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德黑兰回到深圳已经四天了,耳畔不时响起伊朗男女老少热情、和善、甜美的问候声:CHIN亲(秦)?CHIN NI亲你(秦人)?波斯语中,“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为“秦人”?这几天查资料得知,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安西(波斯),已经是西汉武帝了,而中国人中,最早到达伊朗地区的人是甘英,当时已经是公元97年,东汉和帝时期,那时秦朝已经灭亡了100多年。有一种说法比较可信:“秦人”的发音,是从印度传入波斯。在古印度时期,大量中北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侵入南亚次大陆,这些古代游牧民族,与春秋战国时期靠近游牧草原的秦国,多有接触。这些游牧民族进入印度以后,告诉当地人,东方大陆有个强大文明的国家叫“秦”。后来波斯与印度交往增多,波斯人从印度人那里逐渐知道了“秦人”。不管怎么说,一千多年来,中国与波斯世代交往,张骞,甘英,郑和等先后拜访过波斯这是事实,大清乾隆年间的《万国来朝图》上也有波斯使节的身影。这也说明两国交往源远流长。</h3><h3><br></h3><h3>伊朗人确实对中国人挺热情,”亲,亲你”这样的称呼听起来也感觉蛮好。何况到哪里都有人主动要求合影拍照,她们很会摆pose,笑容也很灿烂。同为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我们绝对不敢把镜头对准穆斯林女郎。就戴头巾来说,别的伊斯兰国家女郎,多数人是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你看不到庐山真面目,但伊朗女人是象征性戴上头巾,头发都露出一大截来。</h3> <h3>回想二十多天前,当朋友们知道我们即将启程前往伊朗旅游时的惊愕:为什么要去伊朗啊?美伊不是要打仗吗?是啊,伊朗在大部分国人心目中还是谈虎色变的危险地带,就像去年我们去以色列、朝鲜旅游,开始时朋友们也是担心的。事实上,去这几个国家都是安全的,起码比现在去西欧南欧安全。如果不安全,外交部、旅游总局早就发出预警啦。</h3><h3><br></h3><h3>我们深夜乘坐伊朗马汉航空公司航班,飞行八个多钟,在凌晨(伊朗实行冬令时和夏令时,冬令时比北京时间晚4小时30分,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30分)终于平安抵达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踏上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绵延五千年,有着灿烂文明历史,为民族的融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古波斯帝国——伊朗。</h3><h3><br></h3><h3>从下飞机那一刻起,伊朗对我们穿着要求是:女士必须戴头巾,外衣要盖住臀部,裙子或者裤子要遮住脚踝,不穿短袖衣;男士不穿背心短裤就行。单是穿着,你都会觉得伊朗是神秘并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何况她还是“一千零一夜”的发源地,和我国一样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现在的伊朗实行政教合一,宗教领袖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统帅,国家总统位居其次。在伊朗,随处都立着原宗教领袖霍梅尼和现任宗教领袖哈梅内伊的画像。</h3> <h3>全世界的伊斯兰教教徒约有17亿人,主要分为两大流派:逊尼派和什业派(1亿教徒),伊朗属于什叶派,有八千万教徒。什叶派内部又分为凯萨尼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伊朗自萨法维王朝确立什叶派为国教以后,基本信奉十二伊玛目派。伊玛目,国内通常的翻译是“精神领袖”。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领导一切。十二伊玛目派的精神领袖,也就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伊朗人心目中的伊玛目,是凡人与真主安拉之间的媒介,没有伊玛目作为中介,穆斯林无法与真主沟通,没有伊玛目的引导和启示,就无法理解真主的奥秘。所以,“精神领袖”这一翻译,显然是世俗社会,去神学化的一种表达。我本人认为,伊玛目的确切含义就是“真主在人间的使者”或者“真主代言人”,他是伊斯兰教法权威,他的话,就是真主的话。十二伊玛目派其实就是只尊奉阿里(穆罕穆德的堂弟兼女婿)及其直系后裔中的十一人,为真主在人间的代言人。</h3><h3><br></h3> <h3></h3><h3>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国土面积约164.82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第18位,2017年公布的人口总数是8116万。伊朗是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是波斯族、阿塞拜疆族、阿拉伯族。</h3><h3><br></h3><h3>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伊朗的经济实力位居亚洲第七位(次于中、日、印、韩、印尼、沙特)。伊朗盛产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是伊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h3><h3> </h3><h3>伊朗奉行政教合一的体制,神权统治至高无上。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统治,爆发了美国大使馆人质被扣留事件,两国关系恶化,进而中断外交关系。美国启动对伊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制裁,伊被美列入“邪恶軸心国”,被描绘成神秘可怕的邪恶之国而远离了国际社会。特朗普上台后退出伊核协议,收回从伊朗购买石油的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豁免权,企图卡死伊朗赖以生存的石油生命线,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威胁。</h3><h3> </h3><h3>我想,敢于向美国叫板的伊朗,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只有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沿着古波斯文明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你才能真正地认识伊朗、了解伊朗......终于,我们于6月10日出发了,走马观花地在伊朗走了八九天,愿将此行所见所闻分享与大家。