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东极行

素心斋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2019年6月25日,老妈、姐夫和我们夫妇一行四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要说叫做“说走就走”其实有点牵强,因为毕竟还是早有谋划而且事先做了一点功课,只是跟老妈“透”的比较晚,不过年近九旬的老妈如此开明配合确实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按照既定计划,我们早上3点半就从赛丽斯家园出发,经大耿家上环城高速并入哈同高速向终点同江进发!我们的阵容可谓豪华,“班子”配备也很齐全!姐夫娄书记抓方向路线问题,同时兼记旅行日志;本人自任团长主管行政事务,兼做司机和导游;班子成员武静芳同志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兼管旅途期间宣传鼓动工作。三人众星捧月协同配合照顾非党老同志!若按虚岁计算,四人平均年龄69.25岁,这个组合即便是当今国人盛行旅游怕也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早上的哈同高速车辆不多,而且天越来越亮,车很好开。但一过方正小雨就下了起来,我按着限速标志顶格驾驶,一气开了386.2公里,7点到达四丰山服务区吃早餐🥣。姐夫准备的早餐很丰盛,自制茶蛋、夹心大麻花、素鸡、干豆腐、小黄瓜,还有樱桃、杏、小柿子。充足“电”后人也精神了许多,38分钟后我们又继续赶路!约10点左右,抵达同江入住松花江国际酒店。稍事休息赶往渡口拟按原计划去高台子(原蜿蜒河渔场所在地,多年前划归农垦290农场,我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哈尔滨下放曾在此生活一年多)。然而到渡口才知道每天只有上下午各两班渡轮往返两岸,下午头班船两点才开,且对岸最晚摆渡船下午三点四十就返回同江!因为我们不确定需要在那里逗留多长时间,所以只好决定乘第二天早上第一班船去,最晚于下午第一班返回(计划在那儿吃个便饭再回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确定了次日行程后我们就抓紧时间游同江。本导游曾多次来这里,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所以主要景点还算门清!在三江口(确切地说是两江,即:松花江和黑龙江),我们看到泾渭分明的两江融合分界线,据说是因为黑龙江矿物质含量丰富江水发黑,而松花江因上游黄沙冲刷江水泛黄所以在同江汇合处很难完全融合,因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同时也是“同三公路”(同江至三亚)的起始点。一顿拍照后找地方吃午饭。为了摸清晚餐地点(早早在大众美食里选好晚餐地点,只是实地踏查看看到底怎么样,晚上吃点啥),我们导航到“生辉鱼馆”附近找了一个回民小吃,点了一锅羊汤和两屉烧卖,最重要的是把晚餐落实好。餐后回酒店休息。17:40,我们步行来到“生辉鱼馆”,看来网上对酒店的点评也不都是水军刷出来的,这家店生意确实不错,我们提前要了一个一鱼(8斤多的大花鲢)四吃,一个拌生鱼,一个熘鱼段,一个煎鱼分水(就是鱼鳍),一个炖鱼头鱼尾骨架,又单点了一个炝鱼皮鱼鳔,店家又送了一个鱼丸汤,晚餐可谓丰盛!我们吃的很顺口,225元的价格物超所值,看来这个店还真是名不虚传!第一天就这样美美地过去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因为回笼觉睡过了头,起来时就已经是4点左右,同江日出比哈尔滨要早半个多小时,我因此错过了日出(当天阴天,日出时间非常短就被乌云遮住了)拍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早上起来整理内务,5:30下楼退房,因为酒店6:30开早餐,所以提前与店方沟通以便让我们提早半小时用餐。酒店前台和餐厅都很热情满口应承,除了照顾大多数旅客热菜上的晚一点,其它主副食均一点不落。老妈连连称赞人家的服务态度好!到了渡口小雨渐渐变大,摆渡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按时发船,直到7:14最后一台发往罗北的大巴登船后才起航!两江汇合处江水湍急,北风一刮温度骤然下降到11度,为了除雾车里还要开空调,人虽精神但内心还是很忐忑,因为这条船是满载而且还有风浪考验,一时间车内鸦雀无声!好在江面不太宽,仅6~7分钟就平安到达对岸!7:45,导航把我们引导到“290农场高台子管理区”,这里残存着一些老旧房屋,有些甚至仅剩框架,比较新、场地也相对大一些的院落(估计应该是晒粮食的场院)也空无一人!通往房屋密集处的道路狭窄且泥泞不堪,我们不敢贸然挺进,徘徊之时遇到一个开工程车(看装束好像是打鱼的或者是鱼贩子)的人,打听导航定位是否正确,人家说高台子没错,但你们说的50年前的蜿蜒河没听说过。