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的美篇

陈荣

<h1><font color="#333333">火车又称铁路列车,客运火车又称旅客列车。五六十年代的客运火车是墨绿色,故被称为绿皮火车,早期由蒸汽机车牵引,以后逐步发展为内燃机和电力机车牵引。在那个年代,绿皮火车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承载了远行离别和回家团圆的悲喜情怀,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r></font></h1><h1><font color="#333333">图1.蒸汽机绿皮车⬇️</font></h1> <h1><b>(一)旅途艰难多</b><br>绿皮火车的最大特点就是慢,特快车平均时速90公里,普快车平均时速70公里,普客车平均时速40公里。<br>火车晚点很频繁,晚点后常常临时停在空无人烟之地长达数小时。<br>火车很少,买车票很难,特别是在春运期间,要在火车站售票处通宵排队,但也很难保证买到车票。<br>火车有卧铺车厢,只有特殊身份或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才能买得起卧铺票。<br>旅途艰难,犹如上战场,拼的是毅力和体力。要排队等候人工检票进站上车,再经过长长的天桥上下台阶,再登上又高又陡的车厢台阶才能进入车厢。春运期间乘客爆满,有座票的也不一定能坐上自己的座位,为了抢占座位和行李架,乘客都是一路狂奔,挤不上车就爬窗而入,其场面壮观而又紧张。</h1><h1><br></h1><h1>图2.爬窗上车⬇️</h1> <h1>绿皮火车车厢结构简陋,没有空调,高温天要开窗通风,坐在车窗旁的乘客要承受扑面而来的煤灰、砂粒,打的面部疼痛。人人都是满面尘土,一身黑灰。冬季不能开车窗,车厢里空气污浊,弥漫着汗味、烟味和各种难以忍受的异味。</h1><h1><br></h1><h1>图3.拥挤的车厢⬇️</h1> <h1>车厢里经常是行李杂乱堆放,乘客拥挤不堪,无座乘客不得不占用走道和车座下度过漫长的旅途。<br>车上有餐车,大多数人消费不起,乘客常自带食物和水。偶尔有列车员给乘客提供热水,更多的时候冷热水都没有,人们只能在在停靠的站台上找自来水、抢购食物。<br>每个车厢里有数百名乘客,只有一个狭小的厕所,污秽不堪,恶臭难耐,火车行驶几天几夜也没人打扫,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如厕。春运期间厕所里外也会挤满乘客,人们只能在站台找厕所。<br>也许是劳动强度太大的原因,很多列车员服务态度生硬。春运高峰期很难找到列车员,火车晚点了也不告知情况。只有在需要人工报站或开关车门时才能听到列车员的声音。曾经遇到过帮助我的好心列车员,至今念念不忘。</h1><h1><br></h1><h1>图4.环境恶劣的车厢⬇️</h1> <h1><b>(二)夜半追火车</b><br>小时候,我家在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里的火车站是武功车站。六十年代初,我常跟父亲乘火车去西安走亲戚。从武功到西安有85公里,每天停靠的客车只有一两趟,而且总是晚点,去一趟西安要走3~4个小时。在我的记忆中,去西安就是遥远的旅途。每当旅途中火车晚点,父亲就在车上给我讲故事,听的入迷不觉疲倦。<br>我13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去五七干校劳动,我上了两年初中后就失学了。家败人亡,无学可上,我万念俱灰,母亲让我去合肥二姨家住一段时间。<br>合肥比西安更远,要从武功乘火车到西安,换车到蚌埠,再换车到合肥。我第一次独自远行,就经历了一次惊恐的旅途。<br>西安到蚌埠的火车应该在下午6点到站,却晚点到凌晨。出站后我在售票窗口改签了车次,售票员提示我“进站口在外面”,说罢关闭了售票窗口。</h1><h1><br></h1><h1>图5.八十年代的蚌埠站⬇️</h1> <h1>前两段旅程已经走了1000多公里,历时一天一夜,我已疲劳不堪。没有手表,也没细看改签的火车时间,只想找地方休息一会。<br>昏暗的候车大厅空旷寂静,几个流浪汉盖着肮脏的被子睡在长条椅上。突然一个流浪汉坐起来,死死地盯着我看。周边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乘客,我不觉毛骨悚然,倦意全无,急忙走出候车大厅。<br>夜深人静,我四处寻找进站口,远远看到一个戴袖标的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得知,有一条小路通向进站口。他提醒我:“不要进候车大厅,你直接去进站口等车。”<br>转身望去,候车大厅门口出现了几个大汉。