</h3><h3> </h3> <h3>行走伊朗之前,先介绍一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他是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的最后一位国王,因个人生活的奢华与敌视伊斯兰宗教势力,引起了下阶层人民和伊斯兰教徒的不满,爆发了反对王室的革命行动。1979年1月他被霍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逃亡美国,1980年7月27日病逝于埃及的开罗。</h3> <h3>到达德黑兰后,我们匆匆吃过早餐,就马不停蹄直奔美丽的绿洲城市卡尚。</h3><h3><br></h3><h3>卡尚的第一个景点是著名的布鲁杰尔迪古宅(Khan-e Borujerdi)。卡尚有不少豪宅,布宅是其中较有名的一座,是地毯商人为了娶到另一豪宅的主人Tabatabei先生的女儿而修建的。整个建筑呈下沉式,而且宅内有风塔,地下的建筑也是这天然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墙上雕饰着繁复的花纹。庭院中部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两层的小楼围绕水池而建。在伊朗,水池是彰显财富和地位的表现。水池的一端是有着高穹顶的、由白色钟乳石雕饰墙壁的大厅。</h3> <h3>这座建筑建于19世纪,墙上的雕塑有花草、动物还有人物。狮子捕猎、骑士与士兵图案,还有裸女,有意思的是木门的两个把手,来宾如果是女性,就敲心形的把手,来宾是男性,就敲长条把手,这样屋内的女主人才晓得,要不要穿长袍戴头巾去迎接来宾。<br></h3><h3><br></h3> <h3>伊朗的许多建筑大量使用了数学上的分形图案。分形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但在建筑学中却并不常见。最高的穹顶与外面的房间风格统一,使用了接近菱形的分形图案修建,从而完成穹顶由底向上、由大向小的逐步收拢。因为是私宅,房间的整体色调是白色,辅以卡其色的线条,间或橙色和蓝色的线条与点块点缀其中,生动又安静,不令人烦躁压抑。</h3> <h3>卡尚东边就是卡维尔盐漠,气候十分干旱,所以有水的庭院犹如人间天堂。我们打卡的第二个景点就是费恩庭院,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波斯花园之一,是为阿巴斯大帝设计的。</h3><h3><br></h3><h3>庭院有一个高大的门楼,从两边的侧门进出。卡尚附近水资源缺乏,但费恩庭院里却水量丰富,树木葱茏,庭院的树木花园中心,是一条长长的水道。水道尽头是一个水池,水池后面是花园别墅, 建筑则使用了大量花朵图案,而且用红色、橙色等鲜艳温暖的颜色涂色,散发着浓郁的温柔的女性气息。</h3><h3><br></h3> <h3>亭子下方是一个方形的水池,三面有水道汇入。水池中有一个圆形的深坑,中间有一泉眼,不断向上涌着泉水。伊朗人认为如果能够将硬币投入这个坑中就能愿望成真,但很难投进去。是因为水流上涌的缘故,把硬币冲向旁边。继续向前则进入浴室建筑。这个建筑因为伊朗改革大臣Amir Kabir在此遇害而著名。</h3> <h3>水的元素,在波斯花园中,占据着支配性作用。波斯人认为,水孕育着生命,维系着生命。在多是沙漠干旱气候的伊朗,精密的水利灌溉系统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波斯花园中,通过池塘、喷泉、水渠等水系布局,得以充分体现。</h3> <h3>奥比扬奈距卡尚大约80公里,位于伊朗中部卡尔卡斯山脉的一个山谷内。 据说,从帕提亚时期就有人居住,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因而奥比扬奈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 女人戴花头巾,男人则穿着大灯笼裤。村子里没有任何教育机构学校,医疗机构也不存在,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工作,住在村子里以老人居多。</h3><h3><br></h3><h3>我们在村里到处闲逛拍照,一路上无论是村民还是来村里旅行的伊朗民众,都很热情大方,对中国游客很友好,称中国为“chin”(秦),经常主动与我们聊天,面对我们的镜头大方得体,甚至主动要求我们为他们拍照或跟她们合影。</h3> <h3>奥比扬奈村依山而建,与世隔绝,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伊朗胜地。</h3> <h3>中古波斯女人的传统服饰,是艳丽的碎花长袍和头巾,与伊斯兰化以后的服饰色彩有着根本的区别。</h3> <h3>伊斯法罕有中东佛罗伦萨之称,著名的伊斯兰古桥赫居大桥和三十三孔桥,是两座横跨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层结构砖石古桥。600年来依然显得绚丽而实用。</h3><h3><br></h3><h3>三十三孔桥是伊朗伊斯法罕十一座桥梁之一,由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坐落在伊思法罕赞扬德河上,不通车时它是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长300米左右、宽大概14米,这座桥也是伊思法罕城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h3> <h3>桥面上人来人往,好不容易等到人少一点,用夜景模式按下这张照片。</h3> <h3>赫居古桥是一座两层结构的砖石桥,是阿巴斯二世于1642年在一座更古老的桥梁基础上建造的,全桥长约105米,桥面宽14 米,赫居古桥从侧面看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鹰一样,同时又包含了四大元素 水,风,砖土,火等。</h3> <h3>我们匆匆走过古桥,又从桥底下返回,短短半个多钟头,一路上收获的是伊朗民众的笑容和问候:“秦”?“CHINA”?你们从什么国家来的?你们对伊朗有什么看法?可惜我们的英语水平实在是太水,只能用特别简单的单词回应,实在是太丢脸啦!</h3> <h3>我们在伊朗伊斯法罕下榻的阿巴斯酒店,据说这家美轮美奂的酒店有400年历史,我们在这家酒店住了两个晚上。</h3> <h3>酒店到处都是壁画,富丽堂皇,到哪都透出一股富贵气。</h3> <h3>伊斯法罕清真寺之旅。聚礼清真寺建于9世纪,是伊朗现存最古老、最大的清真寺,建筑包含了距今1200多年间的不同风格,2012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1200多年来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这里的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h3> <h3>从东面伊万门进入庭院,西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南面建筑的伊万门则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后面祈祷大厅内的石柱、穹顶和蜂窝状藻井均由泥砖建成,非常朴素。</h3> <h3>祈祷厅,沙特麦加方向。</h3><h3><br></h3><h3><br></h3> <h3>光影恰到好处,有梦幻的意境。</h3> <h3>伊朗有五宝:波斯美女、波斯地毯、藏红花、绿松石、鱼子酱。</h3><h3><br></h3><h3>先说伊朗五宝之一——波斯地毯。