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印象

小桥流水人家

<h3></h3><h3>&nbsp; &nbsp; 知道山西的美还是从那首耳熟能详的歌中知晓“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 踏上山西,方才知道,脚下踩的都是文化。</h3><div>&nbsp; &nbsp; 山西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div>&nbsp; &nbsp;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是中国这个古文明国度中历史最长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晋北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晋中是代表财富和地位的金融贸易文化;晋南是 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还有品质超群的建筑艺术,如晋祠、悬空寺、应县木塔,有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艺术,石窟艺术,色彩斑斓的民居建筑艺术,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h3><br></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b></font></p></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台山</font></b><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我们从后门往前门方向游览,先到灵鹫峰上的菩萨顶。菩萨顶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沿一百零八级石阶而下,到了佛脚,回头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显通寺</b></h1>&nbsp; &nbsp; 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其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缩影,也是研究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标本。 <h3>&nbsp;</h3> <h3>&nbsp; &nbsp; 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大雄宝殿为举行佛事活动主要场所,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尊佛像:中是释迦牟尼佛,西是阿弥陀佛,东是药师佛。我们游览时正在做佛事,不准拍照。结束后,拍了几张青衣背影。</font></h3> <h3>&nbsp; &nbsp; 五台山是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沿途都能见到外地喇嘛来五台山学习参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一一云冈石窟</font></b></h1><h3> 来到石窟我们很惊讶,这么早的中国石窟为什么出现了希腊罗马式的巨大廊柱?再一看那些巨大的雕像,大多是高鼻梁、深眼窝,明显具有希腊雕塑的余风。再细看,在很多洞窟当中发现巴比伦文化和波斯文化的一系列的审美记号。</h3><h3> 原来是一个叫昙曜的人将世界各大文化在中国在云冈融合了。</h3><h3> 昙曜,意为在密布的云层中照下了一缕阳光。西域人,公元五世纪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家。就是这缕阳光把印度的佛教艺术落户在云冈。佛教原来是不主张雕像的。后来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军队里边带了一批希腊雕塑家,结果在印度创造了一种以希腊工法雕塑佛像的犍陀罗艺术。昙曜的犍陀罗艺术,让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一起出现了。</h3><h3> 云冈,开放、自信、自由、包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艺术殿堂。160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艺术殿堂里四大文明仍在同台演出。 </h3><h3> 云冈石窟依山而凿,造像5100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与敦煌莫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h3> <h3>昙曜(tán yào)</h3> <p>昙曜五窟</p> <p class="ql-block">大佛,腾云而来。本来就在空中,经由雕刻者的手,才被人们的眼睛所见。公元460年到465年。一万名工匠在僧人昙曜的主持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绵延一公里的山崖之上,建造了云冈石窟最初的五窟。五窟的佛像是北魏历史上五位皇帝的面容。一个历史上的王朝,试图将自己的治国梦想和佛经连接起来。因为昙曜向北魏皇帝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佛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朝的君主同样也是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他们维持国家治理的方式不是依靠军事、武力,或者暴政,而是通过慈悲为怀的广阔心胸。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修行,皇帝才能享受佛的最高荣誉。从一朵绽放的莲花,一件千佛的法衣,从头上的冠,眉眼中的表情,到身上的璎珞。经由雕刻,他们从一座山中浮现出来。此后的1500年,雕刻在继续,世界被不同的文明雕刻成此刻的样貌。不同的陆地,海洋,山脉,湖泊,城市,村庄,人们的肤色,眼神,笑容,相遇一刻,生死一刻,聚散与悲欢的一刻,共同雕刻着人类的故事。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人类的身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如佛在,仿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摘录《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p> <h1></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中华第一关</b></h1><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font>雁门关</font></font></b></div></b> <h3>  三边冲要无双地 &nbsp; &nbsp; 九塞尊崇第一关</h3> <h3>&nbsp; &nbsp; 雁门关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角力的前沿。这里是军防戌守之关隘,从西周开始,发生在雁门关大小战争两千多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大败匈奴;爱国将领杨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这里也是南北商贾运输之要道,行人往返之通衢,是一条承载着中原和塞外的和平发展的商埠路,民族融合路。</h3> <h3>&nbsp; &nbsp; &nbsp;逆着昭君出塞和亲的古道,登上中华第一关。那战车、战旗诉说着古战场上的硝烟;那石板路上的车痕和石砖上的脚印诉说着边关的艰辛和边贸的繁华。</h3> <h3>&nbsp; &nbsp;<b>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b></h3>&nbsp; &nbsp; 中国在世界上两个非常著名的文化符号都与山西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个是著名的万里长城,从山西北部蜿蜒穿过,另一个是著名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环绕山西西部和南部。<br><h3>&nbsp; &nbsp; 山西有累计总长3500公里、多达4276处的长城遗址。