊。咱们这么多人,总有几个命大的吧。吉人自有天相。于是大家决定赌一把,一不做二不休,就在公寓等雨停。聚会解散前大家互道珍重,并相互叮咛晚上别睡太牢,一旦洪水漫过来了,先逃命,往高处走……雨,一夜未停。战战兢兢地过了一夜,第二天凌晨,雨停了!不久,久违的太阳慢慢悠悠的终于出来了!东风水库还在泄洪,远处的洪水在奔流,但太阳止住了潜在的危险,也驱散开大家心头的阴霾。经历过一夜生死之赌,大家第二天再次相见犹如重生后相逢,格外的开心、激动、亲切、感慨……百感交集!<br></h3> <h3>  毕竟阳光明媚的日子还是多于阴雨天的。</h3><h3> 多少回,兄弟姐妹们沿着柳荫水泥路放学回家,一路上盘算着回家做什么好吃的……</h3><h3> 回到公寓,谁家做了好吃的,邻居们互相尝尝;谁家里养了稀罕的花卉,咱来采个枝子移一株;谁今天忙不开,让孩子去张三家还是李四家蹭一顿;……总之,凡是谁家有个马高蹬短的时候,同事们都会伸出援手。</h3> <h3> 每逢周末,餐厅前的柳树下是最热闹的欢乐场所。此时此刻,耳畔中又回响起大家伙儿的欢声笑语,从餐厅对面操场上传来的,还有孩子们的嬉闹声……</h3> <h3>  不仅仅同事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时间长了,慢慢的和学校外面的世界也有了关联。</h3><h3> 大阳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阳邑大广场,每年都举办“诗词书画摄影比赛”,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观雨亭主人等世外高人。空闲时间,我和同事常常去观雨亭主人的梅园做客。梅园是一处世外桃源,冬天有腊梅馨香四溢,春天的玉兰牡丹芍药倾国倾城,夏天盛开的戚薇月季如火如荼……在梅园的接待室,观雨亭主人给我们传授诗词创作的要领或者探讨新近看到的优秀作品;从接待室出来,观雨亭夫妇领我们到菜园,采摘他们种植的瓜果蔬菜……柏林梅园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裕,还有心灵上的温暖。</h3> <h3> 光阴荏苒,弹指间离开阳邑已将近两年,但无数次梦回四中,故地重游,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梦中亲切的念想。</h3> <h3>  ——“我想在我幸福生活过的每一处地方埋一件宝贵的东西,等到我变得又老又丑和不幸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去把它挖出来,回忆往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