波斯地毯是伊朗著名的手工业之一,自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世人的喜爱。据考证,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从天然植物和矿石中提取,染色经久不褪不变,以抽象的植物、伊斯兰文字和几何图案进行构图。</h3><h3><br></h3><h3>我们在伊斯法罕参观了一家百年地毯老店,店主在迪拜、伊斯坦布尔、开罗都开设有分店,也算是家大业大了。店主详细介绍了店内展示的各种地毯以及制作波斯地毯的一些情况,比如波斯地毯的染料都是用天然植物或矿物制成,所以染色历久弥新,不轻易褪色。绿色用开心果果仁制成,红色用玫瑰花制成,蓝色用绿松石制成等等。材质上,波斯地毯主要材料是羊毛、棉、真丝,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店主和店员不停地翻动和变换地毯的位置,确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色彩变化。</h3><h3><br></h3> <h3></h3><h3>老板亲自给我们讲解演示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各类地毯,一幅1米x1.6米的丝线地毯,根据花型和每平方厘米的结子数,一般价格在3000——10000美元,好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可以卖到7万至10万美元。一个优秀的匠人要用4年的时间才能编织一条,一生也只能编织几条。波斯手工地毯的背后充满了编织者的心血,凝聚了匠人精神,物有所值!<br></h3><h3><br></h3><h3>图中这张地毯,是采用伊朗一种特有矿物质染成紫色,由名师织了七年,价格美金六万五千元。也有用藏红花染的地毯边,还有双面地毯,都是价格不菲的。几位朋友买了几张小一点的地毯,价格在人民币一万元左右。</h3> <h3>“伊斯法罕半天下”,这无疑是世人对伊斯法罕的盛赞。全盛时期,这里拥有一千多座宫殿,欧洲皇帝、达官显贵络绎不绝;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著名的“波斯商人”在这里建造无数丝绸之路客栈,号称“丝路之都”。</h3><h3><br></h3><h3>四十柱宫 ,她是法维王朝最重要的王宫之一,建成于1627年。王宫内保留了多幅珍贵历史油画及各种文物。因殿前长方形水池旁,在二十根松木巨柱及它们在水池中的倒影而得名四十柱宫。2011年四十柱宫作为“波斯园林”的代表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 <h3>步入四十柱宫殿内,虽没有任何家具,但空阔的大厅里,弥漫着异常厚重的历史氛围,四周墙上的6幅巨大的细密画,反映出当年的金戈铁马,仿佛丝竹弦乐正穿过历史的岁月扑面而来:国王的征战故事、外交宴饮,被繁复细腻的笔触描绘在墙上。</h3> <h3>四十柱宫穹顶上反映波斯征战的细密画,有</h3><h3>与印度莫卧帝国的象战;有抵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侵略场面;也有被征服的中亚土库曼斯坦前来觐见的画面。感觉就是进入了一个画廊 宫殿内的墙壁上也全部是艺术水平很高的绘画。有表现战争、宫廷生活、波斯人生活等的绘画,还有许多民俗生活的普通壁画。细致入微,惟妙惟俏。</h3> <h3>伊玛目清真寺位于广场南面,是广场最壮观的建筑,以蓝色为主基调,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觉。清真寺的每个立面都由图案精美繁复的釉瓷砖镶嵌而成,令人叹为观止。</h3> <h3>伊玛目清真寺(原来叫国王清真寺),是伊朗清真寺建筑中的精品,也是艺术和建筑的伟大结晶,由阿巴斯皇帝(1611年-1629年)下令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们,花了18年时间修建而成,因此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整个清真寺建筑以深蓝色为基调,其颜色与蓝天融为一体。</h3> <h3>清真寺还以三个跨度极大的浑圆穹顶为主体结构,并饰以蓝色、金色和银色镶成的抽象或具有想象力的花卉图案。建筑物绝大部分的表面上被铺上了精美的珐琅质的砖。</h3><h3><br></h3><h3>走进它的巨大庭院,四周矗立的是四座宏伟的“伊万”(波斯语,圆拱门楼),每座“伊万”堪称是伟大的建筑杰作:高耸、完美、和谐和精致。它柔和的半月形拱弧和其蜂窝状的造型,一直是伊朗清真寺建筑的摹本。北面的廊殿有两座42米高的宣礼塔相伴,而西面的宏伟“伊万”一侧则有一座高48米的宣礼塔。南面的“伊万”是最大的一个,它通向一座巨大的祈祷大殿,该殿有两个互相叠盖的碗状形的半圆穹顶。内圆顶高36米,外圆顶高达52米,这之间空出来的16米空间是专门为了起回音效果而设计的,以便让伊玛目在宗教聚会时站在壁龛的地方讲道时,其声音能让各个角落的群众都听到。</h3> <h3>在伊玛目广场上还有一座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过去是王室的礼拜场所,其主色是土黄色,建筑装饰和设计在伊斯兰建筑学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该清真寺的名字得自于皇帝所敬重的、来自黎巴嫩的伟大学者卢特夫劳。萨法维帝国推行伊斯兰教政策以及鼓励宗教研究的政策,吸引了不少来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学者。卢特夫劳在这里受到了皇帝的隆重接待和优遇,皇帝为他修建了这座清真寺,让他讲学和礼拜。巨大的圆顶是用一圈厚达一米七的砖墙支撑的。圆顶建筑的外表被饰以花卉主题和各式阿拉伯风格装饰,均以白色釉砖镶嵌细工拼出阿拉伯书法体铭文。</h3> <h3>古罗马人初创了穹顶的雏形,拜占庭人将穹顶发展为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阿拉伯人将穹顶建筑吸收进伊斯兰文明,而波斯人将波斯艺术与伊斯兰文明相融合,最终将穹顶艺术发扬光大,推向巅峰。</h3> <h3>穹顶,高大、宽敞,视听感极佳。置身穹顶之下,犹如与真主对话,其空间感所营造的肃穆庄严气氛,特别适合宗教仪式,这大概就是伊斯兰教选择穹顶作为礼拜寺建筑风格的原因吧!</h3> <h3>在伊朗,参观清真寺那是重头戏,各个时期的清真寺,让人目不暇接。看到最后,对精美繁复的装饰花纹,已经审美疲劳,对巍峨壮观的穹顶,已经变得麻木,对高耸肃穆的宣礼塔,也已经见惯不怪啦。</h3> <h3>阿里加普宫是位于伊玛目广场西侧的6层皇宫,楼高48米,以螺旋楼梯相通,六楼为音乐厅。是阿巴斯大帝用来招待外国使节的宫殿,看台是观看马球比赛和检阅部队的地方,在看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广场。</h3><h3><br></h3><h3>在阿里加普宫门口,三位美女招呼我合影,求之不得啊!</h3> <h3>阿里加普宫 最有看点的是音乐厅,在天花板和墙壁四周,分布着类似于清真寺上方的蜂巢,每个蜂巢都镂空雕刻着各种乐器图案,设计精巧,整个屋子像一个巨大的共鸣腔,音响效果超好。<br></h3><h3><br></h3><h3>该建筑由萨菲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建于十七世纪初。阿巴斯在这里第一次庆祝纳吾肉孜节(伊郎新年),萨菲王朝统治者曾经在上层观看广场对面的水球、演习和赛马。