这位也是我们在这里见到的唯一一个人!老妈说已经完全看不到当年的模样了!事后从二姐同学郝杰(她们家继我们之后也在这里生活过,比我们印象更深刻点)那里得知,这里划归农垦后经历过一场洪水,多处低洼地带的房屋均被浸泡,大多数人迁居到290总部,这里就渐渐地成为无人区了!呜呼……!别说找人聊天叙旧,就是生人也是孤独一枝,更别想在此用餐了!罢,罢,罢,赶紧打马回程,我们还要去东极扶远呢!姐夫心细,早早把渡船往返时刻拍照下来,说现在返回渡口没准还能赶上咱们来时要返回的那班船。果不其然,到了渡口船果真还没开,船员看到我们也很纳闷,怎么刚下船又回来了?高台子怀旧之旅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忧伤😔,这就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返回同江加满油,9:03再次启程沿331国道直奔扶远。高速的普及让原来的国道逊色很多,再加上雨天行车颠簸在所难免!191公里路程耗时约两小时50分钟,于11:50抵达扶远“亿达东方酒店”。入住酒店后我们把剩下的食品集中起来,茶蛋又经过热水浸泡“高温处理”,吃了一顿极简午餐。下午则在客房休息避雨。晚上,我们接受酒店经理推荐,到距离酒店不足三百米的“欣喜乐酒店”吃饭,推荐的理由是这家店经营的食材都是纯江鱼,特别是他们做的山野菜馅包子非常好吃!我们汲取第一天晚餐点菜教训,突出少而精的原则,只要四个菜,但个个是精品:红焖七里伏子、生吃狗鱼削片(沾特制调料)、马哈鱼炒大头菜、肉炒鲜黄花菜。尤其是狗鱼削片沾特制调料这道菜大家都是第一次品鉴,味道真的不错👍!东极边陲第一县的第一天就这样度过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第三天清晨,不到四点就起床去江边拍摄。北风催生的小雨过后,气温骤降到10度以下,晨练和垂钓的人们都穿着厚厚的秋装,风力达到4~5级左右。钓友们清一色的海杆,销着蚯蚓和面包虫,钓上来的多为2两左右的嘎牙子!这和我30年前在扶远码头上看到的钓鱼情景真是天壤之别!那时站在岸边用“大抄网”捞鱼,一个小时就能捕到差不多一大水桶,可见30年的时光渔业资源缩水到什么程度!走了不到3千米就把我冻回了酒店,但此行的最大收获是发现酒店的后面竟藏着一个“鱼博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吃完早饭我们就去40公里外的大黑瞎子岛,这个171平方公里的岛屿原由俄罗斯控制,经过数年谈判才于2008年部分回归祖国怀抱。游客们进岛要在游客中心购票(我们四人老妈免票、我和姐夫享受半价,只有武委员要花全价票,但无论多大年纪岛内摆渡车还是要付费的。这样我们四人共花费440元才进得岛上),社会车辆不得入内!岛上的基础设施很好,道路是俄罗斯修的,回归后我们又罩了一层路面,进岛乌苏大桥和镇岛宝塔是举国家之力在短时间迅速建设的。游湿地、看界碑,再到宝塔看看。老天爷还算照顾我们,整个一上午都没下雨,只是没有光,拍出来的照片灰突突一片,缺乏层次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黑瞎子岛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远至海南、四川、江浙,近至河北、山东、北京、内蒙、辽宁,轿车、旅行车和房车比比皆是,大家都对祖国东极充满好奇!作为黑龙江本地人,我们没有理由不饱览一下身边的美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出了黑瞎子岛,我们马不停蹄又先后到了乌苏镇的东极广场和吃鱼小镇抓吉镇,这里都是扶远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东极广场号称是祖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而抓吉镇历史上就是一个捕鱼的港口。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人家,只有一个木匠在此制作腌制大马哈鱼的木桶,后来木匠娶妻生子岛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抓吉人都是木匠的后代!由于晚餐已经订好在下榻酒店附近具有近20年历史的“依力嘎酒店”吃赫哲族特色生鱼——塔拉哈(活鱼去鳞后把表皮用火略烧,然后切成片加佐料拌匀即可),所以抓吉午餐只能算垫巴垫巴!芹菜炒粉、笨鸡蛋炒毛葱外加两个山东大馒头,80元吃的都很饱。饭后顺路拍了拍赫哲族民居就回到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15:30,我们来到扶远鱼博馆,这个二层小楼一楼是淡水水族馆(严格地说还不能叫淡水,因为鲟皇鱼和大马哈鱼都属于淡水海水两合水洄游生物),二楼是各种鱼类标本和赫哲族鱼猎文化遗产展示。总的感觉办的不错,老妈对这个由当地水产部门管理的机构颇有几分亲近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依力嘎为赫哲族语言“金色的鱼滩”之意!