从战国延续至明代,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所有时代,有战国赵国长城、汉长城,有北魏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nbsp;</h3><h3>&nbsp; &nbsp; &nbsp;</h3><h3>&nbsp; &nbsp; </h3> <h3>&nbsp; &nbsp; 站在长城上,看着那关城、隘城、烽火台、长城遗存,透着苍凉、凝重、雄浑,讲述着三千多年来它所见证的苍桑变迁。想着乔峰立在雁门关上手扶石壁极目云天怅然落泪的桥段,雁门关对于乔峰来说,是过不去的坎,他始于雁门关,终于雁门关。</h3>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品质超群的古建筑艺术<font color="#333333"><br></font></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晋祠</b></div><div><br></div><h3></h3><h3>&nbsp; &nbsp;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h3><h3>&nbsp;&nbsp;</h3> <h3>  晋祠有</h3><h3>三绝:齐年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h3><h3>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h3> <h3>&nbsp; &nbsp; <b>献殿</b> &nbsp; &nbsp;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代1168年。其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h3> <h3>&nbsp; &nbsp; <b>圣母殿</b> &nbsp; &nbsp;这是全祠的主殿,北宋年间,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那么邑姜何许人也?她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唐叔虞的母亲,是齐太公吕尚(姜子牙)之女。</h3> <h3>&nbsp; &nbsp; &nbsp;<b>宋代彩塑</b> &nbsp; &nbsp;圣母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彩塑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h3> <h3>&nbsp; &nbsp;&nbsp;<b>鱼沼飞梁 &nbsp; &nbsp;</b>&nbsp;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nbsp;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梁思成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植。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啊!</h3> <h3>&nbsp; &nbsp;&nbsp;<b>难老泉 </b>&nbsp; &nbsp;虽名为难老,但因开采矿业,难老泉源头水已被挖断。可上面的两匾是很有名气的。“晋阳第一泉”匾是清康熙年间刘汇用行书题写的,“难老”匾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先生行书题写的,此匾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h3> <h3>&nbsp; &nbsp; <b>齐年周柏</b>&nbsp;&nbsp;&nbsp;晋祠古木众多,随手一指,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但树龄最长的,就数植于周代的这株齐年柏了。古柏已有3300多年的树龄,支撑它的那株也有两千多年了。</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圣母殿前八根廊柱上的木雕盘龙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雕盘龙。</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悬空寺</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h3>&nbsp; &nbsp; &nbsp;恒山翠屏峰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悬空寺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nbsp;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27根横梁上建了41间房舍,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span></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殿楼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布局紧凑,错落相依。重重叠叠,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应县木塔</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每层都有完整的木构架,因此全塔由九个构架累积而成。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p><p class="ql-block">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工匠足足花了140年才拼出这座现存古代最高的积木。木塔千年不倒是因为工匠留了很多机关,顶部十米高的金属塔刹连接8根铁链,组成一张金属防御网,阻止雷电进入塔身。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斗拱,上下内外共用了五十七种不同斗拱,以适应结构上不同的需要,每一朵斗拱至少由50块部件以榫卯方式拼接而成,而整座木塔由10万多块部件相互咬合,薄厚不一的缝隙可以吸收各种外力。地震来过40多次,木塔每一次都从容消解。目前木塔只往东南方向稍稍倾斜。</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目前成了国内木塔的孤例。从这一孤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匠师使用木材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值得我们永远的景仰。</p><p class="ql-block">(根据梁思成的《中国建筑艺术》修改)</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色彩斑斓的民居建筑艺术</b></h1><div><b><br></b></div><div>&nbsp; &nbsp; &nbsp;山西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齐名,素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山西民居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b><br></b></div><h3>&nbsp; &nbsp; 最有代表性的有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平遥古城</font></b></h1><div><br></div><h3>&nbsp; &nbsp; 山西平遥古城被成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h3><h3>&nbsp; &nbsp;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据说,从空中俯瞰平遥古城恰似一只神龟外形,故有“龟城”之称,寓意长寿、长久。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小巷构成,且条条相通。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包括老字号和传统名店,还有一些称为古迹的景点。</h3> <h3>&nbsp; &nbsp; 我喜欢逛古城,我喜欢在清晨逛古城,平遥也不例外。