</h3><h3><br></h3><h3>阿里卡普宫出现在伊朗20,000里亚尔纸币的反面。</h3> <h3>阿里加普宫也有数额不少的精品壁画。</h3> <h3>伊朗共有22处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占了一半,伊玛目清真寺和伊玛目广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1598年波斯帝国阿巴斯大帝迁都伊斯法罕,并在全国范围征集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伊玛姆广场,以及广场周围一批大气精美绚丽的伊斯兰建筑。阿巴斯大帝时期波斯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伊斯法罕成为东西方商品的主要汇集地,这里商贾云集,富甲一方。</h3><h3><br></h3> <h3>广场占地达8万平方米,是世界上仅次于我国天安门(天安门广场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不过现在已经被大连的星海广场超过了,屈居第二,那么伊玛目广场应该是世界第三大的广场了)的大广场,是国王举行节庆盛典和重大宫廷仪式的地方。广场的南面和东面是两座清真寺,代表着伊斯兰教的绝对主宰地位,西面的王宫,代表了世俗的权力,北边和沿广场周围建的大巴扎则代表着商人,构成主要的经济支柱。</h3> <h3>伊玛目广场设计很亲民,可谓是天子脚下的市民广场。伊朗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傍晚人们在草地上铺上地毯,带上吃的喝的,聊聊天。孩子们四处奔跑或在水池嬉戏,令人赞叹的是,广场上、草地上干干净净的。可以说,伊玛目广场涵盖了政治 、宗教 、经济和娱乐四大功能。</h3> <h3>告别伊斯法罕,驱车4个多小时到达帕萨尔加德。伊朗早晚温差特别大,到达帕萨尔加德已经是中午,烈焰炙烤着大地,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谁也认不出谁。顶着摄氏36度高温,一会坐车一会行走在荒废的遗址上,大家感觉都快中暑了。</h3><h3><br></h3> <h3>帕萨尔加德的遗迹范围为120公顷,包括一个普遍被认为是居鲁士二世陵墓的建筑、坐落在附近山丘上的堡垒与两座皇宫与花园的遗址。这些花园也包括已知最早的四重花园设计。</h3> <h3>帕萨尔加德最重要的遗迹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外侧总共有6阶宽阔的阶梯,墓室长3.17米、宽2.11米、高2.11米,并且有一个低而狭窄的入口。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是居鲁士二世的陵墓,不过根据希腊历史学家的纪录,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位士兵进入这座陵墓,并发现一具黄金打造的床铺、一张摆着器具的桌子、一具黄金棺材、一些用珍贵珠宝装饰的摆饰与陵墓的铭文。<br></h3><h3><br></h3><h3>在阿拉伯人统治伊朗期间,他们的军队曾经试图破坏这座陵墓,认为它违反伊斯兰教的教义。不过陵墓的管理人则让阿拉伯统治者相信这座建筑不是为了居鲁士二世而建的,而是作为萨尔曼母亲的坟墓,因此这座建筑免于被毁。</h3> <h3>午餐后出发前往设拉子,行车一小时来到古兰经门。古兰经门是设拉子的地标建筑,这个城门是早在一千年前,作为设拉子城北的一座装饰用的城门。而古兰经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因赞德王朝卡里穆汗在城门上的小房间里放了一本重达30公斤的古兰经,以保佑来往的人平安而得名。</h3><h3><br></h3> <h3>如今古兰经门边上修建了公园,有了一座立体石头建筑,诗人哈鸠的塑像正坐在那里吟颂诗句。<br></h3><h3><br></h3> <h3>公园里哈鸠 · 克尔曼尼(1280-1352)的塑像。据说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故事雏形就源于哈鸠的叙事诗《波斯王子》。墙壁上刻有哈鸠的诗句:“每一个旅程都有它的危险/每一个路程都有它的讯息/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果实/每一颗明珠都有它的珍宝”。</h3> <h3>有些建筑注定是属于女人的,比如印度的泰姬陵,比如伊朗设拉子的粉红清真寺。它在一个幽僻的小巷里,从古老的木门进入,小庭院的右侧就是粉红祈祷厅。</h3><h3><br></h3><h3>看过数不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粉红清真寺显得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祈祷大厅有一整面的彩色玻璃门窗,阳光灿烂的清晨,是它最美的时刻。阳光透过五光十色的玻璃门窗,斜射到墙面和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光线被粉饰后洒在地毯上,达到了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让人仿佛走进万花筒的世界,梦幻般的美丽,带来视觉的震撼,令人迷醉其中!</h3><h3><br></h3><h3>粉红清真寺的大名是莫克清真寺,建于1876年到1888年间,由卡扎尔王朝时期的贵族莫克修建,历经十二年才全部建好。</h3> <h3>人们说,设拉子是睿智的,活泼可爱的,全民温和的。那么,粉红清真寺是可以代言设拉子的。</h3><h3><br></h3><h3>据说,为了阻挡阳光对墙面的褪色,烧制墙面瓷砖时,用了7公斤金粉混合在瓷砖的颜料里,才有了如今永不褪色的粉红清真寺。清真寺的主体墙面还用到了木砖,用以抵减地震的冲击。伊朗人把很多信仰都种植在粉红清真寺的墙面,每种花都有特定的意义,都是一种祈祷和祝福。许多伊朗人家里,也会装饰这类花。</h3> <h3>设拉子享有诗歌之城的美誉,全因这里是诗人哈菲兹和萨迪的故乡。哈菲兹出生于14世纪,哈菲兹是他的笔名,意为“熟背古兰经的人”。哈菲兹的墓地其实是一座精致的花园,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挤满了热爱他的崇拜者,是热爱生活的设拉子人最喜欢的休闭之地。作为伊朗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他自由奔放的诗歌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中遇重大事情,就会从哈菲兹的诗歌里找寻启示。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诗人的诗象哈菲兹那样,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诗不再是远方,诗是内心的安宁,诗是潇洒的生活。</h3> <h3>设拉子的原意是“雄狮之地”,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诗人的故乡、农业大省、医疗大省、教育大省、精美地毯产地闻名于世;她也是人杰地灵之地,以盛产政治家、教育家、波斯美女享誉天下。</h3><h3><br></h3><h3>设拉子在公元10世纪时为波斯首都,18世纪时曾为赞德王朝首都。2500年前,波斯人居鲁士以此为中心创建了波斯帝国。