我惶恐不安,在夜色中沿着那条小路跑去,没有路灯,没有标牌,没有行人,一路跌跌撞撞找到了进站口。只有一位检票员,她边检票边说:“快!就是这趟车,马上要走了!”原来我是最后一个进站的。</h1><h1>站台上,一列火车正喷着气缓缓启动,我慌忙赶到最近的车厢门口跟着车向前跑,车门打开了,有人拉我上了车,还没站稳,“啪”的一声门关了,火车开始加速驶出了车站。我惊魂未定,双腿发软,瘫坐在地上。</h1><h1><br></h1><h1>图6.破旧不堪的车门⬇️</h1> <h1></h1><h1><b>(三)砸窗急跳车</b><br>两年后,上了三个学期的高中就算是毕业了,学校子弟集体下乡成为知青。</h1><h1>1978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来到上海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第一个寒假来临,我在学校预订了火车票,准备回家过年,又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途。<br>春运期间的上海站人山人海,乘客比我去年入校乘车时多了好几倍。经过拥挤的排队、进站,挤上火车,行李架堆满了庞大的行李,我花了很大功夫才把旅行包塞进行李架的夹缝中。</h1><h1><br></h1><h1>图7.拥挤上车⬇️</h1> <h1></h1><h1>车厢挤满了人,看不到地面,看不到车厢两头,场面令人窒息,这三十多个小时的旅途只能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h1><h1><br></h1><h1>图8.令人窒息的环境⬇️</h1> <h1></h1><h1>火车在行驶,走走停停,到站时间与列车表时间相差越来越远,列车员不报站,分不出是正常到站还是临时停车。</h1><h1>车厢寒气袭人,饥寒交加,不能洗脸漱口,不能起身活动,不能上厕所,几十个小时滴水未进,我头晕眼花,双腿浮肿,时时刻刻都是煎熬。手表停了,时间凝固了,仿佛生命也凝固了。</h1><h1><br></h1><h1>图9.寸步难行的车厢⬇️</h1> <h1></h1><h1>夜深沉,火车再次停下,我昏昏沉沉看着窗外,透过雾蒙蒙的车窗看到站台上立着站牌,仔细辨别,发现上面写着“武功”二字。</h1><h1>到站了!我顿时清醒了,立刻起身取行李包,但行李架上堆的东西太多,我浑身无力,拉不动行李。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你到站了?快下车,我帮你取行李!”“谢谢!”来不及多想,我转身向外挤去。</h1><h1>走道挤满了沉睡的男女老少,我步履艰难地挤到门口,有气无力地呼叫列车员。车厢门口一个年轻人被惊醒,他迅速站起来大喊:“列车员开门!”洪亮的声音在车厢回荡,只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h1><h1><br></h1><h1>图10.乘客在车厢睡觉⬇️</h1> <h1>火车开始鸣笛,我心急如焚。年轻人突然抡起拳头砸向车门玻璃,“哗啦”一声脆响,玻璃碎了,出现了一个大洞。他的手血迹斑斑,他用袖子抹掉了残留的玻璃渣:“别怕,玻璃原来就是破的,快从这儿跳下去!”</h1><h1>我挤到门口探头向下看去,车门不在站台一侧,洞口位置很高,距离路基很远,路基形成的陡坡延伸到路上。火车在缓缓移动,他扶着我,我毫不犹豫钻出洞口跳下去,随着火车行驶的惯性,我向前重重地摔在路基上,沿着斜坡滚了下去。一个声音传来:“行李来了!” 飞出了一团黑影,远远落在前面的路基上。又听到一个声音:“有人跳车了!”车上几扇窗子打开了,好多人向外观望,火车呼啸而去。</h1><h1><br></h1><h1>图11.车门距离路基的高度⬇️</h1> <h1>万籁俱静,紧张、疲劳、饥渴、疼痛、眩晕顿时袭来,我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恢复了意识,我还活着,在寒冷的夜晚躺在路基下。<br>感谢砸门相助的年轻人,有他的帮助我才能活着回家;也感谢取行李的年轻人,他为我争取了时间。我的包很重要,里面是给家人买的礼品,用的是买车票剩余的助学金。<br>这是从上海西去途径武功的火车,这段路程有1600多公里,火车晚点6小时,行驶了一天两夜,近38小时。<br>寒假结束后,我写信将火车到站不开门的问题向主管部门进行了投诉。铁路局回函表示了道歉,当班列车员受到了处分,对全体乘务人员进行了纪律整顿。</h1><h1>惊险的旅途犹如恶梦,久久挥之不去。我在中学连木马都不敢跳,居然敢跳下行驶的火车,想起来就后怕不已。以后的寒假我不再回家,独自在学校过年。寒假的学生食堂伙食很差,但也比在火车上受尽磨难要好多了。</h1><h1><br></h1><h1>图12.