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h3><h3>1965年5月</h3><h3>——毛泽东</h3><h3><br></h3><h3>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h3><h3>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h3><h3>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h3><h3>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h3><h3><br></h3><h3>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h3><h3>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h3><h3>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h3><h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h3> <h3><br></h3><h3><br></h3><h3> 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机关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全体党员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和担当。瑞金市财政局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43人,于6月29日至30日两天,赴井冈山开展“学讲话、悟初心、践行动”主题党日活动。</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本次活动主要是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井冈山精神,接受一场红色思想文化洗礼。</h3><h3> 先后参观了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井冈山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保卫战纪念馆、黄洋界哨所、八角楼等革命历史遗址。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全体党员向烈士纪念堂敬献花圈,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在井冈山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历史以及井冈山精神形成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一场“悟初心、践实动”现场主题学习活动。</h3><h3></h3><h3> 通过此次井冈山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并从中不断汲取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h3> <h3> 29日下午,第一站瞻仰了小井烈士墓和聆听了女先烈曾志的英雄事迹。</h3> <h3> </h3><h3> 小井红军烈士墓</h3><h3>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殒红土埋。</h3><h3>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h3><h3> 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1969年在烈士牺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h3><h3> 该墓距小井红军医院仅百米之远,这里原是一片稻田。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三次“会剿”。 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h3><h3> 1988年9月,井冈山市政府公布“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曾志同志1911年出生在衡永郴桂道郴州直隶州宜章县(今湖南省宜章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她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当时唯一的女学员,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她参加了党领导的湖南暴动,接着上井冈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此后又跟随红军转战赣南、闽西打游击,创建革命根据地。</h3><h3> 曾志一生十分坎坷。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她曾6次蒙受委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家庭生活中,两位伴侣夏明震、蔡协民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先后为革命捐躯。为了革命,曾将三个亲生儿子先后送人抚养。她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舍得一切。1938年曾志与正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可婚后不到一年,陶铸同志又被捕入狱,5年杳无音讯。尽管如此,曾志依然在闽东一带和叶飞同志一起领导游击战争。 曾志与陶铸风雨同舟37载,只育有一女,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陶斯亮。陶斯亮是曾志和陶铸在延安一段相对稳定生活期间的结晶。曾志说,陶斯亮是一个顽强的生命,是经过两次生死的考验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次是自己怀孕7个月外出执行任务时,所骑马匹由于受惊突然狂跳起来,一下就把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摔到了地上,当时在场的同志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曾志摔成了脑震荡,但腹中未来的“陶斯亮”却安然无恙。另一次是分娩时,由于护士没有接生经验,一时有些手忙脚乱,刚临世的“陶斯亮”直接掉到了地上……陶斯亮的到来,给战争年代的曾志、陶铸夫妇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每每提及这段生活,曾志同志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h3><h3> 1945年当陶斯亮刚4岁时,革命斗争的高潮又来临了,根据党的需要,陶铸和曾志同志将被派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恰在这时,曾志同志患了阑尾炎,在做手术时,她考虑到敌后斗争会很残酷,日后还有许多大仗要打,就提出要同时做绝育手术。当组织征求陶铸同志意见时,陶铸同志用白纸黑字作了回答:“尊重曾志同志意见,同意。”术后不久,他们夫妇就奉命奔赴东北战场,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一位经过长征考验的战士杨顺卿照看。母女俩分别时,曾志无法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和女儿团聚,就十分郑重地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她和陶铸同志在向毛主席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决不考虑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毛主席充满激情地赞叹道:“这才是陶铸和曾志!”在艰苦岁月里,每当革命和家庭生活发生矛盾时,曾志同志总是这样“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h3><h3> 曾志死后,要求家属把其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无用的部分火化后埋葬在小井医院附近的树下,魂归井冈山,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和革命事业。</h3> <h3>小井红军医院旧址</h3> <h3> 29日下午,第二站参观大井朱毛旧居</h3><h3><br></h3><h3> 大井是井冈山大小五井一带最大的一个村庄,位于井冈山的腹地,四周青山环绕,一派高山田园风光。</h3><h3>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艰苦转战登上井冈山,首次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王佐,将他的农民自卫军的这幢兵营腾让出来给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做了营房,毛泽东也居住在此屋东边厢房内。这天,毛泽东赠送70条好枪给王佐部发展武装,王佐也当即回赠500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做军需给养。在大井,毛泽东亲自做王佐及其部队的团结、教育工作,不久,又派何长工等同志帮王佐部队先后在大井、上井等地开展政治、军事训练。1928年2月,王佐部与原宁冈袁文才的队伍一起升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兼营长。