大流士将首都迁至距该城60公里处的波斯波利斯,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毁,现留有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和宫殿。</h3> <h3>从粉红清真寺出来后,我们步行到光明王之墓。这里是第七个伊玛目弟弟及其他几个人的墓地。这片建筑群始建于伊历700年,之后不断修缮。这里的大殿墙壁用小块三角形镜面镶嵌装饰,所以很多中国游客称它为丽晶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几个大殿,非伊斯兰教徒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披着“床单”,顶着烈日,虽然只参观清真寺里面的外观,也不得不惊叹它的富丽堂皇!</h3> <h3>光明王之墓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先知Imam Reza的兄弟Ahmad的陵墓。之所以被发现,据说是因为有人路过这里时,看到有光从一处洞穴冒出来,经过发掘,发现这是Ahmad的墓穴,“光明王之墓”的名字也由此而来。</h3><h3><br></h3><h3>从12世纪起,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陵墓并使其变成一座神祠,逐渐成为伊朗最重要的什叶派宗教圣地之一。光明王之墓的内部庭院非常大,且建筑风格与常见的什叶派伊斯兰建筑有一定区别,内部装饰极其华丽,墓室大厅数不清的小镜片则让室内充满了光芒,非常耀眼。我们不是穆斯林,就只能远观。</h3> <h3>其实这张披着“床单”的照片是不规范的,参观时要求是不能露肉,也不能涂口红。我们同伴彼此之间辨认就看鞋子。床单实在太长,以至于走路时老担心踩到摔跤。</h3> <h3>设拉子天堂花园 ,卡什加人的首领在天堂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宅邸。纳赛尔丁·沙统治时期,侯赛因·阿里·汗·纳赛尔·穆尔克在天堂花园中修建另一座宅邸,但他死时仍未完工,他的外甥阿波尔-卡西姆·汗·纳赛尔·穆尔克接替他完成了建设工作。如今,天堂花园依旧是设拉子当地最具名望的卡瓦姆家族的财产之一。自1963年起,天堂花园由设拉子大学管理使用,该校农学院和园艺学院就位于天堂花园,2008年天堂花园挂牌植物研究中心。2011年6月6日,天堂花园与伊朗其他八座波斯园林共同申遗成功,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h3><h3><br></h3><h3>说真的,深圳稍正规一点的公园都比她大和漂亮,但在沙漠地区能有这样的花园也是物以稀为贵的。</h3> <h3>设拉子不但有粉红清真寺,还有粉红盐湖,它叫玛哈鲁盐湖。这个盐湖跟玻利维亚乌尤尼的盐湖真的没有可比性,但世界上粉红盐湖真的比较稀少,所以它还是有点名气的。</h3> <h3>粉红盐湖的形成,是因为湖水里嗜盐微生物,盐分浓度高的环境中旺盛繁殖,它们产生红色素以吸收并利用光能制造更多能量,从而造就了粉红湖泊的浪漫情调。另外,每天不同时段,随着阳光照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湖水的颜色也会由粉红变为绛红,颜色越来越红越深。</h3> <h3>有这样的说法:到伊朗不去设拉子,枉去伊朗;去设拉子不去波斯波利斯,枉去波斯。</h3><h3>波斯波利斯,又称塔赫特贾姆希德,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第五座都城。古老的波斯是众神的王国,贾姆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话中王的名字。这座显赫一时的都城规模宏大,前后共花费了60年的时间,历经三个朝代才得以完成。大流士一世时代只完成了大流士一世宫殿、宝库、觐见大殿、三宫门等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继大流士一世之后的两位君主统治期间逐渐修建完成的。这些浮雕虽经过千年风雨的洗礼,但至今还能感觉到当时阿契美尼德帝国曾经辉煌的时刻。整座宫殿最宏伟的当数百柱大厅和中央大厅,百柱大厅为国王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百根擎顶石柱气势恢宏。中央大厅为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呈正方形,面积1200平方米,中有36根擎顶石柱,东、北、西三面为回廊,各有12根擎顶石柱,共计72根石柱。真不知2500多年前,这些沉重的石雕是如何置放在19米高的石柱上的(现在只剩13根了)。</h3><h3><br></h3><h3>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伊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h3> <h3>波斯波利斯并非波斯君主们的日常寝宫,而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每逢国王的登基大典、接见各国使臣的朝贡仪式、新年庆典、梅赫尔甘节庆典,国王才移驾此宫,其功能大致相当于中国紫禁城的太和殿。在2500年后的今天,波斯波利斯只剩下一副骨架。</h3> <h3>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传说他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然后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熊熊燃烧起来,屋顶坠落,烟灰和燃屑像雷阵雨一样纷纷落在地上。大火过后,只剩下石刻的柱子、门框和雕塑品依然完好。</h3> <h3>霍马,古代波斯神话中的吉祥鸟,传说霍马是一只从来都没有休息过的鸟,它一生都不断地在高空中飞行穿梭,从来不下地停歇,在波斯人民心目中,霍马可以带来好运,是强大和吉祥的象征,其地位相当于我们的凤凰。和中国国航把凤凰作为Logo一样,伊朗国航的Logo是一只霍马鸟。世界文化遗产波斯波利斯宫遗址,残留了一些动物石雕,有狮子、马、公牛,还有上图中的霍马。个人感觉,霍马是波斯波利斯宫现存最完整的石雕了。2000年多年过去了,这石雕还能如此清晰完整,可能是因为霍马真的强大而顽强。<br></h3> <h3>"万国之门"入口前面有大平台和大台阶,石阶两侧墙面刻有 23 个民族朝贡队伍的浮雕像,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波斯帝国繁荣的景象。</h3> <h3>朝贡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h3> <h3>参观亚兹德的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及风塔 。由亚兹德的前行政长官主持修建 ,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伊朗风格花园。花园被分成南、北 2 个长方形花园,面积大的那个为多拉-阿巴德花园,2011 年作为波斯花园的 一部分被列 入世界 文化遗 产。花园内包括一座风塔 ,一座 夏宫和 一座冬宫 。</h3> <h3>逛风塔之城,亚兹德地处戈壁深处、沙漠边缘,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城市” 。