春运期间的乘客⬇️</h1> <h1><b>(四)风雪棚代车</b><br>九十年代初,我已经是西安的科研工作者,从单位下海去外地药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经常乘火车往返于企业和西安,又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旅途。</h1><h1>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带着3岁的女儿乘火车出行,进站后才知道这趟车不是绿皮火车,而是闷罐子车(棚代客车)。这是利用运输货物和牲畜的铁皮货车作为临时客车,车厢没有座椅,没有照明灯,没有玻璃窗,没有空调,没有水喝,也没有列车员,只有几个小天窗和两个大铁门。</h1><h1><br></h1><h1>图13.闷罐子车(棚代客车)⬇️</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天寒地冻,我担心女儿承受不了闷罐子车的寒冷,但时间已晚,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车。车厢里阴暗潮湿,四处都是积水和草料,浓浓的牛粪味、尿骚味扑面而来。我在车厢中找了一块相对干净的地方,抱着女儿席地而坐,不能靠,不能躺,如冰天雪窖,漆黑一片。<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图14.乘客们挤进闷罐子车⬇️</span></h1> <h1>雪越下越大,铁门关不严,寒风伴着雪花钻进车厢,不禁瑟瑟发抖。铁门上的铁链不断发出“哐啷”的撞击声,与铁轨的“轰隆”声形成共鸣,震耳欲聋,令人心惊肉跳。没有公厕,男乘客就站在车厢门口解决内急,刺鼻味令人作呕。<br>火车晚点3小时才到站,打开车门外面已是茫茫雪夜。下车后我抖抖缩缩站立不稳。不幸的是,女儿的鞋子进了水,双脚被冻成黑紫色,而且她开始发高烧,真是祸不单行!这趟旅途让女儿受害颇深,我后悔不已。</h1><h1><br></h1><h1>图15.在环境恶劣的闷罐子车里⬇️</h1> <h1><b>(五)开启新时代<br></b>九十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铁路开启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h1><h1>从1997年~2007年期间,经历了六次大面积提速,客车旅行时速由1993年48.1公里提高到2007年70.18公里,提速线路总里程达到16500公里以上。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22000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以上线路14000公里,时速200公里高速铁路6003公里,时速250公里高速铁路846公里(高铁系指改造线路营运速率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或新建线路营运速率达到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h1><h1><br></h1><h1>图16.火车大提速⬇️</h1> <h1>火车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铁路先行的要求。<br>从1997年春运开始,铁路取消“以棚代客”列车,结束了“闷罐子车”运送旅客的历史。<br>2006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运行, 中国品牌的CRH系列动车组投入批量生产(动车系指自带动力的轨道车辆,动车组系指可双向运行的多动力车辆组合的高效运输工具,分为高速动车组G、中速动车组D和低速动车组)。</h1><h1><br></h1><h1>图17.和谐号动车组⬇️</h1> <h1>2008年8月开通第一条京津城际高铁。<br>2015年快速铁路网达到40000公里,营业里程达到120000公里以上。<br>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并批量投入运营,开启了智能铁路的新篇章。</h1><h1><br></h1><h1>图18.复兴号动车组⬇️</h1> <h1><b>(六)时代在发展</b><br>世界创造了火车,火车改变了世界。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火车的发展,从蒸汽机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电力机车时代→动车组时代,每一次改变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对于交通工具安全、高速、舒适、便捷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铁路在全面提速的同时,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也有了大幅度提高。