也是扶远本地最初的地名!连日来天天吃鱼,全体成员饮食的“边际效益”递减,我们要了一生一熟两个菜,那硕大的炖鱼骨架竟还剩了一些。也难怪,要知道这个鱼骨架可是取自十几斤重的大鲤鱼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道理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东极之行圆满结束了,按照计划我们要去伊春再吸两天氧。头天下午已经与伊春原来的小同事约好在那儿小住两日,他一再告诉我在抵达前一小时内给他打电话好去迎接我们,并告诉这几天那里一直在下雨,预报说今天晚上可能雨过天晴。我们抱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心态启程前往。7:31正式启程,经建黑、哈同高速行驶310公里后于10:25到达锦山服务区。在此查看伊春天气预报发现那里正在下雨,而且明后两天都是雨天,这种天气与我们吸氧、摄影的初衷差距太大,“班子”集体讨论后决定提前结束行程直接回家。这样我们中途在双鸭山友平服务区短暂停留后于13:40抵达得莫利服务区。由于路上提前给得莫利老江南春饭店打了订餐电话,到达后稍坐一大盘子得莫利炖鱼就端上餐桌。不喝酒光吃饭时间节省很多,183元的餐费让我们四人吃得很饱。14:25,最后的旅程开始了。过了宾县,看着燃油接近下限,我放慢速度,保持经济时速前行,到出口前加油站时油表亮起黄灯。加满油出高速于17点左右平安抵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这次出行最大的亮点是老妈非常配合,经四天三宿累计1781公里的长途拉练检验,老人家的身子骨完全能够承受日行800公里的耐力考验,“90后”的老人连续9小时旅行不睡觉实在是太厉害了!其次是武静芳委员沿途的宣传鼓动工作很到位,堪比军队文工团长征路上的战地服务了,要不本团长兼司机早就困的开不了车了!三是没承想娄书记能够放下身段把旅行日志记的如此之细、把老岳母照顾的如此周到。所以我提议,给四人记集体一等功一次,证书就不发了,口头嘉奖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这次尝试为今后出行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希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向着新的、更远的目标迈进!青岛、南京、北京,有约的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6月30日于赛丽斯</p> <h3>出发</h3> <h3>做好准备工作</h3> <h3>远眺三江口</h3> <h3>同三公路同江起点</h3> <h3>班子成员三江口合影</h3> <h3>同三公路起点</h3> <h3>背靠三江口</h3> <h3>全是硬菜——红焖七里伏子</h3> <h3>狗鱼削片</h3> <h3>里脊丝炒黄花菜</h3> <h3>马哈鱼炒大头菜</h3> <h3>干杯🍻</h3> <h3>同江特色餐馆——生辉鱼馆</h3> <h3>老妈、姐夫在房间聊天</h3> <h3>鱼丸汤</h3> <h3>熘鱼段</h3> <h3>香煎鱼鳍</h3> <h3>拌鱼皮鱼鳔</h3> <h3>拌生鱼</h3> <h3>鱼头鱼尾粉条加豆腐,也就是去了鱼肉的得莫利炖鱼</h3> <h3>服务员拍摄大拇指遮挡镜头后的效果</h3> <h3>山野菜馅包子</h3> <h3>菜齐了</h3> <h3>游览水族馆</h3> <h3>听书记讲解鱼猎文化</h3> <h3>再到二楼看看</h3> <h3>她们太姥看的多认真</h3> <h3>荧光灯下拍摄就是这个效果</h3> <h3>老妈跟鲟皇鱼来个合影</h3> <h3>扶远口岸留影</h3> <h3>看看这条鱼大不大?</h3> <h3>书记也和大鱼来一次亲密接触</h3> <h3>书记旅行徒步两不误</h3> <h3>同江天气</h3> <h3>老妈黑瞎子岛留影</h3> <h3>书记在拍照</h3> <h3>哼哈二将守护老妈</h3> <h3>黑瞎子岛湿地地标</h3> <h3>班子成员黑瞎子岛合影</h3> <h3>湿地栈道留影</h3> <h3>我和组织</h3> <h3>姐夫和老妈湿地留影</h3> <h3>东极界碑</h3> <h3>岳母和女婿</h3> <h3>老妈在界江边上留影</h3> <h3>老妈在边境线上</h3> <h3>乌苏里江边留影</h3> <h3>中俄界碑</h3> <h3>电瓶车上避风</h3> <h3>看看书记拍照多么投入</h3> <h3>东极宝塔</h3> <h3>书记拍摄全景归来</h3> <h3>巨龟——意欲回归</h3> <h3>东极广场留影</h3> <h3>摄与被摄</h3> <h3>对岸俄罗斯小镇及俄边防军巡逻直升机</h3> <h3>返程路线图</h3> <h3>旅行日记</h3> <h3>赛丽斯定位</h3> <h3>赛丽斯雕塑</h3>