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几天,在家的时候,爱人说,小浪底正在泄洪呢。我心里一动,这也正是我向往的地方呀。于是,在周六一早,就向小浪底进发了。</h3><h3> 还别说,这天早上羁绊的还真不少。先是满天的朝霞,让我改变了行车路线,等到了地儿,拿出相机,朝霞却变成了白云,白白地误了会时间;到了平陆,上了黄河大桥时,我又看到了三湾方向的云遮雾罩,这可是雨后的云雾,怎么也不能错过,就又掉头赶往观景台了。等真正走到小浪底时,已经十点多了。</h3> <h3> 经了解,爱人说的是小浪底每年一度的调水排沙。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为壮观的时刻,调水调沙期间,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如黄龙腾空而起,青龙从天而降,翻滚搏杀,掀起排排巨浪,咆哮着直向黄河下游冲去,大有沧海横流,五岳崩摧之势,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与之相比,都会显得逊色。</h3> <h3> 进入景区道路,就进入了拥挤模式。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车摆着长蛇阵,一眼看不到头,真的是人山车海了。这个景区为什么这么热闹,我想,首先应该是景区风光旖旎加上这几天调水排沙,都想一睹为快;二是正值双休日,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好不容易有个空闲时间,出来放松放松,也不失为一种安排;三是高考中考小考相继结束了,笼子里的鸟儿终于重获自由,出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尽情跳几下喊几嗓子,除却几年的疲惫和辛劳;还有一些说走就走,常常寄情山水之间也的同志,比如我。</h3><h3><br></h3> <h3> 在景区道路上挪腾了半个多小时,路过了几个已满的停车区之后,才几乎在道路尽头的路边上,找到了一个停车位,前移后到了几次,才在刚刚好的空隙中放好车,前后车距仅几厘米,连我都佩服自己的停车水平了。</h3> <h3> 明明听见了汹涌澎湃的浪涛声,我们却还得沿着栅栏外的人行道往景区门口走。在烈日下背着相机,拿着三脚架,步行了近两公里,才走到景区门口。收票处,进入的游客又排成了长龙,在栏杆隔成的通道中来回转。这是谁的发明设计呀?</h3> <h3> 进入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往河边走去。真的是熙熙攘攘,人如潮涌。河岸边,大桥上,挤满了人,拍照想支个三脚架都没地方。我只好手持相机和手机,拍了几张视频和照片,把小浪底的美定格下来。</h3> <h3> 如果说人流就象河流,我们就是这浪涛中的一片树叶,你不走也得走,不停也得停。随着战线的拉长,人流渐渐有点松动,偶尔可以停下来拍几张照了。过了大桥,人流分两路前行,情况又有些改善,可以找个远点的地方,支个三脚架了。路边,坐满了休息的人,吃着凉皮,喝着饮料,打着手扇,聊着见闻。我没有闲功夫,赶紧往前走去,看看美景,拍拍照片。</h3> <h3>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你见过没,凡摄影师拍照的地方,就有些许人等学着拍照。大家天然地认为,摄影师是专业的,他所站的位置,肯定是取景的好机位。当我找了个空地,支好三脚架后,边上很快就围过来了一些人。</h3> <h3> 终于到了排水口附近了。排水的轰鸣声如雷贯耳。几道白色的水柱喷礴而出,犹如白色的蛟龙。远些地方,水柱渐渐变粗,进而雾化,向前方喷涌着,咆哮着,翻腾着;向两侧飘散着,飞舞着,滴落着。两侧观景的人群里,遮阳伞变成了雨伞,五颜六色,形成了另一道别致的风景。</h3> <h3>水声,人声,声声入耳;</h3><h3>白龙,人龙,条条夺目。</h3><h3>美丽的小浪底,我还会再来看你的!</h3> <h3>悄悄的告诉你,这位是我家的领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