整个旧城都是陶土和稻草建的房子,比比皆是的。虽说气温高达38—40度,但没有阳光暴晒的地方是阴凉的,身上很少出汗,更加没有夏天在深圳时动不动就大汗淋漓的情形。</h3> <h3>风塔其实就是天然空调,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产生空气流动。白天空气被强烈日照加热不均,地面形成空气流动——风,吹到风塔上形成负压,将室外的热空气吸入地底,经过坎儿井的地下水冷却、引入冷却地窖循环后导向房间下部的出风口,室内降温,再由风塔排出热气。到了傍晚风力减小,但风塔内空气受塔体高温表面加热后上升,吸入室内热空气不断排出,同时塔底部水池蒸发吸热降温,引入地下被冷却的空气,产生对流——百分百的绿色空调。</h3> <h3>居民家的风塔。</h3> <h3>老城的小巷子。</h3> <h3>在亚兹德老城,有一处园林式的咖啡厅,老板是一对老夫妇,热情和蔼但不会算数,我们二十多人的到来,多点几杯咖啡和饮料,他俩就手忙脚乱了。</h3><h3><br></h3><h3>咖啡厅环境典雅舒适,还可以到楼上俯瞰整个老城区,消费又低廉,真是消暑歇脚的好地方!</h3> <h3>阿米尔 恰赫末广场,独特之处为三层立面立体建筑,中央水池,周边巴扎分布,两座雄伟的宣礼塔矗立在立面墙壁上,由马赛克式的瓷砖贴出来阿里穆罕默德等字样。沙漠地区的烈日肆虐,尽管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是受不了,在广场只呆了二十分钟就赶紧上车凉快!</h3> <h3>参观的寂静塔 Dakhmeh,就是古波斯的天葬台。这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实行天葬的地方。他们认为人死后尸体很快会被“恶神”腐蚀从而“不净”,葬在土里会“污染善良的大地”,所以采取天葬。</h3><h3><br></h3><h3>跟我国西藏的天葬仪式类似。</h3> <h3>天葬时,尸体会被摆放在四周石头砌成的石板上,待兀鹰等肉食鸟类食尽尸肉后,遗骨就会被收集在一起,堆放在塔中心的圆坑里,遗骨在阳光的照射下,风化成粉末尘土,重新变成自然的一部分。</h3><h3><br></h3><h3>周边的房舍是为来送行家属等提供的临时居所,传统十字结构建筑,并采用了风塔降温结构设计。天葬这种古老的风俗直到1968年被官方禁止,成为这座城市古老历史文化的一部分。</h3> <h3>星期五清真寺 ,这座12世纪清真寺至今仍在使用。1324-1365年进行改建,是伊朗杰出的14世纪建筑之一。根据历史学家研究,这座清真寺修建在萨珊王朝的拜火教庙宇遗址上。</h3> <h3>亚兹德聚礼清真寺的一对萨菲王朝叫拜楼,是伊朗最高的叫拜楼,高达52米。其立面从上到下贴满蓝色的美丽瓷砖,内墙和天花板更是装饰着富丽豪华的马赛克瓷砖。<br></h3> <h3>参观清真寺时,遇到三位扛着摄像机的伊斯兰女性,真是少见,也遇到在教堂呆坐的小帅哥,征得他同意当我们的模特,拍下伊朗此行最清晰的帅哥照片。</h3> <h3>火神庙位于亚兹德市中心,1935年由老巴列维下令所建,屋内保存有一团燃烧千年的圣火。</h3><h3><br></h3><h3>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结婚是人类延续生命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全世界都流行的戒指其实起源于伊朗古老的拜火教。Faravaha-—人面鹰翅的神,他左右两侧长着翅膀,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羽毛组成,象征着拜火教最核心教义,即三善:善思,善言,善行。左手紧握圆圈,代表契约精神、代表承诺。当时帝王与帝王间签订协议时,双方交换金环,以此为证。人们相信,只有同时善思、善行、善言的人才谈得上信义,而只有重信义的人才配拥有金环。民间的百姓捉襟见肘,没有雄厚财力购买金环,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签订契约,男女双方同样需要承诺,于是,他们效仿帝王的做法,也采用圆环,把小小的环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左手连心,心心相印,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婚戒。</h3> <h3>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就是以波斯拜火教为创作灵感的。这里需要明确一下,真实的明教,其实是发源于波斯地区的摩尼教。摩尼教脱胎于拜火教,有很多相同之处。想来可能是金庸先生弄混了拜火教和摩尼教。小说里的明教,是波斯拜火教总教在中国的分教,小说里的人物:小昭、紫衫龙王黛绮丝、波斯三使(流云、妙风、辉月)均来自波斯总教。</h3> <h3>还有一件奇怪的事,神像里有个图案像马自达,读音也接近马自达,据说我国不少富豪是信仰拜火教的,不知是否有关联?</h3> <h3>参观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00公顷,其中约有180公顷为森林、花园、草坪。 建筑群中宫殿占地面积216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和地下室。殿内装饰富丽堂皇,将伊朗和欧洲风格融为一体。宫殿顶部为伊朗优美独特的石膏雕塑,地上铺着精美的波斯地毯。无论是建造设计还是室内装饰都体现了伊朗建筑艺术的精华。<br></h3><h3><br></h3><h3>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共有14座宫殿,有的宫殿由于伊斯兰革命取得了胜利,国王离开了王宫,逃到了其它国家而没有完工。每一座宫殿都富丽堂皇、设备齐全,有游泳池、花园、体育场等,每一座宫殿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皇亲贵族。自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被列为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国王奢侈的生活。</h3> <h3>门口这双大铜靴据介绍是这座宫殿的主人礼萨.巴列维国王的雕塑,但是在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后,被愤怒的群众将其锯掉,因双腿无法搬动,就留下了这双腿,也算是对那个时代的见证。</h3> <h3><h3>伊朗首都德黑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604万。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古列斯坦宫 Golestan Palace,卡扎尔王朝(1794–1925)的皇宫,Golestan是玫瑰花园的意思。中央是一大一小两个互通的花园,皇宫建筑围绕着花园而建,彼此相连,总面积五公顷,东侧的卡林厅自有一个迷你前庭,这个半户外的空间是君王吸水烟沉思之所,内侧还放着纳塞尔丁沙的大理石雕刻棺盖。卡林厅的拱顶与柱面都装饰着由黄、蓝绿、黑、白四色磁砖拼成的花纹,构成独一无二的配色风格。卡林厅东面连着阿斯里宫,包含大厅与四个厅,分别为伊朗绘画馆、欧洲绘画馆、皇家博物馆,以及装饰极其华丽的镜厅。镜厅的设计受到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 的影响,后来巴勒维王朝的两代沙王均在镜厅举行加冕典礼。