当第一缕阳光升起,我已来到了南大门。</h3> <h3>&nbsp; &nbsp; 一轮红日在城墙上方缓缓升起,它映红了古城,映红了城墙下矗立千年的铁人将士,也映红了晨练市民的面庞。</h3> <h3>&nbsp; &nbsp; 远远地看着高耸,伟岸,墩厚,坚实,沧桑的古老城墙,风雨不动安如山,宁静、平和、沉穆、浑朴。敲一敲那城墙,听一听那回音,感悟到了晋商强劲的脉搏,远方似乎传来了大漠孤烟里的驼铃声声……</h3> <p>&nbsp; &nbsp; 沿着南大街向市楼走,一座2700多年的古城在晨曦中苏醒了。陆陆续续有市民和游客上街,或散步,或闲聊,或买菜,或清洗街道,或和我一样随意走走看看拍拍 ,每个人脸上都有着一缕晨光,享受着宁静、闲适的生活。连街边的野猫也懒庸庸的,喊也喊不醒,喊得不耐烦了,半睁开眼,打一个哈吹,翻一下身,又睡啦。</p> <p>&nbsp; &nbsp; 吃过早饭,和团队一起走进了车水马龙的平遥古城,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历史博物馆。街市、票号、镖局、当铺、道观、庙宇、商会、县衙…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带花纹的茶壶、泛光的漆器、手制的工艺品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仿佛窥见当年的繁华昌盛,热闹非凡。</p> <p>&nbsp; &nbsp; 来到协同庆票号门口,掌柜的喜迎宾客,瞬间仿佛时光倒流。&nbsp;车马声,叫卖声,掌柜及学徒播动的算盘声,交织在一起。“票号一小步,经济一大步”,汇通天下的梦想在此酝酿和发展。从地上账房到地下金库,耳朵聆听着票号的兴衰荣辱。</p> <p>&nbsp; &nbsp; &nbsp;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p> <p>  听雨楼,600多年来,不仅听见了平遥古城的雨声,还听见了平遥人的锅碗瓢盆和喜怒哀乐。</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乔家大院</font></b></h1><div><b><br></b></div><div>&nbsp; &nbsp;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 &nbsp;<b>  .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艺术</b></h1><h3>&nbsp; &nbsp; &nbsp;山西从唐朝至清朝一千多年的寺、院、庙、庵、宫、观及其中的殿、塔、冢等建筑物近80处,因而保存了多姿多彩的寺观雕塑和壁画。这些雕塑与壁画同建筑本身一样,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nbsp;</h3> <h3>木板漆画</h3> <h3>程哲碑</h3> <h3>石雕柱础</h3> <h3>墓穴和墓石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融贸易文化</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一晋商</font></b></h3><h3>&nbsp; &nbsp; &nbsp;到了山西,不得不说一说晋商。来山西之前,我一直不清楚在明清时期晋商为什么这么发达。这次我在山西博物院找到了答案。</h3><div>&nbsp; &nbsp; &nbsp;山西是位于蒙古草原的游牧区域和中原汉族农业手工业区域之间,南北物资交流转输必经之地,加之盐铁之利,从交通和资源上为山西商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r></div><h3>&nbsp; &nbsp; &nbsp;明朝初期,为固疆守土,设九边重镇,为筹措军饷;行“开中”盐法 ;为充裕边镇,开边贸马市。山西商人抓住机遇,纳粮输盐,逐渐崛起。</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清朝光绪初期,晋商为适应商业活动中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结算的需要,在平遥修建了中国第一家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日升昌。到了光绪中期,晋商票号发展达到鼎盛,最多时达到30家,构成了海内外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执掌了中国金融界的牛耳达百余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利益驱动,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商场、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学而优则商”,儒贾相通观,把儒家教育的诚信、仁义、忠恕精神引入商界,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形成了”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的晋商精神。淳朴敦厚的晋商之追求财富,重信义,贵忠诚;富以俭为,利以义制。晋商在创造财富奇迹的同时,也凝聚升华出一种不朽的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编后语:网络上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确实:不到山西,不懂中国;到过山西,才知华夏。山西之行,是一场文化盛宴,深切地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体会到山西旅游资源丰富而管理服务任重道远。山西适合深度旅游,这就对服务要求更高,但现实离需要有点远。比如,五台山应该是一处神圣之地,但到处是工地,到处是零零乱乱的,还有一些居士向游客讨钱且一定要一百元大钞。其他景点也差不多,服务设施简陋,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等。也许,山西前些年都挖煤去了,煤挖得差不多了,回过头来,再好好挖掘老祖宗几千年来留下来的这些宝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西的旅游发展会越来越好。</font></h3> <h3>时间:2019年06月20日一一06月26日</h3><h3>团队:112%十五位童鞋</h3><h3>行程:晋祠一山西博物院一芦芽山(悬空栈道、万年冰洞、汾河源头)一五台山一应县木塔一悬空寺一雁门关一乔家大院一平遥古城。因有事提前返程,洪洞大槐树一壶口瀑布一王家大院未能同行。</h3> <p class="ql-block">补充(2020.09.04)</p><p class="ql-block"> 最近翻看以前的照片,让我又回想起了去年在山西看到万年冰洞时的那种震憾、惊喜!记得当时同学们一再问我,是不是真正的冰,我一再保证是真正的冰,亲眼所见,亲手所触。网上说万年冰洞的冰是人造冰,是因为万年冰真的太假,且其形成原因一直是个谜。以图为证。</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还觉得不可信的话,那就听听《中国国家地理》如此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冰洞位于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涔山乡麻地沟村东,海拔2300米。</p><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的神奇之处在于,其所在地不是异常寒冷的南北极,不是终年积雪的山,而是四季分明的宁武县。就当地的环境而言,根本没有结冰的条件。世界上也只有像西伯利亚和南北极等地少数纬度高、异常寒冷的地方,才发现过冰洞。</p><p class="ql-block"> 万年冰洞形成的原因至今依然成为迷。</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考证,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是目前已知在中纬度高山地区规模最大、冰体最大、保存最好、形态最美和造型繁多并可以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古冰的冰洞。更神奇的是,在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p><p class="ql-block"> 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夏日,冰洞中也依然是冰雕玉砌的严冬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