</h1><h1><br></h1><h1>图19.蒸汽机车时代⬇️</h1> <h1>图20.内燃机车时代⬇️</h1> <h1>图21.电力机车时代⬇️</h1> <h1>复兴号动车组的最大特点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行驶平稳,其运营速度、安全可靠性、乘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指标已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电子屏幕提示清晰,饮水机方便卫生,厕所干净整洁,辅助设施周到细致,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对乘客的尊重、为乘客服务的理念。</h1><h1><br></h1><h1>图22.乘客在高铁动车上⬇️</h1> <h1>动车的正点率极高,行驶时间可精确到分秒,乘客能准确得知出发和到达时间。</h1><h1>乘务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极大提高。温馨的提示、贴心的服务时时伴随着乘客。</h1><h1><br></h1><h1>图23.西安动车服务队⬇️</h1> <h1>车次的增加给人们更多选择。每天有600多趟车火车先后经过西安车站、西安北站和西安南站,再也不必紧张地赶车了。<br>售票方式的改进为人们节省了大量时间。乘客可通过购票软件随时浏览全部火车的运行情况,轻松选座购票,再也不用熬夜排队辛苦买票了。<br>火车站是火车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火车站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候车大厅有舒适的座椅、冷热饮用水、洁净的洗手间、醒目的电子提示牌。站台的设计人性化、便捷化,进出站检票快捷方便,进站上下台阶都有电梯,乘客不必提着行李跑上跑下。现代火车站展示了城市的第一印象,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革。<br>西安北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最高发送乘客15.68万人次。</h1><h1><br></h1><h1>图24.八十年代的西安车站⬇️</h1> <h1>图25.西安北站⬇️</h1> <h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经没有我的亲人,但给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h1><h1>那里的武功车站始建于1936年,1982年更名为杨陵镇车站,2013年高铁杨陵南站投入使用。</h1><h1><br></h1><h1>图26.八十年代的杨陵镇车站⬇️</h1> <h1>图27.杨陵南站⬇️</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八)时代见证人</b><br></span>从七十年代到今天,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伴随着绿皮火车渐行渐远,一同远去的还有我们无法追寻的童年时代和旅途的艰辛。<br>当年,在深更半夜惊慌追赶火车的小女孩,在寒冬之夜紧急砸窗跳车的大学生,在寒冷黑暗的闷罐子车怀抱女儿的母亲,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br>当我第一次踏上高铁动车,巨大的变化使我惊叹不已,目不暇接。火车站像国际机场,动车像国际航班,乘客拉着旅行包轻松自如地上下车。高铁动车告别了慢时代,实现了朝发夕至。从西安北站到上海,最快5小时就可到达,一日千里成为现实。<br>旅途不再遥远,出行不再艰难,而是有尊严、有保障的高速旅途。<br>我们这一代经历了火车的陈旧与落后,也亲历了火车的发展与巨变。这些变化离不了数百家企业和上万名铁路科技工作者创造的辉煌,也离不了奋斗在铁路战线的劳动者坚守平凡,默默奉献。</h1><h1><br></h1><h1>图28.奋战在一线的铁路人⬇️</h1> <h1>时代在发展,动车在飞驰,我们是时代发展的见证人。<br><br></h1><h1>图29.飞驰的动车⬇️</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