</h3></h3><h3><br></h3><h3>豪华的古列斯坦宫是卡扎尔时代的杰作,体现了早期波斯工艺与建筑与西方影响的成功融合。它代表了一种融合了传统波斯艺术和手工艺品以及18世纪建筑和技术元素的新风格。作为德黑兰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巴勒维王朝仍在此接待外宾或举行重要的庆典仪式,但是1925年起礼萨陆续下令拆除大部分的皇宫建筑,盖起现代化的政府办公大楼和银行,古列斯坦宫只有约三分之一保存下来。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卡扎尔艺术和建筑的杰出代表,至今仍是伊朗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灵感源泉。</h3> <h3>王宫的窗户是由木框镶嵌彩色玻璃制作而成,外面的光线透过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射进来,看上去煞是漂亮。导游说这些玻璃窗上的彩色玻璃都是在意大利威尼斯定制的。</h3><h3><br></h3><h3>王宫里边很有特色,很多壁画都具有很深的含义,如果不是王宫的导游解释,我们根本无办法领解。王宫里边已无实物展品,可以想象,经过战乱,王宫里的所有东西大约都被洗劫一空了。导游告诉我们,原来很多房间和大厅铺设的地毯,图案和尺寸都与上面的天棚壁画一模一样。由于那些地毯编制得十分精美,后来在战乱中,有沙俄和前苏联军人想把这些地毯拿走,但由于地板过大,他们想把这些地毯切剪成小块拿走,可惜这些地毯一被切剪开就散开毁掉了。</h3><h3><br></h3><h3>上下只有两层的王宫从外面看保存的还算完好。有两棵树龄超过500年的梧桐树,估计是建造王宫时栽下的。这500多年里,王宫里面及周围都发生了什么事,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只有它们是见证者,遗憾的是它们不会说话。</h3> <h3>古勒斯坦宫,始建于萨法维王朝,后在恺加王朝成为王宫,是伊朗少有的欧式建筑。王宫的所有墙面都用波斯彩色瓷砖拼花装饰,独具波斯建筑魅力。王宫内富丽堂皇,藏品珍贵丰富。大量的瓷砖地面,镜片墙面,彩色玻窗,中国陶瓷摆件…… </h3><h3><br></h3><h3>从王宫走出来,仿佛从波斯文化的一扇门走出来,历史的辉煌与沉重令人沉思。</h3> <h3>两伊战争中,伊朗牺牲了300多万人,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带国家影响和人民的伤痛是永久的。在伊朗,不论是城市街头、烈士的家乡、公路两旁,到处都立着两伊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无辜被炸身亡人的妇女儿童的照片牌,要人们记住他们!战争太残酷了,我们祈祷远离战争!!!</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展出历史文物30余万件,其中包含大量古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珍宝,是伊朗最大的考古和历史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包括两座单体建筑,一座是1988年开放的古代伊朗博物馆,这里的藏品主要是伊斯兰时代以前的文物,极具观赏价值,还有专门展示波斯波利斯重要文物的展区。不可错过的展品,古代伊朗博物馆展品中的一大亮点是一块汉莫拉比法典复制品,原件现珍藏于巴黎。此外,馆内不能错过的精品是大流士一世的号角型酒杯、帕提亚武士雕像和波斯波利斯的牛首柱头。国家博物馆的另一座建筑是1996年开放的伊斯兰历史博物馆。展品囊括了与伊斯兰历史相关的文物、邮票、硬币、伊朗艺术史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他文化研究成果及摄影作品等13个部分。</h3> <h3>明天就要离开伊朗前往阿塞拜疆,下午大家专门去原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所在地瞅一眼,单从围墙两侧壁上的漫画,就可以看出两个国家骨子里的对立与不可调和。</h3><h3> </h3><h3>昔日的美国大使馆早已人去楼空。</h3><h3><br></h3><h3>2013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逃离德黑兰》,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解救6名美国大使馆人质的故事,电影内容就是以发生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真实事件为原型的,但真实的事件远没有电影中那般惊险、紧张、刺激。由于伊朗的封闭,这部电影真实的拍摄地不在伊朗,而是在邻邦土耳其。</h3> <h3>使馆外墙刷着丑陋的美国自由女神像。</h3> <h3>自由纪念塔,像个倒立着的“Y”,也被戏称为波斯帝国的“喇叭裤”。</h3><h3><br></h3><h3>1971年,为了纪念第一个波斯帝国创立2500年而建立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又赋予它象征伊朗自由神权时代的来临。现在是德黑兰市作为首都的象征。</h3><h3><br></h3><h3>据介绍,当年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的王后,提议伊朗要建一个标志性建筑,并由75名设计师分别设计,最后定下这座纪念塔,矗立在当时的国际机场旁边。</h3><h3><br></h3><h3>每晚7点塔身会亮灯,尽显典雅美观。这座气势恢宏、壮观大气,呈倒Y型的自由纪念塔,高有63米,宽是42米,塔身用大理石筑造。</h3> <h3>到了伊朗才知道,伊朗是世界上唯一不用公元纪年的国家,波斯年历的算法,要追溯到公元622年,那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行到麦迪娜,始为波斯历纪元元年,并以春分为每年的第一天,且指定月名和每个月的天数。1925年3月31日,波斯议会立法采用了波斯历,沿袭至今。</h3><h3><br></h3><h3>伊朗和缅甸一样不使用阿拉伯数字。当初我到缅甸菜市场买水果,一看标价傻眼了,根本看不懂那些数字。特意下载伊朗这张时钟和车牌的图片,你们对照时钟认识波斯文的数字吗?看你能否准确读出汽车牌照?</h3> <h3>伊朗细密画大师Majid 先生 现年70岁,已作画55年。一生都在从事细密画创作,画风多变种类多样,历史 宗教 爱情 花鸟 在他笔下幻化成柔和细腻的新时代细密画作。他的两幅画在骆驼骨头上的仕女图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作品在迪拜 、土耳其 、英国 伦敦 展出并由博物馆收藏。</h3><h3><br></h3><h3>由于受美国制裁影响,画作生意萧条,价格下滑。现在画室的细密画一般价格为美元1000元至2000元,用蓝宝石等昂贵材料为作画原料的,最贵一幅价格美金5000元。</h3> <h3>伊朗细密画是波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始于《古兰经》的装饰图案,其特点是色彩明快艳丽,金碧辉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于装饰性。