</h3><h3> 同在这幢房子住过的红军指挥员还有师党代表、前委委员、特委常委宛希先;军委委员、32团党代表何长工;32团副团长、防务委员会主任王佐;红军医院院长曹钅荣等同志。1928年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来到大井后,在此屋的西厢居住,指挥第三次反“会剿”战斗。</h3><h3>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井冈山“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中外客人参观、瞻仰。</h3> <h3> 茨坪西北25公里</h3> <h3> 毛泽东同志旧居</h3><h3>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驻大井村后,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一幢被称为“白屋”的白墙青瓦房屋,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h3><h3><br></h3> <h3><br></h3><h3> 离“白屋”10余米的地方有一幢“黄屋”,是朱德和陈毅的旧居。这原是当地群众邹安仁家一栋干打垒的祖居房屋,1928年8月底,敌军企图从黄洋界方向进攻井冈山根据地,红四军31团党代表何挺颖、团长朱云卿,在此屋中厅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成功地部署了“黄洋界保卫战”。</h3><h3> 黄屋大门内右间是朱德同志的旧居。</h3><h3> 黄屋大门内左间为陈毅同志的旧。</h3> <h3> 传说中的神树</h3><h3> 白屋后有两棵“常青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当年大井村被毁时,白屋后这两棵树的树干也被烧成了灰烬。但奇怪的是1949年时,这两棵树又重新长了出来。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两棵树同时枯萎。直到1980年,两棵树又慢慢地复活了。因此,井冈山人称这两棵大树为“神树”。</h3> <h3>大井风光</h3> <h3>29日下午,第三站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h3> <h3>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是1958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竣工开放的全国十大献礼工程之一。2005年9月29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动工建设,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竣工开馆,并于同年11月5日对社会免费开放。</h3><h3>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余份,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保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h3><h3> 该馆共分五个部分展览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意义重大。</h3> <h3> 29日下午第四站,参观茨坪旧址群</h3><h3><br></h3><h3><br></h3> <h3><br></h3><h3>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h3><h3>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井冈山市中心——茨坪东山脚下,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后,房东李利昌便腾出此屋的一半给秋收起义部队。</h3><h3> 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h3><h3> 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也设在房屋的中厅。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各项工作。</h3><h3>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敌军一度占领了井冈山,茨坪大部分房屋被敌烧毁。此屋也被烧毁。</h3><h3> 1961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恢复遗址,供人们参观。同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30日上午,第五站茨坪北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听革命故事等活动。</h3> <h3> 井冈山烈士陵园位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茨坪北面,山体如一座罗汉大佛像,林木葱郁的北岩峰,坐北朝南,占地26.68公顷。整个陵园分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五部分。</h3><h3> 井冈山烈士陵园大门,是块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级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h3><h3> 井冈山烈士陵园,是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而兴建的。始建于1987年,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h3> <h3> 30日上午,第六站参观黄洋界。听革命故事,颂毛主席诗词,观战斗遗址,摸战场武器,遥想当年激烈战争情景。</h3> <h3>黄洋界保卫战</h3><h3></h3><h3> 1928年8月底,敌人乘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井冈山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四个团的兵力,妄图乘虚而入,一举攻下黄洋界。当时,我守山军民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犯,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h3> <h3> 30日下午,第七站,参观茅坪革命旧址群。主要是听毛主席在茅坪开展革命故事和参观八角楼旧址。</h3><h3></h3><h3> 茅坪位于黄洋界西面,距茨坪32公里、龙市15公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茂密。发源于黄洋界西麓的茅坪河流贯全境。该景区充分体现了革命胜迹与田园风光、小桥流水、古朴民居相交融的意境。景区内四季气候温和,适应旅游。茅坪现保存的革命旧址20多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景区包括茅坪、步云山白云寺、大陇、桃寮四个组成部分,主要景点有八角楼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红军医院)、湘赣边界党的“一大” 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陈毅旧居)等。</h3> <h3>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原为“谢氏慎公祠”。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批判了某些右倾悲观论调,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会后,边界各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题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地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八角楼毛泽东和朱德旧居:因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而得名。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领导和指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h3> <h3><br></h3><h3> 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陈毅旧居):士兵委员会是由广大官兵民主推选代表组成的一种组织,由陈毅同志任士兵委员会主任,其任务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护军队纪律,监督军队的经济,做群众工作,做新兵的政治教育工作。士兵委员会,既是红军中的民主组织,又是群众中的监查机关,它对于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革命积极性起了重要的作用。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茅坪油灯广场</h3> <h3>茨坪新韵</h3> <h3> 念奴娇·井冈山</h3><h3> 毛泽东</h3><h3>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h3><h3>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