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或传说、寓言以及帝王、英雄传记和宗教等,构思极富情节。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们有的画在羊皮纸上,有的画在纸上,也有的画在书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形式不一。多数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甚至把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当颜料。</h3> <h3>伊朗“四大金刚”——蔬菜沙拉、香料蔬菜肉浓汤、烤爸爸(鱼粑粑、羊肉粑粑、牛肉粑粑、鸡肉粑粑)、米饭(白米饭或枸杞子藏红花米饭)。</h3><h3><br></h3><h3>看到色彩斑斓的伊朗美食佳肴,你肯定觉得膳食很好吧?实际上我们每天正餐的菜肴都很丰富,可是一看到这些烤肉大家就没胃口。第一餐还尝试一下(牛羊肉我本来就不爱吃),第二餐选择性吃一点,第四天真的扛不住了!</h3><h3><br></h3><h3>其实还没出发来伊朗前,伊朗地接张园美女就告诉我们:伊朗没有中餐馆(以前有几家,现在撤走了),伊朗膳食重烧烤,口味独特,如果我们能坚持3天算厉害。听闻后团友们纷纷准备方便面、杂粮粥、榨菜、橄榄菜、腐乳等。团友们每餐一坐下,最期待的就是榨菜,在“四大金刚”上来前,先吃上点榨菜,犹如久渴后的一口甘露,再来几口藏红花米饭。当然,有时金刚烤得不错也能吃上两口。由各种香料搅碎再加上豆、肉熬六个小时,用来拌饭吃的肉酱,是伊朗人去到哪里都非常想念的食品,味道还行,我们每餐都用它来拌几口饭吃。在伊朗真的想念中国的美食佳肴啊!</h3><h3><br></h3> <h3>伊朗五宝之一——伊朗藏红花。藏红花,原名番红花,又称西红花,原产地在西班牙,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天方国”即指波斯等国家。番红花是经印度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人们把由西藏运往内地的番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做“藏红花”。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藏红花生产国,产自伊朗的藏红花也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藏红花,马什哈德更是伊朗藏红花的主产地,品质最佳。伊朗产的藏红花根据品质分级,价格大约每克几美元不等,相较国内便宜不少,产地比城市和机场便宜三分之一。<br></h3><h3><br></h3><h3>伊朗五宝之一——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英文名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h3><h3><br></h3><h3>五宝之一伊朗鱼子酱,almas鱼子酱的价格系常人难以企及——32盎司的售价高达23308美元,而为了配合其不凡身价,用作包装的罐子由真材实料的24K黄金打造。当然也有中档一盒几百美金和低档几十美金的。看你的荷包啦😄</h3> <h3>伊朗五宝之——波斯美女。波斯美女名不虚传,在伊朗天天都能看到绝色美女,这是到伊朗旅游的一大收获,秀色可餐呀。</h3> <h3>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北亚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南下侵入伊朗高原,与当地的土著人融合、同化,产生了波斯民族。波斯人继承了雅利安人的白人血统,属于印欧人种—地中海类型,往往高鼻深目,下巴较尖,脸部线条清晰立体。波斯人比较烦恼自己的鼻子太高,所以在伊朗最流行的整容手术是塌鼻梁手术,将高挺的鼻骨做塌陷,这真让中国人无语。</h3><h3><br></h3><h3><br></h3> <h3>伊朗城市街头立着的公益募捐箱。据说没有多久钱就装满箱子,由此可见伊朗人的爱心。</h3><h3><br></h3><h3>虽说在伊朗只是浮光掠影八九天,但却完全颠覆了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其实到伊朗之前,我也听已经到伊朗自由行回来的朋友介绍过,知道新闻里看到的伊朗,只是真实伊朗的一小部分,但当真正在伊朗体验之后,才发觉这个国家的惊艳、意外之处实在太多!有关伊朗,看到有人如此评论"一般的宗教国家都是上层开放奢侈腐败,底层愚昧保守狂热,宗教只是控制工具。而伊朗是个很独特的国家,它的上层是个宗教势力,依靠推翻巴列维的开放社会而掌权,所以更加保守,而底层人民并不是很狂热,更倾向于世俗化生活,所以有种错觉感"。在大部分的国内外传媒渲染下,全世界的人民眼中,她都是一个危险、封闭,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邪恶"国度,他是美国的头号敌人之一。但伊朗自身的能量非常强大,反美和伊斯兰革命暴发40年来,美国都没有能像对付伊拉克和利比亚那样一举颠覆它。</h3><h3><br></h3><h3>伊朗是我所走过的伊斯兰国家中,唯一一个清真寺没有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地接是山东女儿,伊朗媳妇的张女士,她说伊朗的穆斯林私底下不仅喝酒还吃猪肉(曾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的伊朗人)。在伊朗我只有一个早上听到清真寺传来阿訇的诵经声音,穆斯林一天五次礼拜在伊朗不见踪影,可以说伊朗就是一个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h3><h3><br></h3><h3>伊朗由于受到西方和美国几十年的全面制裁,经济停滞在七十年代,德黑兰等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都是建于伊斯兰革命以前。目前,游客持有的信用卡也是刷不了的,除了本国货币,美金和欧元在伊朗是受欢迎的。伊朗之行,使我对这个国家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伊朗人民是热情友好的,伊朗是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灿烂、风情独特,对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我们由于跟伊朗接触少,加上媒体对伊朗形象的片面化、妖魔化报道,也让世人对伊朗产生了误解。另方面,我赞成宗教自由,也相信一个能自愿选择信仰的国家才真正有希望,同时也希望伊朗能走好未来的路,衷心地祝福善良友好的伊朗人民,能真正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h3><h3><br></h3><h3>最后告诉大家:在伊朗国内旅游是安全的,没有西方媒体报道的"恐怖”。退一步说,如果美伊打起来,那时才是真正的危险,那就留在家里看新闻关心伊朗好啦😄我还想说一句:中东危机不是中东人造成的,是想霸凌世界的人挑起的,世界和平是需要大家共同建立和维护的。</h3><h3><br></h3><h3>在本游记中,采用了网络和团友部分图片和文字,深表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